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一個美食家,吃遍天下美食,為何不愛福建菜?

2021-01-09 勇哥讀史

初中課文裡有一篇魯迅先生的名作《社戲》,描繪了魯迅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的故事。社戲精不精彩,不重要;重要的是,魯迅和小夥伴們晚上偷來煮食的羅漢豆真香。

眾所周知,魯迅是世界聞名的大文豪。其實他還是一位美食家。魯迅的日記裡面,有許多提及美食的地方。

1912年的中秋節,魯迅在北京度過,獨在異鄉為異客。當天的日記這樣寫道:「1912年9月25日,陰曆中秋也。見圓月寒光皎然,如故鄉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餅祀之不。」然而,筆鋒一轉,馬上寫道:「至稻香村買食物三品。」稻香村是高檔糕點店,裡面的價格不菲。可魯迅兩年之內在稻香村買了15次食物,可見他當時的薪資水平不低。

1917年9月30日,魯迅在北京紹興會館請朱宗萊、錢玄同等朋友吃飯,當晚的日記寫道:「朱蓬仙、錢玄同來。……舊中秋也,烹鶩沽酒作夕餐,玄同飯後去。月色極佳。」朱宗萊字蓬仙,浙江海寧人,在留學日本時與魯迅同為章太炎先生的弟子。錢玄同我就不介紹了吧?

1918年2月4日,魯迅在日記中寫道:「微雪。午二弟來部,並邀陳師曾、齊壽山往和記飯。」和記是一個飯館的名字,以賣牛羊肉聞名遐邇。

1932年2月27日,魯迅在日記中寫道:「午後胡適之至部,晚同至東安市場一行,又往東興樓應鬱達夫招飲,酒半即歸。」東興樓被譽為北京八大魯菜飯莊之首,鬱達夫在這裡請客,顯然出了不少血。

魯迅從1912年擔任教育部僉事,到1926年赴廈門大學任教,在北京生活了14個年頭。14年間,魯迅寫了《吶喊》《彷徨》兩本小說集,寫了一批針砭時事的雜文,編輯成《熱風》出版,還翻譯出版了《現代日本小說集》《桃色的雲》《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等文學作品,奠定了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

這期間,魯迅還光顧了北京的眾多飯館。光是在日記裡,魯迅就提及了65家北京飯館的名字。東興樓、廣和居、杏花村、廣福樓、集賢樓、覽味齋、便宜坊……這些都是北京很有名氣的大飯館。

除了北京,魯迅還在上海呆了很多年。魯迅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就是在上海度過的。上海是美食之都,自然給魯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27年10月3日,魯迅和許廣平從廣州來到上海。他們到達上海的當晚,就在位於今天漢口路附近的一家川菜館陶樂春就餐。陶樂春的老闆叫王蓮英,是一位色藝雙絕,有情有義的煙花女子。飯店主打川菜和揚州菜,菜餚質量好,價格也公道,生意相當火爆,名菜有粉蒸鮰魚、大魚頭、貴妃雞等。鬱達夫、李小峰、葉聖陶等上海文化名人經常來此就餐。

魯迅多年在外地漂泊,很少回故鄉。但他對家鄉的菜餚念念不忘。上海很難吃到紹興菜,魯迅便經常去主打杭州菜的知味觀就餐。從1932年到1934,魯迅光臨了知味觀8次。

1932年7月3日晚,魯迅為了給日本朋友山本初枝送行,便在知味觀設宴,點了 「龍井蝦仁」「荷葉三鮮」「西湖醋魚」3道名菜。

1933年10月23日,魯迅在知味觀宴請內山完造等日本好友,又點了「叫化雞」「東坡肉」「蓴菜湯」3道名菜。

魯迅的夫人許廣平是廣州人,廣州又素有「食在廣州」的美譽。當魯迅還在廈門大學教書時,許廣平便不斷在書信裡用美食「引誘」先生了。魯迅頗為心動,「撒嬌」地說:「我還想吃一回蛇,嘗一點龍蝨。」

許廣平回覆說:「至於蛇,你到時在年底,不知道可還有?龍蝨也已過時,只可買幹的了。」

1927年1月,魯迅赴中山大學任教,終於踏上了廣州的土地。在許廣平這位「美食嚮導」的帶領下,魯迅光顧了薈芳園、別有春、妙奇香等飯店,大飽口腹之慾,最後滿意地給朋友寫信說:「這裡很繁盛,飲食倒極便當,食物雖較貴而質料殊佳。」

宋朝文豪蘇東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廣州盛產荔枝,魯迅怎麼可能錯過荔枝呢?

5月,廣州荔枝已經大量上市,魯迅品嘗後意猶未盡地說:「荔枝已上市,吃過兩三回了,確比運到上海者好,以其新鮮也。」7月,糯米餈和龍牙蕉(都是荔枝品種)上市,魯迅更是讚不絕口:「此二種甚佳,上海無有。」8月秋風起,荔枝沒有了,替而代之的是楊桃,魯迅說:「此物初吃似不佳,慣則甚好,食後如用肥皂水洗口,極爽。」

看到沒有?「極爽!」

魯迅一生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各種美食。不管是浙菜、蘇菜、川菜、粵菜,還是魯菜、湘菜、徽菜,都來者不拒,可唯獨對閩菜(福建菜)敬而遠之。

1912年9月27日,魯迅還在北京時,曾經吃過閩菜。他在日記中寫道:「晚飲於勸業場上之小有天,董恂士、錢稻孫、許季黻在座,餚皆閩式,不甚適口,有所謂紅糟者亦不美也。」「不甚適口」幾個字,道出了魯迅對閩菜的不喜之情。

如果是在外地,不喜閩菜,最多避開就行了,可如果身在福建,又怎麼辦呢?

1926年8月,魯迅曾經應邀到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雖然魯迅在廈門沒有生活多久,當年12月就辭職離開,但在短短4個月裡,魯迅在日記、書信中不斷埋怨福建的食物。「此地風景極佳,但食無極樂」「飯菜可真難吃,廈門人似乎不大能做菜也」「此處最不便的是飲食,飯菜依然不好」……這樣的語句比比皆是。

無奈之際,魯迅只好以辣椒和醬油下飯。

魯迅為什麼不喜歡閩菜呢?原來,閩菜的特點是清鮮、和醇、葷香、不膩,吃起來淡爽清鮮。如果吃慣了鹹、辣口味的人,的確很難適應閩菜。

【參考資料:《魯迅日記》等】

相關焦點

  • 《孤獨的美食家》不孤獨!五郎帶大家吃遍天下美食!
    一直喜歡看美食節目,像日本經典的《孤獨的美食家》,八季追下來真的過癮。井之頭五郎大叔將享用一餐試作初戀一般,其虔誠的態度和真誠的表情把觀眾口味都調動起來,口水肆虐。對食物充滿虔誠般的熱愛五郎不去追求檔次高的酒店,他認為真正的美味在平凡的小店中。是經營者在歲月中積累的誠心之作。
  • 你說過要帶我吃遍天下美食的
    有人說,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可偏偏有人,辜負了眼前的玉盤珍饈,也辜負了一段情深意長。-1-我和阿樂在高中的時候兩情相悅,但為了彼此的學習,我們對這份感情始終保持緘默。任同學朋友取笑打鬧,我們倆誰也不道破。高考結束後,我鼓起勇氣和阿樂告白。別人都說,高考使有情人分道揚鑣。
  • 民國是個美食絢爛的時代 丨 魯迅最愛薩其馬
    民國也是個美食絢爛的時代:八大菜系最終定型、區域之間的美食交流更加頻繁、菜品普遍大眾化。要說民國美食,則大多與那些鼎鼎大名的民國名流有關。他們好吃、能吃、愛琢磨吃,無論是政壇要人還是文人墨客,都為這舌上味道下足了功夫。
  • ​文人與美食
    不過,文人也是飲食男女,也是嗜好美味佳餚的美食家。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裡有名目繁多的美食,諸如「蓮葉羹」、「茄鯗」;蘇東坡留下的「東坡肉」至今仍然是淮揚菜系以及滬浙本幫菜的當家菜之一……。今人常把「飲食文化」掛在嘴上,但如若沒有文人精彩的文筆予之描繪記錄、讚美褒揚,再美的飲食也只是一個吃,能飽腹滿足饕餮之欲,卻少了文雅蘊籍的意趣和情致。
  • 臺灣美食,來自咱福建?
    看著臺劇長大的一代裡,只有一種人對臺灣數不清的美食免疫:福建人。唱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的閩南人,明清時期就已經渡海去臺灣大開發了。所以當你炫耀起去臺灣吃過的美食,福建人總會略帶高傲地說:「噢就這個啊,我們那裡也有,幹嘛跑臺灣去吃?」
  • 「吃遍天下美食s」自媒體美食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吃遍天下美食s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2,綜合排名位列608298名,美食分類排名位列24937名,領先了45.3%的百家號。  吃遍天下美食s百家號近期文章情況 吃遍天下美食s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20%為中等文章,80%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孤獨的美食家 | 跟著魅力大叔吃遍日本!
    從12年播出的第1季,到今年10月2號播出的第5季,電視劇《孤獨的美食家》系列可以說掀起了吃貨圈持續的小高潮,和《深夜食堂》並列為提起日本美食影視就不能不說的兩大經典。跟隨五郎吃遍島國不是夢想~地址:東京都江東區富岡1-2-8門前仲町1號口出站步行即到特色:7種烤雞肉串、燒烤海鮮、信玄袋、和風乾燒飯
  • 「吃遍」天下美食,嘗遍人生百味,讓美食住進你的胃!
    「吃遍」天下美食,嘗遍人生百味,讓美食住進你的胃!中國人自古以來要比西方人更注重飲食,中國人也愛吃,因此現在網上由此引出的「吃貨」等詞層出不窮,是的,很貼切這個形象。吃的不但種類多,而且精細,南方北方的美食多的數不勝數。
  • 嘗遍天下美食,從長白山開始
    長白山腳下的二道白河小鎮,位於延邊州,這裡擁有著無比豐富又獨樹一幟的自然資源和美食文化,再加之東北與俄羅斯、朝鮮的交流、使得東北菜成為了國內外美食界的一顆明珠,對於我們這種吃慣了南方菜的人,始終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 不出道滘也能吃遍天下美食
    昨日,第九屆中國(道滘)美食文化節暨名優食品展開幕,一連五天的美食文化節,不僅能吃到地道的水鄉道滘特色美食、風味小吃,全國各地知名美食及外國特色小吃應有盡有,讓市民「不出道滘,吃遍天下美食」。  策劃推出3條旅遊精品線路  道滘鎮委書記謝衛東在開幕式介紹,打造中國(道滘)美食文化節品牌,正是道滘鎮推動食品、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讓美食資源、文化底蘊和生態環境加快轉變為經濟發展新優勢,吸引更多遊客和企業認識道滘、品味道滘、紮根道滘的重要舉措
  • 美食家告訴你,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吃遍天下美食
    說起來吃,每個人都是吃飯長大的,但是會不會吃,怎樣吃美食,除了平時一日三餐,好像幾乎所有人都不會更深的品嘗。什麼是健康飲食,不是你看到一樣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胡吃海喝,也不是面對各種各樣的食物就一口氣吃光,而不顧自己的饑飽,好的食品是用來品的,就像喝茶一樣,慢慢的享受,輕輕的咀嚼,這才是享受美食的重要環節。現在是新世紀,每個人都要求自己瘦瘦的,流行骨感美,感覺這就是沒得象徵,所以節食或者不吃早飯,有時候,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一道有特色的美食,都會遠遠的看著,獨自吞咽口水。
  • 27個城市,300多家餐廳,跟著這些美食大咖,吃遍全球!
    因為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廚師應該是集「理論家、美食家、美術家、營養學家、外科專家和心理學家」於一體。▲ 劉洪的部分招牌菜,從左到右分別為:糟熘釀魚肚、過年菜之醬肉鰻鯗、淮菜之野鴨飯。向左滑動,查看更多。這些年,他潛心鑽研廚藝,從採購到爐灶、擺盤,一桌全宴一人扛下;中餐、西餐、點心樣樣拿手,簡直就是廚師界的全能選手。
  • 他79歲,吃遍天下美食,年年上熱搜——這才是「過癮人生」
    吃遍天下,謂之盡興;返璞歸真,謂之通達。他就是蔡瀾。       今天,我想認真地把這個活得最明白、最任性、最通透的人,介紹給你。美食專欄,字裡行間是他遊歷東南亞、日本、韓國、墨西哥、歐洲等地的美食文化體悟;出版300多本書,是暢銷榜上的常客;央視評價他:遊歷世間美景,吃遍全球美食,寫盡人間煙火之妙;好想像蔡瀾先生這樣,瀟灑而閒適的活著!
  • 民國,美食絢爛的時代!
    民國也是個美食絢爛的時代:八大菜系最終定型、區域之間的美食交流更加頻繁、菜品普遍大眾化。要說民國美食,則大多與那些鼎鼎大名的民國名流有關。他們好吃、能吃、愛琢磨吃,無論是政壇要人還是文人墨客,都為這舌上味道下足了功夫。
  • 女主是吃貨文:吃遍天下美食,找個男人陪著一起看遍天下美景
    今天分享四本女主是吃貨文,吃遍天下美食,找個男人陪著一起看遍天下美景。每本都很精彩,各有千秋,讓人看了意猶未盡。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推薦好看的類型文,如有喜歡的別忘了收藏,以便觀看哦!曾任人宰割的大肉包也有醫食雙修,逆襲天下的時候。初見,她攪黃了太后如意算盤被宣入宮,他在屏風後見她唇槍舌戰與太后結怨。再見,她隱姓埋名鬥菜得勝,他亦隱瞞身份接近她,只為了將她納入麾下。將門虎女,英姿颯爽。皇孫貴胄,運籌帷幄。二人都是各種豪傑,卻在愛中迷了眼。待到心意相通,卻又天涯相隔,情緣難續。她蹤跡泯滅,他繼承大統。多年後,神廚英姿引得芳草「期妻」,他熱淚盈眶卻換來她茫然一問「公子貴姓?」
  • 金實秋 | 汪曾祺與美食家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聽黃永玉說:有一次有幾個朋友在一家會餐,規定每人備料去表演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所有的菜全蓋下去了。」(見《食道舊尋》,刊1990年第11期《中國烹飪》)在文章結尾處,汪先生又說:「學人所做的菜很難說有什麼特點,但大都存本味、去增飾,不勾濃芡,少用明油,比較清淡,和館子菜不同。
  • 【在看劇】《孤獨的美食家》臺灣篇:美食是最無辜的
    唉,在《孤獨的美食家》中國版出來之前,我是超級期待的。因為日本版,我只願看《深夜食堂》,但《孤獨的美食家》一直看一些就看不下去,就是因為男主角松重豐演的五郎真的太醜了。雖然,後來他演《約會》裡的女主角爸爸時,我已經在心裡與他和解了。所以,《孤獨的美食家》中國版找了我心中一直很帥很帥的趙文瑄來演,我高興地連預告篇都搜來看了幾遍。
  • 美食絢爛的時代:民國時期的吃相
    袁世凱算得上是民國吃家的第一人,好吃清宮菜,更愛吃家鄉河南的美食;袁氏娶了九房姨太太,其中還有三房朝鮮姨太太,其中多位都擅長做菜,包括蘇菜、天津菜、高麗菜等等,也是有口福。  魯迅逛遍京城美味館子 最愛點心薩其馬
  • 他是美食家,所著《尋找美食家》一書,被稱為蘇州菜的葵花寶典
    吳越美食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開蘇州美食的正確方式,就是先與蔣洪交朋友。」蔣洪,蘇州人,曾任旅遊飯店星級評定員,吳越美食推進會創始會長。儘管他本人不承認自己是美食家,但凡是認識他的人都一口咬定他是如假包換的美食家:「他不是美食家,天下還有誰能做美食家?」
  • 一個韓國美食家,在西安吃到差點兒繃斷褲帶
    西安美食在徵服外地人外國人這件事上,從不失手。前不久播出的韓國美食綜藝節目《街頭美食鬥士》第二季裡,就忠實記錄了一個韓國美食家被西安街頭美食徵服的全過程。從石頭裡翻滾而出的石頭饃、放在粉蒸肉裡保溫的荷葉餅、泡麻花吃的油茶……「饃」都的碳水之旅讓韓國美食家白鍾元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