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讀者朋友們肯定會不由地陡然一驚,而且覺得我的膽子也太大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但我卻要堅定地送大傢伙兒五個字:「我是認真的」!
《紅樓夢》這個書名兒雖然家喻戶曉,被大眾所熟知,但它壓根兒就不是作者的本意。換句話說,作者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的著作會被後來的出版商以盈利為目的,殘忍地改名為《紅樓夢》。他們不但把書名改了,就連書中的內容也做了大量的修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購買,已獲取大量的財富。作者辛苦筆耕的心血之作,被他們這麼一改,書中的主題思想瞬間大變,完全脫離了作者的本意。本來是一本抒己悼國的恢宏大作,頃刻間變成了滿篇的兒女情長。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這本小說的原名叫做《石頭記》,是原作者經過慎重考慮之後親筆所題寫的。 如果單從商業的角度來分析的話,《紅樓夢》這個名字確實顯得華麗一些,比《石頭記》書名更有賣點。可要是從全書的立意本旨來分析,《石頭記》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可以統領全書的絕佳名字。
《石頭記》,顧名思義就是在講石頭的故事。作者在書中第一回裡就已經很清楚地向讀者朋友們敘述了緣由。
作者在第一章的原文裡講到,女媧鍊石補天的時候,在大荒山無稽崖這個地方練成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可是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最後唯獨剩了一塊沒有使用,於是順手丟棄在青埂峰下。被女媧丟棄的這塊石頭經過修煉之後,通了靈性。他因為看到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沒有入選,於是整天長籲短嘆,悲號慚愧。最後,終於在一僧一道的帶領下,投胎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經歷了一凡。等一切結束後,石頭又重新回到了原處。後來,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仔細一看,原來就是這塊石頭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雲: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請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
從上面一段敘述裡,我們完全可以把這本小說定性為一部石頭下界歷險記。
人類文明的最大體現就是文字的出現。我們現代人能夠比較詳細地了解古人的方方面面也是通過文字的記載。沒有文字,就等於沒有一切。
有了文字,就需要有為文字而提供的載體,也就是說能夠書寫文字的地方。古時候不像現在這麼先進,有攝影,網絡,媒體等各種記錄信息的手段。那時候最先進的文字載體也就是紙了。然而紙張是無法長久保存下去的。那時候,人們想到了石頭,因為石頭的保存能力是極強的,它可以屹立萬年而不倒。於是,文人們開始設法把一些重要的文字信息刻到石頭上,以便用來流傳後世。於是就產生了一種文字的載體,叫做石碑體。其中,大部分的石碑體被用作墓志銘來使用。
墓志銘,是一種刻在石碑上,用來悼念逝者的文體,墓志銘一般是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的。志用來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以及生平事略;銘則主要是用來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大部分的墓志銘都是古人去世前專門找人寫的。可也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卻是自己在活著的時候親自給自己寫墓志銘。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大文豪張岱。他的墓志銘寫得真是冠絕古今,讓世人嘖嘖稱讚。
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其中的片段: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袴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朋友們,看完張岱這段墓志銘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就對了!下面再讓大家看一段《石頭記》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
今風塵碌碌, 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э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 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 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 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雖我未學, 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云云。
朋友們,通過對兩段文章的對比,不難發現二者的內容是及其的相似。不過張岱的筆墨似乎更加高明一些。這也就否定了《石頭記》是張岱所著的傳聞。但不可否認的是,《石頭記》的作者與張岱之間肯定是有某種關聯的,要麼是好朋友,要麼是學生,要麼是同僚,但至少也是他的鐵桿粉絲,同道中人。因為他們之間的三觀太合了。他們一樣的崇拜石頭,一樣的放蕩不羈,一樣的生在國破家亡之時,一樣的晚景悽涼,一樣的堅持著書,一樣的大膽為自己寫墓志銘。唯獨不一樣的就是張岱從未做過官,而《石頭記》作者卻經歷過宦海浮沉。
總結:《石頭記》的作者生在末世,親歷國破家亡,哀嚎遍野的慘狀。但回想到自己一生碌碌無為,並沒有為國家做過什麼的時候,內心感到異常的慚愧。最後,在晚景悽涼的狀態下奮筆疾書。他把自己和已經破碎的國家融到一起,一併寫入了書中,想讓自己的國家,以及那些為國家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們,像墓志銘一樣流傳後世,供後人瞻仰。
特別聲明:本人乃一介平民,更是《紅樓夢》小說的普通讀者。本人所作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不涉及任何學派,也沒這個資格。本人所寫並無大用,只能作為大家茶餘飯後的消遣而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