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前類似題材的綜藝節目大都鎩羽而歸,《明日之子樂團季》在開播前也不被看好,更有人認為「搞樂團的」和「搞新秀選拔的」有跨越不過的鴻溝等等——可不料,節目開播後,在第一期便掀起極高討論度,播出當晚整個微博綜藝區娛樂區都在分享自己pick了哪個又酷又帥又會玩樂器的學長學弟。節目播到第二期時,豆瓣評分達8.6,妥妥的高分綜藝。
在豆瓣的「明日之子SUPERBAND」興趣小組裡,一晚的直播貼討論帖足足有五六頁;B站上,UP主自製相關的視頻擁有著超高播放和彈幕量;微博上,熱搜頻頻,學員們的超話也在排行榜上擁有姓名;在艾曼數據新人活躍粉絲榜TOP20 中,明日學員入圍人數和最高排名皆高於其他同類型節目。
一言以蔽之:這節目,出圈了。
但你也千萬別以為,《明日之子樂團季》靠的就是學員們嘻嘻哈哈,觀眾們看看熱鬧啥的,本質上這是一檔音樂綜藝,為了組成一支「超級樂團」,這群追夢的年輕人相互碰撞,用手中的樂器交鋒對話。在剛結束的第二期節目裡,當首次1V1同曲考核開啟後,我們會更覺察到,《明日之子樂團季》能夠剛開播便吸引大家這麼多眼球,是因為他們呈現的完全區別於流行音樂工業中那些穩定且規矩的狀態,如樸樹在點評學員表演時所說:「我覺得年輕人,我希望看到你們狂妄的樣子,我覺得非常有趣。」
比如我們來看看第二期,遭遇首次考核的他們,都有哪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區別於油膩大哥的閃光特質,讓我們覺得「有趣」。
首先一個關鍵詞,是自信。
像嗩吶閆永強和鼓手楊千野,他們所改編的EXO《咆哮》,除了保留原曲的主題動機部分,已完全是一首全新的創作,一首地道的民族搖滾。在我們這群80後最早聽搖滾樂的時候,認為只有國外的才是最好的,而中國的就是「土搖」,甚至把座中教師團梁龍的二手玫瑰也稱作是「土搖天團」。
可像閆永強這年輕的一代不一樣,他們是全球化的一代,從小時候開始與世界潮流同步,也自然不像我們老一輩這樣言必稱某某某,早已走出了對歐美流行音樂的盲目崇拜。如今,國風當自強,嗩吶一響,黃金萬兩。以嗩吶為標誌性音色的梁龍,看到觀眾們的熱情被點燃後,也不由地說:「看到嗩吶這麼受你們年輕人青睞,我怎麼這麼熱血沸騰呢?以前學民樂都說沒有出路,今天這嗩吶一出來,底下年輕人哇哇的。」這,就是年輕人的自信。
接下來,則是輕盈。
與強哥的嗩吶對戰的吉他手張暘和貝斯手小智組,在明知對方會自信炸場的情況下,卻反其道而為之,把《咆哮》改成了一首充滿了neo-soul(新靈魂)風格的歌曲,極簡的鼓點節奏,搭著他們倆人鋪排好的、張弛有度的韻律線條。
張暘和小智的演出你可以回想你過去看的一些歌唱類的競演節目,是不是普遍會有高音崇拜?像嘻哈類的,是不是在比誰的嘴更快?可像張暘和小智,他們相信不是只有「燥」才能「炸」,他們的表演是這樣的四兩撥千斤,兩人和第一期相比甚至都收斂了那些很炫技的技巧,以這樣的方式去徵服聽眾,告訴大家世界可以很吵鬧很喧譁,但我也可以選擇輕盈,這是我們的音樂主張——而且結局是,這一組贏了!你能想像《歌手》裡面胡夏會贏黃綺珊嗎(眨眼)?
年輕人的重要特質,還有:我不轉彎。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正面剛啊!
在孔翔宇與謝淵宇的組合中,他們的這首《Leave Me Alone》,帶著hardcore硬核的氣勢,無論是鼓點和演唱,都要逐級進化,越唱越強,包括鼓手謝淵宇的金屬樂演奏風格,以及孔翔宇恨不得讓自己的青春燃燒殆盡的勁兒,這種在青春裡絕不轉彎的覺悟,沒有任何的遲疑和磨蹭,便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慘綠青年模樣。所以為什麼像朋克或者核類的音樂就得年輕人玩,因為年輕人說話不繞彎啊。
與之相對的,是:隨心所欲。
同樣是鼓手與Rapper的搭配,另一邊的鞠翼銘和趙柯完全是另一種風格。身高一米九幾,長著一張賈寶玉的娃娃臉,微笑鼓手鞠翼銘在第一期一亮相便滿堂彩,他的演奏風格得到樸樹大愛,豆瓣網友玩梗說是,「千萬別被樸樹送去古巴打鼓」。和對手一組的直來直往,鞠翼銘完全是自說自話,全程沒有固定套路,隨心所欲,指哪打哪。
在「Na Na Na」的那一段裡,趙柯的四段同樣旋律唱段,鞠翼銘回應了四段完全不同情緒風格的節奏型,你可以說他們有點瞎來,但他們的意思就是「我讓你離我遠點,Leave Me Alone,我自己愛怎麼來就怎麼來」。這種變色龍的隨心所欲不按章法出牌,如果在錄音棚裡這麼著估計會被製作人狂噴一頓,但在變得成熟世故之前,為什麼不這樣呢?
以及青春裡面必不可少的:起伏和摔跤。
楊潤澤和王舜禾組,兩個入學考試的6分學員,尖子生,他們的這次考核舞臺是失敗的。雖然老師們還是以鼓勵為主,可大家也能看到,外號「奶拽」的楊潤澤,他吉他演奏能力的短板被放大了,在壓軸的器樂展現部分,僅僅刷了幾下強力和弦,沒有任何設計上的其他編排,甚至在精氣神上也是癟的,實在說不過去。和初亮相的讓人眼前一亮,兩位6分學員都感受到了殘酷的現實。
可是,這就是年輕人呀不是?考試成績有好有壞,當你飄飄然了之後下一次很大機會就會炸鍋,年輕所帶來的不穩定性,這才讓我們感受到無比的真實。《明日之子樂團季》可不是要去尬吹每一個學員的音樂能力有多強,真因為像奶拽這樣摔一跤、頭上腫了一個大包,才是年輕人的real world。
另一邊,武星和任胤蓬,這兩位,一個入學考試是3分,一個是2分,屬於末位生的他們,這首《我的舞臺》,兩位白衣少年確確實實地是唱出了「我就是我人生舞臺的主角」的夢幻感。梁龍在後採裡說,他之前對武星這個組合印象非常差,沒創意,怎麼怎麼地;可今天卻是一個逆襲,很大原因在於武星本人性格的包容,還有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夥伴。回想第一期裡,任胤蓬始終都要等待武星,認為武星的聲音才是他的大提琴的最佳搭檔,哪怕小考成績在末位,他也依然相信自己的夥伴,也一直在用他的琴聲支持武星。
武星和任胤蓬
這當然不是什麼劇本,但從節目效果來看,武星和任胤蓬,他們在第二期節目的最後,向我們展現了青春的可能性,在夥伴齊心協力下,如何以弱勝強,這確實是太有戲劇感、情感張力和節目效果了。用人話來說就是——太好看了。這也呼應了本季節目的slogan,「有一群夥伴,比啥都浪漫」。
為了推《明日之子樂團季》這檔節目,我想節目組準備了諸如「今夏最燃綜藝」、「2020年夏天最熱血青春綜藝」等Tag。沒想到,好像這些形容詞還沒用上,節目已經出圈了。節目播時,我打開了下豆瓣,這帖子頂的速度實在快的讓我難以想像。
都說2020年同類節目已經搞疲了,大家都投不動pick不動了,可當《明日之子樂團季》這些小哥哥上來的時候,大家又搞起來了。說白了,還是因為觀眾們對各種領劇本、拽人設的套路已麻木,正好來了一群自信的、輕盈的、不轉彎的、不滯於物的、狀態會起伏的、走路會摔跤但是會爬起來小跑追向前的,這群不作秀的年輕人,帶給了我們今夏最值得推薦的一場「秀」——我說的是show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