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最新公布的消息,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投資建設了新型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該工業園目前已經得到了巴政府的支持,一旦工業園建設完成,將可為巴布紐幾內亞增加數千工作崗位,同時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很明顯該投資對於中巴雙方來說是雙贏的,但這卻引起了身為域外國家的美國和澳大利亞不滿,不惜動用輿論武器乃至政治幹預。
澳大利亞政界人士就表示,澳方認為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建造的多功能漁業工業園,有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在當地的軍事活動。同時,還有不少澳大利亞專家學者更是稱,該工業園將會影響到澳大利亞本土龍蝦捕撈作業。
因為根據《託雷斯海峽條約》規定,巴布紐幾內亞的部分沿海漁民可以在澳大利亞部分水域進行捕撈作業,由此將會給中方提供一定「便利」。顯然,澳大利亞所謂阻止其軍事活動的考慮純屬污衊,根本上不過是想破壞中企投資。
澳媒分析表示,中企投資建設的漁業工業園完成後,將會參與捕撈龍蝦和後續加工,同時也會參加到其他海鮮產品的捕撈和加工中,最終在出口中國市場。但這樣一來,將會對澳大利亞的龍蝦以及其他海鮮產品出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畢竟澳大利亞水產品出口大部分依賴中國市場。
中澳兩國當前有著十分密切的經貿合作,而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出口型國家,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遠大於中國對其產品的依賴。據目前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每年捕撈龍蝦的94%,都出口到了中國,貿易總額高達7.52億澳元。而一旦中企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合作建造的漁業工業園完成,將對澳大利亞海鮮產品出口形成衝擊,屆時澳大利亞龍蝦出口將萎縮百分之90。
我們知道,中澳兩國因為外交關係遇冷,貿易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澳大利亞擔心,一旦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海鮮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會將迅速搶佔澳大利亞龍蝦等海鮮產品空出來的市場份額,從而一舉將其擠出中國市場,即使未來兩國關係緩和了,市場也將很難恢復。
龍蝦等海鮮產品只是中澳貿易的冰山一角,過去一段時間因為澳大利亞的各種不恰當措施,導致中澳貿易迅速萎縮,至今貿易總額相比往年已減少超過40%,可以說澳大利亞出口貿易損失慘重。
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澳大利亞礦石資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失去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市場,將會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一場災難。《澳大利亞人報》就於近日表示,澳大利亞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速度,取決於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好壞。
澳大利亞若是不想失去龍蝦以及其他產品市場,就應該放棄跟隨美國充當「反華急先鋒」的扮演角色,真正立足於自身經貿需求,規劃實施有利於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爭取早日實現中澳關係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