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樂團季》雖然不是今年最火的綜藝,但一定是最戲劇性的」,粉絲楊非(化名)無奈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7月初這檔節目開播,自己就被其題材和形式所吸引,但「沒想到節目『高開低走』,有些失望」。
作為騰訊視頻「明日」系列的第四季,《明日之子樂團季》定位於新生代樂團選拔,開播之初曾一度拿下豆瓣8.6分的評分,但截至目前已跌至7.9分。9月12日20時,這檔節目以直播的形式迎來總決賽。而直到9月10日19時,節目組才在微博公開了決賽賽制。
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從綜N代煥新的角度出發,『明日』系列在這一季選擇做樂團是一個很新鮮的嘗試。但從節目定位上來講,按照偶像選秀的模式來進行樂團選拔,難免會產生爭議」。
賽制遭吐槽
偶像選秀or樂團選拔?
往前回溯,《明日之子》系列第一季於2017年播出,此後延續著每年一季的節奏。從評分來看,前三季的豆瓣評分分別為6分、5.4分、6.4分,而從熱度看,第一季總冠軍毛不易是目前從該系列節目走出的認知度最高的選手。
這也使得,在今年《明日之子樂團季》開播前,業界對其期待值並不高。不過從開播之初的表現來看,《明日之子樂團季》堪稱今年暑期檔的口碑黑馬。
「一開始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前兩期確實非常精彩,感覺跟以往的選秀類節目都不同,內容非常新鮮,選手也很有特點」,楊非向記者表示。而另一位粉絲孟清(化名)則是被微博熱搜上的片段吸引而來,「當時看到一段選手用嗩吶演奏EXO《咆哮》的視頻,很震驚,就去看了正片,覺得很有意思」。
但好的開局表現卻並沒有得到持久的延續。隨著節目的推進,在三人團考核結束後,《明日之子樂團季》進行了一次較大範圍的選手淘汰,而這樣的賽制安排也受到了不少質疑。
「原本期待的是選手之間通過比賽進行多次組合和嘗試,呈現出不同的舞臺,但事實上因為人氣原因,可能有的選手只組隊一次就被淘汰了」,楊非表示,「本來組樂隊應該考慮的是實力和配合度,但在這種賽制下,選手淘汰與否又要看人氣。那到底是選人氣偶像還是專業樂隊?作為粉絲也很無奈」。
「如果說《明日之子樂團季》是一檔音樂類綜藝,那麼它的專業性又似乎不太強,且主要是靠粉絲投票買單。但如果說它是純粹的選秀,與樂團這個主題的選拔邏輯又存在矛盾」,另有觀眾私下向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節目賽制的不明朗也遭到觀眾的吐槽。「以往追選秀,最終的出道人數和方式、哪個環節進行組隊淘汰、怎樣計算投票加成等,一般早早就會公布,但《明日之子樂團季》的賽制往往是靠觀眾去猜」,孟清表示,這次總決賽的日程定於9月12日直播,但決賽的賽制直到9月10日晚間才公布。
而在比賽之外,孟清向記者提到,不少負面消息也進一步折損了節目的口碑。包括選手「站姐」與節目組起爭執,女選管隨意進出選手宿舍惹爭議,節目組下場回應豆瓣「吃瓜貼」,選手罷錄、突發身體不適送醫、與節目組爭執錄音曝光等。「如果打分的話,選手可以給滿分5星,節目只能給2星」。
綜N代如何煥新?
變與不變難掌控
事實上,從今年暑期檔綜藝市場的表現來看,綜N代依舊是其中「挑大梁」的存在。衛視方面,包括湖南衛視的《中餐廳4》,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6》,浙江衛視的《奔跑吧4》《2020中國好聲音》《青春環遊記2》,江蘇衛視的《新相親大會4》《最強大腦7》,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5》等,都屬於經典IP的延續。
視頻平臺方面,包括愛奇藝的《中國新說唱2020》《樂隊的夏天2》《喜歡你我也是2》,騰訊視頻的《明日之子4》《超新星全運會3》,優酷的《這就是街舞3》,芒果TV的《密室大逃脫2》《妻子的浪漫旅行4》等,也都屬於綜N代範疇。
「從某種意義上說,綜N代更像是一張『保底牌』」,有分析人士認為,部分季播綜藝經過連續幾季的發展和積澱,已經成為大的IP,擁有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和節目模式,在商業表現和受眾黏度上都能有很好的維持。「但相伴而來的,是部分觀眾可能會對節目架構、嘉賓陣容的調整產生排斥,而若一成不變,又會陷入固化,喪失吸引力」。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已經回歸的多檔綜N代的表現來看,大部分都做出了創新的改動,甚至部分改動是顛覆性的,但從口碑和熱度來看,仍有相當一部分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在變之前,要考慮清楚的是,節目的核心是什麼、受眾的喜愛點是什麼,要把握好『變』與『不變』的尺度,不能打著創新的名號隨意跟熱點,而喪失風格變成『四不像』」,在其看來,綜N代如何在保有核心特色的基礎上,產生新的看點,才是關鍵。
「現在的綜藝內容都有些大同小異,基本上就是以選秀的模式套用到各種主題上去,感覺真的是全民選秀」,楊非向記者表示,看久了也有些審美疲勞,而且選秀的形式並不適配於所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