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一本《古文觀止》,有一天閒來無聊,就翻開看著玩,看到《宋玉對楚王問》這一篇,瞬間被宋玉的才華鎮住了。之前我只知道宋玉是古代的著名的美男子,竟不知道他還如此才華橫溢。
文中說有一次,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翻譯過來就是:楚襄王問宋玉說:「你是不是有什麼事兒做的不好?怎麼大家都那麼不贊成你呢?」
如果僅僅是沒人誇宋玉,作為一國之君,也不至於閒到這種程度。所以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很可能是有人在楚襄王那裡進了讒言,襄王來責問宋玉。而一旦被問到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辯解,恐怕就會悲劇了。一般的人,真是有可能嚇得不知如何辯解了。那麼宋玉是如何對答的呢?
宋玉的回答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宏大量,讓我把話說完。」宋玉很坦然,宋玉首先承認這種情況是有的,不給襄王繼續指責他的機會。有時候你越不承認錯誤,反而越會激起別人的反感。所以宋玉的這種做法是極其妥當的。繼而宋玉要求自己把話說完,襄王也就無法不接受了。還有這個「寬」字用的特別好,既讚揚了別人要給了自己臺階。搞得襄王不聽他說完都不好意思了。
第二部分: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有個人在都城裡唱歌,起初他唱《下裡》、《巴人》,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後來唱《陽阿》、《薤露》,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裡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後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裡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這個就是著名的成語「曲高和寡」的來歷了。越是高雅的音樂,越是聽眾比較少。就像是喜歡國家大劇院聽交響樂的大部分是自小受高雅音樂薰陶,對音樂有感覺的。而要讓一個普通人去聽,恐怕睡著的比較多。能夠從小受古典音樂薰陶的家庭,肯定是社會的優越階層,試想一下要是每天累成狗,回家只有睡覺的份,誰還能去欣賞音樂。有個在摩根工作的朋友,經濟學PhD在歐美留學工作多年,父親是國防部廳級幹部,母親是名牌大學空間物理學教授。有一次他談起霍格沃茨,對其生平趣事、樂曲特點、觸鍵風格,以及師承淵源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我不禁汗顏,我對愛因斯坦的了解也不過如此呀(ps我是物理學專業)。我只有感嘆,人家的一個愛好,快趕上我的專業水平了。雖然我對音樂沒有太高的欣賞水平,但我也知道,優雅的音樂可以淨化人的靈魂,讓我們在物慾之上獲得精神的享受。因此宋玉對楚王說的這些話,楚王必定是感同身受的,確實普通老百姓欣賞不了高雅樂曲,只有他們這些王族士族才能感受到那些樂曲的美。這個例子是能夠讓楚襄王信服的。
第三部分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裡,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裡,穿越雲霓,背負著蒼天,兩隻腳攪亂浮雲,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崑崙山腳下出發,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水塘裡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士人之中也有傑出人才。聖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
在這一部分,宋玉以優美華麗的辭賦繼續以鳥中之鳳、魚中之鯤、人中「聖」人,說明自己情操高尚,與那些鼠目寸光的讒佞小人有天壤之別,說明遭到他們的不理解也就不足為怪。
然而,儘管有的人會認為最後的這一部分寫的暢快淋漓,不僅突出了自己的卓爾不群,諷刺了誣陷他的小人的鼠目寸光,是非常解氣的。然而有人卻覺得宋玉帥哥在楚王面前把自己比喻成聖人了,實在是有點太過了。為自己辯解可以,但是把自己誇得太猛了,就有點不把對方放在眼裡的感覺,何況對方是大王呢。人人都有逆反心理,你在他人前示弱,他人便會保護你;你在他人前逞強,他人就難免想削弱你。比如清代吳楚材的評價:夫聖人一段,單筆短掉,不說盡,不說明,尤妙。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不要自己誇自己」這個連我這種女流之輩都知道的道理,我們的宋玉帥哥怎麼會不知道。真的是他處處心高氣傲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嗎?當然不是,如果他整日不吧楚王放在眼裡,楚王怎麼會經常帶著他「或遊於蘭臺之宮,或遊於雲夢之澤」呢。
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些認為聖人那一段屬於畫蛇添足的人也實在是多慮了。李白鬥酒能寫詩百篇,王羲之微醺之時書寫下了著名的《蘭亭序》,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懷疑宋玉後面的這番話,也許是陪著楚襄王喝酒的時候回答的呢。男人喝多了,不都喜歡吹牛嗎?
要是喝點小酒還不說些豪言壯語,要是不說些「愛你今生來世,送你半壁江山」之類的話,還是跟清醒時一樣戰戰兢兢,謹小慎微,那得要多無趣!
[end]
喜歡就關注,同感就分享!
更多好文章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