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來源:虎嗅 作者:南七道
我從不是個「聽話」的人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聽話」的人,喜歡追求個性和與眾不同,高中時崇尚古惑仔,因為那樣很酷,那時一門心思的琢磨怎麼當個合格的古惑仔,後來因為打架準備退學,關心我的班主任老師在操場上甚至哭著對我說:要不你再讀一段時間試試吧。家裡人對我也異常寬容,對我犯下的錯誤沒有任何苛責,於是我奮發圖強,開始努力,最終在半年後以優異成績進入華中科技大學。
大學沒有約束,我基本上不上課,逃了大概四分之三的課程,有時間就會去參加一個協會,有中國人,有老外,相互學習語言。老外經常給我們說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按部就班。在這裡面,我認識一個很有意思的人,30多歲的老外,沒工作,按中國通常的標準就是個loser,他遇到一個很喜歡的韓國女孩,連戒指都沒買就結婚了,但他們很開心,這讓我很震撼,原來人的生活可以這樣過,而不是一定像別人那樣買房買車當公務員。
於是我也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後來就參加一個創業比賽,這段經歷讓我很難忘,從自己孤身一人到組建了十二個人的團隊,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經歷了一些困難,但我覺得很爽,挑戰了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的目標,讓我認識到創業是我非常熱愛的事情,最終我們拿下了全國的三等獎。我們華中是技術氣息很濃厚的學校,張小龍就是我們校友,再加上那時青年導師李開復不斷給大家「洗腦」,說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大家要投身到這偉大的行業裡去,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要進入這個行業。
大學畢業後,我當時對比了下,覺得騰訊是產品做的最好的網際網路公司,於是進入了騰訊,在電商部門任職,在騰訊,工作很無聊,但從馬化騰、張小龍等人內部的分享上學到了很多關於產品的理念,這對我影響特別大,基本上樹立了我的產品觀。
在公司裡畢竟是一顆螺絲釘,發揮的空間有限,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操作。我那時非常喜歡動漫,最愛的就是《海賊王》,看到激動的時候甚至會哭起來,特別嚮往自由的生活,尋找自己的小夥伴,後來覺得不行,感覺必須要出來做一番事情了,於是2013年1月份從騰訊離職出來創業,連年終獎都沒要。和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起來,這點錢算什麼呢。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
在早期創業時,我是一個人全職,其他小夥伴是兼職。他們是我在之前參加一個民間組織的創業活動時認識的,大家覺得志同道合,所以一見如故,決定一起做這件事。
他們每周六、日來我家一起做開發,平時我一個人在家搗鼓,畫UI、產品規劃等,最讓人難受的不是辛苦,而是寂寞,有時一個人從臥室走到客廳,望著空蕩蕩的房間,甚至會一個人自言自語。那時最高興的就是每周一的《海賊王》的更新,看完立馬會覺得能量滿滿的。那時經濟壓力很大,沒有任何收入,我把積蓄花完後,把住房公積金也花掉了,還找家裡借了2萬度日。那時除吃飯外沒有任何消費,有次回家爸爸看到我的樣子眼淚立馬下來了,說我看上去像乞丐一樣。
但我們一直堅持著,海賊王的精神也在鼓勵著我們,最終我們把產品做出來了。但那個產品(註:即微信表情說說)反響一般,後來又做了臉萌,在今年年初拿到了IDG的天使投資,於是小夥伴們都出來開始全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這時,我們發現好的設計師特別重要,還有牛逼的前端工程師,於是我們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國內最牛逼的漫畫家之一,他的加入讓我們的設計水平上了幾個臺階。還有一個是從360找來的開發工程師,他之前在360實習,大學沒畢業,當時和他聊了之後,覺得他太適合我們了,於是花重金去聘請他。作為一個創業團隊,我們開出的條件比騰訊等公司都高得多,我們不看工作年限,只看你有沒有激情,能不能做這件事,這就夠了。我們當時有個技術問題交給他,預計他15天做完,結果他熬夜第二天就做好了演示版本。
現在團隊一共9個人,除了我和另外一個合伙人是88、89年,其他都是90後,是產品技術設計人員,大多是名校畢業,有一名臺灣人,一名香港人,沒有營銷,全靠產品帶來的自然流量。我們的理念就是沒有級別,極度扁平化,大家是夥伴,不是同事。大家在工作中各自分工,各抒己見,鼓勵吐槽。動漫的精神激勵著大家向前邁進。我們平時相處時都是無節操的,把彼此開玩笑,是非常親密和open的,只要不觸及公司底線就行。
我們做的是年輕人的產品
我們的第一款產品叫微信表情說說,他是給一個動態表情配上語音合成一個頁面發給好友,但我們很快發現這款產品不夠好玩,而且由於微信的限制,產品體驗不夠好,感覺這塊也做不大。於是2013年8月份開始啟動臉萌項目,10月份項目1.0版本基本完成。我們當時想一定要做成精品再投放出去,我們請了幾十個好友來體驗我們的產品,最終又經過一個月時間的修改才投放出去,過了段時間,360應用市場反饋說不錯,慢慢小米、應用寶等應用市場都開始推薦了。
我們之所以做這個,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超級熱愛漫畫,漫畫給我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支撐和動力;另外就是我們充分了解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認真分析了同類產品,國外的同類產品可以做到千萬級別,但不適合中國人,國內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產品,大多粗糙。另外所有類似的產品做著做著就開始加廣告了,因為急於變現,大大降低了用戶體驗。我們在做這個產品時,就把產品發展想透了,我們只專注做產品,不加廣告,以頭像為切入點,做到千萬級用戶,然後向其它產品發散。
現在的用戶主要是來自於手機QQ、微信、貼吧、微博等,我們的用戶主要是集中在偏90後的年輕人群裡。之前小米有數據標明,20歲左右的用戶用的最多的就是頭像類和考試類應用,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個剛需。我們選擇的是大公司看不上,但小公司又不願意堅持做的事情,我們在一個簡單的事情上花了足夠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才會引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好玩就是我們的情懷
很多人紛紛評論說我們是走狗屎運,中了大彩,說我們火不了太久。這些人僅僅是看到了我們的火爆,卻沒有冷靜的研究下我們的產品,我們團隊對細節的追求,我們怎麼樣把一個冷冰冰的APP變得更有情感、更加有趣、有愛,要知道,好玩就是我們的追求和情懷,好玩的前提是必須好用。
一個軟體,如果連使用都不流暢的話,根本談不上好玩,所以為了提高產品體驗,我們做了大量幕後的工作:
√技術優化:我們為解決內存耗用過大等問題,重金挖來SVG專業人士(備註:SVG即可縮放矢量圖形是基於可擴展標記語言,用於描述二維矢量圖形的一種圖形格式有很多優點,比如SVG與JPEG和GIF圖像比起來,尺寸更小,且可壓縮性更強等)從事開發,降低用戶等待時間和使用成本,提高產品體驗;
√設計優化:我們的主設計師加入後,為了產品的體驗更好,他主導把所有的素材全部重新畫了一遍,這個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做得很精細,包括發尖的處理,光是眼睛就分為單眼皮、雙眼皮、丹鳳眼等等,同時根據中國人的特點加入寫實元素,略微降低動漫的元素等等(備註:在我和主設計師交流時,我說我有個朋友是個禿子,她說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髮型,那個文靜的年輕人不緊不慢的說,已經加了,馬上新版本就有了);
√不做彈窗:我們產品升級時不做任何彈窗,防止打斷和騷擾用戶,影響使用;
√去掉水印:我們之前在生成頭像上加上了我們的水印,利於品牌推廣,後來發現很多用戶會截圖去掉水印,截圖時往往會把頭髮也截掉了,所以我們後來乾脆去掉了水印,我們對自己有信心;
√加入氣泡:產品的微創新,在純粹的頭像上,用戶可以加入類似「no zuo no die」的文字,讓頭像更好玩;
√每周迭代:每四天保持一次迭代,加速產品的更新。
最根本是了解用戶、打動用戶
我們團隊基本是90後,我們了解用戶的愛好,了解他們的興趣,我們這帶人都熱愛漫畫,不喜歡規規矩矩的東西,喜歡好玩輕鬆無釐頭的東西,喜歡無節操的惡搞。比如摸臉、拔腿毛、甩乳等等,都是很好玩的東西,很有槽點,大家很喜歡,可你要是一名大叔,你根本不懂這些,你怎麼服務用戶?我們甚至在新的版本裡面加上了黑自己的一副頭像,叫做「臉萌滾出盆友圈」,以調侃最近很多用戶吐槽被刷屏的感覺,其它產品敢嗎?
現在很多人說起90後,都說是腦殘,其實這不是真實的我們,我們只是拒絕千篇一律、不再唯唯諾諾、人云亦云,我們要的是自我表達,我們要的勇敢做自己、我們要的是亮出你自己、我們要的是個性鮮明,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在我們臉萌裡面得到體現甚至滿足,在臉萌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用戶得到了極大的參與感和成就感,他們覺得找到了歸屬感。
我們的產品也迅速喚起了用戶的認可度和同理心,他們紛紛自發組織臉萌表情大賽、臉萌粉絲會、會主動幫我們在社交網站裡回應那些惡意攻擊的人,甚至我們的主設計師,很多女粉絲紛紛求他收留,最誇張的是有人說願意為他生孩子。
如果認真用了我們產品後,你會發現我們的產品始於頭像,但不僅只是頭像。從我們的數據看,現在不僅僅是讓用戶拼自己的頭像,更多的是很多人拼了好友的頭像後發給好友,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很帥,但朋友眼中拼出來的卻是個猥瑣男,讓原本普通的頭像帶上社交的元素,融入到關係鏈,大家一起互動,一起分享歡樂,這也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病毒式傳播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好玩的東西大家才會這麼積極分享。
我們希望做一家偉大的公司,我們的情懷就是好玩,當年輕人看到我們時,不希望他們僅僅說我們是一家軟體公司,而是一家好玩的、有價值的、年輕人喜歡的科技公司,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我們團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