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三年,大衛·芬奇的新劇你不追?

2021-02-20 桃桃淘電影

說劇荒的你們:

好劇終於來了哦!

很多人和年度期待的犯罪驚悚劇《心靈獵人》第一季已經完整放出,並且,連中字都有了,估計很多人也都準備要看了,包括我,也在這個周末消滅掉了。

因為,對我們來說,這個劇更重要的看點則是,它的導演之一。


大衛·芬奇

稍微回憶一下,芬奇確實太久沒露面了。上一部大衛·芬奇導演作品,還是2014年的事情。

就是那部你們都很愛、也很有人氣的《消失的愛人》

不過在《消失的愛人》之後,大衛·芬奇的幾個新項目一直不是很順,也讓這麼一個人氣導演,拖了好幾年沒有新作推出。

一直到剛剛播出的這套《心靈獵人》,我們,終於又可以看到大衛·芬奇導演的新片了。

這一回仍是與老搭檔Netflix公司合作,上一次他與Netflix的合作,則是現象級的美劇《紙牌屋》

當年《紙牌屋》的前兩集,就是大衛·芬奇導的,那也是該劇定調的兩集。如今再去看這套《紙牌屋》,相信大家都更加明白這套劇對Netflix的意義,正是這套劇,讓它們逐漸成為網絡自製劇的大佬,開始與其他傳統電視臺抗衡。

到如今再看Netflix,誰也不敢再小瞧它家的劇了吧。

不過,當初的《紙牌屋》,大衛·芬奇也只是執導了前兩集。

而這次的《心靈獵人》,芬奇可是以導演的身份拍了4集,該劇的前兩集和最後兩集,都由大衛·芬奇親自執導,重視程度遠超《紙牌屋》。

也就是說,這部僅有10集的美劇,將有五分之二來自大衛·芬奇,而且,這四集絕對突出,尤其後兩集。

另外6集,則分別來自三位導演,其中包括一位奧斯卡得主和一位奧斯卡提名導演:丹麥導演託比亞斯·林道赫姆(代表作《戰爭》,曾提名奧斯卡外語片)、英國導演阿斯弗·卡帕迪爾(紀錄片代表作《永遠的車神》《艾米》,憑《艾米》獲得奧斯卡紀錄片)以及導演安德魯·道格拉斯(代表作《你想我殺了他嗎?》)。

所以,該劇的導演陣容其實非常強大,即便不提大衛·芬奇。

當然了,這個劇,首先還是屬於大衛·芬奇。

這也是他想了好久的一個劇,期間也是各種波折,包括本劇的製片人,其實還包括查理茲·塞隆,之前我們也一直以為她也會參與本劇呢。

從劇情上看,這部劇的主角也非常有趣,是犯罪心理側寫師,這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職業。


引用一段維基的介紹:

罪犯側寫是藉由分析罪案本質以及犯案手法來找出犯案者的一種方法,根據罪犯於作案前、作案時以及作案後的行為抉擇,判斷罪犯的人格組成。將這些資訊與相關細節及實體證據的特徵整合,再與已知的性格類型以及心理異常現象比較,便可建構出實用的犯案者側繪。一般將罪犯心理側寫視為定位嫌犯的一種方式,用以辨識犯人精神、情緒以及性格上的特徵,最常見的是從犯人的行為或遺落在犯案現場的物品來判斷。如在泰德·邦迪(Ted Bundy)犯下的連續殺人案中,專攻罪犯心理的精神病理學家理察德‧B.‧賈維斯博士(Richard B. Jarvis)便預測了邦迪的可能年齡範圍、性心理變態以及過人的才智。


這也是很多犯罪影視劇經常提到的一個職業,比如曾經的熱門劇《犯罪心理》

就是關於這個職業的代表劇集=。

同時,如果看過漢尼拔系列故事,同樣不會對這樣的職業陌生。

而這一次的《心靈獵人》,則試圖尋找側寫師的初成階段,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在那個尚未真正形成罪犯側寫理論的時代,去講側寫師的由來。

這其中,喬納森·格羅夫飾演的男主角霍爾登·福特,人物部分靈感就源於探員約翰·道格拉斯。而提到約翰·道格拉斯,在罪犯側寫領域,則是大師級的人物。

還是引用維基的介紹:

約翰·艾德華·道格拉斯(John E. Douglas)是美國聯邦調查局著名特工,對抓捕美國連環殺手居功至偉,有「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

在美國聯邦調查局行為分析小組的前身行為調查支援科中負責主管一職。1977年,約翰調入行為科學科,1978年,FBI正式批准行為科學科為各地警方人員提供罪犯心理側寫的諮詢,約翰成為了第一個專職側寫的FBI探員。1990年,約翰任行為科學科主管,正式將其更名為調查支援科(BAU)。

他於1995年退休之後所寫的《心理神探》(Mindhunter)一書,美劇《犯罪心理》編劇也參考了書中的很多案例。其他著作包括:《犯罪分類手冊》、《從哈佛來的大學殺手》、《破案之神》、《黑暗之旅》、《惡夜執迷》等。

這位被稱為「美國的現代福爾摩斯」 的前FBI探員也是《漢尼拔》《沉默的羔羊》中Jack Crawford的原型,也許這樣你們會更熟悉。

Netflix這部《心理神探》便是受他的書啟發——《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改編而成。

小喬飾演的男主其實就是約翰·道格拉斯

該劇,也是圍繞著小喬飾演的男主角,以及霍特·麥克卡蘭尼扮演的經驗豐富的FBI探員比爾·坦奇(源自心理側寫先驅羅伯特·瑞瑟勒)兩人推進這個故事。

他們兩個一起前往監獄,與各種傳說中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交談,去洞悉他們的內心,試圖讀懂並理解罪犯。最終,以學到的犯罪心理,協助並指導探案,調查當下的連環殺人案以及各種懸案。

這個劇,也是關於他們從探員,逐漸變成業餘心理學家的故事。

不過,與《犯罪心理》或是漢尼拔等熱門劇不同的是,新劇《心靈獵人》並沒有過度依靠連環殺人犯案件的噱頭來吸引觀眾,而是用更寫實的方式來處理這個故事。

故事並不傳奇,而是很冷靜在處理。所以,我們在劇中,更多看到的是,兩位探員一路奔波各地,與各種連環殺人犯交流、聊天。

再交流、再聊天

不停交流與聊天,也難免會讓不少觀眾覺得這個劇稍微有點悶,之前看豆瓣評價,也有人表達了類似的態度。

需要明確的是,這部劇可能與你們之前看過的很多犯罪類美劇不同。


它的節奏沒有那麼快,甚至並沒有過多的以案件噱頭來驅動劇情。它似乎真的想要走進變態殺人犯的內心,並以很嚴肅的態度去觀察,罪犯側寫如何從模糊的念頭,逐漸清晰,最終形成理論,並指導和幫助偵破了太多案件。

就好像之前說的,大衛·芬奇曾經拍攝過太多連環殺人犯的故事,卻並沒有真正去關注他們的內心。所以,這一次,他想要深入連環殺人犯了。

將殺手視為不完整的人,而不是面目不詳的怪物,這是FBI過去學會做的事,最終為了盡力阻止更多殺人事件。

是什麼造就了殺人犯,怎樣才能去阻止,我們的內心又潛伏著怎樣的邪惡?

《心靈獵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當然,這確實是一部很典型的慢熱劇,即便它只有10集。大衛·芬奇執導的前兩集,大概只是交代了基本的人物以及背景,並且,將男主引向了第一個連環殺人犯,開啟了兩人的對話。之後,整個故事的推進也是非常平穩與沉得住氣的。

圖片轉自豆瓣,就是這個人

這個人,在劇中,也是與男主宿命一樣的連環殺人魔,尤其在最後一集的結尾,與男主對的那場戲,真是太出色了,也再次展示出大衛·芬奇出眾的導演才能。

以及,喬納森·格羅夫的表演也非常出彩,由此也理解大衛·芬奇選擇他做男主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這個劇更像是在關注喬納森·格羅夫飾演的那個角色的成長。

從第一集開場,因為經驗不足釀成悲劇(也僅用幾分鐘就給觀眾相當大的刺激)。在此之後,他的經驗也隨著劇情越來越豐富。從開始空有熱血的青年警探,到屢破奇案,並有了他的野心。最終,逐漸陷入另一個深淵當中,到了整季最後,甚至有些被反噬了。

說這個劇慢熱也是這樣,前面幾集一直在鋪墊,關於兩個主角如何意識到關注犯罪者心理的重要性,並開始與犯罪者交流。

一直到後幾集,更多的案件開始引入,兩位主角也開始用他們與連環殺人犯的交流經驗,開始參與各種破案與審訊工作,這個劇才開始變得更加好看了。

此外,這個劇也藏了很多隱藏的劇情,比如片頭不停閃現的女屍,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否是對「綠河殺人魔」蓋瑞·裡昂·李吉維(Gary Leon Ridgway)的暗示。

圖片來自豆瓣

畢竟,該劇的主角原型約翰·道格拉斯,也曾參與過綠河殺人魔的案件調查。總之,感覺這個劇也是非常有野心的。

之前也有人將本劇與大衛·芬奇的《十二宮》比較,畢竟都是節奏比較慢的探案故事,但是,風格還是很強烈的。

這個劇其實是以電影的方式來製作的,忽視了很多常規劇集的套路,比如幾分鐘就要有個小高潮,每集要有個大高潮,結尾要有一定的爆點和反轉之類的設定。

而《心靈獵人》中,似乎比較少見這些,這也是這個劇會讓一些人覺得悶的原因。中間幾集可能確實略微平淡,但是,來到後面幾集,尤其是大衛·芬奇的最後兩集,還是非常帶感的,最後一集的幾次劇情變化與角色的變化,還是看得相當過癮的。

尤其是,作為你們大家都很愛的導演,大衛·芬奇的又一部新劇,又怎麼能不去關注一下呢?

還是以芬奇當初的那句話收尾吧。。。

「要沒有變態,我就什麼都不是。」


所以這回就是關於變態的故事了。

相關焦點

  • 這部電影版「心靈獵人」,讓你見識大衛·芬奇的懸疑與恐懼
    最近,大衛·芬奇的美劇《心靈獵人》(Mindhunter)太熱了。反類型,多線敘事,慢節奏的《心靈獵人》體現了美國影視劇製作的最高水準。看《心靈獵人》的時候,你其實在「看」自己。片名中的「獵人」極具隱喻性,其並非單向度的抓捕或逃竄,而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即所謂的正義一方可能也同時被邪惡的一方所感染。
  • 大衛·芬奇新片《曼克》新劇照曝光
    《曼克》以好萊塢傳奇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創作《公民凱恩》的歷程為藍本,劇本則來自大衛·芬奇已故的父親霍華德·芬奇,是大衛·芬奇想做了很多年的項目。該片是1930年代風格的黑白片,陣容強大,加裡·奧德曼、阿曼達·塞弗裡德、莉莉·柯林斯、塔彭絲·米德爾頓、艾利斯·霍華德等出演。據悉,該片目前定於秋季在Netflix上線。
  • 劇訊丨艾倫·佩吉主演Netflix漫改劇《傘學院》 大衛·芬奇《心靈...
    艾倫·佩吉主演Netflix漫改劇《傘學院》 湯姆·霍珀等多位新人加盟《傘學院》漫畫由彼得·霍爾執導的Netflix漫改新劇《傘學院》此前已敲定女主角為艾倫·佩吉,2日消息,曾出演過《權力的遊戲》和《黑帆》的湯姆·霍珀也將加盟此劇。
  • 大衛·芬奇新作:揭開影史最偉大電影的幕後
    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果真來了一次小爆發——大衛·芬奇的第十一部故事片《曼克》。在影迷心中,大衛·芬奇絕對是標杆型導演,是品質的保證。 今天的《曼克》也不例外的成為一部高口碑作品。如果說,傑克·芬奇的劇本是圍繞著《公民凱恩》劇本的「原創爭議」,那麼大衛·芬奇的作品就是建立在這個爭議點上,並由此引出來的三四十年代好萊塢的社會側寫。
  • 導演喬舒馬赫去世 他執導了 他曾與大衛·芬奇等人聯合執導...
    導演喬舒馬赫去世 他執導了 他曾與大衛·芬奇等人聯合執導《紙牌屋第一季》時間:2020-06-23 09: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導演喬舒馬赫去世 他執導了 他曾與大衛芬奇等人聯合執導《紙牌屋第一季》 美國導演喬舒馬赫因病去世,享年80歲。
  • 都在狂追美劇《心靈獵人》,但沒幾人知道:大衛·芬奇從小活在連環殺手陰影下
    這部劇的一大亮點就是導演——大衛·芬奇。儘管芬奇本人只導演了前兩集和最後兩集,但顯然他仍是整部劇的基調確定者,這部貼著芬奇標籤的懸疑犯罪劇,雖然沒有大腕擔綱主演,撲面而來的仍是十足的電影質感。看大衛·芬奇的作品,你要拋開心中既有的類型片或是類型劇的教條,無論《異形3》《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消失的愛人》,還是四年前重新定義了美劇的《紙牌屋》,大衛·芬奇的主角們都在玩著異於常人的腦力遊戲,這次的《心靈獵人》以慢得出奇的節奏展開,卻隱現出穩紮穩打的迷人布局,它聚焦了三大世紀連環殺手,真正想探討的問題卻是:在現代,人們為什麼會殺人?
  • 這部劇從頭到尾散發著大衛·芬奇的味道
    因為它從頭到尾都散發著大衛·芬奇的味道——對連環殺手題材的迷戀、標誌性的攝影和剪輯風格、還有神叨叨地對話體,簡直就是大衛·芬奇電影的加長版。因為它就是大衛·芬奇的作品(《心靈獵人》的執行製片人是查理茲·塞隆,大衛·芬奇擔任監製並導演了前4集)。他當年主導的《紙牌屋》火遍全球,成為奈飛經典的爆款劇,這次的《心靈獵人》也很成功——豆瓣的評分是9.0,跟《紙牌屋》第一季分數相同。
  • 今年最最期待的電影,就是大衛·芬奇的新片
    那就是,大衛·芬奇的第十一部故事片《曼克》。而對於大衛·芬奇的粉絲來說,這次的電影《曼克》,則更有意義,它標誌著大衛因為,起碼從媒體的角度,大衛·芬奇的片子還是保持了一貫的水準,不但沒砸,而且,好評如潮。回想《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的日子,已經是十年以前。
  • 這部網飛上線的黑白片,是大衛·芬奇的《一秒鐘》?
    《消失的愛人》公映後六年,大衛·芬奇的新作《曼克》在網飛上與影迷見面了。如果說《一秒鐘》是張藝謀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曼克》則也承擔著大衛·芬奇的諸多情思。編劇傑克·芬奇是大衛·芬奇的父親,而《曼克》的劇本正是他的遺作。
  • 大衛·芬奇執導的這部燒腦,一口氣刷完全季簡直過癮
    追了一段時間的《白夜追兇》終於迎來了結局,不過好像導演跟大家挖了一個更大的坑,滿腦子WTF?這就結束了?看來第二季回歸也是遙遙無期了。不過,最近感到劇荒的朋友們別慌 ,迷妹給大家帶來一部新鮮出爐的美劇,堪稱年度最受期待的美劇也不為過,因為,它的導演是大衛·芬奇。
  • 「曼克」:大衛·芬奇的電影情書
    《曼克》也被稱作大衛·芬奇的電影情書,原因是片中出現了大量的3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人,而且影片色彩還特地做成黑白。不禁讓人想到,張藝謀的《一秒鐘》,就算是客觀條件限制,無法用膠片來拍攝,要是後期能做成膠片質感,應該也能增加一些情書屬性吧。
  • 拋開大片模式,大衛·芬奇新作《曼克》講述好萊塢幕後的現實
    原創 林湃 iWeekly周末畫報錯位感——大衛·芬奇新作《曼克》很容易為觀眾留下這樣奇特的觀影體驗。這是一部在流媒體巨頭Netflix平臺獨家上線的最新作品,它的光影、黑白顏色、畫面中的噪點與配樂卻是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風格。
  • 大衛·芬奇新作狠狠打臉那些「天才」破案劇
    ,我們不了解這些罪犯之所以做出這些行為,與其生活環境有多大關係,抑或是在童年受到過什麼強烈刺激,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甚至有時甚至讓我們產生一種信念:有些人的惡就是天生的。可以說,在犯罪類型片領域,大衛·芬奇的每一次出手,都會給人帶來足夠的震撼。
  • 大衛·芬奇新作訪談:關於《公民凱恩》的劇本往事
    導演大衛·芬奇新作《曼克》於11月13日在限定院線正式上映,Vulture專欄作家馬克哈裡斯對大衛·芬奇進行了長篇採訪。先不去理解到導演上的精湛技巧,我就覺得它有一種絕對的真實感,不像《精靈貓捉賊》和《萬能金龜車》(兩部都是60年代兒童電影)這類我之前看過的片子,我被深深震撼了。我覺得我看到了一些我過去沒有理解但很多層面上來講非常重要的東西。大衛·芬奇在《社交網絡》拍攝現場馬克哈裡斯:聽起來像是在你還在看兒童電影的年齡它就震撼到你了。
  • 豆瓣評分9.0,最經典的高智商電影,大衛·芬奇的代表作
    作為大衛·芬奇久負盛名的代表作,1999年上映的《搏擊俱樂部》,以獨特的黑色幽默風格、懸疑敘事手法而被觀眾記住,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披著懸疑、動作影片外殼的本片,強烈的現實意義。在殘忍的打鬥、血腥的場面背後,《搏擊俱樂部》實際上描述了一個逼近真實的病態世界。在撥開了層層迷霧、見識到搏擊的血腥殘酷之後,觀眾似乎突然萌生了「大家都有病」的瘋狂念頭。
  • 拋開「大片」模式,大衛·芬奇新作《曼克》講述好萊塢電影幕後的...
    錯位感——大衛·芬奇新作《曼克》很容易為觀眾留下這樣奇特的觀影體驗。這是一部在流媒體巨頭Netflix平臺獨家上線的最新作品,它的光影、黑白顏色、畫面中的噪點與配樂卻是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風格。
  • 劇訊| Netflix續訂《怪奇物語》第三季 大衛·芬奇《心靈獵人》獲...
    大衛·芬奇《心靈獵人》獲第二季續訂12月1日,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宣布,正式續訂旗下原創劇集《心靈獵人》(Mindhunter)第二季。這部由大衛·芬奇打造的新作自10月上線以來廣受媒體人和觀眾好評,點播率不俗,因此獲得續訂也並不令人意外。
  • 影評▌大衛·芬奇《消失的愛人》:像尖刀一樣解剖婚姻
    導演大衛·芬奇用電影告訴我們,要想在這個戰場上贏得勝利,你還得有異於常人的高智商,否則隨時都有可能栽了跟頭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大衛·芬奇似乎是極少失手的。無論是從早期的《搏擊俱樂部》、《七宗罪》,還是近幾年的《社交網絡》、《龍紋身的女孩》,這位執著於陰暗系敘事手法的導演已經形成自己強烈的風格。作為大衛·芬奇的第十部電影,《消失的愛人》再次顯現出其出色的對故事架構的掌控能力。如果嘗試認真劃分一下,影片基本可以分為上下兩部,上半部為丈夫篇,下半部的故事則圍繞著女主人公Amy展開。
  • 韓國票房:大衛·芬奇新作登頂 《兄弟》領跑韓片
    韓國票房:大衛·芬奇新作登頂 《兄弟》領跑韓片 時間:2014.10.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橙小櫻 分享到:
  • 星聞 | 魯妮·瑪拉主演《烏娜》北美十月上映,大衛·芬奇新劇《心理神探》發預告
    烏娜(魯妮·瑪拉飾)不請自來地出現在雷(本·門德爾森飾)的辦公室,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審視兩人的關係:雷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新的生活,而烏娜還在尋找答案……故事圍繞著兩人的愛與情感展開。大衛芬奇今日,由大衛·芬奇參與執導的懸疑新劇《心理神探》發布了正式預告。本片由查理茲·塞隆擔任製片,出演美劇《尋》被熟知的「小喬」——喬納森主演。本劇將於10月13日登陸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