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世「婆婆」消失: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的貪婪是餵不飽的

2020-12-24 芒果六斤半

也許有一天你會發覺日子特別酸澀,那可能這段生活收穫特別巨大,希望如此吧。畢竟日子還長哪,得對自己好點。

鄭萌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遇到一個掛著羊頭賣狗肉自私自利的「婆婆」。而看似美滿幸福的婆媳,實則一個接一個的陷阱等著她。

01.

鄭萌母親離開得早,爸爸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她撫養大。工作後遇到了馬毅,馬毅對鄭萌也是呵護有加,對鄭萌爸爸也非常的孝順。

鄭萌出差期間,為了不耽誤她的工作,馬毅自己請假在醫院陪護鄭萌爸爸,直到鄭萌回家才知道爸爸病了,而男朋友將父親照顧得非常好。

馬毅母親前兩年因病去世,直到馬毅工作後家庭經濟情況才稍微好一點,他父親年紀大了,遂在家小區做個門衛,還給自己覓了個老伴,雖然馬毅不太喜歡這個劉阿姨,但是看著父親開心,也就默許了。

鄭萌和馬毅結婚前,對婚姻生活充滿了憧憬。雙方父母見面相處也非常融洽,尤其劉阿姨張嘴說話都是「作為婆婆,我會待小萌如親閨女」之類的,馬毅也改變了對劉阿姨的看法,鄭萌爸爸看到馬毅父母都這麼喜歡女兒,也非常高興。

婚禮當天,給父母敬茶的時候,劉阿姨拿出了一個大紅包給馬毅和鄭萌,馬毅輕輕捏了捏紅包,忽然想起來了自己過世的媽媽,差點掉眼淚,給老人磕完頭,馬毅對著張阿姨叫了一聲媽,鄭萌叫了一聲婆婆,全家歡歡喜喜的照了全家福。

02.

結婚前鄭萌就聽結婚的小姐妹說過婆媳關係難如登天。剛剛結完婚的鄭萌想著只要對婆婆好,將心比心,婆婆也不會為難自己。就經常給這位婆婆買衣服買吃喝,逢年過節都給婆婆置換衣服鞋子。

婆婆開始還會說些感謝的話,時間長了,可能就習以為常了。有時候婆婆還會拿腔作調地說:別人家的媳婦都帶著出國旅遊去了,可憐她做人家老媽子這幾年,還不如一個保姆。

話說多了,馬毅只能勸鄭萌別放心裡去,因為這位婆婆和馬毅父親還沒有打結婚證。雖然劉阿姨因為結婚證的事情和馬毅父親紅過臉,但是馬毅父親總是工資卡獎金全部給這位婆婆,但結婚證不領,但劉阿姨的確也照顧著家裡。

倒是馬毅每個月都會給劉阿姨在外地打工的兒子每個月轉1500元作為生活貼補,馬毅對劉阿姨還是心存感激的。

直到馬毅決定買房,馬毅父親決定把老房子賣了貼補給馬毅他們買房,為了房產證落名字的事情,婆婆翻臉了。

馬毅父親說:反正以後都是兩個孩子的房子,咱倆名字寫上去以後人一走麻煩。又不是沒得住的地方。可婆婆當著鄭萌的面說:萬一他們離婚了,這房子不是就被外人給拿走了一半?把鄭萌氣得眼圈都紅了。

房產證始終沒有寫兩位老人的名字,但是從這件事情開始,這位婆婆和馬毅兩口子徹底槓上了。

03.

終於搬了新家,馬毅兩口子把朝陽帶陽臺的大臥室留給了兩位老人。更令人高興的是,鄭萌懷孕了。

懷孕的鄭萌,孕吐非常厲害,馬毅父子在的時候,婆婆總是跑前跑後端水送湯的,可是家裡人都去上班了,婆婆沒少奚落鄭萌:就你會生孩子,矯情。

鄭萌沒少和馬毅抱怨,可是馬毅和很多男人一樣都不懂自己對婆媳關係置身事外的後果,只是覺得孕期的鄭萌太敏感了,覺得劉阿姨人不壞,讓她別太計較,慢慢的鄭萌也懶得搭理和計較了。

直到鄭萌孩子出生,婆婆才踏進病房,人還沒出院就一直反覆地說:隔壁病房的女人生孩子誰也不用伺候,不像鄭萌矯情。後來鄭萌才明白原來她不是簡單說說,因為婆婆跟別人打聽了去月子中心的費用。

而且因為他們要還房貸,鄭萌懷孕生子期間家裡經濟緊張了一些,馬毅每個月就只給劉阿姨的兒子轉了500,馬毅父親每個月也從工資裡拿出800元貼補給馬毅還房貸。

這位婆婆也沒伺候月子,說自己年紀大了腰腿酸疼,睡不好還要人照顧。馬毅父親夜班和馬毅出差的日子,鄭萌頓頓都是吃青菜白粥。

婆婆說了:家裡經濟不好,咱女人能省點兒就省點兒,再說了,這清淡的食物對身體好,媽是過來人,比你敞亮。

04.

剛剛出了月子的鄭萌有一天接到父親的電話,說奶奶病了,家裡需要用錢周轉,問「借了的錢能不能多少先還一點給奶奶救急。」

鄭萌追問了半天才知道婆婆在這一年間先後從鄭萌父親那裡借走了8萬元。而每一次借錢的理由都是「鄭萌和馬毅還房貸周轉不開不好意思和家裡人開口。」

每次婆婆都送鄭萌父親送去了借條,借條都寫了馬毅的名字,鄭萌爸爸疼愛女婿馬毅,給了錢,也沒要借條,覺得反正都是給孩子的。

開門進家的婆婆看見沙發上的鄭萌爸爸臉色都變了。原來這位婆婆的兒子在外地做生意虧本了,又記恨馬毅越給越少的生活費,娘倆就打起了鄭萌老實巴交父親的主意,因為她知道鄭萌和她爸說話不多。

鄭萌父親攔住了要掀桌子的馬毅,婆婆卻說:我兒子也是你弟弟,我在你家當牛做馬,房產證都沒有我的名字,這幾萬元是我兒子應得的。

馬毅趕緊把手頭的現金存款轉給了鄭萌爸爸,馬毅父親為這個事情也好幾天沒搭理這位婆婆,可恰逢馬毅父親急病進了醫院,鄭萌在家帶孩子,馬毅又出差外地,只有這位婆婆在醫院照顧著,念著這情分,馬毅也就再沒有追究這件事。

誰知更大的坑還在後面等著馬毅和鄭萌。

05.

馬毅母親離世這兩年,馬毅父親身體也不好,這次舊疾復發進了醫院,等馬毅趕回來的時候,醫生說情況不太樂觀,讓家屬做好思想準備 。而沒過幾天,馬毅父親去世了。

而這個時候,家裡來了一位老人,正是這位劉阿姨的親弟弟,來的原因也很直白:還錢。

這還得回到馬毅鄭萌結婚那會兒的事情了。那幾年馬毅母親,生病家裡花費了不少,馬毅結婚父親實在拿不出錢來,又不好意思跟兒子說,就聽了劉阿姨的話,跟她弟弟打了借條,打算連本帶息一起還。

馬毅父親做門衛保安就是想攢一些錢還當時借的五萬,可是為了平息房產證的事情,就把工資卡給了劉阿姨保管,所以自己始終沒法攢錢還給劉阿姨的弟弟,也因為這件事情不願讓兒子兒媳知道丟臉,父親一直沒有和屢屢鬧事的劉阿姨翻臉。

馬毅想起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對不起」大概就是這個事情了。

鄭萌父親幫著償還了這白紙黑字的伍萬元。等馬毅鄭萌料理完父親的後事,送回老家之後回到家,劉阿姨已經帶著自己的東西離開了,能帶走的也都帶走了連同父親一萬多元的撫恤金,馬毅趕緊到銀行想把父親的銀行卡凍結,可是銀行工作人員說卡上每個月到帳就取走了,沒有餘額。

鄭萌想要報警,馬毅還是心軟了。

06.

很多時候讓你徹夜難眠失魂落魄的,不是誰的離開和傷害,而是曾經憧憬的幸福生活都在一瞬間崩塌了。

想想這幾年經歷的人和事,馬毅鄭萌真心體會到跟人相處出錢出力不見得會討到好。遇到「小聰明、自私」的人除了敬而遠之也無能為力了。之前失去的不追究,之後守住自己的底線保護自己的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把別人想得簡單,遇到的人卻不一定簡單,對人三分好足夠,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事情回想起來比比皆是,人性的貪婪是餵不飽的。

你覺得呢?

——END——

相關焦點

  • 人心不足蛇吞相,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
    其實『貪心不足蛇吞象』指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個傳說,其大意是: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無心法師3》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如果不真誠,下場誰也想不到
    無心不老不死,會法術,能除妖,他活了千年,所有的記憶壓得他很痛苦,所以特別厭世。他看透了人性的貪婪,嘗盡了愛情悲歡離合,每經歷一段感情,他都會留下回憶的物件。小編沒有看過《無心法師1》、《無心法師2》,但是這些都不影響看這部《無心法師3》。柳玄鵠和柳青鸞是一對孿生姐妹,弟弟身體孱弱,姐姐命格特別硬,剛定娃娃親,就剋死了與她定親之人。無心和他們相識,發生了一系列故事。
  • 「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由於加了「人心不足」四個字,所以「蛇吞象」就變成了痴心妄想、不自量力的意思!其實關於蛇吞象可以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字面意思,這個典故是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還有一句是出自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這兩個典故的含義其實是相反的,《山海經》中的蛇,叫巴蛇,身長有800尺,它是可以吞的下大象的,但是大象的骨頭要三年後才能吐出來……《天問》中的蛇屯象,就成了不自量力的意思,一條蛇再大,怎麼可能吞的下大象呢?
  • 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人不知道出處,看完漲知識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廣泛流傳在民間的一句俗語。這句話最早的記載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一文中,裡面僅有一句話「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從這句話當中可以看出,巴地也就是我國四川的古稱,巴地的一條大蛇吃了一頭大象,直到三年以後才把大象的骨頭吐出來。
  • 餵不飽的,是你不感恩的心(句句精闢)
    人的貪心是個無底洞,你得到十萬,就想要百萬,永遠都覺得自己得到不夠,餵不飽的心,哪裡是個頭!為什麼人心總是餵不飽;因為,他們的邏輯和行為會傳遞滿滿負能量。當善良一次次被辜負,當良知一次次被泯滅?還有誰願意站出來幫助他人呢?人生多艱,唯有相濡以沫,別讓涼薄寒了人心。
  • 人心不足蛇吞象,善意給錯自損傷
    不幫逞強的忙,其實意味著給自己和他人都做出了最優選擇:既不為難自己,又給了他人新的選擇。這才是對己對人最負責任的表現。別讓「面子工程」,拖累他人;也別讓「不好意思」,傷到自己。量力而行,才能幫對忙,幫好忙。 傷害到另一個人的忙,別幫生活中,如果幫助他人是建立在傷害另一個人的基礎上的話,這樣的忙別莽撞去幫。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出自《山海經》,還是一個典故呢?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出自《山海經》,還是一個典故呢?中國有句古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指的是那些貪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人,就好像是一隻蛇一樣,明明很小,卻幻想著能夠吞下一隻大象,其實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山海經》,原話是「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大概意思是說,有一種蛇能夠吃下一隻大象,它把大象吞下去之後,三年的時間都沒有消化乾淨,最後只能夠把大象的骨頭吐出來。
  • 「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其實是這個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 「人心不足蛇吞象」講得其實是這個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大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王妄挖了大蛇的一隻眼睛出來,竟真的變成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皇帝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為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竟是這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相信這麼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
  • 窮山惡水出刁民,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衣哥朱之文之草根夢福禍相惜
    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一種心態比貧窮更可怕,人窮是一時的,心窮是致命呢!大衣哥就對其說:你先把之前的錢還了,我才借,要不我就不借了!這些人聽罷!轉身走掉,從此以後也沒再向朱之文借錢,因為這些人從此以後再也不理大衣哥了,當然也更別說還錢了!全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講的是這個故事,漲知識了!
    剛開始的時候,謝海洋還有些幸災樂禍,吃下了死神丹的他,此刻看到別人難受的樣子,心底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可漸漸地,又過去了一個時辰後,謝海洋呼吸中透著緊張,擦著汗水震驚了。   「你……你吃了多少?」他已經駭然無比,實在是王寶樂折騰出的動靜實在太大了,按照他之前的經驗,王寶樂這裡不應該持續這麼久才對。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中記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食象』,暴其骨於此山湖旁,謂之象骨港。」《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象骨港在湖南臨湘縣西南30裡大江東濱。
  • 貪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太貪的人就是自取滅亡。
  • 《安家》江奶奶賣老洋房結局慘澹:貪婪之人,終將一無所得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人這一生,機關算盡,算到底,只能算得一無所得。看完《安家》中江奶奶賣老洋房的劇情時,我真是明白了此中的深意。01對於金錢的貪婪會讓人喪失人性,最終一無所獲涉及大額財產的時候,人的本性會暴露無遺。
  • 讀英語繪本《The greedy python》,教育孩子不要貪婪
    「哦,不,你不大!」蛇回答到At last the python’s meal was done 最後巨蟒終於進食結束。And he lay resting in the sun.比之前更餓了He hadn’t learned a single thing: 他並沒有吸取任何教訓His greed was quite astonishing 他的貪婪令人震驚
  • 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不知道還回去嗎?當時只當新聞看看並沒有多想,時隔沒多久 竟然這種事在身邊真實上演。中午老爸打電話給我叫我幫他買一個支持微信付款能發出聲音的藍牙音響。他說最近有幾次有人假裝掃碼然後趁人不注意忙碌的時候偷溜跑掉了。人性的貪婪由此展露無疑,真是無語至極啊!這一隻雞能要多少錢啊,買不起別買呀!這吃老人家的白食,良心可安吶?!
  • 不漲奶≠母乳不足?寶寶吃飽了沒,這四個指標說了算
    文|全文共1972字,閱讀時間約4.0分鐘最近和表妹一起去探望剛當媽媽的朋友小悅,一進門就聽到小悅和婆婆的對話:婆婆:「你看娃都吃不飽!」小悅:「他又不會說話,你怎麼知道他沒吃飽?」婆婆:「你奶都不漲,肯定不夠孩子吃!」小悅:「那怎麼辦?」婆婆:「我先衝點奶粉餵吧,你攢一攢再給他吃!」身為育嬰師,面對這種關係到小寶寶生活大計的事兒,怎麼能袖手旁觀。我趕忙上去解釋了一番。
  • 人性貪婪可以到什麼程度?
    樹不努力生長,等不到繁茂,就會枯萎而死。獅子今天沒有找到食物,明天也不會稱森林之王。人類的貪慾,遠勝於動物和植物,趨向於無窮無盡的貪慾、權利、利益和名望。尤其是今天,人性中追求財富的貪慾層出不窮,在金融傳銷、非法集資等方面,其實知道這是一場騙局,清楚後果,但還是飛蛾撲火,想以小博大,存在僥倖心理,一步步被誘騙套牢。這是一種欺騙,而非人性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