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家精神衛生中心裡,開了一家「治癒咖啡館」,工作人員都是患者

2021-01-13 騰訊網

三周前

一家名為"治癒咖啡館"

正式開張

這是一家開設在

上海市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

住院部的咖啡廳

收銀、咖啡製作師、服務員

都是正在這裡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

病程從2、3年到10餘年不等

咖啡店連廊內景。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攝

咖啡、點心收費都在10元左右

價格相當公道

一開張就受到了醫護人員

住院病人家屬的歡迎

工作人員們有了新的期盼

咖啡師沐沐——

我起初還是有點猶豫的,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心裡有些顧慮。後來決定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康復得是不是比較好了。

咖啡師沐沐,今年31歲,曾在一家餐飲店工作。他說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思緒「很滿」,很多想法「擠在一起」。

5年前,父母突然帶他去醫院看病,醫生的診斷是,精神分裂症。這之後,他就不再工作。

一個月前,醫生突然問他,想不想嘗試咖吧的工作,這是多年來他接到的第一件任務。

做咖啡看似簡單,但每種飲料有不同的配比。沐沐很努力地記住每個配方,還漸漸記住了一些客人的個性偏好。這5年來,他真的第一次決定認真考慮將來。

收銀員小程——

希望自己病癒後,能夠真正實現就業,成為一名收銀員,體驗嶄新的人生。

早上8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一周工作五天。這樣的工作節奏在不少「社畜」看來,求之不得,輕鬆愉快,卻是被抑鬱症困擾十餘年的小程剛剛適應的規律與平靜。

黑色的襯衫外面套著棕色的圍裙,頭髮一絲不苟地束進廚師帽裡,下午1時許沒有顧客光臨,小程埋頭算帳,記錄著今天上午的銷售額。

今年36歲的小程從上大學起,就被抑鬱症「糾葛」。「中學的時候成績很好,進入了不錯的大學後卻發現大家都很優秀,學習競爭更激烈了,績點反而不如人意了。」承受著巨大的落差,寢室內人際關係複雜,重重壓力難以排解之下,小程陷入了抑鬱症的泥沼。

畢業後,小程還在企業工作過幾年,然而因為病情反覆不斷加深,她開始情緒波動,迴避社交,牴觸上班,提不起精神,不願與人溝通,此後不得不停止工作,在家休息了7年之久。

作為第一批學員,從10月10日咖啡館開業至今,小程已經持續工作了十餘天,從最初按時起床都是難題到如今每天下班還能精神抖擻,小程在規律中感受到了一絲平靜,如今的她甚至談起當年的患病誘因都能露出釋然的神色。

小程為醫護人員點單。圖自澎湃新聞

「這一步是一定要邁出去的。」和記者對話時,小程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帶著這樣的決心,小程已經體驗過飲品製作師的工作,目前主要負責收銀和記帳,在醫院工作之餘,她還會主動觀察外面咖啡店員工的服務方式,自己總結經驗主動學習。

小程的父母也曾來圍觀過女兒的新工作,對女兒的進展深感欣慰。小程說,希望自己病癒後,能夠真正實現就業,成為一名收銀員,體驗嶄新的人生。

「讓患者們逐漸向職業生涯過渡」

這家治癒咖啡吧,是楊浦區中心醫院和楊浦區殘聯合辦的,所得收入將全部作為精神殘疾患者的捐贈款。開辦這家咖吧的初衷,是希望能為康復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搭建一個實訓平臺,讓他們在醫護人員的保護下,以此為起點,穩步邁向社會生活。

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防治科科長陳優介紹,很多曾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員是具備工作能力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並沒有回到社會的機會。這次也希望能通過這個咖啡館,向社會證明他們的價值。

「由於長期脫離社會,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出院後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功能衰退,有的患者因長期患病和藥物副作用,一些動作變得僵硬,這會對他們的今後就業造成很大困擾。」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負責人陳一郡介紹,醫院曾經在內部開了一個「模擬超市」,超市只針對病人開放,並未真正對外營業,這家咖啡店是醫院推出的第一個對外營業項目,病患、家屬、醫護都可以去消費,在項目最初他們也遇到了一些難關,精神疾病患者由於服藥等原因個人能力受限、容易疲憊並且可能出現突發,因此也對咖啡店中的帶教老師設置提出了格外高的要求。

這家咖啡店的單品價格也非常「治癒」,咖啡奶茶蛋糕等都是10元左右,陳一郡說這樣的定價也是為了鼓勵更多的醫護、患者和家屬前來消費,增加學員們的「實戰鍛鍊」和人際溝通,如今這家咖啡店一天最多能賣出70餘杯飲品。

將「Healing Coffee」作為一個起點,陳一郡覺得未來的路依舊障礙重重,不少患者康復後重回社會依舊難逃「有色眼鏡」的目光,不少人在求職過程中因為如實告知而遭到人事部門的拒絕,因此他們在不斷增強患者抗壓能力的同時,也同時在高校、社區等不同場合對不同群體開展科普宣傳,希望社會能夠關愛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平等的崗位,並逐漸去病恥化。

如今,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和位於五角場的121主題咖啡館達成了合作,不遠的未來,他們就可以推薦患者前往更大的舞臺進行實習和工作。

這也讓小觀聯想到2018年的

「孤獨咖啡館」

店內所有服務員和咖啡師全部來自

「自閉症少年」

而咖啡店的「顧客」

都是專門招募的志願者

這家咖啡店創立的初衷

希望孩子們能在這裡與陌生人多交流

知道世界的複雜,增強各種應變能力

更好地融入社會

本文綜合自澎湃新聞、新聞坊等

相關作者:朱奕奕、陳蓓兒、陳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開在精神衛生中心裡的治癒咖啡館,不但售賣香味、更療愈心靈!
    看起來,這只是一家設在醫院裡的尋常咖啡館,超超和沐沐不過是這裡的普通店員。但其實,這家咖啡館位於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內,是醫院和區殘聯共同建立的職業能力培訓基地,所有收入都作為愛心捐助款提供給精神疾病患者。它有個溫暖的名字——治癒咖啡館(Healing Coffee)。
  • 「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上海這家精神衛生中心內,有一個「治癒...
    一杯咖啡,是很多人生活裡的一小部分,而對他們來說,卻是全部。經過6個星期的培訓和心理建設,見習咖啡師沐枝和超超終於上崗了。這一天,他們已「準備」了許多年。位於軍工路上的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三樓,一家名叫「Healing Coffee」的咖啡廳最近客人總是絡繹不絕。「其實大部分都是中心的工作人員和患者家屬。」
  • 「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上海這家精神衛生中心內,有一家特別的...
    位於軍工路上的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三樓,一家名叫「Healing Coffee」的咖啡廳最近客人總是絡繹不絕。「其實大部分都是中心的工作人員和患者家屬。」超超一邊數著手裡的咖啡卡,一邊不好意思地說。超超和沐枝都是精神衛生中心已出院的患者。
  • 2020內蒙古第三醫院(精神衛生中心)招聘12名(列制)工作人員簡章(第...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直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總體方案》文件精神,經自治區黨委編辦、自治區人社廳批覆同意,內蒙古自治區第三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列制)工作人員(第二批),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醫院簡介內蒙古自治區第三醫院(內蒙古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始建於1960
  • 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科普精神疾病,關愛痴呆疾病患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賈斌郭照宇日照報導近日,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特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科主任孫新宇來院坐診,重點針對老年期精神障礙、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不明原因的軀體不適感等,並於8月26日下午舉行了痴呆及其臨床評估的講座。
  • 我國自閉症人群超1000萬,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探索漸進式VR訓練治療
    在虛擬環境裡「練習」社交,不用害怕失敗或拒絕 「自閉症是一種病因不明,治療困難的疾病,病程遷延,對家庭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徐一峰提到,不少家庭因為這個疾病陷入困境。
  • 看完這部濃烈治癒的《咖啡之友》,我也想開咖啡館
    還能交朋友的「咖啡之友」便從一個流動的咖啡車變成了幾濟州島上的一家咖啡早餐店。與其它客棧、花店等策劃出來的經營類真人秀不同的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咖啡之友》的兩個藝人真具備咖啡師和廚師的能力,在整個節目中貫穿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我微博和朋友圈裡很多美食博主都力推這個節目,他們是真的在開店,而不是作秀,對於我們來也確實在節目中看到了許多關於咖啡館實體經營中會面對的問題!
  • 患者全治癒全院零感染 這家縣級醫院的感控工作是這樣做的
    □河南日報記者李淑麗在嚴峻的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組數據:1月20日—2月18日,收治發熱患者1714人,不明原因發熱留觀人員151人,疑似病例14人,確診9人,除1例轉診外,在醫院治療的8例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王春霞:成立心理查體中心
    3月17日,記者從青島精神衛生中心院長王春霞、主任高安民處獲悉,2017年青島精神衛生中心將成立日間康復站,並推出EAP服務,幫助解決患者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規範嚴重精神障礙信息管理 打造一流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據王春霞介紹,近年來,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健全了全市精神衛生三級防治網,形成了精神衛生公共服務新模式,並依託青島市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與國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本數據收集分析系統,規範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檔案管理工作。
  • 秋日不止有第一杯奶茶的治癒,還有精神衛生日市集
    「心理防疫益起來」世界精神衛生日市集主題開放式體驗工作坊,開設在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一條馬路之隔的空地上。 在一個露天開放的空間裡,20個展位,人聲鼎沸。、徐匯區衛健委、徐匯區殘聯、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和護理部20餘名醫務人員和專家為居民們提供義診、心理諮詢等心理健康服務。
  • 服務員不露臉,全靠「熊掌」為顧客服務,上海這家咖啡館突然火了
    最近,一家魔都新開的咖啡館又刷爆了各大短視頻、美食種草網站;每天都吸引了無數顧客前往打卡拍照。雖然魔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火幾張咖啡館,但是這次火爆的卻和以往都不一樣。這家咖啡館的與眾不同,從店面上就能看出來。
  • 開一家照顧咖啡館,讓爸媽老得無所畏懼?
    在繁華的逢甲商圈背後,「有本生活坊」安然地地守在幽靜的巷弄裡,不時有三三兩兩的老人家走進去,點上一份點心,和店員開心地談笑,似乎彼此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原來這家咖啡館的真身,竟是一家老人服務中心!咖啡館這麼文藝的地方,吸引的大多是年輕人,怎麼會跟銀髮族沾上邊的呢?
  • 開一家咖啡館,能賺多少錢
    開一間咖啡館、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讀書聊天,是不少人的理想。有人挖苦這種創業思路,覺得咖啡館創業過於輕浮,只看到咖啡館的陽春白雪、沒看到實體店背後的焦頭爛額。 其實,咖啡館也是生意,只要是生意,就有賺錢的機會;如果能讓這個生意持續獲得可觀的盈利,就是相當不錯的創業項目,比日復一日的搬磚強。
  • 上海今有十例境外輸入患者治癒出院,公衛專家談「上海方案」
    12月19日上午10點,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1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經定點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專家組評估,認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出院標準,於當日出院。
  • 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開展門診就診患者突發猝死狀況應急演練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1月18日訊(記者 荊睿 孫豐鳴 通訊員 李源)為提高門診醫護人員對門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及協調配合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1月17日下午,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在門診樓一樓影像科開展了「門診就診患者突發猝死
  • 安寧療護的「上海模式」
    到今年,上海市一共有76家安寧療護試點單位,其中除了1家社會辦醫院和2家獨立建制的老年護理院外,其餘全部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4年,上海的安寧療護工作榮獲「上海市社會建設十大創新項目」之首。這個榮譽代表了來自政府和市民雙方的高度認可。  上海這座一向開風氣之先的城市,在安寧療護服務的探索上,再次走在前沿。
  • 想在上海開咖啡館?對不起,這個夢不太好圓
    「我們這邊基本三步就有一家Manner。南陽路有一家,旁邊東海廣場有一家,芮歐、晶品、上海商城、奉賢路上都有。」競爭如此激烈,讓靠近陝西北路的Yolo Sense難免有些壓力。雖然有堂吃的地方,但它家的咖啡價格卻只比Manner貴了2元。
  • 精神專科醫院高質量發展,市醫院協會精神衛生中心管理專業委員會...
    「2020年註定寫入史冊,面對疫情和各類社會因素的挑戰,保護和促進心理健康成為政府、社會和個人都要積極參與解決的重大課題。」 上海市醫院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徐一峰在致辭中說。「小綜合化」融入「大專科」一直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關心精神衛生工作,我國的精神衛生事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各地區服務資源不均衡,醫療水平差異大等短板都值得思考和改進。
  • 在法國公共場所關閉之前,馬克龍為什麼專門去了這家咖啡館?
    和其他法國咖啡館最大的區別在於,店內的服務人員多為患有唐氏症候群、孤獨症和其他認知疾病的殘疾人。第一家「快樂咖啡館」位於雷恩,創立於2017年底。創始人開設這家咖啡廳是為了重新給予殘障人員自信和尊嚴,同時改變人們對他們的看法。
  • 沙縣咖啡成名記:如何開出一家年營收400萬的咖啡館?
    這個數據,放在國內任意一家咖啡館都足夠亮眼,而對於一個開業不到18個月的品牌來說,更是尤為難得。看這家店的模式:坐標杭州辦公區,20平米的外帶型咖啡店,18~35元的現磨咖啡+零售產品,解決周邊白領的咖啡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