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袁州影視小哥,這是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也希望大家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發表這篇文章目的也是實現我以前的一個願望,我很想寫一篇關於張國榮影評的文章,自己也是張國榮的深度迷弟,雖沒生在哥哥的年代,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深愛哥哥的心。猶如哥哥講的那般:時光如同白馬過隙。從哥哥離開我們也有十七年了你是否和我一樣,在一個舒服的下雨天,聽著外面的細細雨聲,看著張國榮的電影,想念著我們以前的時光。好,下面我將我個人對於春光乍現這部電影的一個影評給大家來說說:
說起這部電影,也不得不說一下這部電影給王家衛帶來的成就,1997年,王家衛憑藉《春光乍洩》一舉拿下第50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
但《春光乍洩》顯然是一個例外,這是一部文藝片,《春光乍洩》已經達到了電影美學的極致,的確,這部電影似乎有一種魔力,它能讓人慢慢地淪陷於那兩個被放逐在異國蒼穹下的男人的隱秘憂傷和黯然心事之中,讓人浮想聯翩並且久久不能自拔
這時候就會想起,「文藝」這個詞代表的是什麼,是無病呻吟的矯情嗎?還是高貴典雅的圖片收藏?都是,也都不是,他代表著我們每個人的欣賞能力,不對,是代表著我們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人們總覺得「文藝」這兩字跟底層人民搭不上關係,其實並不是這樣,相反,他們也有他們的文藝,在宿舍裡,誰能哼兩句大家喜聞樂見的歌曲,那麼他也「文藝」,在過年時,誰能寫出一手好對聯,那麼他也代表著「文藝」 可能大部分人一輩子中也無法欣賞2.8億的雞缸杯,但,這有什麼關係,萬物都很獨特,懂的欣賞的人才最快樂。
「黎耀輝,不如我們重新開始。」
每次看到這句話時,心裡都是特別的悲傷,如果愛能回到原點該多好,可是有些事情卻事與願違,
電影《春光乍洩》的開頭,黑白光影中,阿根廷一間小旅館房間裡,斜躺在床上的何寶榮對黎耀輝如是說。
【重新開始】——這是多麼溫暖且充滿誘惑力的語句,所有看過此片的人——特別是那些曾與戀人有過分分合合的經歷的人——想必都會對這句話記憶猶新。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仿佛有一種魔力,不管是已經分手還是即將分手的戀人,只要對對方還心存情意,那麼此話一經入耳,就難免會有些莫名的動容……似乎只要自己肯點一點頭,那麼昔日的恩怨情仇、愛恨情痴統統都可以一筆勾銷,彼此都回到情感的原點,人生仿佛又如初見,可再次牽手,重修舊好……
【春光乍洩】講述的是一對同性戀何寶榮和黎耀輝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一般同類題材電影的偏見或反面渲染,以平正的視角端詳著兩個戀愛中的男人。較多的生活化對白設計和情節安排,描繪出世俗化的人物情感。王家衛把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悲歡離合處理得恰到好處而且牽動人心。在他的鏡頭下,同性戀的愛情和一般異性戀的愛情沒有什麼兩樣,都是甜甜蜜蜜、吵吵鬧鬧、分分合合。一樣的酸甜苦辣,一樣的喜怒哀樂。兩個大男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二人世界為生活瑣事賭氣、鬥嘴、吵架、吃醋的情節,幾乎讓人忘掉這裡的愛情是同性戀情。《春光乍洩》只不過是借同性戀這種半流行另類電影類型來敘述感情本身。相愛容易相處難,很多時候,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無情並堅強地對峙著,忍受著一次次離別與失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讓另一個人痛苦的同時自己也備受情感折磨的痛苦。
黎耀輝在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前獨自駕車去了瀑布,「我始終覺得站在這兒的應該是一對。」而此時何寶榮正在黎的公寓,抱著他蓋過的毯子痛哭流涕。他知道,黎耀輝再也不會回來了。失落的過去,迷茫的未來。理想和希望被現實解構得支離破碎。何寶榮的悔改來得太遲,在滿不在乎揮霍掉一次次機會後才終於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奈何機會之神的雙翼早已被堆疊起來的失望壓折。他們再也回不去了。當幸福近在咫尺的時候,我們總看不清它是什麼。不懂珍惜,不能選擇。只有當它離開了,我們才摸著心痛的地方恍悟。
其實仔細看看現在的我們,也何嘗不是何寶榮,黎耀輝?
但是無論我看多少遍同樣很感動。
在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把這篇影評寫完了,也完成了我個人的一個心願,也希望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評論,如有不到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