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們身邊永遠不缺「神童」的故事,「小學生做出結腸癌研究成果」、「14歲女孩日寫千首唐詩」,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這自然不乏有真正的天才,比如少年時即可破解數學難題的高斯,以及五歲就能作曲的莫扎特。
但是,當我面仔細觀來,更多的所謂「神童」不過是在「演戲」,那些或「勵志」或「感動」的故事,不過是他們演繹出來的虛假人生:神童如同戲子,無非是立出來或炒作或牟利,孩子們成為了家長牟利的工具:
寫詩少女與成功學大師不得不說的那些秘事
自「日均作兩千首詩女孩父親稱沒誇大」的新聞榮登各大平臺熱榜,這位叫岑怡諾的14歲女孩頓時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焦點。
有人給她算了筆帳:一天24小時,1440分鐘,要做到一天2000首詩的話,那麼就需要不吃不喝,平均43秒中就完成一首詩。 有這樣的速度,只怕連我們的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都自愧不如。
至於她的水平麼,下面是她寫的一首
你說是舊體詩吧,不合轍押韻,新體詩吧,偏偏又是七言絕句體例,至於文採麼,也實在不敢恭維。 本著好奇的心理,我們去試了下某寫詩AI,隨便讓它寫了個:
emm, 人家AI寫的都如此工整,你一個天才神童還好意思嗎。
而且這位「神童」神奇的不只是可以超越李杜,寫詩速度一流,她自身也可謂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紀已經是多個品牌的創始人。還擁有所謂「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中華傳統文化傳播院院長助理」、「中國國際新聞網紹興運營中心副主編」這類高大上的頭銜。
正如,尤其女必有其父,我們神奇的岑怡諾的老爹岑岷峨也是一位「神奇」人物,既然岑怡諾是「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的學員記者」,那麼父親岑岷峨就能是「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新聞記者」,二人常常商業互吹,好不快樂(其實網友爆料這是一家在香港註冊的「野雞」媒體,也有人根據他們的備案號一查,結果官網上沒有任何有關這家新聞機構的信息。)。
岑岷峨還建立了文化傳媒公司和保健食品公司近年來,把閨女打造成「美少女詩人」、「知名演講家」、「天才少年」來推廣公司的商品。
有了這樣爹的助攻,孩子自然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只是這條大道上充滿了那種熟悉的味道:微商大會。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不過10多歲的小女孩,操著一口比傳銷大師還油膩的腔調,將背的爛熟的臺詞不斷地說來說去。至於什麼「那邊的朋友,掌聲熱烈一點!」,「左邊的朋友,讓我聽到你們的聲音!」就是喜聞樂見了。如果不是她依然年輕的外表,哪裡像個14歲的花季女孩,分明像是忽悠大爺大媽買「投資理財」的銷售大姐。
震驚!花季少女在某活動現場竟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舉動!!究竟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試問如此可謂「癲狂」的舉動,又與那些「裝瘋賣傻」以博取關注的人有何差異?
而偏偏這裡又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個看似溫馨的故事
在美國有這樣一位單身母親Dee Dee和她的女兒Gypsy。Gypsy天生身患重病,據Dee Dee所述,Gypsy 罹患多種疾病,包括:染色體缺陷、肌肉營養不良、智力低下、癲癇、嚴重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甚至是白血病。
所以,可憐的小Gypsy全天不得不坐在輪椅之上,而因為疾病因故,她不得不全天坐在輪椅上,面色蒼白、瘦骨嶙峋,小小的臉上總是戴著一副大大的眼鏡。她也沒有頭髮,牙齒看著也不牢靠,沒準哪天就會全部掉落,平時連連進食都需要通過腹部的餵食管,睡覺更是離不開呼吸機。
無休止的健康危機使得母女二人整日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除此之外,Gypsy每天都要吃下各種各樣的藥片來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
因此,Dee Dee也不得不放棄工作,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照顧女兒身上,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但是,這對母女一直積極樂觀,並總以熱情的笑容對待生活。
也正因為於此,這對母女感動了無數的人,從她們的鄰居到無數的網友,大家帶來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鼓勵,也有更多的物質支持,慈善組織找到了她們,向她們施以援手。
而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她們獲得了新的房子。新房子被刷成粉色,十分溫馨。為了方便Gypsy,房子還經過了特別改造,適合殘疾人坐輪椅生活。
一切跡象都在表明,雖然繼續生活困苦,但這個不幸的家庭的未來會愈發美好。
但是,很快人們發現了事實的真相:
2015年6月14日,Gypsy的Facebook突然出現了這麼一條狀態:「那婊子死了!」,而緊接著,這條狀態下又出現了一個評論:「我他媽的砍了那頭肥豬,QJ了她可愛無辜的女兒...她的尖叫聲太他媽大聲了,哈哈哈!」
大家大為驚訝,於是報了警,之後警察在臥室發現了Dee Dee的屍體——她已經死了兩天,而Gypsy不知所蹤,不過通過搜查IP位址,警方還是找到了Gypsy。
但是,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是,Gypsy一點問題都沒有,她可以正常行走,根本不需要輪椅,並且完全可以獨立正常吃飯,無需幫助,智商和肌肉也完全沒有問題。那些看起來的健康問題不過是常年服用各種藥物而帶來的副作用。她說到:「這都是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逼我做的。」
也就是說,這一切,不過是Dee Dee逼著她去演得戲。但是,在成長中,從小被告知「自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並且被母親嚴密控制的Gypsy漸漸心中生起了反抗之心,並在網上認識了男友Godejohn。她向男友傾訴了一切,並求著他殺了自己的母親。於是,就發生了上面的悲劇。
在真相大白後,有人對Dee Dee病態的控制欲深表厭惡,但更令人細思恐極的是:她通過將女兒塑造成「一個疾病纏身的痴呆可憐女孩」賺取了人們的同情,利用了他們的愛心,獲得了無數的捐款與援助。
結合前面的「寫詩女孩」,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個案例都有一個共性,無論「裝神」還是「裝瘋」不過是家長導演出來的一場戲,可以說,「所謂神童,與痴呆不過一線之差」。
歸根到底,孩子們才是受害者。
救救孩子!
在昆明六年級小神童陳靈石的故事中,連「結腸癌基因敲除」這樣看起來灰常牛X的研究才獲得是三等獎,那麼那些一等獎二等獎都是些何方神聖呢?
於是,有好奇的網友去了查了下陳靈石參加的比賽獲獎名單:
不得不說,這其中很多都是既符合中小學生能力,又具有一定意義的優秀研究課題。但也有一些明顯玩的有點大,一點也沒有小朋友的亞子。
而如果我們再去看看那些「神童」們,一個個少年老成,一個個滿腹經綸,一個個通天曉地。據說,在小岑同學們還在創造自己的未來時,她的話語被一位年僅4歲的「後浪」用自己奶聲奶氣的聲音完整地複製出來。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一面神童,一面痴兒,但一切不過是場戲,父母們導演著自己孩子的人生,向世人演繹著或喜或悲的故事。每當這樣的故事發生時,不僅有媒體們伺機而動,大寫報導吸引眼球,無非就是博得關注,進一步消費這些「神童」。
然而,無論是神童還是痴呆,這些孩子或許再也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與命運。不知為何,腦海中浮現了魯迅先生多年前寫下的那句話: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