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依照中國法律和國際慣例,中國裁定多種澳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以及補貼、傾銷等非法行為,而擔心失去「大金主」的澳洲急忙大聲「喊冤」,希望中國收回決定。然而,澳大利亞卻在背後對中企「小動作」不斷。
據雪梨先驅晨報12月16日最新報導,我國一一列舉了澳洲違反中澳自貿協定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的「非法」行為。澳大利亞於2018年、2020年以特殊原因為由,先後否決了長江基建集團的130億澳元天然氣管道現金收購要約、中國蒙牛乳業在澳洲的6億澳元收購案。
中澳自貿協定明確規定,該協定將為兩國投資者提供便利的投資環境,並繼續以較低的門檻篩選投資。然而,今年3月、6月,澳大利亞先後兩次修改外商投資法,澳媒指出其目的是限制中資。
也就是說,上述14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693億元)的中資收購案突然「流產」,主要是澳洲「非法」阻撓所致。而在澳洲的「小動作」之下,自2017年以來,中企在澳投資規模急劇下降,2019年的投資總額較2016年足足下降了85%。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案件高達106起;而中國對澳洲商品的同類調查僅為4起。這充分反映出,即使是在中澳自貿協定之下,澳大利亞對中國商品或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對於澳洲對中國合法決定的不滿,中國12月16日再次回應稱,澳洲應當認真對待中國提出的關切,並採取實際行動,及時糾正對中企的歧視等不公平行為。
文 | 呂佳敏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