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巴新漁業項目威脅澳美聯合軍港?澳大利亞真正擔心的是龍蝦

2020-12-22 環球網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網站12月15日報導,上月,福建省中鴻漁業有限公司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西部省達魯島,投資建設「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備忘錄籤署儀式在巴新首都摩斯比港舉行。這一商業活動卻引發了巴新鄰國澳大利亞媒體的關注。ABC網站的報導援引澳洲政界人士的言論稱,中國在這裡投資建設漁業項目是「別有用心」,甚至會威脅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在巴新馬努斯島的聯合海軍基地!但報導文章後面的大半部分,似乎顯露了報導的真正主題:澳大利亞人擔心這個漁業工業園對當地捕魚業,特別是龍蝦捕撈產生潛在的影響。

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指出,巴新西部省達魯市漁業工業園所在的達魯島雖然距離澳大利亞本土約200公裡,但它與位於託雷斯海峽的澳大利亞島嶼距離很近,因此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澳媒援引澳大利亞政府前巴新事務顧問傑弗裡·沃爾的言論稱:「澳大利亞人絕對應該保持警惕,不僅是此地接近澳大利亞,託雷斯海峽還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沃爾還表示,他認為「中國在這裡建造『基地』是別有用心」。其實,沃爾12月8日在澳大利亞反華智庫「澳戰略政策研究所」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更加露骨,他毫無根據地宣稱,中國漁民接受過軍事訓練,本質上是民兵組織,加上軍方的後勤支持,「在佔領領土方面可以不戰而勝」。

澳媒報導指出,發表類似言論的還有萊希哈特區的聯邦議員沃倫·恩奇。恩奇還表示:「鑑於澳大利亞正與美國一起在巴新的馬努斯島建立海軍基地,我擔心中國在達魯島的活動可能還有其他動機。」但根據谷歌地圖測算,達魯島與馬努斯島兩地的直線距離就有800多公裡,如果乘船則需要繞過半個紐幾內亞島才能抵達。

在炒作完「漁業產業園」能夠帶來的所謂「軍事威脅」後,ABC網站的報導「畫風突變」——文章寫道,「拋開別有用心不談,議員恩奇表示他認為,事件對當地捕魚業的潛在影響已經足夠令人擔憂」。澳媒報導稱,根據《託雷斯海峽條約》,巴布亞紐幾內亞13個村莊的居民可以自由穿越邊境,並被允許在澳大利亞水域捕魚。此外,條約還規定,這些託雷斯海峽的島民還擁有捕撈該海域龍蝦的權利——這些巴新漁民的龍蝦捕撈份額是「澳水域總允許捕撈量」的四分之一。議員恩奇表示,這些龍蝦很可能會通過巴新漁民被直接賣到中國。託雷斯海峽漁業協會主席菲利普·凱奇勒(Phillip Ketchell)也認為,以往,巴新漁民只是用他們自己的漁船捕撈,然後回到達魯島卸貨,但中國企業會投入大量資金,讓他們用上更大更好的漁船。凱奇勒直言,中國企業可能利用該條約,從「後門」進入當地漁業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澳大利亞龍蝦最大的出口市場,澳政府數據顯示,在2018至2019年度,該國龍蝦出口額共計7.5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35.34億元),其中約94%銷往中國。不過近期澳大利亞龍蝦出口中國受阻,導致其國內龍蝦價格暴跌,如果能攪黃中國從巴新進口更多的龍蝦,對澳大利亞自身的龍蝦生意無疑是會有所幫助的。

據澳媒援引凱奇勒觀點稱,由於《託雷斯海峽條約》是在國際法框架下簽訂的,因此澳大利亞很難單方面的進行重新審議。所以澳大利亞若想阻止中國企業在這裡開發漁業產業,最好是通過其和巴新「牢固的外交關係與慷慨的援助計劃」,通過渲染所謂「國家安全」方面的理由,顯然是比單談經濟活動更加聳人聽聞而引人注意。

中澳關係近年來不斷惡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澳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更多地視中國發展為威脅,並採取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這是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中企建起巴新漁業項目,意指到澳美聯合軍港?實則擔心龍蝦出口
    要知道在這次全球疫情中,各國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對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十分看重,嚴重影響到澳洲這類農、畜、海產品出口大國。澳洲之前的無腦站隊,不僅是寒了中國民眾的心,更是錯失依靠龐大中國市場需求再站起來的機會。前段時間,我國福建中弘漁業有限公司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西部省達魯島,投資建設一個「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
  • 擔憂澳洲龍蝦被擠出中國市場,澳藉口威脅軍事活動,幹預中企投資
    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最新公布的消息,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投資建設了新型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該工業園目前已經得到了巴政府的支持,一旦工業園建設完成,將可為巴布紐幾內亞增加數千工作崗位,同時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很明顯該投資對於中巴雙方來說是雙贏的,但這卻引起了身為域外國家的美國和澳大利亞不滿,不惜動用輿論武器乃至政治幹預。澳大利亞政界人士就表示,澳方認為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建造的多功能漁業工業園,有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在當地的軍事活動。
  • 中企投資巴新漁業,澳大利亞又犯疑心病,澳媒擔憂:領土會被侵佔
    澳媒在報導中稱,中國一家公司早在11月12日就籤署了一份在巴新達魯島投資建設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的項目備忘錄。這件事遭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前巴新事務顧問傑弗裡·沃爾的質疑。他在「澳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刊物上發文稱,巴新政府在沒有告知澳大利亞的情況下,「悄悄通過」了該項目,這是對澳大利亞國家戰略意義的挑戰。
  • 擔心家門口漁港變軍港?澳大利亞又來搞事,質疑中國與東南亞合作
    只要儘管這樣,澳大利亞依舊不思悔改,反而更加變本加厲。澳大利亞仿佛被美國洗腦了一樣,堅定不移的認為中國會威脅到他們。澳大利亞把中國當做了假想敵原來被害妄想症這種事情還是會傳染的,如今澳大利亞已經把中國當成了一個假想敵。
  • 書評| 澳大利亞的「蝶化」之路——《澳美同盟的緣起、建構和穩固》
    於鐳教授的新著《澳美同盟的緣起、建構和穩固》從國際關係理論和歷史實證的雙重維度,並以澳大利亞的視角,而不是學術界慣常的美國的視角,解析了澳美同盟的緣起、建構和穩固,對澳美同盟提出了有別於美、澳兩國主流文獻的研究結論。
  • 中國不要澳大利亞龍蝦的做法,能讓澳大利亞吃上了豪華大餐?
    中國不要澳大利亞龍蝦的做法,能讓澳大利亞吃上了豪華大餐?中國不要澳大利亞龍蝦後,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澳洲龍蝦價格下跌,原本200美元一隻的澳洲龍蝦,現在只需20美元就能買到,真的是20美元就能吃大餐。澳媒談論暴跌的龍蝦價格時表示,失去中國市場之後,澳大利亞人有口福了,原本吃不起澳洲龍蝦的2000多萬人,突然就實現了「龍蝦自由」。澳洲龍蝦價格被壓低之後,嘗到甜頭了澳大利亞人表示,希望中國能夠繼續限制進口澳大利亞龍蝦,限制進口澳大利亞牛肉、帝王蟹、鮑魚等產品,壓低澳大利亞國內的牛肉、帝王蟹、鮑魚等產品的價格,讓他們天天吃豪華大餐。
  • 澳大利亞龍蝦被中國「針對」了?丨北京觀察
    報導還稱,數噸澳大利亞巖龍蝦滯留在中國機場的停機坪上,面臨清關延遲。如果因被拒絕或拖延入關,這批龍蝦將難以存活。  澳大利亞農業部長利特普勞德(David Littleproud)表示,中國正在檢查50%至100%的澳大利亞巖龍蝦,理由是擔心金屬中的微量元素。
  • 澳大利亞又憋大招?議員要求驅逐至少100名中國外交官和領事人員
    5月11日,中國決定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大麥徵收80.5%的關稅,並展開反傾銷調查;5月12日,中國決定暫停接受四家澳企的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學者彼得·詹寧斯表示,自澳在2016年發布國防白皮書以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國防戰略的目的是在短期內增強國防力量的打擊能力,而不是專注於建造二三十年後才能準備就緒的潛艇。澳大利亞必須擔心2020年以及未來一到兩年的情況。
  • 為了中國,美國威脅與澳大利亞"斷聯"!蓬佩奧說出這話
    前有美國總統聲稱可以與中國「徹底斷絕關係」,後有美國國務卿威脅與澳大利亞「斷聯」,美國擺弄「絕交」的把戲可謂屢試不爽。澳大利亞廣播公司5月24日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天空新聞採訪時表示,由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協議,可能與澳大利亞「斷聯」。
  • 中企拿下非洲16億項目,澳企卻被沒收開發權
    非洲送上「助攻」:將幾內亞首條運礦鐵路項目交付中企據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1月3日消息,近日中鐵建十八局成功中標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基礎設施的一個鐵路項目——金迪亞隧道項目,該項目合同金額達15.79億元人民幣,合同工期為
  • 澳大利亞食材排行榜,龍蝦竟然不是第一名?
    目前,楊梅已經在昆士蘭、新南威爾斯州沿海和維多利亞州的亞拉河谷、Dandenong區試種植,科學家正通過實驗檢測盡力培育出酸甜適中的高質量的楊梅。昆士蘭大學的農業和食品科學教授Daryl Joyce表示,這是楊梅第一次在中國以外地區嘗試商業種植。儘管面臨楊梅本身不易儲存的特點和尚未開發的本地消費市場等諸多挑戰,農業專家及食品經銷商們仍然對楊梅的未來市場充滿信心,甚至期待將楊梅反季節銷售到中國。
  • 澳美製藥:卡泊三醇軟膏在銀屑病序貫療法中具有重要作用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為臨床和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皮膚病,該病具有多發性、慢性炎症性、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往往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帶了重大壓力。並且銀屑病頑固難治,仍被列為當今世界皮膚科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之一。
  • 泰重啟克拉地峽項目,改運河為陸路通道,俄媒:中企應該會感興趣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所有國家經濟都受到強烈衝擊,位於東南亞的泰國也不例外。數據顯示,泰國GDP同比下滑了12%,這也令泰國執政當局壓力巨大。為了重啟經濟,泰國準備推出一批重大項目,並對外引進資金支撐這些項目的建設。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克拉地峽項目的重啟。
  • 澳大利亞再次邁出危險一步,專家發出嚴正警告
    今年開始,基於國際貿易規則框架,中國對澳大利亞實施了一系列貿易反制措施,澳方出口的牛肉、葡萄酒、大麥等都在制裁名單之列,這使得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因此遭受重大挫折。在此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傳來一個消息,澳大利亞突然決定要對華出手。不過這也意味著,澳大利亞將踏入更為危險的境地中。
  • 中國不要澳大利亞龍蝦,澳龍價格大跳水,漁民崩潰了……
    話說,最近澳大利亞的人民在搶一樣東西。不,不是捲紙,不是口罩,更不是新冠疫苗,而是…龍蝦?!?!用一個龍蝦人的話說「如果龍蝦價格低於每斤30澳元,那我們捕蝦就是捕了個好玩而已」往年,澳大利亞的龍蝦都是賣給中國的。澳洲每年產的龍蝦裡面,90%以上都被送進了中國消費者的嘴裡。澳大利亞的龍蝦在市面上也是屬於比較高端的類型,很受中國市場認可。
  • 海鷗島崛起「漁業王國」:打造國家級名優漁業發展樣板區
    在大灣區「漁業王國」——廣州市番禺區海鷗島,正努力打造國家級名優漁業發展樣板。這座位於珠江口的原生態江心島也迎來新的使命,通過高科技漁業的「導入」,將撬動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的騰飛。 目前,已落實並有序推進的重點項目主要包括海大集團工廠化育種、育苗車間建設項目、金洋公司520畝菜基魚塘循環生態種養場的建設項目、阿村農業現代化工廠化養殖車間建設項目、觀龍島農業養殖魚塘改造項目、廣州金洋市場養殖有限公司水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基地項目等。
  • 澳大利亞「非法」阻撓中企近700億投資?中國表態:停止不公行為
    近來,依照中國法律和國際慣例,中國裁定多種澳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以及補貼、傾銷等非法行為,而擔心失去「大金主」的澳洲急忙大聲「喊冤」,希望中國收回決定。然而,澳大利亞卻在背後對中企「小動作」不斷。澳大利亞於2018年、2020年以特殊原因為由,先後否決了長江基建集團的130億澳元天然氣管道現金收購要約、中國蒙牛乳業在澳洲的
  • 澳洲龍蝦被限購?與中國密切相關
    導讀:因疫情原因,中國對國外商品的進口量迅速減少,這使得龍蝦在澳洲大量囤積,價格暴跌,當地民眾採購量急劇上升。12月15日,伍爾沃斯超市開始對龍蝦實行限購措施,每人每次只能購買四隻。16日,科爾斯超市也實行同樣舉措。
  • 一露面就霸氣回擊澳美,耿爽在聯合國鏗鏘發聲,話很剛
    近期,有關阿富汗與塔利班的和談問題,以及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殘殺平民的暴行一事,讓阿富汗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就阿富汗相關問題,好久不見的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近日在聯合國鏗鏘發聲,一露面就霸氣回擊澳美等西方國家,話很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