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其實是這個故事!

2021-03-05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的相信這麼一個傳說:

 

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

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給他衝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甦醒了,衝著王妄點頭,以此表達感激之情,於是王妄便把它帶回了家。

  

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是像要跟他們說話似的,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砍柴,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家陪伴。

忽一天,小蛇覺得悶,爬到院子裡曬太陽。小蛇被太陽一照後變得又粗又長,這情形被老娘看見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裡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  

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

花斑蛇幾番催促,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

母親喝下湯後,很快甦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王妄又回想到每天晚上蛇簍裡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再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裡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

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裡,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

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

大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

王妄挖了大蛇的一隻眼睛出來,竟真的變成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皇帝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為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許諾第二個獻寶的人可以當丞相。

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王妄再次找大蛇商量。

礙於情面,大蛇又把剩下的一隻眼睛化作寶珠給了王妄,於是王妄如願當上了丞相。

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招,傳說需要四兩千年大蟒蛇的肝才能活命。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此事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王。

此時身為丞相的王妄已經被利益蒙住了雙眼,直接找到大蛇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雙眼已盲的大蛇聽說後哀怨的含淚說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把我的肝給你,我也就失去了生命?」

「可是我救過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繼續哀求:「你理應報答我的」

大蛇聽說後,嘆氣道:「那好吧,一會我張開嘴巴,你從我嘴巴裡爬到我肚子裡自己來取吧!」

當王妄拿著屠刀進入大蛇嘴裡之後,大蛇卻突然閉上了嘴巴,而丞相王妄卻再也沒有出來……

當朝失去了丞相,人們分分尋找,卻又不見蹤影,最後家人判斷可能被大蛇吞了。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

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end-


相關焦點

  • 「人心不足蛇吞象」講得其實是這個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 「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由於加了「人心不足」四個字,所以「蛇吞象」就變成了痴心妄想、不自量力的意思!其實關於蛇吞象可以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字面意思,這個典故是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還有一句是出自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這兩個典故的含義其實是相反的,《山海經》中的蛇,叫巴蛇,身長有800尺,它是可以吞的下大象的,但是大象的骨頭要三年後才能吐出來……《天問》中的蛇屯象,就成了不自量力的意思,一條蛇再大,怎麼可能吞的下大象呢?
  • 人心不足蛇吞相,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
    其實『貪心不足蛇吞象』指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個傳說,其大意是: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講的是這個故事,漲知識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當朝失去了丞相,人們分分尋找,卻又不見蹤影,最後家人判斷可能被大蛇吞了,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竟是這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相信這麼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出自《山海經》,還是一個典故呢?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出自《山海經》,還是一個典故呢?中國有句古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指的是那些貪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人,就好像是一隻蛇一樣,明明很小,卻幻想著能夠吞下一隻大象,其實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山海經》,原話是「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大概意思是說,有一種蛇能夠吃下一隻大象,它把大象吞下去之後,三年的時間都沒有消化乾淨,最後只能夠把大象的骨頭吐出來。
  • 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人不知道出處,看完漲知識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廣泛流傳在民間的一句俗語。這句話最早的記載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一文中,裡面僅有一句話「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從這句話當中可以看出,巴地也就是我國四川的古稱,巴地的一條大蛇吃了一頭大象,直到三年以後才把大象的骨頭吐出來。
  • 《無心法師3》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如果不真誠,下場誰也想不到
    無心和他們相識,發生了一系列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所有的案件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所謂的妖還是人。就拿柳玄鵠來說,姐姐對他貼心照顧,無心和朋友幫他治療身體。他卻總是想長生不老,甚至害人,吸取別人的精華為自己續命。他總是在抱怨,抱怨不公平,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無心也許是活得太久了,並不覺得長生有什麼好的。
  • 人心不足蛇吞象,善意給錯自損傷
    這樣的話,你的善意,你的行為,其實是在作惡,並不是幫忙! 替別人做重大決定的忙,慎幫世界上最大的遺憾,其實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我本可以」。而「我本可以」中有一種很惋惜的情況是:我的判斷是對的,但我最終聽了他人的選擇,結果悔不當初!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當初聽了他人的意見,就應該做好他人判斷有誤的準備。
  • 貪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太貪的人就是自取滅亡。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中記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食象』,暴其骨於此山湖旁,謂之象骨港。」《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象骨港在湖南臨湘縣西南30裡大江東濱。
  • 窮山惡水出刁民,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衣哥朱之文之草根夢福禍相惜
    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一種心態比貧窮更可怕,人窮是一時的,心窮是致命呢!更是典型的仇富心態,一邊仇視富人,一邊又想成為富人,這種心態的人其實很難富有,心盲的人格局太小,成不了大事,長此以往甚至會扭曲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就應了那句:窮山惡水出刁民,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一種心態比貧窮更可怕,那就是心窮,人窮是一時的,心窮是致命呢!
  • 社會生存「潛規則」:人心不足,得寸進尺!給人好處時要苛刻一些
    假如你是個資源擁有者,或者你就是想要幫他人,需要給他人好處,那麼,寧可被罵苛刻,也不要「爛好人」,因為人心不足,得寸進尺!給人好處時過於大方,別人就不懂得感恩,還容易給自己招來禍端,俗話所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可以說是一條社會生存「潛規則」。
  • 人心不足蛇吞象!張萌「矛盾」言論翻車,比普通人收入高卻沒啥錢
    開文提到的就是兩年前,於正旗下新人趙弈欽的故事,和女朋友鬧翻之後,於正打抱不平時自爆的數字,兩年前的趙弈欽估計連18線都算不上,要不是和女友的公開的互撕,怕也沒人認識他是誰。真可謂人心不足蛇吞象,秦海璐之前曾在節目上爆料過,明星不缺錢,片酬夠老百姓過一輩子的,她用「我們」兩個字將自己也包括在內,誠然,相比綜藝、演戲不斷的明星,秦海璐的賺錢路數算是比較單一。
  • 父親離世「婆婆」消失: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的貪婪是餵不飽的
    馬毅母親前兩年因病去世,直到馬毅工作後家庭經濟情況才稍微好一點,他父親年紀大了,遂在家小區做個門衛,還給自己覓了個老伴,雖然馬毅不太喜歡這個劉阿姨,但是看著父親開心,也就默許了。鄭萌和馬毅結婚前,對婚姻生活充滿了憧憬。
  • 相思巖,巴蛇吞象,重慶市博物館!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成語是從「人心不足,巴蛇吞象」演變來的。它出自以古重慶為中心的巴國。屈原在《天問》裡就曾經發出過這樣的疑問:「巴蛇吞象,厥大如何?」意思是說,蛇能夠吞象,那麼,蛇該有多大呢?「巴」是一條盤著的蛇的形象。所以巴國也就是蛇國。據傳說,巴族人是太峰之後,太皞就是伏羲。伏羲和他的妻子女媧都是人首蛇身。
  • 親手斷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人心不足蛇吞象,自討苦吃
    說到籃球運動員,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會想到那些又高又壯的巨人猛獸,很少有人會想到那些身高不足一米八的人,也能進入NBA打球。而小託馬斯就是一個例外。身高只有一米七五的他,卻在場上有著不俗的表現。在他巔峰的時候,被球迷們尊稱為「地表最強一米七五」。那個時候的小託馬斯,場均28.9分。
  • 朱載堉:十不足
    有人告知此乃為《不足歌》,詩如下:終日奔忙只為飢,才得飽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買幾件,抬頭看看房屋低。高樓大廈蓋幾座,身邊又少美貌妻。娶下嬌妻並美妾,恨無田地少根基。置得良田千萬頃,出入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薄不願做,想要朝中掛紫衣。
  • 大衣哥——軟弱的背後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首先,個人的性格決定了這個事情的基調。一個人被人欺凌,多半是個人的軟弱造成的。一開始,也許身邊的人是帶著試探的角度,或者還是有底線。但隨著試探的加深,沒有收到反抗,底線就一點點被突破了。如果大衣哥一開始就勇敢地對別人說「不」,並且去闡述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也許,會有些人感覺不舒服,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理解,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