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這樣從動物「跳」到人身上的

2020-11-19 騰訊網

病毒從哪裡來

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它可以利用宿主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菸草花葉病毒,最早於1899年由荷蘭科學家馬丁烏斯·貝傑林克發現並命名。雖然病毒最早發現於1899年,但是病毒導致的傳染性疾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比如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

據估計,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有超過160萬種未知病毒,這些未知病毒造成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有待評估。與細菌不同,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必須依賴於細胞才能生存,要在細胞或動物體內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裡程。

自然界中有的動物能夠長期攜帶病毒,而並不發病,即為病毒的自然宿主。比如野鳥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1-16,N1-9亞型流感病毒均可以在野鳥中分離到。能夠引起流行性出血熱的漢坦病毒,則是以老鼠作為自然宿主。此外,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目前科學家已經在蝙蝠中分離到多種冠狀病毒。

病毒如何從自然宿主傳播給人

直接接觸。有些病毒能夠直接從動物傳染給人,比如,人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攜帶漢坦病毒的老鼠而感染漢坦病毒。

中間宿主。許多病毒由自然宿主向人類的傳播過程中需要中間宿主。譬如禽流感病毒一般可以通過家禽或者家畜等傳染給人類,SARS病毒通過果子狸傳染給人類,MERS病毒通過單峰駝傳染給人類,伊波拉病毒通過大猩猩或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尼帕病毒通過豬傳染給人類,亨德拉病毒通過馬傳染給人類,馬爾堡病毒通過非洲綠猴傳染給人類等。

病毒變異傳播。一般來說,不同宿主的細胞特性有區別,病毒入侵和複製所需要的受體、輔助因子等也不盡相同。因此,動物病毒感染給人,並在人群中引發流行,需要突破一定的宿主限制。

以禽流感病毒為例,人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高濃度的禽流感病毒而感染,但是病毒在人群中引起大流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變異。為了實現跨種傳播,甲型流感病毒需要改變其宿主感染特性以適應新的宿主類型。而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病毒自身還是宿主細胞因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流感病毒的高變異特性是病毒實現跨種傳播的遺傳學基礎。由於流感病毒的RNA 聚合酶缺乏校對功能,所以病毒RNA複製時容易出錯而引起突變,如禽流感病毒可通過基因點突變獲得對哺乳動物的適應能力。此外,由於流感病毒為分節段的RNA病毒,可以發生基因重配現象,當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不同遺傳背景的病毒粒子同時感染一個宿主細胞時,其基因片段可以隨機互換重新組合,從而產生新毒株。

病毒就是通過這種高變異特性,實現在人群中的傳播流行。

為什麼自然宿主攜帶病毒不致病

近些年來,科學家從蝙蝠體內分離到多種病毒,冠狀病毒如SARS樣病毒等,等絲狀病毒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等,均能在蝙蝠體內溯源。一項研究顯示,在蝙蝠身上發現的137種病毒中,有61種為人畜共患病原。蝙蝠是名副其實的病毒攜帶者,但是奇怪的是,雖然蝙蝠身上攜帶著許多病毒,但它自身通常沒有任何症狀。科學家對此也很感興趣。

目前針對蝙蝠攜帶病毒不致病的原因有幾種觀點:

其一,蝙蝠作為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運動量極高,高能耗的飛行運動能夠使蝙蝠的體溫維持在40℃。這種高溫體徵極大地抑制了病毒的複製。

其二,獨特的免疫系統也是蝙蝠抵禦病毒的重要方法。科學家通過對比發現,蝙蝠細胞的自然殺傷細胞(NK)受體和Ⅰ型幹擾素基因具有獨特的特性。此前也有科學證實,蝙蝠體內總是保持了一定量的幹擾素表達。幹擾素是一個很關鍵的抗病毒蛋白,如果它在身體中總是保持「低量」,就相當於動物本身具有「全天候保護」的防禦機制。

如何減少人類感染病毒

傳染病的防控包括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方面。

病毒從動物傳到人的過程中,含有病毒的動物即為傳染源,人類直接或間接接觸該類動物均有可能發生感染。為了保護動物的多樣性以及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我們不可能消滅所有攜帶病毒的動物。因此,科學家們致力於檢測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為防控疫情提供預警預測。

公眾也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並儘量減少與該類動物的接觸。要知道,食用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都使得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機會增多,為病毒由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了減少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我們應該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禁食野生動物。

傳染病沒有國界,一旦某些地區出現傳染病的流行,病原體極易通過傳播媒介進行高速傳播,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因此,傳染病的防控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攜手,共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棲息的環境,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文/大眾健康雜誌

編輯/劉碩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身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漁貂成了被發現的第一例宿主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美國陸陸續續在一些圈養的動物身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其中包括老虎、獅子、貓狗等等,在野生動物群體身上,卻從未發現過。受感染的漁貂新冠病毒早就被證實了能夠在人類和動物的身上傳播,2020年4月5日,人們對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中的一隻老虎進行新冠測試之後,發現呈陽性,因此這隻老虎也成了全球第一隻被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動物,之後陸陸續續又在一些動物的身上也檢測出了新冠陽性。
  • 《行屍走肉》中動物不會變喪屍?這病毒只針對人
    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傳染病流行病學家塔拉·史密斯(Tara Smith)說:「有些病毒只針對特定的物種,例如麻疹和水痘。人類似乎是它們的唯一宿主,而且它們不會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當然,並非所有病毒都局限於在一個物種身上爆發。史密斯說:「我們認為伊波拉病毒之所以會傳播到人身上,尤其是2014年的西非人體內,其中一個途徑是他們與蝙蝠接觸,或者有可能吃掉蝙蝠。
  • 新冠緣起自動物的病毒偷襲?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播至人類,警惕「人畜...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地球上持續蔓延,而關於新冠病毒的緣起,科學界普遍認為,它最早來自動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蝙蝠很有可能是本次疫情的源頭。病原體從動物「跨越物種界限」傳染給人類,這類疾病被稱為「人畜共患疾病」。
  • 美國爆發動物新冠疫情:病毒已從人傳染給動物【看世界·新聞早知道】
    晨讀三分鐘,世事掌握中10月11日星期日,農曆八月廿五封面新聞美國爆發動物新冠疫情:病毒已從人傳染給動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指出,美國猶他州和威斯康星州的皮草養殖場已有至少1萬隻水貂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
  • 為什麼病毒不會讓它們原來的宿主生病?
    2020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大多數專家認為,導致全球70000多人死亡、130多萬人患病的冠狀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病毒從蝙蝠"跳"到了另一個物種,比如穿山甲,然後又"跳"到了人類。為什麼這種病毒沒有讓蝙蝠或穿山甲生病?事實證明,病毒是複雜的,有時還是致命的。
  • 新冠疫苗已到動物實驗階段,距臨床使用還要多久?答案或許是這樣
    一提起新型冠狀病毒,幾乎所有的人都非常的害怕,因為它雖然和非典病毒相似,但是卻比非典病毒更狡猾,不僅傳播途徑比較多,而且在它潛伏期的時候也可以出現傳染的現象,甚至稍不注意,在短短的2秒內,它就可以進入到你的身體,對呼吸道造成傷害。面對如此「厲害」的病毒,全國上下的所有人都在等待著疫苗的降世,期望可以徹底的消滅掉這個讓人「深惡痛絕」的病毒。
  • 致命的狂犬病:人得病100%會死,為什麼病毒在狗身上就沒事?
    因狂犬病發死亡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幾乎所有的案例中都是之前被狗咬,甚至很久以前有被狗咬的經歷,所以大家的印象中就是狗就是狂犬病毒的宿主,它東遊西蕩的過程中咬了人,讓病毒進入人體內,經過逐步發展,最終發作死亡,狂犬病一旦發病,幾乎100%死亡!
  • 從伊波拉到愛滋病,你可能想不到,這6種致命的病毒都和動物有關
    小到普通的流感病毒,大到致死率超高的伊波拉病毒,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和病毒的鬥爭似乎從未停歇。 那麼說到病毒,它們都從哪裡來呢?事實上,不同的病毒,產生有不同的原因,但在歷史上,下面這6種致命的病毒都和動物有關。
  • 《瘋狂動物城》:擬人化手法把人物身份貫穿到動物身上,生動活潑
    動物也跟人一樣會有自己的動作和表情。高興的時候會開懷大笑,傷心的時候會痛哭涕流。這樣能夠讓很多的小朋友看起來更加真實貼切,不會至於枯燥,無味。這些小動物還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時而傷心,時而高興,各種的面部表情也是很讓人眼前一亮。通過這些表情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動物的心理活動。
  • 病毒是生物嗎?地球上有多少種病毒?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其實,一直到今天,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科學家們仍然各執一詞,觀點不一。這也表明,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態,它無法自己進行新陳代謝,也不具備酶系統,而且如果宿主的免疫系統特別強大,病毒也是沒有辦法複製和增殖的,只能通過直接宿主的傳播,轉移到其它生物的身上。
  • 現在禁止養殖的野生動物,除了可能攜帶病毒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後來國家出臺了禁令,嚴禁捕撈和買賣以及吃野生動物,不過出發點主要是從生態環境平衡和保護的角度來考慮的,比如國家保護動物以及三有動物的標準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爆發之前,這些野物都是屬於保護動物以及三有動物的標準,疫情過後,國家禁止的另外一個標準就是食用危險標準,野物身上攜帶的病毒有可能會在人身上傳播,出於這種考慮,所以有很多以前可以食用的野物和人工養殖的動物都被國家禁止了
  • 「野味病毒肺炎」?!證據確鑿!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新型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在昨天的《新聞1+1》節目中,國家衛健委專家高福表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源頭,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看到了,在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這些攤位也分離到了病毒,應該說是證據確鑿!
  • 美國發現首隻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系野生水貂
    (原標題:美國發現首隻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系野生水貂)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還有很多未知的問題等待解答報導稱,論文從理論上強調了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結合的可能性。實際上,過去也出現過類似案例。有研究報告顯示,在狗身上傳播的冠狀病毒可以跟在牛身上傳播的冠狀病毒嵌合。在人類身上傳播的冠狀病毒OC43和HKU1也出現過嵌合的案例。
  • 小二班《動物朋友》
    不論是路上的小狗、小貓還是動物園裡的大象、河馬、長頸鹿幼兒都會忍不住把目光集中在它們身上3、知道某些動物身上是有病毒的,不可以摸。4、知道照顧動物保護動物的一些方法。該主題的脈絡:我的動物朋友動物的特徵-動物與病毒-愛護動物第一板塊:《我的動物朋友》
  • 人乳頭瘤病毒是什麼 這樣治療人乳頭瘤病毒
    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會引起一些皮膚疾病,那麼請問人乳頭瘤病毒是什麼?人乳頭瘤病毒多吃什麼?治療人乳頭瘤病毒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人乳頭瘤病毒是什麼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屬於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
  • PsNV的發現意味著三文魚也會感染新冠病毒?專家這樣說
    黃倢表示,不考慮蟲媒病毒這類特定傳播方式的病毒,一種病毒能感染的宿主範圍通常在分類學上也有一定相關性,宿主範圍窄的病毒可能只能感染一個到幾個同屬的近緣物種,宿主範圍寬的則可能感染跨目到跨綱的物種,但在很寬的分類範圍中,具體易感的物種又有一定選擇性。
  • 病毒從哪裡來?
    然而也正是因為病毒的轉基因如此之頻繁,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病毒真的是叛逃的基因嗎?我們會不會從一開始就搞錯了邏輯關係。那些轉座子啥的,也許並不是不安其室的自身基因,反而是偶然留在細胞中的病毒基因呢?龐大的擬菌病毒(圖片來源:Haitham Sobhy et al. 2015)2008年,科學家發現了第二種大病毒,將其命名為 「媽媽病毒」(Mamavirus),從此一種又一種「大病毒」(Giant Virus)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到2013年發現的「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更是把最大病毒的記錄刷到了
  • 國外12人確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此地宣布全面捕殺這種動物
    國外12人確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據悉,到目前為止,已經診斷出12例丹麥人具有這種新冠肺炎病毒突變。報導還表示,水貂養殖者將獲得因捕殺而導致的全部補償,丹麥媒體稱金額將高達50億丹麥克朗(約7.9億美元)。
  • 野生動物的抗「疫」宣言:拒絕被打擾 害怕被捕殺
    大量人類未知的微生物在野生動物身上。  野生動物就像是未知病毒的蓄水池,本來與人無害,但是人類的貪婪卻打破了池壁,把禍水引向自己。如果可以,野生動物們最想發表抗「疫」宣言:我們「在野」,拒絕被打擾、害怕被捕殺、歡迎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