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皇帝墳前痛哭,喜歡漢服,他是清朝第一個入關的皇帝

2021-01-18 小妹看野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努爾哈赤到溥儀,一共歷經了296年,是一段不長不短的歷史,比秦隋唐長,比漢宋短。

這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從東北入主中原,成了整個中原王朝的主人。

清朝的創始者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他統一了女真各部,並將目光瞄準中原,攻打大明王朝,建立了後金。在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繼續他的步伐,繼續攻打大明,並將國號改為大清。

對於皇太極來說,他雖擊敗了其他的兄弟,登上了帝王,但卻沒有實現入主中原的宏圖大業。直到皇太極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袞才帶兵攻入山海關,徹底擊敗了大明王朝,正式入住京城,開始新的徵程。

這第一個入主中原的順治皇帝,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少年天子。

皇太極死得突然,沒有留下遺詔,沒有立下皇太子。

他死後,愛新覺羅一家陷入了爭奪皇位的風波之中。

不僅僅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想登上皇位,戰功顯赫的弟弟多爾袞也想要這個皇位,最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皇位落在年僅6歲的皇九子福臨身上,並由多爾袞執政。

後來,多爾袞猝死,順治親政,開始了屬於他的新時代。

雖然,我們最熟悉的是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但是,對於朝政來說,順治皇帝並非無能,即使他曾在死前下了罪己詔。

他整頓吏治,穩定秩序,恢復農業,統一全國,為日後的康乾盛世打下無比堅硬的基礎。

但是,你知道嗎?

順治皇帝明明是大清的帝王,但卻又很喜歡漢服,還曾去大明亡國之君崇禎陵墓前痛哭。

順治皇帝有多喜歡漢服呢?

據說,他曾親自拿出明朝皇帝所穿的翼善冠袞龍袍,並穿上,問太監們如何。朝鮮國王李淏之弟麟坪大君李在出使清朝時,也從在清宮當差的朝鮮人金汝輝那裡聽說福臨「專厭胡俗,慕效華制,暗造法服,時或著御,而畏群下不從,不敢發說」。

那順治皇帝為何又去崇禎皇帝陵墓前痛哭呢?

那是因為他對崇禎帝非常推崇,不僅僅親自為他撰寫碑文,還親自到思陵失聲痛哭。

相關焦點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中國古代歷史,歷代王朝的末代皇帝除了那些不能做主的兒皇帝比如1912年的只有六歲的溥儀外,一般都是被後人詬病的,要麼昏庸,要麼暴政,要麼荒淫無度,當然,也有被稱讚的,比如李煜雖然醉心於詩詞歌賦,但是就是很努力,也作出成效,只不過無力回天,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對政事非常勤勉,這跟很多不務正業的末代皇帝不一樣
  • 大明皇帝中唯一被清朝稱讚的
    《明史》是清朝人編的,把朱元璋醜化成鞋拔子臉,朱棣是位篡位者,朱瞻基是出了名的蟋蟀皇帝,朱祁鎮北狩一年那就更不堪了,朱祁鈺坑害兄長,朱見深專寵萬貴妃,朱佑樘一個老婆,朱厚照那就是典型的壞皇帝,朱厚熜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朱翊鈞那更是清朝最痛恨的人,朱由校木匠皇帝,唯獨朱由檢勤勤懇懇,但是亡了國。
  • 崇禎的明思陵:從最初的妃子墓,變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寢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明思陵,在所有「明十三陵」中,無論是大小規模,還是華貴程度,都是最為「寒酸」的,甚至都比不上一些明朝時期地方藩王的陵寢。這其中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座墓本來就不是崇禎皇帝本人的,而是他為自己的寵妃田貴妃修建的,崇禎也因此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極為罕見的被葬入妃子墓之中的帝王。
  •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可是有竟然有一小半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
    清朝的一共有十二位皇帝,這些皇帝將清朝的歷史劃分為入關前和入關後兩大部分。首先是入關前,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位皇帝。嚴格上來說,努爾哈赤並不是清朝的皇帝,他是大金國的天命汗,只不過他的後人當了皇帝,追封他為清太祖高皇帝罷了,努爾哈赤的最大功績就是統一了女真諸部並創立了八旗制度,這為後來的八旗入關打下了軍事基礎,並且在「薩爾滸之戰」以後,明朝基本已經喪失了與女真在野外作戰的能力了。
  • 清朝第一個皇帝皇太極,曾經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從我國歷史書籍《滿文老檔》、《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等裡面的記載來看,當年努爾哈齊一伙人並沒有想要入駐我們中原,他當年對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個滿洲人的大汗,野心沒有達到天下共主。他所做的事情並沒有改變後金軍事政治方面民主制的現象,在他晚年的時候還曾經搞出四大貝勒輪值國政的行為。有趣的是努爾哈赤在「廣寧之戰」的時候已經重創明軍並佔領這個廣寧地後,努爾哈赤竟然主動放棄了廣寧地區,隨後在對遼南的攻略上面也是虎頭蛇尾,他還只在耀州地區曾放了一個牛錄用來作為預警作用。努爾哈齊還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面都沒有對明朝發動一些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 崇禎皇帝的選擇
    他繼位之時,明王朝雖說大抵已經被蛀空,只要他選擇跟著混,只要不是太過分,混到死,做一個太平皇帝,倒是也有可能的。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關外的滿人雖說猖狂,但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問鼎中原的意思,而內亂雖多,能成大氣候的,還看不出來。但是,崇禎選擇了做有為之君,要動大手術,革故鼎新。但是,他的登基,僅僅是因為他是現任皇帝的弟弟。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來還當了皇帝
    自從洪承疇、祖大壽等明朝將領投降清朝後,清軍入關的阻礙就剩下吳三桂了。 隨著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祖大壽向清朝投降,鎮守遼東的吳三桂也有些動搖,雖然沒有降清,但也準備了降清的後路。
  • 清朝皇帝順序(一)
    清朝,愛新覺羅的天下,馬背上的天下,也是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第一個是元朝),清朝歷經268年,只有12個皇帝,少吧,
  • 崇禎皇帝之子,亡國後躲藏一生,年過七旬的他仍是康熙的心頭大患
    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可以說是清朝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康乾盛世是由他開創的,九子奪嫡也是因他而起,清朝是從他手裡才慢慢變得強盛起來。可是就這麼一個掌握大權,地位至高無上的皇帝,居然十分忌憚一個70多歲的老人,這是怎麼一回事?
  • 順治皇帝位大清朝做了什麼貢獻呢?在歷史排名上他能打幾分呢?
    順治皇帝是第一個在北京城統一中國的清朝皇帝。第一個在北京城接待藏族活佛的皇帝。第一個在北京城祭拜孔子的皇帝。第一個矩形滿漢全席的皇帝。明確清朝走什麼路,清朝在順治時代有兩大派勢力,一派繼承努爾哈赤勢力,認為大清國法統繼承於元帝國,和蒙古人是一家。所以應該在中原各地推行退耕放牧的政策,在中原地區遊牧放馬。另一派則認為大清法統來自於皇太極,皇太極積極推行漢制,是有利於清朝統治的。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那麼,這個「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他很可能不是人,此話怎講呢?
  • 只恨生在帝王家:揭秘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
    大明崇禎元年的一天,紫禁城宮厥深處,一聲清脆的嬰啼,打破了禁宮的幽靜。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後宮妃嬪,又為他生下了一位公主。  這時的崇禎,還不到二十歲,滿懷壯志豪情,認為自己能夠挽回大明王朝頹廢的形勢,成為一代中興之主。作為中興新舉措之一,他下旨裁減了許多不必要的冗員。
  • 清朝人不都是「牛尾辮」嗎?為什麼皇帝畫像中會有鬢角存在?
    清朝入關之前和入關之初的很長一段時期裡,最主流的髮式是「金錢鼠尾」,也就是光禿禿的腦門上留一塊或幾塊銅錢大的一撮頭髮,編成像老鼠尾巴一樣細的髮辮……後來,隨著滿洲統治階層審美的改編,「金錢」變得越來越大、「鼠尾」變得越來越粗,但依然沒有到「陰陽頭、牛尾辮」的程度。
  • 袁崇煥為什麼在清朝平反?哪個皇帝洗白他最強?
    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繼位,他也拿袁崇煥沒有辦法。袁崇煥是滿清入侵明朝一道天闕,想要順利入關,就必須除去袁崇煥。皇太極當時就用了一道反間計。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明確提出,太監不可幹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後人早就忘了祖宗吩咐。太監不僅權利越來越大,特別是東西兩廠都掌握在太監手裡之後,大太監甚至可以在朝中高官面前耀武揚威。
  • 清朝皇帝改名,一個皇帝改了自己的,另一個皇帝改了其他人的
    比方說,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滿語意為「野豬皮」。別看字眼不太雅,卻反映遊枚民族父母對後代寄予的美好願望,其寓意是身體強健,前程遠大。那麼愛新覺羅的家譜是何時開始的呢?清朝入關以後的一個皇帝順治,仍然延續了滿族人的風俗習慣。一直到康熙朝,才開始仿照漢族的宗譜定擬字輩制度。康熙共有35子,為他的兒子取漢字名時,第一個字為胤字.第二字均為「礻」字旁。
  • 歷史知識——【清朝皇帝列表】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 皇太極在清朝皇帝中綜合能力足以排前三,為何卻沒什麼存在感?
    皇太極在位時期的文治也不錯,一改努爾哈赤時期的偏激做法,是重用明朝降將,甚至破天荒的封了三個明朝降將為王,是為三順王,分別是封孔有德為恭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為後續清朝拉攏漢人官紳階級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可以說在皇太極的苦心經營下,清朝是具備了入關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沒有他清朝真不一定可以順利入關,更不用說以後的統一中國。
  • 明朝寵妃虐殺帝母,挾持皇帝,最終活到清朝壽終正寢
    嚴格來說,她並不算好人,因為她曾虐殺帝母,挾持皇帝,妄圖垂簾聽政。但傳奇的就是,之後她並沒有遭到報復,而是安穩活到清朝,最終壽終正寢。她就是明朝寵妃,李選侍。 在朱常洛還是太子的時候,東宮中有兩位李選侍,為了區分她們,外界將其分為「東李」和「西李」。東李就是後來的李莊妃,而西李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後來的李康妃。其中東李地位稍高一些,但西李更受太子朱常洛寵愛。
  • 清朝皇帝順序及名字
    清朝十二皇帝按時間排列為:入關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