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詩篇一共150篇,今天分享第一篇《棄惡從善必蒙福》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這是一首關於善惡的訓誨詩篇,把生命和死亡,祝福與咒詛陳設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可以走通向蒙福的正道,迴避那必然以我們的愁苦和敗壞告終的路。義人和惡人,服事神的人和不服事神的人不同的品格和光景,在此以寥寥數語清楚陳明,所以每一個人,他若誠實面對自己,就可以在此看到他自己的面貌,然後看到他自己的結局。
若將文化比作一片燦爛的星空,那麼詩歌就是這茫茫星空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若將文化比作廣闊無垠的大海,那麼詩歌便是大海中最為璀璨的一顆珍珠。
詩歌中有「畫」。
詩歌中有「趣」。
詩歌中有「理」。
詩歌的魅力,它是一條時間的隧道,可以與偉大詩人產生心靈的碰撞,徜徉在文明的長河中,沐浴著知識的陽光,吸取著文化的營養。
萬卷古今消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經典詩歌雖醞釀於一時,卻流芳百世。它經久不衰,在於它凝練、深情、雋永,有著無限的魅力。
文從心生,詩歌的魅力,在於它能穿越時空,讓每一個生命鮮活起來;用文字架橋讓每一個讀者走進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