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科普精神疾病,關愛痴呆疾病患者

2021-01-13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賈斌郭照宇日照報導

近日,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特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科主任孫新宇來院坐診,重點針對老年期精神障礙、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不明原因的軀體不適感等,並於8月26日下午舉行了痴呆及其臨床評估的講座。

孫新宇在講座上詳細介紹了痴呆疾病的發病機制,並對我國目前痴呆患者現狀做了簡要的總結。與此同時,孫新宇列舉了痴呆病情分類,對痴呆疾病的症狀進行了詳細介紹和案例詳解。孫新宇呼籲社會各界要關愛痴呆患者,杜絕一切歧視行為。同時要警惕個人生活中的精神狀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據了解,2018年12月3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與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正式籤約成為合作醫院。合作以來,北大六院定期派專家到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進行臨床指導、教學查房、會診等,在醫療、教學、科研各方面開展工作。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依託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專家團隊的技術力量和管理經驗,進一步加強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了精神衛生診療技術,促進了全市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佛學的「我執心」和森田療法的「精神交互作用」是精神疾病的根源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官方數據1600萬,佔人口總數1%多一點。根據WHO國際疾病分類ICD-10精神疾病分為10大類、72小類、近400種,中國最新流調數據患病率17.5%,包括精神分裂症、痴呆、智力低下、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多動症、孤獨症、社交恐懼症、酒依賴(酒癮)乃至慢性疼痛、貪食症、厭食症等數百種精神疾病,又稱精神障礙。
  • 走進精神疾病患者的日間康復病房
    在這裡,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參加不同類型的康復訓練,從包水餃、學習垃圾分類到唱歌、跳舞,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些症狀明顯好轉但社會功能受損的精神疾病患者們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這個美好的世界,一直在等他們回來。北京安定醫院康復中心日間康復病房中,患者在和醫護人員包水餃。
  •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不要汙名化精神疾病
    2020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人數超2.64億人。每三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就有一位在多次抗抑鬱藥物治療中失敗,被視為患有難治性抑鬱症(TRD),這部分患者已佔到所有抑鬱症病例的20%。
  • 醫院院長談丨黃慶軍: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一樣「可防可治」
    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院長黃慶軍表示,即使心理健康知識已經科普多年,民眾依然諱疾忌醫,談「精神科」色變。他強調,轉變公眾對於精神專科醫院的刻板印象,讓更多人接受心身醫學,才能使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一樣「可防可治」。而這正是近年來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一直奮力尋求由醫治重性精神障礙,向診治更多輕型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機制,以及探索轉型發展之路的關鍵一環。
  • 上海這家精神衛生中心裡,開了一家「治癒咖啡館」,工作人員都是患者
    「讓患者們逐漸向職業生涯過渡」 這家治癒咖啡吧,是楊浦區中心醫院和楊浦區殘聯合辦的,所得收入將全部作為精神殘疾患者的捐贈款。開辦這家咖吧的初衷,是希望能為康復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搭建一個實訓平臺,讓他們在醫護人員的保護下,以此為起點,穩步邁向社會生活。
  • 當下最常見的4種精神疾病,希望你都沒有
    文/老K根據數據統計來看我國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達510萬例。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
  • 社會在等待著他們,走進精神疾病患者的日間康復病房
    李先賓表示,精神疾病的治療需要家庭、社區等共同努力和重視。 目前,日間康復病房可同時容納10~20名患者共同進行康復訓練。李先賓則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患者關注到日間康復病房並且積極參與進來。 這些病房遠遠不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共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約6000萬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23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症。
  • 解讀好萊塢電影裡的精神疾病患者
    但我總覺得編劇們之所以這樣做,只是為了解釋主人公的瘋狂暴力行為而已 —— 大多數電影裡的精神病(尤其在那些暴力血腥的恐怖電影裡),顯然都在誇張現實中的病理學特徵;只要是為劇情服務,他們什麼都幹得出來。往好了說,這叫懶;而更糟糕的是,他們這樣做其實是在妖魔化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精神病人。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王春霞:成立心理查體中心
    3月17日,記者從青島精神衛生中心院長王春霞、主任高安民處獲悉,2017年青島精神衛生中心將成立日間康復站,並推出EAP服務,幫助解決患者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規範嚴重精神障礙信息管理 打造一流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據王春霞介紹,近年來,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健全了全市精神衛生三級防治網,形成了精神衛生公共服務新模式,並依託青島市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與國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本數據收集分析系統,規範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檔案管理工作。
  • 【精神衛生宣傳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識要點_蚌埠市人民政府
    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衛生問題的可行方法。四、我國當前重點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和老年期痴呆。精神分裂症多起病於青壯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現有幻覺、妄想和思維混亂,部分患者轉為慢性化病程,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迴避社會交往,最終可成為精神殘疾。當一個人出現不尋常的行為方式和態度變化時,應及早就診。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社區一體化的連續治療和康復。
  • 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中國精神衛生領域院士陸林:善待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障礙患者病恥感很強,專家呼籲善待這個群體2020年的10月10日,在世界精神衛生日的當天,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全球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然而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在中低收入國家,患有精神、神經、藥物濫用障礙的人中,超過75%的患者沒有得到任何治療。應大規模增加對精神衛生服務的投資。
  • 開在精神衛生中心裡的治癒咖啡館,不但售賣香味、更療愈心靈!
    但其實,這家咖啡館位於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內,是醫院和區殘聯共同建立的職業能力培訓基地,所有收入都作為愛心捐助款提供給精神疾病患者。它有個溫暖的名字——治癒咖啡館(Healing Coffee)。 超超和沐沐都是精神障礙的康復患者,他們在咖啡館擔任志願者,既能輔助康復,又能鍛鍊職業技能、不與社會脫節。
  • 路易體痴呆,一個富有戲劇角色的臨床疾病
    有人分析威廉士是因為經濟原因自殺,也有人說是因為酒癮毒癮或抑鬱症,最近威廉士的醫生給出了又一可能性--路易體痴呆。什麼是路易體痴呆?在痴呆症候群的疾病譜中,路易體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 DLB)可以說是最富有臨床戲劇特色,最容易被誤診,也是較晚才被單列出來的痴呆類型。
  • 抑鬱症會變成精神分裂症?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抑鬱症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在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及轉歸上,都和其他精神疾病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不會發展成其他的精神疾病。 那些看起來很像抑鬱症發展而來的疾病,不外乎兩種情況——「共病」和誤診。
  • 「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順利舉行
    南方網訊 2020年10月9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舉辦「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關愛健康防治痴呆
    老年性痴呆,多發生於中年或老年的早期,症狀是短期記憶喪失,認識能力退化,逐漸變得呆傻,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906年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次報告了一例進行性痴呆表現的51歲女性患者,1910年這種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 關於精神心理疾病的11個常見誤解
    美國2014年發表了一項就醫狀況研究,調查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對就業狀況的影響。作者發現,正如預期的那樣,「就業率隨著精神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然而,調查顯示,重度患者就業率為54.5%,而沒有精神疾病的人為75.9%,輕度精神疾病的人為68.8%,中度精神疾病的人為62.7%。
  •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什麼?這種疾病的治癒機率是多少呢?
    精神分裂症的出現無異是危害性非常大的,不僅讓患者沒有辦法正常的生活,還會長期處於精神狀態崩潰的狀態中,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們都想要儘快治癒,那麼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什麼?治癒機率有多少呢?更好的情況是使患者對自己的妄想「真」逃避,恐懼、恐慌等負面情緒,將自己迷失在一個半真半假或完全虛假的世界裡,對疾病的發展只有負面影響。更糟糕的情況是,精神病人妄想症患者想要對抗自己或自己憎恨的人,攻擊「假想的敵人」傷害自己,以保護自己,這很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
  • 線上科普關愛罕見病兒童 小胖威利症候群科普手冊發布
    圖說:開展線上科普講座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罕見病數量已達7000多種,其中約80%為遺傳性疾病,且僅有5%存在治癒手段。我國各類罕見遺傳病患者總數已超千萬,且每年繼續新增各類出生缺陷患兒約90萬。
  • 李音|用病痛創造敘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疾病|李音|...
    而在現代文學中情況則完全相反,魯迅與鬱達夫似乎能夠用一種更天然直接、澎湃激昂地方式進行精神疾病故事的講述。尤其是鬱達夫,會將個體的痛苦與焦慮毫不克制地寫成轟動性的文學事件、社會事件。更關鍵在於,從鬱達夫到弋舟,筆下的患者似乎正是抑鬱症這種精神醫學發展歷程的展現和對應,因此,對鬱達夫的疾病書寫進行溯源便極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