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鄭承宇 報導:4月初,南航瀋陽維修基地首次完成了A330飛機整機132聯座椅FAA、CAAC雙證放行,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具有FAA、CAAC雙證放行資格的座椅維修站點,標誌著瀋陽維修基地從窄體機客艙翻修到寬體機客艙翻修的跨越式轉型。此次A330飛機座椅翻修工作不僅為加快推進南航大運行建設貢獻了一份沈維基地的力量,還提升了基地整體維修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鞏固了大附件修理在國內的領先地位。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疫情席捲全國。在各行各業大面積停工停產的情況下,瀋陽維修基地從全局和發展的角度出發,承擔了B-6112座椅翻修的重任。眾所周知,瀋陽維修基地一直是主打A320系列飛機的機體維修,而A330座椅的FAA、CAAC的雙證放行在此之前卻是從未有過,這也使得客艙車間的工作者面臨著多重的考驗。
首先是疫情方面的考驗。在全國疫情爆發的緊要關頭,外省人員因疫情防控要求需居家隔離14天,座椅工段可派工人員嚴重不足。緊急時刻,客艙整新車間黨支部發揮黨員突擊隊作用,領導班子、各工段長以身作則,黨員衝在一線,帶領車間所有在沈人員,逆行開工,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在保障員工安全的前提下,將前期工作如期有序地順利推進。同時,全車間統一思想,既要一絲不苟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發揚機務精神,堅守崗位,頑強拼搏。
其次是人員資質的考驗。A330普通旅客部分的座椅翻修與車間之前做過的A320系列基本相同,但豪華頭等艙及商務艙座椅的深度翻修是第一次,且A330維修組是以新老員工搭配的方式組建的,維修前期,由於座椅工段技術骨幹尚在隔離期,新員工又是第一次接觸此項工作,對於座椅組件不熟悉。只得下班後查閱手冊、不斷摸索,上班時集思廣益、共同配合,才初步解決了部件的拆卸和分解問題,為後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再者是技術層面的考驗。座椅工段兩位技術骨幹隔離期滿,正式復工後,車間領導第一時間組織對後續工作的討論,與員工共同商討對策,制定修理工作方案、把控維修質量、控制修理成本、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等。在維修中,從座椅部件的拆卸分解到電控的測試排故,從部件的組裝配合到最後的測試校準,幾乎每一步工作都會出現一些棘手的新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工作者們下足功夫,鑽研手冊,邊學邊幹。座椅工段技術骨幹更是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在A330頭等艙和商務艙座椅電控操作排故中,利用休息時間鑽研手冊和電路原理,並結合以往C檢經驗,不怕麻煩,多次串件來驗證排故思路,小心求證,體現了機務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同時,工段老員工帶領車間剛入職不久的6名新員工,邊教學邊實踐,提高新員工維修能力,規範新員工行為標準。由於技術困難層出,且時間緊迫,A330維修組員工們主動要求加班加點,加快工作進度,為後期座椅能按時出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有考驗就會有突破。首先是維修成本的控制。以經濟艙靠背板腐蝕為例,針對靠背板腐蝕問題,客艙整新車間進行了多次研討,考慮到更換靠背板價格昂貴(一個靠背板價格約5589元)且數量多,如果全部更換則需要近150萬元。為節約成本,通過查詢相關手冊資料,決定對靠背板進行防腐處理,通過研究成功地完成了對264個靠背板的防腐處理,極大的節約了翻修成本。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自加工商務艙座椅套、通過DER方式自製豪頭套子和扶手皮件等。
其次是客艙車間全新生產管理模式的應用。面對A330座椅維修工作繁瑣複雜以及人員資質調配等一系列挑戰,車間領導帶領全車間齊上陣。以座椅工段維修為主,生產工段負責調配運營,複合、離位工段負責航材翻新噴漆以及後期的處理。不僅如此,各個生產線的員工在他們生產任務空餘期都調到A330座椅維修組來進行支援工作。各個線長、工段長甚至是主任都參與到了具體工作中來,帶頭工作,認真負責,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客艙車間全新的生產管理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次A330座椅翻新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瀋陽維修基地客艙整新車間將以此為契機,繼續推進APS理論應用,深挖本地座椅修理潛質,在管理提升、質量提升、降本增效、座椅深度修理等方面開拓創新,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拓展業務範圍,提升市場能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座椅維修站點,將瀋陽維修基地的座椅修理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