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中華老年痴呆日,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老年痴呆日。老年性痴呆,多發生於中年或老年的早期,症狀是短期記憶喪失,認識能力退化,逐漸變得呆傻,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906年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次報告了一例進行性痴呆表現的51歲女性患者,1910年這種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9月11日,為加強百姓對於老年痴呆的認識,普及防治知識,秦皇島市第一醫院老年病科攜手白塔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學府嘉園小區開展義診。活動中,老年病科楊桂鳳、李芳等專家耐心接待小區居民百餘人,細緻地解答諮詢,宣傳老年痴呆危險因素以及預防方法,還為居民進行量血壓、測血糖等檢查,受到居民一致好評。9月22日上午,醫護人員又來到醫院門診大廳,為前來就診有意願的患者進行老年痴呆的篩查評定。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俗稱老年痴呆。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去年發表於The Lancet Neurology的統計顯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數總計4380萬,女性患病人數(2700萬)多於男性(1680萬)患病人數。而1990年痴呆患病人數僅為2020萬。短短26年間,痴呆患病人數翻了一番。其中,在所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痴呆患者達到1042.7萬,接近全球痴呆患病人數的1/4。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強對全民普及老年痴呆的危險因素、先兆症狀的教育,才會真正獲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關愛健康、防治痴呆」義診活動的開展,對於增強老年人關於老年痴呆知識以及預防意識,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通訊員 劉淑禮 張鵬宇 白喜同)
【來源: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