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篇
收藏的16500多首歌曲,95%以上都是日語,剩下1%給英語 法語 德語 俄語 其他語種 ost,剩下4%給了韓語。
從一開始的大量收藏,隨意建歌單,到開始根據歌手、主題建立歌單,再到精選集,留下的都是對我最重要,最有記憶感,最想聽。
在我死之後,依舊有非常多的歌曲,但是我卻聽不到啦。遺憾嗎?我是不是應該祈求自己活得久一點,不想這麼早死去。但是有出生必然有死亡,出生的那一刻,你沒有抱怨為什麼讓我出生,死去的時候,又有什麼理由表達不滿呢?畢竟你出生的時候,對世界毫無留戀,只有好奇,你不曾擁有任何東西,即使那一刻死去,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經歷了人生這一段旅程之後,開始有了不舍,放不下,捨不得。
因為這分裂的版權,想要聽歌的話,甚至一個歌手的全部歌曲,只能下載不同的平臺,而這些平臺又要你充會員才能聽。就沒有哪一個平臺可以聽所有的歌曲,而不是這個APP建一個歌單,那個平臺建一個歌單,這樣的多例模式,增加後期維護的成本。如果存在這樣的平臺,TA大概率走向壟斷,怎麼收費都是TA說了算。TA根本不在乎你用不用。
和蝦米音樂比起來,TA們的用戶體驗上很差,因為TA們自以為版權就是一切,想要聽歌,就要買會員,TA們根本不在乎用戶,不在乎音樂,不在乎歌手的簡介裡應該怎麼寫,甚至連寫都不寫,歌手的照片也只有一張。音樂只是TA們賺錢的工具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年,兩年……很多年過去了,這些平臺在聽歌體驗上,哪怕抄也懶得抄,你去看網易雲音樂,QQ音樂,歌手簡介,歌詞,歌單,歌單不能給每一首歌曲寫短評,這是為什麼?明明每一首歌曲都不一樣,聽的感悟也不一樣。每日推薦就更不用說了,我明明選了不要男歌手,還每次都給我推薦男歌手,30首有1首紅心已經很不錯了。
用戶非常無奈,被這些音樂APP綁架,蝦米音樂的用戶也被其綁架,上面幾乎所有的歌單都是UGC,來自用戶的製作,評論,這樣一個靠用戶的熱愛構建的平臺,到最後,用戶竟然沒有決定權,TA們根本不在乎你的歌單,你的評論,沒有任何導出功能,說關閉就關閉,說沒有就沒有了。
其他平臺暗暗慶幸,難道下一個關閉的不會是你們嗎?你們哪裡來的自信?你們的員工都不用養家餬口嗎?你們真以為用戶是真心喜歡你們的軟體嗎?
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所有的用戶都被APP綁架,以微信、支付寶為例,沒有TA們,你真的活不下了嗎?因為沒有辦法,大家都在用,你要生存,你也只能用。你的數字記憶,根本不值錢,TA們根本不在乎。本來,你的數字記憶只有你最珍視,也只有自己能保護。
蝦米音樂,本質上,是一家企業,企業如果不能盈利,那麼TA的員工就沒有飯吃,TA們的孩子就會餓肚子。另一方面,用戶很難培養付費的習慣,根本捨不得花錢買會員,聽歌,為什麼要花錢。結局就是企業持續的虧損,最終倒閉。任憑那些熱愛蝦米音樂的粉絲多麼挽留,悲情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只靠情懷匠心小眾,如果賺不到錢,那麼除去這些之外,你連堅持下去保護自己的資本能力都沒有。
想要情懷匠心,就賺夠了上億美金之後,隨意情懷匠心。
這時候,就恨不得自己家裡有礦,身家上億,如果阿里巴巴不願意繼續做下去,我來接盤,我有的是錢,五年不行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慢慢打造。TA們這些資本家終究是逐利的,沒有賺錢的項目,為什麼要存在?就因為那些粉絲天天留言,抹眼淚,不能關?
但你真的覺得,只要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你為什麼會這麼簡單地得出這個結論?
當你說出,再也沒有一個像你這麼懂我的人,你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那段時光無法替代,那個時間,那個地點,你出現的剛剛好,和你在一起的時間很溫暖。
然而,這是抒情的說法。從科學的角度看,很容易證偽,想要確定這個人是不是這麼懂你,你必須遍歷所有你遇到的人,時間範圍選擇自你出生到你死亡,所以,你的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因為,你還沒有死,你還有很多人沒有遇到,你怎麼就固執倔強地認為TA就是呢?
事實上,你可以做到,只要你想,此生,拒絕任何一個人的進入。
不必給我安慰 何必怕我傷悲
就當我從此收起真情 誰也不給
梁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