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真的是我們總也繞不開的話題
今天我們主要了解的是與腰痛有關的骶髂關節紊亂,又稱骶髂關節錯位/半脫位。其實在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腰腿痛被發現以前,骶髂關節紊亂一直被認為是腰腿痛的主要來源。現如今,雖然這種觀念被淡化了,但不得不承認,它仍然還是導致腰痛的重要因素。
國內研究表明由骸骼關節紊亂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約佔整個下腰痛的10%~27 %。
先來認識一下骶髂關節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骶髂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連接樞紐,是由髖骨和骶骨不規則的耳狀面共同組成,兩邊各一個。骶骨呈楔形尖端由上而下緊密嵌入兩塊髖骨,這種結構使得骶髂關節相對而言比較穩定。除此之外,骶髂關節前韌帶、骶髂關節後韌帶、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及骨間韌帶包繞其周圍,使其更加穩固。也正因為如此,骶髂關節的活動受到了限制,正常情況下,骶髂關節的活動度很小,屬於微動關節。
這塊微動關節有什麼作用呢?
骶髂關節連接著人體的脊椎和骨盆,是人體重力上下傳導的樞紐。它既可以吸收來自脊柱的垂直力量,並將其傳遞給骨盆和下肢,又可以緩解地面支持反作用力的衝擊,減少剪切力,保護腰椎間盤和股骨頭。
平常默默無聞,一旦受損卻不簡單
簡單說,骶髂關節紊亂是指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作用下,骶骨和髂骨耳狀面及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受損,關節活動超出生理範圍,並使耳狀面產生微小移動不能自行復位,導致該關節內外力學環境失衡及相關軟組織損傷。同時,出現腰骶部疼痛,患側下肢不能負重,不能端坐,長短腿,以及出現不同程度歪臀跛行等臨床症狀。
骶髂關節紊亂與腰椎間盤突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前邊我們已經說了,腰椎間盤突出被發現之後骶髂關節紊亂淡出大家視野,但其實兩者關係微妙。一方面兩者可單獨存在,互不幹擾;另一方面兩者經常同時存在,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我們的脊柱和骨盆同為人體承重的中軸,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穩定,兩者中的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打破這個平衡。當腰椎間盤突出出現時,脊柱出現的保護性側彎、生理曲度改變和椎體旋轉移位等問題會影響脊柱的整體曲線和承重力線,導致骨盆發生代償性傾斜,間接引起骶髂關節紊亂。
同時,當骸骼關節出現錯位,骨盆會發生相應的傾斜或旋轉,也會引起脊柱產生保護性側彎,生理弧度改變,同時兩側骼腰韌帶張力失衡,帶動腰4、5 椎骨旋轉、側傾,腰椎間盤由於解剖結構的緣故必然突出。
什麼原因導致的骶髂關節紊亂呢?
1、 急性損傷
突然的旋轉力、牽拉力、側向傳導力等急性間接外力都有可能造成骶髂關節損傷。這種損傷在運動中比較常見,奔跑踩空、摔倒、跳躍,扭傷等都有可能引起。
2、 慢性勞損
長期軟組織的側面牽拉、慢性積累性外力造成損傷。比較常見的是經常右腳踩剎車的長途司機和不良坐姿的久坐人群,比如愛蹺「二郎腿」的我們。
3、 孕產
骶髂關節紊亂在孕產婦中更為常見。為了能順利分娩,女性在懷孕過程中,體內增加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會使得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破壞骶髂關節的穩定性。懷孕過程中,腹部重量增加,骨盆前傾,分娩過程中胎兒的擠壓以及骨盆的旋轉外力都會對骶髂關節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4、 年齡
中老年人群骶髂關節紊亂的原因一般都是多元的,既有長年累月的慢性勞損,又有機體老化,骶髂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等原因。
骶髂關節紊亂有哪些保守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目前國內臨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法治療,一般包括推拿松解和整復手法。先全面松解局部緊張的肌肉組織,再運用整復手法將錯位的關節恢復到正常解剖位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不錯的現代外傳手法整復,如日式骨盆按旋法、美式整脊床衝擊手法等。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可以促進局部微循環的改善,加速炎症吸收,有助於症狀的消除,對於骶髂關節紊亂有不錯的療效。
其他方法
比較常見的有骶髂關節束帶(注意佩戴的位置和時間);熱敷、超短波、頻譜等物理治療;目前較流行的無創治療方法體外衝擊波療法等。另外,盆底周圍肌肉組織可以穩定骶髂關節,減少復發率,所以不能忽視對骨盆周圍肌力的訓練。常見的方法有:
臀橋
動作要領:動作要領:屈膝仰臥,兩臂自然伸於體側,兩腳分開約10cm,收腹斂臀,髖關節伸直,保持軀幹和大腿在同一平面上。
蚌式開合
動作要領:側臥,軀幹保持一條直線,雙膝微屈,腳跟併攏,進行髖外展動作,保持骨盆中立,頭部可以用自己的手或枕頭支持。進行 3 組,每組重複 15 次。如需更大阻力可加彈力帶。
內收肌訓練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腿屈髖屈膝踩在床上或瑜伽墊上,雙膝內放入瑜伽球,練習時用力夾緊瑜伽球,動作緩慢。
凱格爾訓練
(最好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1、指導產婦對要進行訓練的盆底肌群進行正確的認識,讓患者把食指和中指放在陰道內,在收縮肛門的時候,促使手指感覺有壓力包圍,在收縮盆底肌群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縮。
2、 患者取平臥位,保持雙腿膝關節屈曲狀態,在吸氣的時候盡力收縮肛門,維持時間為6~8s,在練習結束的時候快速收縮3~5 s。反覆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方法。每天練習2次,每次練習30 min,療程為2個月。在訓練的過程中督促患者儘量保持更長的收縮時間。
看似微不足道的關節,卻會在不經意間惹出最常見的麻煩,你還知道哪些比較容易會忽略的腰痛原因?快快告訴大家,讓大家一起避雷呀!
【本文參考文獻】
張少群, 任茹霞,陳奕歷,馮梓譽,李義凱.骶髂關節周圍各韌帶對骶髂關節穩定性的影響[J].醫用生物力學,2019,34(5):501
黃俊能,何育風 ,劉昊,何梓桐,吳冰潔,趙霞雲.骶髂關節錯位的診斷、治療及研究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0):3202-3203
江軍.骶髂關節紊亂的發病機制與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2,28(19):2407
師寧寧,沈國權,何水勇,郭汝寶.骶髂關節紊亂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相關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與生物力學分析[J].中國骨傷,2014,27(7):563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