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狗咬狗》以其凌厲的影像風格,成為鄭保瑞最具影響力的作品。2007年,他拍攝了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的電影《軍雞》。
從早期更顯「深刻」主題的作品,到現在改編「西遊系列」。談及創作心態上的變化,鄭保瑞覺得仍舊是難,尤其是一路以來三部改編而來,「大家對《三打》的評論不差,其實後面的電影延續打怪的路子走下去會很保險,但我總覺得,如果每集只有打怪,那就浪費了『西遊』這個IP。」
「西遊」可以承載不同類型的電影,它可以是驚悚片,可以是魔幻片,也可以是愛情電影,為什麼每次都打妖怪呢?我希望,每一部「西遊」電影都是個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部都給觀眾帶來新的體驗,即使不看前幾部,一樣能看得懂新一部,我特別不願意給觀眾造成心理包袱。
電影裡呈現的女兒國,是一個青山綠水、宛若桃源仙境的地方。主創在設計女兒國時借鑑了吳哥窟的風格,讓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風格上偏向東南亞叢林的特色,符合西行取經的地域性。
「宮殿完全可以是那種很華麗的大理石,但我覺得女兒國不應這樣,應該更加輕靈自然,所以我們用了大量竹子,建築線條也是曲線的,比較優雅。哪怕是女兒國的武器,也不會那麼硬,偏柔和。」
片中就連女兒國國王的坐騎,也是一頭有靈性的小鹿。在鄭保瑞看來,這樣的坐騎設計,更配合女兒國的自然環境,也能讓女王在叢林裡「跳來跳去」。這頭東方神鹿全部由特效製作,耗資千萬元,前後經歷了100次以上的修改,每一幀鏡頭都由至少30人的團隊合作製成。
鄭保瑞憑藉多年導演的經驗,認為不能電影依賴後期特效。「全數字特效化,對後期來講比較方便,但對表演來說我不能接受,演員表演的細膩感情數字無法呈現。即使好萊塢的特效也是用人表演複製在電腦上,但就亞洲的技術而言,還很難做到。」
有人說,鄭保瑞的改編是在顛覆經典,即便存在很多槽點,但在故事的內核上卻頗有新意。《西遊記女兒國》裡,導演對唐僧的深入挖掘和全新解讀,是西遊「愛情」核心的新解讀。
「導演對我來講不是自己的理想,而是個事業,我應該去勝任每一個類型」 ,「《狗咬狗》《軍機》時我連剖腹都拍了,還能張狂到哪裡去,到了某個階段,你回頭,還是要看能不能處理比較溫暖的東西」。
對鄭保瑞來說,電影會一直拍下去,「也許有機會我會回去拍些很黑暗的東西,但我也挺想拍部外星人流浪在地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