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文裡有一篇魯迅先生的名作《社戲》,描繪了魯迅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的故事。社戲精不精彩,不重要;重要的是,魯迅和小夥伴們晚上偷來煮食的羅漢豆真香。
眾所周知,魯迅是世界聞名的大文豪。其實他還是一位美食家。魯迅的日記裡面,有許多提及美食的地方。
1912年的中秋節,魯迅在北京度過,獨在異鄉為異客。當天的日記這樣寫道:「1912年9月25日,陰曆中秋也。見圓月寒光皎然,如故鄉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餅祀之不。」然而,筆鋒一轉,馬上寫道:「至稻香村買食物三品。」稻香村是高檔糕點店,裡面的價格不菲。可魯迅兩年之內在稻香村買了15次食物,可見他當時的薪資水平不低。
1917年9月30日,魯迅在北京紹興會館請朱宗萊、錢玄同等朋友吃飯,當晚的日記寫道:「朱蓬仙、錢玄同來。……舊中秋也,烹鶩沽酒作夕餐,玄同飯後去。月色極佳。」朱宗萊字蓬仙,浙江海寧人,在留學日本時與魯迅同為章太炎先生的弟子。錢玄同我就不介紹了吧?
1918年2月4日,魯迅在日記中寫道:「微雪。午二弟來部,並邀陳師曾、齊壽山往和記飯。」和記是一個飯館的名字,以賣牛羊肉聞名遐邇。
1932年2月27日,魯迅在日記中寫道:「午後胡適之至部,晚同至東安市場一行,又往東興樓應鬱達夫招飲,酒半即歸。」東興樓被譽為北京八大魯菜飯莊之首,鬱達夫在這裡請客,顯然出了不少血。
魯迅從1912年擔任教育部僉事,到1926年赴廈門大學任教,在北京生活了14個年頭。14年間,魯迅寫了《吶喊》《彷徨》兩本小說集,寫了一批針砭時事的雜文,編輯成《熱風》出版,還翻譯出版了《現代日本小說集》《桃色的雲》《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等文學作品,奠定了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
這期間,魯迅還光顧了北京的眾多飯館。光是在日記裡,魯迅就提及了65家北京飯館的名字。東興樓、廣和居、杏花村、廣福樓、集賢樓、覽味齋、便宜坊……這些都是北京很有名氣的大飯館。
除了北京,魯迅還在上海呆了很多年。魯迅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就是在上海度過的。上海是美食之都,自然給魯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27年10月3日,魯迅和許廣平從廣州來到上海。他們到達上海的當晚,就在位於今天漢口路附近的一家川菜館陶樂春就餐。陶樂春的老闆叫王蓮英,是一位色藝雙絕,有情有義的煙花女子。飯店主打川菜和揚州菜,菜餚質量好,價格也公道,生意相當火爆,名菜有粉蒸鮰魚、大魚頭、貴妃雞等。鬱達夫、李小峰、葉聖陶等上海文化名人經常來此就餐。
魯迅多年在外地漂泊,很少回故鄉。但他對家鄉的菜餚念念不忘。上海很難吃到紹興菜,魯迅便經常去主打杭州菜的知味觀就餐。從1932年到1934,魯迅光臨了知味觀8次。
1932年7月3日晚,魯迅為了給日本朋友山本初枝送行,便在知味觀設宴,點了 「龍井蝦仁」「荷葉三鮮」「西湖醋魚」3道名菜。
1933年10月23日,魯迅在知味觀宴請內山完造等日本好友,又點了「叫化雞」「東坡肉」「蓴菜湯」3道名菜。
魯迅的夫人許廣平是廣州人,廣州又素有「食在廣州」的美譽。當魯迅還在廈門大學教書時,許廣平便不斷在書信裡用美食「引誘」先生了。魯迅頗為心動,「撒嬌」地說:「我還想吃一回蛇,嘗一點龍蝨。」
許廣平回覆說:「至於蛇,你到時在年底,不知道可還有?龍蝨也已過時,只可買幹的了。」
1927年1月,魯迅赴中山大學任教,終於踏上了廣州的土地。在許廣平這位「美食嚮導」的帶領下,魯迅光顧了薈芳園、別有春、妙奇香等飯店,大飽口腹之慾,最後滿意地給朋友寫信說:「這裡很繁盛,飲食倒極便當,食物雖較貴而質料殊佳。」
宋朝文豪蘇東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廣州盛產荔枝,魯迅怎麼可能錯過荔枝呢?
5月,廣州荔枝已經大量上市,魯迅品嘗後意猶未盡地說:「荔枝已上市,吃過兩三回了,確比運到上海者好,以其新鮮也。」7月,糯米餈和龍牙蕉(都是荔枝品種)上市,魯迅更是讚不絕口:「此二種甚佳,上海無有。」8月秋風起,荔枝沒有了,替而代之的是楊桃,魯迅說:「此物初吃似不佳,慣則甚好,食後如用肥皂水洗口,極爽。」
看到沒有?「極爽!」
魯迅一生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各種美食。不管是浙菜、蘇菜、川菜、粵菜,還是魯菜、湘菜、徽菜,都來者不拒,可唯獨對閩菜(福建菜)敬而遠之。
1912年9月27日,魯迅還在北京時,曾經吃過閩菜。他在日記中寫道:「晚飲於勸業場上之小有天,董恂士、錢稻孫、許季黻在座,餚皆閩式,不甚適口,有所謂紅糟者亦不美也。」「不甚適口」幾個字,道出了魯迅對閩菜的不喜之情。
如果是在外地,不喜閩菜,最多避開就行了,可如果身在福建,又怎麼辦呢?
1926年8月,魯迅曾經應邀到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雖然魯迅在廈門沒有生活多久,當年12月就辭職離開,但在短短4個月裡,魯迅在日記、書信中不斷埋怨福建的食物。「此地風景極佳,但食無極樂」「飯菜可真難吃,廈門人似乎不大能做菜也」「此處最不便的是飲食,飯菜依然不好」……這樣的語句比比皆是。
無奈之際,魯迅只好以辣椒和醬油下飯。
魯迅為什麼不喜歡閩菜呢?原來,閩菜的特點是清鮮、和醇、葷香、不膩,吃起來淡爽清鮮。如果吃慣了鹹、辣口味的人,的確很難適應閩菜。
【參考資料:《魯迅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