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眾多個人的軌跡和命運。現代快報推出「全力以『復』」系列報導,關注一些行業和個人的故事,關注他們如何應對變局、危中求機的做法和嘗試。期待他們都能迎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春天。
每年春天都是健身房的銷售旺季,然而今年,由於遇上了疫情,南京創業者阿強無奈賣掉了已經經營三年的健身房。回想起兩個月前的「壯士斷腕」,現在的他已很平靜。雖然不再做老闆,但連鎖健身房出身的他,又回到曾經熟悉的地方,重拾「銷售」和「教練」的雙重角色。
從老闆做回教練,疫情路口下的抉擇
兩個月前,阿強完成了健身房的轉讓。算上今年,他的健身房已經開張三年了。對健身房來說,三年是個坎,一旦資金鍊建立起來,形成規模後,運營壓力會小很多。但很可惜,遇上疫情,這個坎終究沒能邁過去。
阿強的健身房開在仙林大學城裡,東邊挨著教職工宿舍,前後都是大學,他的學員也大多來源於此。本想趁著年後開學小賺一筆,沒想到碰上了疫情,健身房的流水只出不進。阿強掰著手指,向記者一筆一筆算起帳來:800平米的健身房,光房租一個月就上萬。再加上員工工資、宿舍房租、水電費……阿強長嘆了一口氣。
阿強告訴記者,隨著1月底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他就意識到,健身行業的空白期不會那麼快地過去。是勉強運營,還是及時止損?阿強沒怎麼猶豫就選擇了後者。「沒有學員就沒有收入。我每個月還有房貸、車貸要還。實在是供不起健身房的開銷了。」2月初,阿強決定轉讓健身房。但是疫情當前,幾乎沒人願意接手。不得已,阿強把健身房的價格壓了又壓。和買家討價還價,最終以不到50萬的價格轉了出去。而阿強初投資時,花了100多萬。
賣掉健身房的阿強沒有轉行,而是重新回到了傳統健身房,做起了老本行——健身教練。「當教練不用管那麼多,還有穩定的工資可以拿,挺好的。」
為維持運營,健身房推出低價促銷
重拾教練身份,阿強充滿了幹勁,但現實卻不盡如意。
「雖然我們復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來健身的人挺少的。」3月初,阿強所在的健身房恢復運營,由於對入館人數有著限制,每天來健身的會員不到以往的三分之一,「疫情還沒完全過去,大家心裡有所顧忌,我們也能理解。其實店裡的防疫措施都做得很好,每天都有消毒。」
不過,會員不來鍛鍊不是阿強最擔心的,沒有人來辦卡才是核心問題。阿強介紹道,每年辦卡有『金三銀四』一說,對於健身房來說,辦卡的流水是維持健身房運營的大頭。而在疫情期間,這筆流水變得更為重要。
「3月初的時候,公司向一些醫務工作者免費贈送了一年的健身卡,也給普通辦卡的會員發放了大額優惠券,辦兩年卡可以折上再優惠400元,真的挺划算的。」阿強說,那段時間他每天的工作變成了給老會員打電話,問他們要不要多續一年,也問他們周圍有沒有放假期間長胖了的親朋好友有健身需求,但辦卡的人並不是很多。
4月初,情況慢慢地發生變化。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促銷活動也再次「升級」,健身人數有了明顯增漲。「現在除了不能遊泳,其他健身項目都開放了。來健身的人多了不說,館裡的氣氛也熱鬧多了。」阿強告訴記者,「這個月剛推出新活動,三年的健身卡只要3080元。再加20塊,會籍就能再延長半年。這樣的低價之前從來沒有過,以後估計也不會出現了。就是為了能多吸引一些人來辦卡。」
「我有個同事,這個月賣掉了300節私教課,算是現在不錯的業績了,但和疫情前相比還是差得很遠。」據阿強介紹,疫情前,一個月能賣1000-1500節課的健身工作室,現在只能賣到300節。「現在來上課的人只恢復了50%吧。」阿強說,健身行業的復甦還需要耐心等待。
也有健身房推出網課,打起口碑牌
阿強告訴記者,在南京,能叫得上名號的連鎖健身房不超過十家。而這十家覆蓋到的健身群體不到50%。因此,還有很多健身房在另闢蹊徑,奮力一搏。直播授課就是很多小健身房的選擇。
「很多朋友疫情期間都沒閒著。一個只有6名教練的健身工作室每天教練輪流給會員們上網課。」阿強告訴記者,健身房也擔心,疫情過去後會流失一批會員,所以想在疫情期間保持會員的健身習慣,免費提供網課,同時也能為健身房帶來負責、真誠的口碑。
阿強說,從健身效果來說,線上直播課肯定不如線下面對面的訓練。「一方面學員家裡缺少專業器械。我看到有些教練會讓學員拿灌滿的礦泉水瓶當小啞鈴,是很好的替代,但是太單一了。另一方面,沒有專業教練在身邊指導、監督,學員不一定能把動作做到位,甚至存在受傷的風險。不過,有應對措施總比沒有的好。」
現在,隨著健身房的復工,線上直播授課告一段落,主動上門約課的會員也越來越多。「停業的這兩個月,其實學員比教練更想復工。在家宅了這麼久,吃胖了的人迫切想要減肥,疫情也讓大家更關注健康,很多人想通過鍛鍊來增強抵抗力,之前每天都有學員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鍛鍊。」
對未來有信心,「疫情讓更多人關注健康」
「疫情期間確實挺難的。沒人辦卡就沒有提成,2000塊的底薪,刨掉房租,剩下的錢能吃飽飯就不錯了。」阿強慶幸自己當機立斷把健身房轉讓的決定。
當不了老闆,一切又回到六七年前,但阿強現在想開了,他覺得單純做教練也沒什麼不好的。
阿強說,儘管目前健身行業受到了疫情的衝擊,甚至有跑路、拖欠工資的消息爆出,但阿強對健身行業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國內那麼多家健身房呢,出問題的只是其中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這幾年健身風颳得挺大,很多市民已經養成了健身習慣,未來不論是為了增強體質、還是為了減脂塑身,未來都會有一大波市民加入到健身的行列。」
眼下,大部分顧客對健身房的種種引流措施還是很買帳的。「不僅原有客戶不會流失,新客戶也會通過促銷活動逐漸加入。這次疫情過後,肯定會有更多人重視健康,注重鍛鍊身體,我相信會有更多人來健身的。」
更遠的日子,也許是三年,也許是五年,阿強還是想開一個健身房,「這是我的夢想。」
安信證券2020年發布的《疫情下的健身產業報告》顯示,2018年末,體育健身活動領域法人單位4.7萬個,從業人員38萬人,資產總計3149.7億元。疫情帶來健身短期需求的激增,「居家健身」成為搜索熱詞。截至3 月18 日,「宅家健身打卡」的話題閱讀量已達4.3 億,討論數達134.5 萬。
本次疫情還讓線上健身平臺再次迎來紅利,在線人數增長、活躍客戶佔比大比例增加。以Keep App為例,它還將線下的健身教練補充到線上的健身直播中來。據Keep App2月6日的數據顯示,累積觀看人數突破5000萬人,用戶的留言、點讚等互動數據也有較大的增長。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江楠 陸雨瀟 劉贇 文/攝
(受訪者供圖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