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匠《無間道》製片人莊澄:內地電影市場現在正常了

2021-02-10 壹娛觀察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轉載的公號請後臺留言聯繫)

文/陳昌業

閱讀小貼士:文末有莊澄、黃煒哲訪談視頻,有WiFi多看幾遍,沒WiFi記得分享出來回家看,壕們請隨意~

一家電影製片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卻不宣布任何片單,這在近兩年的中國電影公司裡,不止是顯得奇怪,而是奇葩。

 

這家已經成立三年的公司,竟沒有可以對外給資本講故事的片單嗎?即便沒有導演、編劇、主演也根本不是問題嘛,買IP、碼監製分分鐘就能碼出十多部的片單——這在近兩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早已司空見慣,對很多影業公司來說簡直易如反掌。把這些片單包裝一下再發布一下,輕輕鬆鬆估值數億,三年內必上市。

 

這家有點奇怪的公司在過去一千多天的時間裡只磨出了6個原創劇本,還只打算每年兩部的節奏逐年展開,分別為黃英(《殺破狼2》編劇)計劃、張志光(《新少林寺》《荒村公寓》編劇)計劃、陳淑賢(《桃姐》《童夢奇緣》編劇)計劃、劉浩良(《衝鋒車》導演、編劇)計劃、宋林國(青年新銳導演)計劃、王湛(青年新銳導演)計劃。另外就是組建了一個由香港寰亞集團創始人、金牌監製、製片人、編劇莊澄(《無間道》三部曲、《天下無賊》《頭文字D》)領銜的以香港電影人為班底的製作團隊。



沒有片單,只做原創,還這麼慢——這很不「中國電影」。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光景映畫,該公司董事長黃煒哲以及他的總顧問和製片人——也是他口中的老師莊澄(將擔任「黃英計劃「製片人)近期接受了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的專訪。

 

鍾情原創:既然懷胎十月,就要生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項目,在還沒有正式開機之前變數很大,我不想把沒有把握的事情或者有可能會改變的事情拿出來講,所以還是到開機前再發布片單。」 黃煒哲是個臺灣生意人,做過很多不同的行業,但看起來他並不是那種好大喜功地會用還沒影的電影故事給資本講故事的老手,「我覺得電影是人的事情,電影是人的工業,從寫故事到開發,再到拍攝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人的事情,人的事情一多其實變數就大。我要對很多人負責,包括觀眾。」

 

光景映畫過去三年的投資全部為公司獨資投入,「燒自己的錢的好處就是我可以保護我的原創作者,編劇老師他們寫東西的時候不會被資本幹擾,他們可以很專注地去做故事。電影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前期,這一段我們全部自己扛。」寧可苦熬三年只孵化出6個仍然存在風險和變數的原創劇本,卻不選擇一本萬利地購買IP,黃煒哲對原創電影有一些不像生意人的執念,「做電影其實就像生小孩一樣,懷胎十月很辛苦,既然這麼辛苦,我更想生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做一個代孕母親。「當然,作為行業新人又是新公司,他也馬上補了一句,」不是說IP不好,IP很好,你買對就很好。」

 

在過去的三年,中國電影的票房從2014年的近300億飛漲到了440億——然而,今年突然降速了,就在光景映畫亮相之前的國慶檔,再次出現了令人焦慮的負增長,全年500億已幾近失守。光景映畫,是不是有點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呢?

 

「我不會覺得我來晚了,我覺得還有大把的機會,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哪怕它停在550億,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我認為現在進入這個市場我們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拍,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可以去做。莊澄老師的工作就是幫我們,我更像一個風箏,他像拿著線的那個人。」

 
左起:黃煒哲、莊澄

科學製片:既然九死一生,就絕不做成爛片

 

莊澄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見證了香港電影的榮耀和衰落,也親歷了香港與內地合拍片從磨合衝突到如今的日漸成熟,對於內地市場今日的降速、震蕩,莊澄跟黃煒哲一樣,反倒是欣喜多於擔憂,他認為過去三年的高速增長更多來源於影院建設帶來的紅利,因此在上一輪周期裡影片質量的問題被這一巨大的紅利所「掩藏」了,當大家都開始明白高票房需要高口碑支撐的時候,「就比較正常了,所以我覺得現在是比較好的時候。」

 

所謂放風箏的人,黃煒哲定義的莊澄角色其實是光景映畫這家公司的監製,而一家製片公司的產品質量當然是從劇本開始。莊澄曾經說過,「觀眾可以不喜歡,但絕對不會拍爛片。」對於已經深受爛片困擾的內地電影,莊澄+黃煒哲的這個組合有什麼好辦法做到不拍爛片呢?

 

科學製片。 「我們現在華語片就比較缺乏這個,老是導演說了算或者製片人說了算,而不是以系統運作出來。」聽起來當然正確的這一方法,落點究竟在哪裡?

 

黃煒哲舉了兩個例子,都是關於劇本的製片管理方法。其一是以劇本大綱和人物小傳為項目開發基石,「我們不是一個改劇本的公司,是一個改大綱的公司,大綱是靈魂、是主幹,故事大綱和人物小傳一開始做得非常好,劇本就不會偏差到哪裡去。你可以改大綱,改兩百遍都沒有關係,但是一旦定好大綱之後,劇本就不改了。」

 

其二是用話劇表演的方式試演、彩排,「我們每一個劇本出來的時候,找話劇社的學生來演一遍,完全按照我們的劇本你來演一遍,看我們創作出來的東西合理不合理,觀眾會不會喜歡,市場接受度高不高,或者是哪裡的對白劇情設計有問題,我們來做修正。在前期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做一些風險的防範,一般電影是不會這麼做的。」

 

對香港電影的製片管理經驗熟稔的莊澄,對這個方法頗為認同,這在香港的經驗裡其實也是不多見,「這個方法在美國有,他們會找另外的演員排一下,這樣後面很多困難就能提前知道,比如演員對白等很多的問題就能提前出現。」莊澄的三十年製作經驗,當然深知電影是一個遺憾的藝術,而追求科學製片正是希望讓這些遺憾儘可能減少,不要讓每一個經過九死一生的電影項目最後成片卻淪為爛片。

 


工匠精神:劇本起步很容易,但做起來很慢,所有的事業開始都很慢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密集地對外講話,其中對國產電影出現的質量堪憂的問題開出了」聚焦電影生產的質量和水平,體現電影的工匠精神」的方子。

在莊澄的理解裡,工匠精神其一就是專業,其二就是精益求精,「我就想以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說的,他說拍一個電影很貴,但是劇本從一支筆幾張紙就可以開始,但是這很慢,所有的事業開始都很慢,你要學很多的東西,你得熬到這個劇本寫完,如果這個劇本不理想就再寫。跟你要爬山一樣,第一步很重要,然後你不斷地爬,爬完這座山,後面還有更多,所以我覺得毅力很重要。「

 

黃煒哲理解的工匠精神則與科學製片息息相關,「所謂的工匠精神,首先第一個就是按部就班,你不應該走捷徑,你應該一步步很踏實的,把每一步做踏實往下一步走;第二是尊重自己,你要尊重自己的事情、尊重自己的職業,這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點擊視頻觀看莊澄、黃煒哲訪談】

你還可以看



娛匠|寧浩製片人王易冰:創作就是種地,春播秋收沒有捷徑


華誼這次的「重大資產重組」要買什麼?|大公司說明書

本文首發壹娛觀察(yiyuguancha)

關注回復「EVA」即可知曉前華誼首代告訴你的好萊塢秘辛;回復「3D」電影即可收到誰在逼我們看3D電影;回復「票房注水」即可獲得行業內揭秘;回復「封殺」即可收到哪些被誤讀的封殺。更有「爛片」、「導演」、「阿里影業」、「答爾聞」等關鍵詞背後的精彩內容!

另有讀者群每日暢聊電影和泛娛樂產業一手資訊

並招賢納士有償徵集優質書評。

回復「讀書群」即可進群

回復「壹娛薈」即可參加沙龍活動

相關焦點

  • 《無間道》出品人稱劉德華當年被捕不是因為內地審查,而是因為……
    很多觀眾都知道《無間道》在香港放映的結尾是劉德華扮演的劉建明最後是成功逃脫,這才有了《無間道3》的故事,而在內地放映的版本是劉建明被逮捕。大家普遍相信,劉建明被捕是為了迎合內地的審查,畢竟一個邪不勝正的結局不太符合內地審查在警匪題材影片的審查慣例。
  • 《無間道》往事:本應是一部動作大片,未能內地公映與審查無關
    《無間道》是一部奇蹟。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僅是因為這部電影所創造的成績和影響力。要知道在決定要拍的時候,領銜製作的導演劉偉強還很煩惱製作資金的事情。21世紀初,香港電影失去了黃金時期的市場號召力,越來越少人願意給港產大片砸錢。一時間找不到投資,是正常的。環境如此,劉偉強只好準備了一套小成本的方案。
  • 莊文強:當年《無間道2》寫不下去,得知張國榮去世,一口氣寫完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港片的海外市場崩盤,加之盜版猖獗,行業惡性競爭等多種原因,港片迅速沒落。先後失去臺灣、東南亞電影市場,而內地電影市場尚未激活,香港電影進入供過於求的尷尬局面。剛步入新世紀的那幾年,內地電影市場尚未立即激活,香港電影依舊沒有出路,就在這時,一部《無間道》的橫空出世,讓大家目瞪口呆,原來港片在有才能的電影人手中,依舊是這麼有風採。
  • 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導演 內地市場迎來了他們的黃金時代
    與王晶、劉鎮偉、爾冬陞、吳宇森等早期成名的香港導演不同,他們似乎更加融入內地生活節奏,也更懂得內地電影市場資本與創作角力的遊戲規則。  他認為,相比於大陸的青年導演很多還停留在處女作階段,其作品尚未獲得足夠的市場檢驗,香港青年導演們往往並不是很年輕,他們多數集中在40歲左右,已經出道多年並積累了不少作品經驗,能夠更好地融入大陸電影市場。「現在電影導演很稀缺,有不少是拍網劇、網大出身,相對來講香港導演經歷過的電影訓練可能比較完整。」
  • 「三年之後又三年」,一眨眼《無間道》已經15年了
    在這之前,《無間道》剛剛在香港本地拿下5504萬港幣的票房,是2002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冠軍,影片在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等地同樣是票房旺收,沉寂一段時間的香港電影再度回到人們的關注視野當中,香港電影難道要復興了?實際上,一部《無間道》並沒有挽救香港電影市場,因為人才的青黃不接,和好萊塢高質量大片的不斷湧入,讓香港電影在亞洲各地的市場份額不多縮減。
  • 《無間道》原來拍了兩個結局:內地版因為票房慘敗,許多人不知道
    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吳宇森等紛紛遠走好萊塢發展,香港電影市場陷入低迷,不少的人由於無工可開而紛紛轉業。莊文強曾經回憶到,他和幾個導演、編劇朋友喝酒聊天時,一個還有工可開的導演曾經說「香港電影已經衰到不能再衰,看來快要出現當年《英雄本色》一樣的奇蹟,只是不知是誰會創造的奇蹟。」
  • 無間道前篇《無間道2》
    《無間道2》  豆瓣評分:8.3>導演: 劉偉強 / 麥兆輝編劇: 麥兆輝 / 莊文強主演: 陳冠希 / 餘文樂 / 曾志偉 / 黃秋生 / 吳鎮宇 / 劉嘉玲 / 胡軍 / 張耀揚 / 杜汶澤 / 連凱 / 廖啟智 / 惠英紅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語言: 粵語 / 英語 / 漢語普通話 / 泰語上映日期:
  • 被遺忘的時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輓歌《無間道》
    後來者也競相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江湖義氣,天若有情、槍火、古惑仔……還有無間道。可以這麼說,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始於《英雄本色》,終於《無間道》。有趣的是,這兩部電影都與吳宇森有關。去了好萊塢之後,吳宇森拍了《變臉》,延續了他的暴力美學,也在電影中放了白鴿,浪漫詩意。
  • 黃煒哲:我想做小而美的電影獨角獸
    3年前正是內地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的初期,大量的市場熱錢湧入電影行業,不少新電影公司成立,也發布了許多電影項目,不過黃煒哲沒有跟著這個趨勢走,作為半路出家的他清楚明白「自己沒有電影背景,沒有電影的經驗。」那怎麼辦?跟電影行業的前輩學習。有吃過虧麼?黃煒哲笑著說肯定是有過的,不過隨著對電影行業認識的不斷加深,自然也能分辨誰是靠譜,誰是忽悠的。
  • 《無間道》背後:你所不知道的9件事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在不了解這部電影的背景之前,光看片名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而現在提起「無間道」三個字,顯然已經成為「臥底」的代名詞。名字確定之後,下一步就是找投資了。劉偉強拿著《無間道》的劇本,拜訪過很多電影公司,這些公司的老闆看完劇本後紛紛表示不行。
  • 《無間道》導演拍內地緝毒電影,會是下一部《湄公河行動》嗎
    《無間道》導演拍內地緝毒電影,會是下一部《湄公河行動》嗎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17-03-25 15:17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家沉默的電影公司,一種反常規的製作模式 |專訪
    「千日原創計劃」展示了三年的成績,除了計劃公布的幾部電影,還包括這家小公司聚集的多位業內牛人:曾打造出《無間道》的亞洲頂尖製片人莊澄、金像獎編劇陳淑賢、香港編劇協會副會長劉浩良、中國電影界首席律師王軍、電影特效大師鄭文政等。黃煒哲和他的團隊用三年時間,做了多部電影的前期準備工作。
  • 【影評】《無間道》
    老實說,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看完後的感覺應該是淡然無味的。因為我發現,裡面除了劉德華和梁朝偉,還有很多大咖,我弄不清誰是主角。當時我認為,主角應該是唯一的。再加上劇中並沒有呈現以往香港警匪片的大量的動作元素與火爆的暴力效果,令當時的我觀看後,感覺是在「吃不辣的川菜」,略感失落,所以《無間道》二三也沒有繼續看。這個暑假,突然心血來潮,便又上網一口氣將這個系列全部看完。
  • 被刪改耽誤的經典:《大隻佬》在香港擊敗無間道,在內地卻是爛片
    2003年,一部由杜琪峯執導,劉德華、張栢芝主演的懸疑影片引進內地,被稱之為《大隻佬》。此片,也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大塊頭有大智慧》。然而,對比影片主題,這兩個名字都不夠好,甚至可以被稱之為「爛」!單從此名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部講述宿命論的電影。此片在香港打敗《無間道》,成為當年的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同時劉德華再度奪得金像影帝。然而,到了內地,此片的口碑並不算高,導致很多人懷疑它為何能夠超越《無間道》?
  • 「三年之後又三年」《無間道》十五周年
    《無間道》香港最終收入超過5000萬港幣,成功了,至少劉偉強和他的公司能繼續拍電影了。《無間道》後續影響雙結局的尷尬,好萊塢的再造輝煌《無間道》在港臺地區熱賣,似乎沒有波及內地市場,因為在同時期這部電影並沒有被引進。
  • 香港特別行政區資訊|《無間道》屬於香港電影的巔峰之作嗎?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無間道》屬於香港電影的巔峰之作嗎?《無間道》是香港警匪電影的巔峰之作,其劇本精彩程度令人叫絕,就連國外都要買劇本去翻拍,然而就算是好萊塢,也沒能翻拍出這部劇的精髓所在,其經典程度絕對值得我國電影市場自豪,其中的很多梗也是流傳到了今天,比如「從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有內鬼,終止交易」等等,雖然片中眾星雲集。
  • 小道消息透露電影《無間道》背後的奧秘
    《無間道》的經典程度,不需要用太多言語來贅述。《無間道》是公認的經典警匪片,拍一部火一部。可以說,是《無間道》硬生生把那時候逐漸衰落的香港電影從墜落中拉了回來。我們只知道《無間道》電影好看且經典,卻不知《無間道》的幕後秘聞。
  • 聊聊《無間道》幕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但劉德華並沒有放棄《無間道》項目,他在背負官司的同時仍四處為劇本尋找投資,但卻四處碰壁——當時看好這個劇本的人不多,因為這劇本文戲太多,香港警匪片裡特有的招牌動作槍戰戲太少。《無間道》原本是打算叫《無間行者》,後來,劉德華和好友王晶,劉偉強一起到泰國見白龍王並改名叫《無間道》,恰巧碰到一心想在電影圈大展拳腳的寰亞電影老闆林建嶽。
  • 西式烘蛋談《無間道》
    美國版的《無間道風雲》幾乎由《無間道》改編而來,韓國版的《新世界》靈感來自以《無間道》為主的香港警匪片和黑幫片。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在基本相同的故事構架下,看到不同的電影內涵,也可以更好的看見這三個電影市場的不同之處和相異方面。    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在80-90年代的火爆,完全是依靠高品質的電影質量。在那「滿是過火,儘是癲狂」的香港電影中。
  • 小道消息透露電影《無間道》背後的風水奧秘
    可以說,是《無間道》硬生生把那時候逐漸衰落的香港電影從墜落中拉了回來。我們只知道《無間道》電影好看且經典,卻不知《無間道》的幕後秘聞。其實電影《無間道》原名叫《無間行者》,但在開機後,劇組拍攝期間並不順利,經常出現一些狀況,不是人失蹤不見,就是道具突然損壞不能用,最詭異的是天氣也不好,一到拍戲的時候不是颳大風就是下大雨,整個劇組的人完全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