去年因為糖網病發生眼中風,病癒後原本半年得去複查一次,不料突發疫情,我就診的那家醫院,偏偏醫護人員感染率頗高,一度聞名全國,於是今年上半年沒敢去。有我這種顧忌的病友不少,複查完全自願,並無硬性規定,所以是否非常必要,全憑自己判斷。
不久前,在網上一個論壇看到一位病友分享的經驗,說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可以簡便地自我測試眼底病變。這種方格表起源於上世紀中葉,形似圍棋盤,相距30釐米,用一隻眼注視表中央黑點。假如出現盲區,或者黑點模糊、表格上的線條扭曲,就是眼底黃斑出現了問題。我在網上找了張表,試了一下,左眼看到的表格線有輕微彎曲。於是趕緊去醫院,拍了OCT,果然視網膜靜脈出現了輕度水腫。幸虧及時去檢查,小病沒有發展成大病。要知道,眼底病變很容易致盲。
從醫生那兒得知,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查眼底,基本靠譜。於是向熟識的幾位病友推薦,其中一位因此發現了自己右眼有問題,也馬上去了醫院。
「久病成醫」這句話在如今時代背景下,更容易實現了。由於久病,必然對自己的病更多關注。現在網絡很發達,經常搜索可以查到不少自我檢測和輔助治療方法。不過同時也存在一定風險,因為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沒有一點獨立思考能力,很容易被誤導。比如作為糖尿病患者,最關心什麼東西能吃,什麼不能吃。偏偏網上的答案五花八門,彼此矛盾。水果中柚子、獼猴桃可以吃,這是基本共識。橘子呢?有些醫生認為不能吃,糖分比較高,也有的醫生說在血糖控制得比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少量吃。更多的「散戶」網友則說可以適量吃,更有個別不負責任的網友胡說可以隨便吃。
我曾做過實驗,吃了一個中等個頭的橘子,一小時後測血糖,比正常情況高出兩個多點,此後便不吃了。我將自己的「經驗」在病友群做了分享,但沒有武斷地說糖友不能吃橘子,我建議大家都自己測試一下。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只能自我摸索什麼能吃,能吃多少。
「適量」是糖友網絡搜索中最常遇到的一個詞,許多糖友常年處於半餓狀態,看到「適量」仿佛看見了救命稻草,無所顧忌地吃,最後釀成苦果。所以我從不對人說模稜兩可的「適量」,而是竭力推薦多做「實驗」,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食譜、食量。
自從得了糖尿病,我說話變得嚴謹了,知道一言不慎也許會害得病友心梗、腦梗、眼瞎、截肢……同時聽別人的經驗,也知道要謹慎,如同各國國情不同,個人病情也不一樣,須在實踐中求真知。
看來患病也是一種修行,在與病魔抗爭中,我們能提高自我修養。謹言慎行,用在生活方方面面,都是沒錯的。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