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的抗「疫」宣言:拒絕被打擾 害怕被捕殺

2020-11-20 中國新聞網

  拒絕被打擾、害怕被捕殺、歡迎被研究——

  野生動物的抗「疫」宣言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對野生動物的捕獵和烹食,一些在自然界長期存在的病原體突破物種屏障傳播給人和家畜造成新發傳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儘管現在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但是野生動物的非法獵殺和售賣為危險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類社會大開方便之門已是證據確鑿。事實上,人類對於病毒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認知還不足其1%。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表示,對喜馬拉雅旱獺的宏基因組(包括對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97.2%的序列來自於未知微生物;對藏羚羊的宏基因組測序,99.8%的基因顯示是未知微生物。大量人類未知的微生物在野生動物身上。

  野生動物就像是未知病毒的蓄水池,本來與人無害,但是人類的貪婪卻打破了池壁,把禍水引向自己。如果可以,野生動物們最想發表抗「疫」宣言:我們「在野」,拒絕被打擾、害怕被捕殺、歡迎被研究。

  人類活動一直在不可避免地打擾著它們

  「我曾經在王府井撿到過跌落的蝙蝠,不知道它怎麼了,野生動物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遠。」作為病毒學者,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童貽剛對野生動物熟悉而敏感,就像研究蚊蟲的科學家,甚至能在幾米外看到蚊子腿上的白斑一樣。

  人類社會的發展留給野生動物的空間越來越小,儘管它們不願闖入人類社會但很可能誤入。2018年4月,《自然》雜誌刊載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聯合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童貽剛(現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團隊,以及華南農業大學馬靜雲教授團隊發現另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能導致SADS(嚴重急性腹瀉症候群)的論文。他們從上萬頭仔豬腹瀉致死的事件中,追查到了一種冠狀病毒,並最終確定是由於蝙蝠的意外闖入將SADS病毒傳播給豬導致豬的死亡。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社會與地理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人類與野生動物、昆蟲等媒介動物的接觸機會不斷增多。這些在自然界長期存在的病原體突破物種屏障傳播給人和家畜造成新發傳染病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徐建國認為,很多野生動物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都早於人類,例如蝙蝠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已有8000萬年;又如青藏高原上有318種野生動物,它們來到世界上的時間比人類早得多,並非有意與人為敵的,事實上,是人類活動一直在不可避免地打擾著它們。

  捕殺野生動物是突破物種屏障最暴力的模式

  一些人以「嘗鮮」為理由不斷地獵殺已經「偏居一隅」的野生動物。

  1月31日,百度發布《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拒絕野味篇》,報告用數據顯示了此次疫情暴發背後,「野味」究竟有多火。

  報告數據顯示,在過去近十年裡,穿山甲和豪豬是人們最關注的野味,二者加在一起的熱搜度佔比近5成,其次是竹鼠、蝙蝠、果子狸、狍子、蛇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蝙蝠和果子狸得到了網際網路用戶的持續關注,搜索熱度走勢不降反升。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中,最早發現的病例都和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調查發現,該市場存在多家野生動物交易商鋪,公開售賣竹鼠、狗狸獾、果子狸等幾十種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自帶病毒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感染其它物種,但由於病毒的多樣性極其複雜,而且病毒總是處在持續的變異過程中,一些特定的基因突變會導致動物病毒跨種傳播。一旦動物病毒突破物種屏障,就可能產生新的疫情。」童貽剛說,而捕殺野生動物就是突破物種屏障最暴力的模式。

  人類正在為這樣的暴力承擔惡果。隨著野生動物的捕獵、殺戮和烹食,大量未知的病毒隨之「闖進」人類社會,就好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病原體魔盒,未知致病微生物應有盡有。

  不久前,央視紀錄頻道名為《北美洲》的紀錄片,播放了一個絕美卻無奈的片段,一頭小北極熊站在海中巖石上,海水齊膝深,一群海豚在它周圍的海中巡遊,北極熊瞄準時機跳下去獵殺了一頭海豚,把它拉上岸和幾個夥伴一起分享。而事實上,過去北極熊是不吃海豚的。人類的獵殺、環境的巨大改變,使得一些野生動物食物緊缺,它們不得不改變飲食結構來適應,這種改變未來會對生態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還不得而知。

  更深入的研究或讓人類更懂得敬畏

  無知無畏的一些人打破了人與野生動物的結界放出了魔鬼,如今我們要亡羊補牢卻要儘可能的研究野生動物、了解野生動物。

  現在應對疫情的策略是被動的——在傳染病疫情發生之後,再分離鑑定可疑微生物,確定病原體,而後展開傳染源、動物宿主、傳播途徑、診斷治療等研究,這是「馬後炮」,等著傳染病突發就晚了,能不能做到預測、預警?

  把「馬後炮」調動到前面的方法之一,是研究野生動物,從中發現可能的致病性強、傳播力廣的病原體,提前準備。徐建國說,一些野生動物的正常菌群可能是人類的病原體。例如,禿鷲體內有大量產氣莢膜梭菌,因為它吃死屍,需要藉助類似的細菌幫助消化,但對人類而言,產氣莢膜梭菌就是烈性病原體。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發現的3種新的病原體,都是先從野生動物或媒介動物中分離出微生物,後發現人類病例,如溫州病毒、山羊無形體、荊門蜱傳病毒等,在發現之初都對其致病性做了預測。

  「我們將此稱之為反向病原學。」徐建國介紹,其實每一種野生動物身上都攜帶自己的病毒,通過研究野生動物,取得它們的糞便或者唾液等標本,可以發現、分離、命名新的微生物。通過評估微生物的潛在致病性和公共衛生意義,提出未來可能引發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微生物目錄,研究檢測、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的技術、方法、策略等,預防或早期撲滅疫情。

  在對喜馬拉雅旱獺的研究中,徐建國有了很多讓他興奮的發現。例如,所有之前發現的大腸桿菌都沒有喜馬拉雅旱獺攜帶的大腸桿菌早;很多大腸桿菌在旱獺身體裡相安無事對人類卻是致病菌……

  更深入的研究將帶給人類更多的已知,或許會讓人類懂得敬畏。

  延伸閱讀

  莫因冠狀病毒對蝙蝠趕盡殺絕

  SARS病毒在果子狸身上發現後,人類瘋狂撲殺果子狸。那麼這場疫情結束後,冠狀病毒的宿主蝙蝠會不會步果子狸的後塵呢?

  在整個大自然的生態鏈上,不能缺少任何一個生物。病毒學者嚴家新撰文表示:蝙蝠在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關鍵的積極作用,它們控制蚊子和農業節肢動物害蟲、植物的授粉和種子傳播。

  他認為,源於蝙蝠的病毒傳播的風險對人類的影響其實很小,而蝙蝠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卻無法取代。蝙蝠在生態系統中對人類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其可能的危害。例如,它甚至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一隻蝙蝠能在一小時內捕獲1000隻蚊子,有助於減少西尼羅河病毒、黃熱病病毒等蟲媒病毒的傳播。

  它還被稱為地球熱帶森林規劃建造師,有觀點認為它為95%的熱帶森林傳播種子。可見,捕殺蝙蝠將破壞既有的生態平衡,不僅關乎動物,還有植物。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抗「疫」宣言:拒絕被打擾、害怕被捕殺、歡迎被研究
    大量人類未知的微生物在野生動物身上。野生動物就像是未知病毒的蓄水池,本來與人無害,但是人類的貪婪卻打破了池壁,把禍水引向自己。如果可以,野生動物們最想發表抗「疫」宣言:我們「在野」,拒絕被打擾、害怕被捕殺、歡迎被研究。
  • 國際組織:中國「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令人欽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5月29日,國際組織野生救援就中國提出的「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發表評論稱,中國的決心和行動令人欽佩,值得更多國家借鑑和仿效。野生救援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倡導公眾拒絕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等非法行為,引領可持續綠色生活新風尚。」野生救援北京首席代表史蒂夫(Steve Blake)說。在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
  • 從捕殺野生鳥類說起
    我國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人為破壞,許多種類已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然而,捕殺、濫食野生動物的現象還十分嚴重。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顯示,所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就佔據了25%。可見,我國的野生動物資源真的到了瀕臨滅跡的邊緣。
  • 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撰文 | 郭鵬 齊惠元 張梓琳 鳳羽桐責編 | 陳曉雪●  ●  ●2021新年伊始,南京大學教授李忠秋在一席的演講《所以總的來說,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李忠秋 一席第822位講者》[1] 引發了公眾對於流浪貓生態影響的關注和熱議。
  • 竟捕殺世界珍危野生動物河麂,被抓捕
    去年5月23日,鹽城市公安局邊防支隊雙洋邊防派出所民警在日常進村入戶走訪工作中,獲取一條有人使用電網捕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牙獐的重要線索,並獲得嫌疑人處理捕殺牙獐的三段手機視頻,隨即展開偵查,並在涉案嫌疑人高某的家中查獲作案用電瓶
  •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樂元素和野生救援「救」等你來!
    為保護瀕危野生大象和犀牛,7月25日,樂元素和國際公益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聯手推出《開心消消樂》的全新公益特別活動,號召玩家和野生救援公益大使蔣勁夫一起,在玩遊戲的同時,為保護瀕危野生動物貢獻自己的力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樂元素和野生救援希望「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理念可以根植於人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 魯迅筆下的「猹」重出江湖,網友調侃:閏土涉嫌違法捕殺野生動物
    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之作,其中《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魯迅描述了少年的閏土在天地間捕殺一種叫做「猹」的動物,這種動物在現代已經很少見了,而最近魯迅筆下的猹有重出江湖了。當年的猹是一種禍害莊稼的動物,不過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因為它十分的稀缺。
  • 大鏢客2線上模式的野生動物變多,玩家終於不用擔心過度捕殺了
    而動物,作為西部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樣是遊戲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隨處可見的奇珍異獸不僅能增加遊戲真實性和玩家的帶入感,動物身上的毛皮更是完成任務、升級裝備的道具之一。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人們在現實中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喊出的口號,如今卻成為了《大鏢客2》線上模式的真實寫照。
  • 不能讓過度投餵傷害野生動物
    消息傳出後,引發了關於如何投餵野生動物的討論。與此同時,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通過冬季調查發現,北京各大公園也存在遊客過度投餵鴛鴦的現象。該禁止還是該疏導?對此專家表示,人類與野生鳥類應和諧相處,即便有良性互動也需要科學引導。(1月7日《北京晚報》)投餵野生動物看似是好事,但很可能會辦砸。比如,因遊客過度投喂,導致遊弋在杭州西湖上的鴛鴦被撐死了很多隻,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 盜獵捕殺黑熊、紫貂等野生動物,被判14年丨案例發布
    從案件類型上看,受理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案件28件,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犯罪案件54件,非法狩獵犯罪案件251件;涉案野生動物有東北虎、高鼻羚羊等18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貓頭鷹、馬鹿等2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野豬、東北兔、松鼠、狍子以及野生鳥類等12種有益
  • 域外禁止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的法律制度
    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立法禁止捕殺野生動物。《候鳥協議法》是首部規範人類處置候鳥行為的法律。1900年通過《雷斯法案》,禁止在各州之間販運被獵殺的野生鳥類,此外還有《瀕危物種保護法》等。德國1998年頒布的《動物福利法案》,強調尊重野生動物的生命。2002年,德國國會通過決議,規定用憲法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被稱為人與動物關係立法史上的創舉。
  • 揚州警方偵破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案 抓獲13人
    年首起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案抓獲13人中新網揚州3月3日電 (記者 崔佳明)3日,揚州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揚州偵破2020年首起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扣野鴨等野生保護動物60餘只。
  • 戴維斯的野生火雞被批准捕殺?感恩節免費火雞肉?
    感恩節就在眼前了,戴維斯市政廳最近卻通過了一項法案:批准合法捕殺戴維斯的野生火雞。What!?
  • 應該像禁毒一樣禁野味,打掉伸向野生動物的槍枝和筷子
    最近幾十年,已有多種危及人類生命的病毒被證實皆源於動物。有些人誤信吃野生動物能夠補身體,但科學家們已經證實:野生動物營養價值並不比日常家禽高,反而很多野生動物身上帶有很多不知名的病毒,特別是蝙蝠,公開資料顯示,尼帕、亨德拉、伊波拉、馬爾堡、SARS,這些危險的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
  • ZAKER攜手野生救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拒絕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流浪地球》人與動物是地球上的命運共同體,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今天是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ZAKER 攜手野生救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共同呼籲大家尊重和敬畏生命,拒絕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為生命吶喊,與自然共生!
  • 朋友圈還有人在公然販賣野生動物!
    記者在微博上就發現,一個名為武漢放生護生會的民間組織,十年間一直不間斷地從多家市場購買野生動物和其他動物用於放生。就在1月份他們還從武漢白沙洲、大東門等其他市場購買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刺蝟、狗獾、鸕鷀、灰鶴等。在目前病毒宿主尚未查明的情況下,購買接觸如此大量野生動物隱患重重。
  • ...共護自然生靈 ——「青芒雲課堂」防「疫」脫口秀第二期親子共...
    脫口秀第二期親子共學與愛同行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了億萬人的心,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攜手抗擊疫情的同時,濫捕濫殺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也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打擊涉野生動物犯罪成為全民共識。
  • 聯合執法,嚴懲獵捕野生動物
    有調查顯示,在各餐廳、商場、集貿市場發現的野生動物,從種類上看,來自野外的佔據多數。也就是說,獵捕的野生動物是野味的重要來源之一。如何不再「病從口入」?如何減少野生動物給公共安全帶來的巨大隱患?記者採訪了數位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和法學學者,大家一致呼籲完善立法加強聯合執法,嚴懲獵捕野生動物行為,從源頭切斷「獵捕——運輸——販賣——消費」這一野生動物黑色利益鏈。
  • 《百變狸貓》給野生動物多一點生存的機會
    好在狸子們是雜食性動物,生存能力強,可以避免像白鱀豚那樣滅絕的危險。希望宮崎駿的作品能影響更多的人,雖然我們能力有限,但從自我做起拒絕皮毛製品不買賣象牙犀牛角翠鳥羽毛之類的製品,不食用野生動物,不打擾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力所能及的為給野生動物多一點的生存空間和多一點生存機會!
  • 作為2019年年度被捕殺最多的野生動物,穿山甲為什麼這麼倒黴?
    來源: 大美科學 舉報   根據相關數字統計,2019年穿山甲是年度被捕殺最多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