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精神疾病患者的日間康復病房

2020-12-27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 記者 李超然 孔天驕)順著病房窗戶望去,家就在不遠處,但不知從哪刻起,他們回不去了。精神病患者,永遠是在人們恐懼眼神下繞行的一群人。

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冬至。在位於北京安定醫院西北角的一間不起眼的房間中,幾個患者正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一起包餃子。

這不是北京安定醫院的「廚師培訓班」,而是剛成立不久的「日間康復病房」。

在這裡,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參加不同類型的康復訓練,從包水餃、學習垃圾分類到唱歌、跳舞,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些症狀明顯好轉但社會功能受損的精神疾病患者們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

這個美好的世界,一直在等他們回來。

北京安定醫院康復中心日間康復病房中,患者在和醫護人員包水餃。受訪者供圖

「要讓他們找回丟失的技能」

包水餃、學垃圾分類、賣東西、聽音樂、打球……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活動,也是在日間康復病房裡患者們的訓練內容之一。

「日間康復病房,就是說患者早上來辦理住院手續,然後進行一天的康復訓練,晚上就可以辦理出院手續回家」。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李先賓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日間康復治療主要針對的是12~60歲的患有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重度抑鬱等經過住院治療後症狀減輕的精神障礙患者,具體來說,病情穩定,沒有自傷、自殺觀念及衝動行為,沒有嚴重軀體疾病,能遵守規章制度以及配合治療的患者,就可以來參與日間康復。

在這裡,康復師為患者提供了各種形式的社交技能訓練、認知訓練、體能訓練、藝術行為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職業康復訓練等。

正在包水餃。受訪者供圖

「我們會讓一些患者到醫院的小賣部,或是給他一個手推車讓他到門診樓賣東西,這是職業康復訓練;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社交困難,與人聊天時從來不看著對方,一直目光呆滯地盯著一個角落,我們就會教他如何與別人保持舒服的社交距離,教他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還有的患者自我封閉久了,對於新出的共享單車、垃圾分類等都不了解,我們也會教他們基本的生活技巧……」李先賓詳細介紹了日間康復病房的訓練內容,對於不同的患者,康復訓練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譬如,對於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等患者,他們還保留著大多數社會功能,治療就以藝術行為為主,通過跳舞、畫畫等方式引導患者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有意識地去改變和調整,減輕情緒症狀,更好地適應社會。

「例如畫畫的時候,有的患者只在畫紙的角落裡作畫,有的患者只畫畫不塗色,有的患者會在畫紙的中央作畫,這些細微的差異反應的是康復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康復師會針對每個康復者畫中反映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康復者就能夠意識到自己哪裡出了問題,這時候治療就開始起作用了。」李先賓說,專業的康復師能夠從患者的藝術作品和舞蹈動作分析出患者面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這是普通的機構和家庭難以做到的事情。

康復治療並非一次就能見效,實際上,有些患者在面對康復師布置的任務時,表現得比較冷漠,不願參與,此時,康復師也並不會強迫他們參與,而是讓他們在一旁靜靜觀看,幾次下來,他們就會慢慢參與進來,隨後將學到的技能帶回家庭。

住院與出院的循環:回不去的家

「患者獨立辦入院、出院手續、獨立乘坐交通工具、還能在往返路上看看外界的新鮮事物,這對患者也是一種康復。」李先賓特別強調了康復在整個精神疾病治療中的關鍵作用,住院只能緩解患者的症狀,讓他不再有幻聽、被害妄想等,然而,出院後患者能否正常的生活與社交,就需要康復訓練。

「患者能不能恢復到之前的狀態,能不能料理家務、能不能工作,能不能跟人交往,這些需要康復師的指導。」李先賓提到,需要參加康復的大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這是一種重型精神病,有一定的致殘性,而且極易復發,如果在一次出院後中斷了後續治療,患者就會陷入「復發-住院-出院-復發」的循環,長此以往,生活技能和交流能力就會出現衰退,最後連打掃衛生、穿衣服這樣的小事都難以完成。

已經包好的水餃。受訪者供圖

由於精神病治療的特殊性,為了防止他們自殘或攻擊他人,精神病住院患者大多是封閉管理,病人被封閉在病房樓裡,很難出去,最多只能給家裡人打個電話,與外界的溝通、人身自由等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其實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封閉病房的病人缺乏與人的交流溝通,慢慢的社交能力可能就會弱化。

李先賓提到,在日間康復病房,患者白天在醫院康復治療,晚上可以回家跟家人在一起,能有更多的自由,這其實也是現代醫療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

「精神疾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是讓患者回歸社會,而日間康復病房是連接醫院治療與社區康復、家庭康復的一個重要橋梁和過渡,出院後的患者在日間病房進行為期幾個月的康復訓練,掌握基本的技能與社交技巧,下一步他就能回到社區繼續進行康復,最後重新擁有工作能力,回歸社會。」

李先賓表示,目前精神疾病康復治療在我國尚未發展成熟,安定醫院此前已經有住院康復治療和門診康復治療,但是門診康復治療時間太短,住院康復對患者又不方便,因此醫院摸索出了日間康復病房模式,通過這種方式讓患者慢慢習得回歸社會的能力。

「經過康復訓練的患者回到家裡以後,家裡人也很欣喜地見到他們有了進步,見到他們更願意參與家務了,這樣的鼓勵和認可,對長期受到精神疾病困擾的患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李先賓表示。

康復訓練是精神疾病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精神疾病的治療,吃藥、住院大約只能達到部分療效,剩下的還是需要靠康復。有些患者出院後或者自己覺得症狀好轉後就停藥,或者家裡人到了後期不願支持他的治療,在這樣的環境下,缺乏外部幹預,他的精神疾病恢復得就差,容易復發。」李先賓表示,精神疾病的治療需要家庭、社區等共同努力和重視。

目前,日間康復病房可同時容納10~20名患者共同進行康復訓練。李先賓則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患者關注到日間康復病房並且積極參與進來。

這些病房遠遠不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共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約6000萬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23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各類精神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億,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數超過640萬,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人數達110萬。

目前,國內已經開始關注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治療,比如建立社區康復站等。李先賓解釋,藥物治療達到天花板以後,康復治療就會有很大的空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指出,社區康復機構應當為需要康復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場所和條件,對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康復訓練。

「通過日間康復治療後,讓患者回歸到正常生活,甚至讓一些精神障礙患者獨立起來,讓他們能夠參加就業。」李先賓解釋,用人單位應當根據精神障礙患者的實際情況,安排患者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患者享有同等待遇,安排患者參加必要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患者的就業能力。「未來,我們也希望,在康復治療中心參與了康復訓練的患者,如果他的能力是可以勝任崗位工作的,可以直接到企業的特定崗位中去,實現從康復中心到工作的對接。」

「康復其實也是一個『治未病』的手段。」此外,李先賓提示,康復治療不僅僅是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後的後續治療,也是防止精神疾病加重的預防性手段。「對於一些精神分裂、抑鬱症患者來說,病情前期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康復治療來防止病情加重的,因此也呼籲社會加強對於精神疾病的早期篩查,處於抑鬱症等疾病前期的人群,儘管還沒有發病,但是也可以到康復病房來參加藝術行為治療,可以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李先賓表示。

在精神病專科醫院走廊裡,從來不乏到處走動的病人。有人蹲在角落,手裡的書半天也沒翻動一頁;有人被幾位「朋友」包圍著,興奮地描述著「當年勇」,眾人附和著笑。似乎每個人都在努力經營著什麼,但當他們轉頭看向窗外,卻又眼神迷離。更多「健康人」也習慣在走遠後回頭看幾眼他們,眼神裡或嘲笑,或憐惜。而如今的康復病房,就是他們回歸美好世界的橋梁,雖然這條路走得艱辛,但所有人都願意相信,終點就在眼前。

相關焦點

  • 社會在等待著他們,走進精神疾病患者的日間康復病房
    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李先賓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日間康復治療主要針對的是12~60歲的患有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重度抑鬱等經過住院治療後症狀減輕的精神障礙患者,具體來說,病情穩定,沒有自傷、自殺觀念及衝動行為,沒有嚴重軀體疾病,能遵守規章制度以及配合治療的患者,就可以來參與日間康復。
  • 系精神疾病患者破壞病房
    楚天都市報2月16日訊(記者陳詠)2月16日,一張微信聊天截圖在網上瘋傳:病房的夾板牆壁被挖了一個洞。有人配文稱:「某醫院有確診病人出逃。」還有人傳「跑了8個」。楚天都市報記者從孝感某醫院求證得知,「病人出逃」系謠言,病房隔離板上的洞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破壞所致。
  • 【康復】康復治療進病房,助力卒中患者復健
    【康復】康復治療進病房,助力卒中患者復健 2020-08-11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是你的眼」|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一失明精神疾病患者
    今年,28歲的小剛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一縷陽光——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一病房的醫務人員,他們把他請進病房,像親人一樣照顧他的起居、為他治病,給他和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  魯網12月21日訊 28歲以前,小剛(化名)的人生是黑暗的。
  • 哈醫大四院胸外一病房開展「日間手術」
    龍頭新聞訊 (王海嬌) 市民宋先生在今年的例行體檢中,發現右肺下葉胸膜下結節,哈醫大四院胸外科一病房徐進志主任門診診察後,認為宋先生的病情以及自身身體狀況適宜進行日間手術。宋先生通過日間手術檢查綠色通道,檢查項目當天就全部完成。手術採用胸腔鏡,創口小,手術過程僅用了30分鐘。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衛國教授帶領帕金森病外科治療團隊一天內完成兩例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病例。為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手術團隊制定了嚴格的腦深部電刺激(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操作流程。
  • 喜訊:我院心胸血管外科成為國家級「加速康復外科(ERAS)示範病房」
    近日,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胸血管外科順利通過前期的湖南省加速康復外科(ERAS)示範中心項目專家的現場考察和中國研究性醫院學會網絡評審,正式授牌成為國家級「加速康復外科(ERAS)示範病房」。這標誌著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在加速康復外科領域的成績得到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激勵著心胸血管外科醫護同仁們繼續貫徹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做出更優異的成績。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通過多模式、多學科的方式,在圍手術期採用一系列經循證醫學證實有效的臨床措施,以減輕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創傷應激反應為目的,從而讓患者安全平穩的渡過圍手術期並促進其早期恢復正常機能。
  • 康復分享:腦出血後遺症患者的康復歷程
    入院時:孫先生家人帶著過來的,孫先生虛胖,面紅,精神不振,神志清,吐字含糊,左手鬆軟,不能持物,左下肢軟癱不能站立。 入院後在經過會診及康複評定後,我們全面了解了患者的情況,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了詳細的康復治療方案,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整體化治療,在促進腦內血腫的吸收,保護受到影響的周邊腦細胞的同時,針對肢體障礙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治療,針對患者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專業康復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不要汙名化精神疾病
    2020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人數超2.64億人。每三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就有一位在多次抗抑鬱藥物治療中失敗,被視為患有難治性抑鬱症(TRD),這部分患者已佔到所有抑鬱症病例的20%。
  • 患者肖像:伍爾夫的精神疾病
    她發現,伍爾夫夫人在情緒低落時會顯得有些怪異,她會走進廚房,坐下來,卻記不起自己要說些什麼;她會在花園裡散步,腳步極其緩慢,仿佛陷入沉思而不能自拔,她如此沉浸其中以至於經常走著走著就撞到了樹上。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中午,路易看見伍爾夫夫人拿起手杖出了門。到了吃午飯時仍不見她的身影。她的丈夫走進她的房間,發現那裡有兩封遺書。
  • 最適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室內康復運動方法
    最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室內康復運動方法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於高血脂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
  • 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科普精神疾病,關愛痴呆疾病患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賈斌郭照宇日照報導近日,日照市精神衛生中心特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科主任孫新宇來院坐診,重點針對老年期精神障礙、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不明原因的軀體不適感等,並於8月26日下午舉行了痴呆及其臨床評估的講座。
  • 探索冠心病患者康復管理新模式——浦南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舉辦...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莉旻6月10日報導:日前,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舉辦首屆「心友會」,這也是該院嘗試「密切醫患關係」及對冠心病患者從單純治療走向「醫療」、「預防」以及康復全方位閉環管理新模式的成功探索。
  • 北京友誼醫院走進拉薩 關注當地女性患者健康
    10月23日、10月24日,北京友誼醫院婦產生殖中心黨支部同「友誼消化直通車」一同走進拉薩,為當地百姓義診送健康。 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病房,與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的醫護人員進行有效對接。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邊珍介紹了西藏地區婦產科患者的特點及科室的發展現狀,以及目前科室發展遇到的瓶頸。蔡曉輝介紹了北京友誼醫院婦產科的科室情況。
  •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大門診小病房」格局下的專科醫院口腔頜面...
    不同於綜合醫院的「大門診、大病房」的設置,作為一家口腔專科醫院,大多數治療操作可在門診完成,與病房相比,門診患者人數更多、佔地面積更大,形成了「大門診、小病房」的格局。口腔頜面外科作為一個具有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交叉特色的科室,如何在此種格局下進行特色質量管理,實現「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是我們近年來關注的重點。
  • 武漢重症病房裡的「好消息護士」 播報治癒人數為患者「打氣」
    武漢重症病房裡的「好消息護士」 播報治癒人數為患者「打氣」 2020-02-13 22:14:10供圖    中新網西安2月13日電 (黨田野 張麗姝)「治癒人數不斷增加,大家安心治療,說不定下個出院的就是您。」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七樓重症病房,陝西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護士長劉勝妮像往常一樣走進病房,挨個給患者「打氣」。
  • 關於精神心理疾病的11個常見誤解
    美國2014年發表了一項就醫狀況研究,調查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對就業狀況的影響。作者發現,正如預期的那樣,「就業率隨著精神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然而,調查顯示,重度患者就業率為54.5%,而沒有精神疾病的人為75.9%,輕度精神疾病的人為68.8%,中度精神疾病的人為62.7%。
  • 茂名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康復中心舉辦慶祝第十一個世界作業治療日...
    本次世界作業治療日的主題是「reimagine doing」,即「重構作業,慎思篤行」。為響應2020年世界作業治療日主題,茂名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康復中心開展了作業治療沙龍活動。院長黃文華等領導班子成員、精神康復中心全體人員參加活動。
  • 規律的心跳聲是病房裡最美妙的旋律
    在「永不言敗、鍥而不捨、一往無前、直取巔峰」的長海醫院「大師文化」精神感召下,一批批長海醫護人員牢記使命、衝鋒在前、攻堅克難,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拼盡全力。邱文娟告訴記者,在長海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多年,她深知對重症患者的整體護理於患者的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她將這個理念傳遞給光谷院區的護理團隊,「我們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不只關注疾病,還包括心理、社會、精神各個層面的全程護理,更是包括入院、住院、出院以及出院後的康復指導,這考驗我們護理專業水平的整體高度和協調配合能力。由於我們的表現很專業,被患者稱讚為『女子特戰連』。」
  • 守護精神光芒 呵護心靈健康
    朱潔 何麗芳核心提示株洲市三醫院是一所以精神專科為主的市屬非盈利性綜合醫院,擔負著株洲地區精神病防治及基本醫療保健任務,是湖南省精神衛生醫聯體成員單位,株洲市中心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株洲市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質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危機幹預中心,以及株洲市精神疾病患者勞動能力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