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低成本航空經營的核心理念是簡單高效,對飛機的具體要求是高利用率、高適應性和高靈活性,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維修方面的投入可能比傳統公司還要高,但這是值得的。當然,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通過自身能力的建設,在保障安全高效運行的同時,力爭在維修成本的控制上有所作為。
低成本運營模式帶給維修管理的挑戰
為了避開空域擁堵的機場或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低成本航空通常會將部分運力放在小機場或非運營基地過夜,如何讓飛機從維修的角度「適應」這種安排卻是一個挑戰。因為小機場一般來說設施不是很完備、維修資源相對少、缺少航材和專業人員,遇到突發情況很難進行有效處置。這一方面對飛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對航空公司維修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挑戰。因為飛機的比較高等級的定檢只能在運營基地完成,在非營運基地過夜增加了飛機維修方案編制和定檢工作安排的難度。
飛機不僅僅是航空公司的生產工具,也是航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航空公司為了優化資產配置,會採取諸如購買、融資租賃、經營租賃等各種方式引進飛機;同時也會採用出售、退租等方式淘汰不再需要的運力。這種資產處置的高度靈活性對飛機的維修管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維修管理上,不但要考慮滿足本國民航的規章,還要考慮是否滿足歐美適航當局(FAA和EASA)的要求。
事實上,低成本經營所要求的高效率、高適應性和高靈活性會導致維修成本的上升,因此如何降低維修成本、平衡現金流是低成本航空必須考慮的課題,這也涉及到諸如選型包修、按飛行小時付費的零部件包修等風險轉移手段,以控制成本風險。
低成本運營模式下的維修管理體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低成本航空運營方式對航空公司的維修管理帶來不小的挑戰。下面結合春秋航空的實際運行經驗,分五個方面談談對低成本航空維修管理的體會。
合理制訂維修方案(MS)
以A320系列飛機為例,其每一項維修工作的間隔,都是按照飛行小時、飛行循環、日曆天等參數來確定。在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A檢、C檢和D檢概念後,營運人從理論上可以更靈活地採用單項方式進行精確控制,但對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言,這樣的控制的可操作性不強且不經濟。
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編制維修方案時,要充分考慮低成本運營特點,如低成本經營者希望飛機在旺季提高飛機的利用率,會將傳統意義上的A檢「拆散」,採取「分段定檢」(phase check)的概念,平滑每一次的工作量。但對於在非航空公司運營基地過夜的飛機,如果要執行定檢只有將飛機調回運營基地。為了減少此類調機,也不能將定檢工作拆得太散。
有些航空公司為了平滑每次的工作量和停場時間,對於傳統的C檢和D檢也採取phase check的概念。但飛機租賃公司不接受,往往會要求航空公司在租賃結束時必須完成一次「過橋檢」(bridge check),這樣造成了額外的成本增加。
綜上考慮,目前春秋航空的A320在維修方案的執行中,對於A檢級別的定檢採用的是適當「分散」組包方法,分為 24個項目包,大致1個月左右執行一次,飛機每次停場的時間預計控制在6~8h。對於C檢以上的定檢,則依然採用比較傳統的塊檢方式。春秋航空還根據最新維修計劃文件(MPD)的推薦,採用每24個日曆月C檢和每72個日曆月結構檢,非常方便地將停場時間較長的定檢工作安排在航班淡季執行,在不犧牲飛機旺季高利用率的前提下充分保持飛機資產處置的靈活性。
國內A320機隊日利用率對比。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
飛機的檢查維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沒有信息技術系統的支撐是不可想像的,也難以實現對維修的精確控制。春秋航空依託信息技術部門的有力支撐,自成立之日起的所有維修記錄都存儲在自行開發的(維修信息系統)(MIS)中。現在,公司每年還投入上百萬元用以拓展和完善MIS系統的軟硬體開發。對每一個重要功能點的開發,都運用安全管理體系(SMS)的方法找出危險源並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大量的防人為因素設計,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目前春秋航空的MIS系統已經涵蓋了維修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被一些兄弟單位接受,目前正向圖形可視化和無紙移動化的方向發展。
以可靠性管理作保證
飛機的可靠性是飛機高利用率、高適應性的重要保證。除了飛機初始設計保證的可靠性以外,航空公司作為營運人開展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成為提高籤派可靠性的重要支撐。作為一個規模依然偏小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除了對「大數據」分析出的一些異常,如高延誤率、高拆換率、定檢工作中高非例行卡率等,進行技術調查外,還會對每次延誤3h以上的單個事件開展技術調查,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方案,在不犧牲高利用率的情況下維持了高可靠性,實現了真正的安全高效。
國內A320機隊放行正常率對比。
維修資源靠前配置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飛機也一樣。維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當飛機出現不可放行的故障情況下予以快速修復。如前所述,低成本航空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運力會投放在保障設施相對簡陋的機場,雖然不會有安全方面的問題,但給飛機在發生故障時的保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如果資源都要從主基地調運的話,將大大增加航班延誤的時間,犧牲飛機利用率不說,也給旅客帶來非常差的感受。
在開航前,春秋航空會對每個航站的保障能力進行評估,並針對不同的保障能力設置每個航站的保障預案,並配置有7×24h團隊實施指揮。目前春秋航空會在主要過夜站點配置保障人員及平均高達300萬美元的航材設備,也是為了在不犧牲安全、高效的前提下,更好地為低成本經營模式服務。
外包戰略
低成本經營要求的飛機「三高」實際上是需要大量投入的,該如何保證航空公司的維修成本具有相當的競爭性呢?
首先看一下成本結構。維修成本約佔公司成本的10%左右。而維修成本中,發動機大致佔40%、零部件維修佔25%、飛機C檢20%、航線佔15%。目前,春秋航空將佔80%以上的發動機、零部件、飛機C檢維修都通過外包的方式交給第三方專業機構,其中,發動機和零部件都採取了按飛行小時「包修」,將維修成本的風險固定,這也是世界上很多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通常做法。
應該說,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也是要追求利潤和控制風險的。外包並不見得會給航空公司帶來成本上的節約,但考慮到專業公司的規模、製造廠家對修理原材料價格的控制等因素,在不大的機隊規模及合適的時機(如飛機選型時),採用外包方式的確會給航空公司帶來不少的成本節約。春秋因為是空客推薦的IDOLS項目成員,從春秋航空部分項目維修成本和世界其他使用A320的航空公司作對比,可以看出,春秋的維修成本在發動機、零部件和飛機C檢上都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
外包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由於成本已經「固定」,航空公司工程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按標準制訂修理方案,沒有了成本的壓力,任務變得更為純粹,更有利於安全管理。
每飛行小時的直接維修成本。
積極主動應對新挑戰
回顧過去,很多經濟和政治因素都對航空運輸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油價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進入21世紀,油價從每桶30、40美元一路飈升至140美元以上,使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佔到了總成本的40%,有些低成本航空公司甚至佔到了50%以上。
在油價高位運行時,航空公司傾向於引進新飛機,淘汰老舊飛機以節省燃油成本和維修成本,低成本航空公司對油價則更為敏感,更是積極地使用新飛機,一旦飛機超過6~10年就予以處置,由於新飛機市場價值較高,還能獲取豐厚的回報。另一方面,飛機製造商也開始積極研究新的高效節能飛機。在單通道市場上,兩大飛機製造廠為了規避研發風險,快速適應市場需求,達成默契,只對發動機部分進行「小改」,先後快速推出了A320neo和波音787MAX,結果不出所料,這兩種機型在市場上都大受追捧,在投入商業運營之前就分別斬獲了超過1000架以上的儲備訂單,創造了航空業的奇蹟。
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影響和新技術運用,油價又重新回到了一個下降通道,回落到每桶50美元的價位。目前比較一致的預測是,油價將進入平穩且緩慢上升的通道。從近期一些的諮詢報告可以看出油價對航空業產生的影響,航空公司對新飛機和新節能飛機的需求不那麼迫切,飛機的平均使用年限拉長,甚至一些老舊飛機由於價格低廉又重新被起用,而這些又對機體和發動機的維修帶來了新的挑戰。
機體維修
低成本航空公司由於原來為了節約燃油成本和維修成本,傾向於使用新飛機,對航空維修能力要求低,普遍採取機體重維修外包的模式。隨著油價的降低,運營老舊飛機的經濟性趨好,航空公司,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可能會顯著延長現有飛機的服役年限。這樣,維修外包所導致的對質量和成本的控制相對較弱的不足將凸顯。筆者認為,此時低成本航空公司應該考慮加強對維修能力的建設投入,尤其是對機體維修,做到從生產安排、質量控制及成本上進行全面掌控,這樣才能應對因飛機服役年限延長所帶來的風險。
發動機維修
發動機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很多低成本航空公司目前的做法是在購買、選型發動機時就將發動機的修理外包給發動機製造商,充分發揮選型競爭所帶來的好處,避免以後製造商壟斷所帶來的成本風險。
但在新一代飛機推出後,老舊型號的發動機將逐漸停產,製造商的精力也將轉移到新型號發動機的研製和修理開發上,老型號發動機將逐漸失去製造商的關注, PMA、DER等會逐漸盛行。
隨著老舊飛機的淘汰,其拆下的發動機、零部件相對價格低廉,又重新回到了市場,抑制了由於製造商對零部件市場壟斷所造成的維修價格虛高。因此未來發動機修理成本會進入一個平穩期,而第三方發動機維修廠也將逐漸進入「蜜月」期,憑藉其成本、服務、靈活性等方面的優勢以獲得越來越多航空公司的青睞。
當然,筆者無意在此鼓勵低成本航空公司進入發動機維修業,畢竟術業有專攻,發動機維修廠的投入往往以數十億元計,其經營風險不言而喻。筆者更想提醒的是,低成本航空應該加強對發動機維修管理能力的投入,增強對諸如PMA、DER、二手發動機和航材的評估和管控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節約成本。
(王志傑,春秋航空董事兼副總裁)
原文刊載於《國際航空》2015年第5期。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周將推送【低成本航空專輯】,敬請期待~
低成本航空專輯
查看「傳統航空公司如何向低成本航空轉型」輸入501
查看「低成本航空運營特徵與服務要求」輸入502
查看「低成本航空轉戰長途航線前程未卜」輸入503
查看「西捷航空的新策略」輸入504
查看「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維修管理」輸入505
更多精彩歷史消息,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