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轉載的公號請後臺留言聯繫)
文/陳昌業閱讀小貼士:文末有莊澄、黃煒哲訪談視頻,有WiFi多看幾遍,沒WiFi記得分享出來回家看,壕們請隨意~
一家電影製片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卻不宣布任何片單,這在近兩年的中國電影公司裡,不止是顯得奇怪,而是奇葩。
這家已經成立三年的公司,竟沒有可以對外給資本講故事的片單嗎?即便沒有導演、編劇、主演也根本不是問題嘛,買IP、碼監製分分鐘就能碼出十多部的片單——這在近兩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早已司空見慣,對很多影業公司來說簡直易如反掌。把這些片單包裝一下再發布一下,輕輕鬆鬆估值數億,三年內必上市。
這家有點奇怪的公司在過去一千多天的時間裡只磨出了6個原創劇本,還只打算每年兩部的節奏逐年展開,分別為黃英(《殺破狼2》編劇)計劃、張志光(《新少林寺》《荒村公寓》編劇)計劃、陳淑賢(《桃姐》《童夢奇緣》編劇)計劃、劉浩良(《衝鋒車》導演、編劇)計劃、宋林國(青年新銳導演)計劃、王湛(青年新銳導演)計劃。另外就是組建了一個由香港寰亞集團創始人、金牌監製、製片人、編劇莊澄(《無間道》三部曲、《天下無賊》《頭文字D》)領銜的以香港電影人為班底的製作團隊。
沒有片單,只做原創,還這麼慢——這很不「中國電影」。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光景映畫,該公司董事長黃煒哲以及他的總顧問和製片人——也是他口中的老師莊澄(將擔任「黃英計劃「製片人)近期接受了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的專訪。
鍾情原創:既然懷胎十月,就要生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項目,在還沒有正式開機之前變數很大,我不想把沒有把握的事情或者有可能會改變的事情拿出來講,所以還是到開機前再發布片單。」 黃煒哲是個臺灣生意人,做過很多不同的行業,但看起來他並不是那種好大喜功地會用還沒影的電影故事給資本講故事的老手,「我覺得電影是人的事情,電影是人的工業,從寫故事到開發,再到拍攝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人的事情,人的事情一多其實變數就大。我要對很多人負責,包括觀眾。」
光景映畫過去三年的投資全部為公司獨資投入,「燒自己的錢的好處就是我可以保護我的原創作者,編劇老師他們寫東西的時候不會被資本幹擾,他們可以很專注地去做故事。電影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前期,這一段我們全部自己扛。」寧可苦熬三年只孵化出6個仍然存在風險和變數的原創劇本,卻不選擇一本萬利地購買IP,黃煒哲對原創電影有一些不像生意人的執念,「做電影其實就像生小孩一樣,懷胎十月很辛苦,既然這麼辛苦,我更想生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做一個代孕母親。「當然,作為行業新人又是新公司,他也馬上補了一句,」不是說IP不好,IP很好,你買對就很好。」
在過去的三年,中國電影的票房從2014年的近300億飛漲到了440億——然而,今年突然降速了,就在光景映畫亮相之前的國慶檔,再次出現了令人焦慮的負增長,全年500億已幾近失守。光景映畫,是不是有點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呢?
「我不會覺得我來晚了,我覺得還有大把的機會,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哪怕它停在550億,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我認為現在進入這個市場我們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拍,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可以去做。莊澄老師的工作就是幫我們,我更像一個風箏,他像拿著線的那個人。」
左起:黃煒哲、莊澄
科學製片:既然九死一生,就絕不做成爛片
莊澄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見證了香港電影的榮耀和衰落,也親歷了香港與內地合拍片從磨合衝突到如今的日漸成熟,對於內地市場今日的降速、震蕩,莊澄跟黃煒哲一樣,反倒是欣喜多於擔憂,他認為過去三年的高速增長更多來源於影院建設帶來的紅利,因此在上一輪周期裡影片質量的問題被這一巨大的紅利所「掩藏」了,當大家都開始明白高票房需要高口碑支撐的時候,「就比較正常了,所以我覺得現在是比較好的時候。」
所謂放風箏的人,黃煒哲定義的莊澄角色其實是光景映畫這家公司的監製,而一家製片公司的產品質量當然是從劇本開始。莊澄曾經說過,「觀眾可以不喜歡,但絕對不會拍爛片。」對於已經深受爛片困擾的內地電影,莊澄+黃煒哲的這個組合有什麼好辦法做到不拍爛片呢?
科學製片。 「我們現在華語片就比較缺乏這個,老是導演說了算或者製片人說了算,而不是以系統運作出來。」聽起來當然正確的這一方法,落點究竟在哪裡?
黃煒哲舉了兩個例子,都是關於劇本的製片管理方法。其一是以劇本大綱和人物小傳為項目開發基石,「我們不是一個改劇本的公司,是一個改大綱的公司,大綱是靈魂、是主幹,故事大綱和人物小傳一開始做得非常好,劇本就不會偏差到哪裡去。你可以改大綱,改兩百遍都沒有關係,但是一旦定好大綱之後,劇本就不改了。」
其二是用話劇表演的方式試演、彩排,「我們每一個劇本出來的時候,找話劇社的學生來演一遍,完全按照我們的劇本你來演一遍,看我們創作出來的東西合理不合理,觀眾會不會喜歡,市場接受度高不高,或者是哪裡的對白劇情設計有問題,我們來做修正。在前期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做一些風險的防範,一般電影是不會這麼做的。」
對香港電影的製片管理經驗熟稔的莊澄,對這個方法頗為認同,這在香港的經驗裡其實也是不多見,「這個方法在美國有,他們會找另外的演員排一下,這樣後面很多困難就能提前知道,比如演員對白等很多的問題就能提前出現。」莊澄的三十年製作經驗,當然深知電影是一個遺憾的藝術,而追求科學製片正是希望讓這些遺憾儘可能減少,不要讓每一個經過九死一生的電影項目最後成片卻淪為爛片。
工匠精神:劇本起步很容易,但做起來很慢,所有的事業開始都很慢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密集地對外講話,其中對國產電影出現的質量堪憂的問題開出了」聚焦電影生產的質量和水平,體現電影的工匠精神」的方子。
在莊澄的理解裡,工匠精神其一就是專業,其二就是精益求精,「我就想以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說的,他說拍一個電影很貴,但是劇本從一支筆幾張紙就可以開始,但是這很慢,所有的事業開始都很慢,你要學很多的東西,你得熬到這個劇本寫完,如果這個劇本不理想就再寫。跟你要爬山一樣,第一步很重要,然後你不斷地爬,爬完這座山,後面還有更多,所以我覺得毅力很重要。「
黃煒哲理解的工匠精神則與科學製片息息相關,「所謂的工匠精神,首先第一個就是按部就班,你不應該走捷徑,你應該一步步很踏實的,把每一步做踏實往下一步走;第二是尊重自己,你要尊重自己的事情、尊重自己的職業,這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點擊視頻觀看莊澄、黃煒哲訪談】
你還可以看
娛匠|寧浩製片人王易冰:創作就是種地,春播秋收沒有捷徑
華誼這次的「重大資產重組」要買什麼?|大公司說明書
本文首發壹娛觀察(yiyuguancha)
關注回復「EVA」即可知曉前華誼首代告訴你的好萊塢秘辛;回復「3D」電影即可收到誰在逼我們看3D電影;回復「票房注水」即可獲得行業內揭秘;回復「封殺」即可收到哪些被誤讀的封殺。更有「爛片」、「導演」、「阿里影業」、「答爾聞」等關鍵詞背後的精彩內容!另有讀者群每日暢聊電影和泛娛樂產業一手資訊
並招賢納士有償徵集優質書評。
回復「讀書群」即可進群
回復「壹娛薈」即可參加沙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