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的取名影響你的大腦,甚至會想到了好笑的自己

2021-01-11 人間青衫客

「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 《人間失格》的開頭如此寫道。

不知道每個人開始讀這本書時,是以什麼樣子的感受來起步的,或者可以說是在怎樣的心情下去讀的。可以籠統的說(其實是我自己感覺的也是事實),無論是一本書,抑或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頓下午茶,都是需要人的心情去體驗的。

不得不說,人間失格這個中文翻譯名稱很讓人有的想讀這本書的欲望。就像好多電影一樣,沒有一個好的名字可能就會毀了一部電影的收視率,我很慶幸譯文作者取了這麼不錯的中文名稱。甚至我特意去查了一下這個名字是誰先提出來的,發現的卻是關於人間失格的名字由來,是正版媒體為了異化翻譯,直接翻譯過來的,其實原本的名字是叫做人的失格。而人間失格四個大字可以在第三手札裡赫然看到,葉藏說道「我已經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很多讀者,可能不懂其真實含義,就會以為是人世間的苦難,其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人的失格,也就是葉藏的失格。(好吧,在這之前我也是如此認為)

當然現在可以說情緒了,由於這本書的名字的渲染,我一想到這本書就會直接進入到一種尤其悲傷的情形中去(我猜好多人不能跟我一樣想要自己去感同身受的去讀,當然也是有一部分人的),而且一直會不斷的下意識的讓自己處於悲傷渲染中,這正是如此,我們的大腦會被影響,才能更好的進入到作者所想表達的世界之中。

一部電影開頭很重要,就像給人第一印象一樣,覺得好的話後面你就會寬容的看,如果開頭都沒有寫好,我們可能就會一直處於罵罵咧咧中。當然,書更是如此。

「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這段話不知道作者斟酌了多久,才讓我們第一眼就看到它,覺得此書看了不悔。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會想到自己的二十年光景。誰在這世間又何曾沒有過失格呢,又該如何回首這可恥的過往呢?

我想起來自己也跟葉藏一樣,但又有些不一樣的特別之癖(不知道你有木有?嘿看書的人)。

我吃飯的時候無論是什麼,只要掉了東西掉地上我就必須要把它撿起來,即使我媽媽會說不用撿起來,等吃過飯再撿。還有就是每次洗完澡都會下意識的想要擦鼻涕,即使沒有也會想要擦。吃麵條的時候會哧溜哧溜一直的吃下去,為了把嘴裡塞滿。

自己好像很可笑吧,我真的很可笑,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明白生活會太晚了吧。別人都知道吃飯要慢慢體會飯的味道,而我只是為了得到它而已。後來的某一天(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反正突然就好像上帝打開了一扇門一樣,我會變得喜歡慢慢感受食物的味道,的確是我從未感受到過的舌尖快樂。

也可以說下讀書,之前我極其不喜歡讀書。覺得這件事太難了,我怎麼可能做這件事呢,枯燥乏味。後來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又突然愛上了讀書,發現書怎麼可以這麼讓人變得更好,以前讀書就是好像在過眼癮一樣,只是想而且是特別想,把書看完就覺得自己賊厲害。後來發現(今天尤其深刻)不把書讀完,每一點都慢慢的體會咂摸其中的滋味,讓人上癮一樣。

我的二十年,從未有過片刻的彷徨和心慌。(未曾有過才是人最大的失敗)

也是如此,在第二十年,我從發現可笑的自己到變得心安神穩。

痛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從未遇到痛苦。

網絡資源,侵刪。

馬上入冬了,不知道今年的雪又會是否到來?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假如我死的話》人間真失格
    是在某彈幕看到一句話:這樣子你們就哭死了 那去看看人間失格吧!然後我就看完某劇,噔噔噔地跑去看人間失格了。我覺得自己淚點挺高的,當年看韓國兩部據說特別悲劇的電影,愣是眼淚掉不下來,只有沉重。看人間失格時,眼淚掉的不多,看完失眠了一晚上。然後接下來一個月淚點都特別低能。額……可能是劇好劇好,一定不是我的原因。哎呀,我想起來了,我之前看的應該是柏拉圖式。嗯。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其實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尤其在大城市裡默默無聞的你,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承受了這個世界太多的傷害和痛苦。其實有的時候,將自己想的渺小點,所有的痛苦就緩解,要知道,無能導致憤怒。三、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其實在太宰治的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那就是有一個人向自己的朋友講述世人對自己的看法,然後對方說了這樣一句話: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
    生於富貴人家,在文學領域頗有造詣,5次自殺中3次女性相伴,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會有如此經歷,於是抱著這個疑問開始了《人間失格》的閱讀。《人間失格》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為開頭,以中間葉藏的三篇手記為線索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壯年時期的經歷,描述了葉藏一步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經歷。
  • 新版《人間失格》變成科幻片了!
    【動漫雜談】劇場版《HUMAN LOST 人間失格》最新預告片公開太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出生於富豪世家,從小衣食無憂,立志成為作家。青年時期參加學生運動,讓他意識到了處於地主階級的自己,與別人的立場並不相同,甚至產生了罪惡感。
  • 人間失格
    看完了的一點點感受​​​​看了人間失格這部電影,也看了電影提到的維榮之妻,但斜陽我沒有看,因為不太想了。
  • 讀完《人間失格》後,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值不值得被推薦
    筆尖下的那些事兒,一位真誠寫作者,願我能用一份真誠送你一世溫暖。當你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後,首先會想到的是什麼?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那麼在你讀完本書後,你覺得這本書有沒有它的可讀價值,它的基調的確是以「喪」為主題的,但本書的主人公葉藏所經歷的某些事,也的確能讓我們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思想,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想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
  • 好書推薦,《人間失格》你讀過了嗎?
    「若不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的來襲,可是抱歉啊,他自人山人海中來,這猛烈的歡喜,我避無可避,我甘之如飴」「僅一夜之間,我的心判若兩人,她自人山人海中而來,原來只為給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你走時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讀完這本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 《人間失格》:人間不值得,不如隨心而欲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發表於1948年,這是一部關於太宰治青年時代的自傳小說。太宰治用細膩的筆觸,告白了自己前半生。在《人間失格》發表後的數月,太宰治便自殺身亡。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卻大受年輕人追捧,直到今天。說句實話,讀完《人間失格》後,陷入一種壓抑狀態是通常反應。
  • 德普教授的《人間失格》
    沒想到的是家人來的打擊還要巨大.......有時候那些看似和自己「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事情,會發生在做自己身上,所謂的「飛來橫禍」就是如此吧。還有一種就是,索性「燃燒自己」,不為浴火重生,只為「這世上走過一遭」。讀到過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裡面的主角葉藏屬於是"自己作死",而這裡的教授卻是"被動作死"。同樣是"作死",理察是「十分認真」的,他把以前那些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甚至還鼓勵自己的學生們,不要屈從於平庸。
  • 二次元的《人間失格》
    九月小慄旬有部電影是《人間失格:太宰治和3個女人們》,雖然是講的太宰治的生平經歷,但也是對太宰治故事的再一次還原。這個月,有一部科幻動畫也在致敬太宰治,今年是他誕生 110 周年,這部動畫的名字是《HUMAN LOST 人間失格》,這周末會在日本上映。
  •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中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中說: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傷的來襲。《人間失格》中還說:僅一夜之間,我的心判若兩人。她自人山人海中來,原來只為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在日本文壇頗有地位,近幾年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流行。說到這本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但是這句話並沒有出現在《人間失格》中,這句話最早出自詩人寺內壽太郎之口,後來被太宰治在《二十世紀旗手》中所引用。
  • 《人間失格:假如我死的話》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最難過的是大場的死沒有改變任何事情連同森田先生的遲鈍 最後的吶喊 其實最後森田的呼喊如此無力老師們站起來時的表情感覺森田老師的行為像多事一樣老師們急匆匆趕走學生大部分學生離場學生回過頭來繼續走開……最後那個老師的「請繼續,還有學生留下來」又來段掌聲???exm,大反轉嗎??還是諷刺刺????哇哦,everything is o78k?改變了大家的劣根性???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遺言中的何瑞修,指的是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場景,見到鬼魂的哈姆雷特,對著他的朋友兼學者——何瑞修說:宇宙間無奇不有,哪裡是你的哲學全能料想得到的。之後陸續出現許多模仿藤村操自殺的人出現於華嚴瀑布。後來為了防止自殺,甚至派了警察在華嚴看守,依然有為數眾多的人自殺成功。
  • 《人間失格》-自我救贖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的來襲「初知《人間失格》是由於這句話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就像一把鑰匙,讓我打開了《人間失格》這扇門,走進了作家太宰治的內心世界。我驚訝,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有人如此痛苦地活過。我不解,生而為人,卻又極其害怕人類。我惋惜,像神一樣純正的好孩子就此隕落。但我相信我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 太宰治《人間失格》裡影響最深的五句話,我想送給你們,以此共勉
    《人間失格》這本書有點喪,不對,應該是很喪。喪到很多人都沒有辦法讀完它。它的每一個章節都很壓抑,內容充斥著厭世、欺詐、抑鬱、墮落等等人世間非常糟糕的事情,總之你在這本書裡看不到幸福就對了,所以很多人讀不下去,無法在書中找到共情之處。至於人間失格是什麼意思呢?
  • 《人間失格》與電影《何以為家》
    一件事情能讓你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你的思考方式,其大多數情況下來自不那麼開心的經歷,但其所帶來的價值遠比開心來得更「深刻」。今天來談談最近接觸到的「深刻」,《人間失格》和新上映的電影《何以為家》。
  • 《人間失格》:人生盡力自持,方不致癲狂
    ————太宰治《人間失格》《人間失格》這部小說實在是太喪了,實在是不怎麼建議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少年人和備受生活磨難的人看,因為每個讀懂了葉藏的絕望的人都有可能會在無數個夜深人靜或萬籟俱寂的時候萌生自殺的傾向,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強大看看倒也無妨,只是單純的覺得這種太喪的小說不怎麼適合很多人看而已。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看懂了是你的人生經歷,看不懂則是你的幸運。
  • 《人間失格》:為了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的背叛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1948年發表的半自傳體中篇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以及葉藏自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為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
  • 《人間失格》:為何太宰治總是要了結自己的生命
    大庭葉藏,《人間失格》主人公,也是作者太宰治原型。一個多次自殺的罪人,一個沉淪放逐地的罪人,一個悲哀至極的罪人。昏暗的燈光,一成不變的飯菜,嚴謹的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的壓抑與冷清,給年少的葉藏帶來了不少的影響。情緒得不到發洩,情感得不到回應,加之身體多病。年幼的葉藏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一片荒涼。以其不成熟的姿態去對待著每一個人。這就是他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求愛。 「我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扮演一個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