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樹牌椰汁靠著一個手機號的投訴電話,開闢了商業森林的一角浪漫,能和椰樹椰汁媲美的,也只有「從小吃到大」的「旺旺」了。
同樣作為老幼皆知的老字號品牌,旺旺則憑藉 30 年如一、清奇鬼畜又魔性的廣告,成為商業世界裡的另一個硬核存在。
「請注意,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兩罐旺仔牛奶要給你…….」
十幾年前的旺旺「李子明」廣告仍然歷歷在目。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故事居然還有續集。
舊時 3 年 6 班的李子明同學當了老師,但來學校的還是他媽,衣服髮型首飾都沒換,只是當年的兩罐牛奶,變成了現在的 8L 裝。
小時候的李子明一口氣喝兩罐,長大後 8L 說幹就幹。
忍不住惡補了旺旺這幾十個年頭的廣告,這語言密集重複攻擊,簡直比「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還騷氣!
有人忍不住吐槽「旺旺的創意 agency 也太好做了吧!」這真是開玩笑,事實上哪來什麼 agency,這些魔性廣告幾乎都是出自旺旺董事長之手!
椰樹董事長王光興親自用 word 操刀了椰汁的設計,連見多識廣的 B 站網友都獻上了膝蓋;而旺旺董事長蔡衍明也不弱,親自看過所有優質比稿後,激動地將全部方案否定。
接下來幾乎所有廣告全是蔡先生自己要求怎麼拍就怎麼拍,這和廣告人來了個正面硬剛,最終發展為獨樹一幟的「旺旺風格」系列廣告,沒人敢模仿,從未被超越。
對於現今看個劇都要兩倍速的年輕人來說,廣告簡直是無法忍受的折磨。
但他們居然會特地跑去 B 站看旺旺的廣告,說是要找回走丟的童年。
而「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對旺旺廣告最實在的評論反饋,畢竟「哈哈」已經不是笑了,連續七個哈才能證明年輕人的快樂。
事實上董事長發起狠來,真沒廣告人什麼事。隨手拋幾個好笑又帶貨的旺旺經典廣告感受一下:
「給我 O 泡,給我 O 泡,我要 O 泡我要 O 泡,O 泡果奶 OOO,還要。」
▲ 只是看圖,我都忍不住跟著扭了起來
說到用洗腦廣告來「搞事」,旺旺如果認第二,可能沒人敢認第一。
除了駕輕就熟的洗腦唱跳之外,旺仔廣告裡的「直接勾引」,也是登峰造極!
「哇!這是什麼啊~是旺仔牛奶耶!在看我還在看我,怎麼一直在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真的很好喝哦!」
▲ 看完了滿腦子都是旺仔牛奶
還有接地氣的祝福轟炸,也是讓人無法拒絕。
「旺旺,人旺氣旺身體旺,財旺福旺運道旺!旺上加旺!來一片旺旺,讓你一定旺!」
即使是簡單的一包 QQ 糖,都能爆發一場誰比誰牛 X 的比拼。
「我要跟你比賽!」
「比什麼?」
「比牙齒!你輸了!」
「輸就輸嘛,但是真的很 Q 很好吃耶。
旺仔 QQ 糖。」
▲ 看這嚼勁,抗壓必備
這還不夠,旺仔也是越來越瘋魔,居然敢找來沒牙齒的老爺爺老太太,搭配 QQ 糖竟然也是毫無違和感。
爺爺奶奶的孩子氣,21″ 處開始高能👇
你看,連地球都不能阻止旺仔開腦洞!
但其實旺仔也突然有正常的時候,走起溫情路線來也是駕輕就熟,所散發出的感人的洗白光線,連我都不好意思吐槽。
從沒想過旺仔廣告還有溫情的一面👇
每次看完旺旺的廣告都想打人,但是又想去買點嘗嘗,旺仔 O 泡果奶、旺旺仙貝、旺仔 QQ 糖……
險些當場滿箱滿箱地下單,幸好貧窮把我攔了下來。
這些看似雷人的旺旺廣告,究竟有何魔力讓孩子們乖乖掏出零花錢?
明明沒有明星的流量保證,憑什麼只靠低成本的素人也能塑造超強的辨識度和記憶點?
旺仔家的洗腦廣告,穿透力強到即使你戴著耳機也不管用。
知乎上還專門有人提問「為什麼旺旺的廣告都很弱智?」
可能很多人都一樣不太贊同這位提問者口中的形容詞,所以當另外一個人在同樣的主語背後換了個形容詞之後,「旺旺的廣告為什麼總是與眾不同?」「被瀏覽」速度上竄到前者的 52 倍。
作為與銷量掛鈎的廣告,大小商超每年必進的大禮包就是給旺旺的一個答案。
簡而言之,我們看到的「弱智」「洗腦」「鬼畜」,不等於背後沒有策略。
1.兒童視角
如今很多創意廣告,除了圈內人的自嗨之外,幾千萬推廣預算扔出去真的激不起丁點水花。
畢竟這些關起門來的 YY,脫離了日常真實去走,效果尷尬也就不足為奇了。
也許在成年人看來旺旺廣告很智障,但是小朋友卻不這麼看。
無論是拼爹拼媽的旺仔碎冰冰:
「我告訴你哦,媽媽很愛我的。夏天很熱,媽媽在冰箱裡準備了很多旺旺碎冰冰。冰涼清爽,你家有嗎?」
還是大人吃大饅頭小孩吃旺仔小饅頭的年齡針對性教育:
「大人吃大饅頭,我們(小孩)吃小饅頭,旺仔小饅頭。」
抑或是小嘴巴配果粒多等等:
「我終於找到了,適合我小嘴嘴的旺仔果粒多。」
旺仔一直都沒忘記自己針對的受眾是兒童,所以廣告採用的都是兒童視覺,點也抓得準,每一款產品都開了不少腦洞來表現「給小孩看的」這回事。
事實上兒童對於廣告的複述或模仿,無形之中更促進了強烈的二次傳播。
小孩看進去了,爭相纏著家長買旺仔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2.素人加分
請大牌明星出鏡、把廣告拍成「人生贏家」式的光鮮亮麗……
我們見過不少這樣的優(you)質(qian)廣告,但是旺旺的系列廣告,卻是一個例外。
它從不花錢找明星代言,反而請素人小朋友,而且每一位的在線浮誇演技,不僅讓人覺得奧斯卡欠他們一個小金人,更重要的是同一年齡段的人更容易撩撥小朋友的共鳴,一下子記住了旺仔家的產品。
3.場景代入 + 洗腦循環
雪餅,仙貝,QQ 糖,小饅頭,搖滾凍等等,每一支廣告旺仔都給你創造了足夠多的使用場景,將「我講給你聽」的賣點思維變成「用戶視角」的買點思維,更何況熟悉的場景片段不僅能節省大量的敘述,也更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
洗腦循環就更是旺仔的拿手好戲了,我們不得不承認,重複是形成記憶的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
省了明星代言的錢,換來每天電視臺的洗腦循環播放,而且一放就是幾年。
以至於那些你看完廣告都不知道賣什麼產品的白花錢情況,在旺旺身上根本不會發生。
一個比一個沙雕的旺仔廣告,有人喜歡,也有人說「這是什麼鬼」~
但現實不能阻止的是,旺旺如果沒這麼魔性的廣告,還真換不來童年零食一哥的地位。
這到底有多少吹噓的成分,或許你下次可以去鄉鎮鎮中心找個批發部問問,每年過年旺仔牛奶可以賣多少箱,旺旺仙貝、牛奶糖等大禮包可以賣多少包,
你就知道旺仔的廣告策略有多成功了。
不過話說回來,椰樹用 word 審美學派掀起了一場設計革命,最近又因為 24 小時接聽的手機客服號碼登頂敬業客服,而旺旺則憑藉 30 年如一、清奇鬼畜又魔性的廣告,成為商業世界裡的另一個硬核存在。
他們一沒請明星,二沒鋪天蓋地打廣告,還能人盡皆知,說到底還是產品夠硬,不然早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了。
最後給你送上走丟的童年
「那些年不能跳過的旺旺廣告合集」👇
本文轉載自「讚嘆品牌家」(zantanlife)。品牌故事+品牌美學原創自媒體。
作者簡介:葉川 曾任職於國內某著名廣告策劃公司,作品曾獲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一等獎。期待和你一起成為營銷界的扛把子!內容有溫度、營銷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