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痛,長短腿,常常被忽略的骶髂關節紊亂該如何應對?

2020-12-23 康端康復

腰痛

真的是我們總也繞不開的話題

今天我們主要了解的是與腰痛有關的骶髂關節紊亂,又稱骶髂關節錯位/半脫位。其實在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腰腿痛被發現以前,骶髂關節紊亂一直被認為是腰腿痛的主要來源。現如今,雖然這種觀念被淡化了,但不得不承認,它仍然還是導致腰痛的重要因素。

國內研究表明由骸骼關節紊亂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約佔整個下腰痛的10%~27 %。

先來認識一下骶髂關節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骶髂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連接樞紐,是由髖骨和骶骨不規則的耳狀面共同組成,兩邊各一個。骶骨呈楔形尖端由上而下緊密嵌入兩塊髖骨,這種結構使得骶髂關節相對而言比較穩定。除此之外,骶髂關節前韌帶、骶髂關節後韌帶、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及骨間韌帶包繞其周圍,使其更加穩固。也正因為如此,骶髂關節的活動受到了限制,正常情況下,骶髂關節的活動度很小,屬於微動關節。

這塊微動關節有什麼作用呢?

骶髂關節連接著人體的脊椎和骨盆,是人體重力上下傳導的樞紐。它既可以吸收來自脊柱的垂直力量,並將其傳遞給骨盆和下肢,又可以緩解地面支持反作用力的衝擊,減少剪切力,保護腰椎間盤和股骨頭。

平常默默無聞,一旦受損卻不簡單

簡單說,骶髂關節紊亂是指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作用下,骶骨和髂骨耳狀面及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受損,關節活動超出生理範圍,並使耳狀面產生微小移動不能自行復位,導致該關節內外力學環境失衡及相關軟組織損傷。同時,出現腰骶部疼痛,患側下肢不能負重,不能端坐,長短腿,以及出現不同程度歪臀跛行等臨床症狀。

骶髂關節紊亂與腰椎間盤突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前邊我們已經說了,腰椎間盤突出被發現之後骶髂關節紊亂淡出大家視野,但其實兩者關係微妙。一方面兩者可單獨存在,互不幹擾;另一方面兩者經常同時存在,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我們的脊柱和骨盆同為人體承重的中軸,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穩定,兩者中的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打破這個平衡。當腰椎間盤突出出現時,脊柱出現的保護性側彎、生理曲度改變和椎體旋轉移位等問題會影響脊柱的整體曲線和承重力線,導致骨盆發生代償性傾斜,間接引起骶髂關節紊亂。

同時,當骸骼關節出現錯位,骨盆會發生相應的傾斜或旋轉,也會引起脊柱產生保護性側彎,生理弧度改變,同時兩側骼腰韌帶張力失衡,帶動腰4、5 椎骨旋轉、側傾,腰椎間盤由於解剖結構的緣故必然突出。

什麼原因導致的骶髂關節紊亂呢?

1、 急性損傷

突然的旋轉力、牽拉力、側向傳導力等急性間接外力都有可能造成骶髂關節損傷。這種損傷在運動中比較常見,奔跑踩空、摔倒、跳躍,扭傷等都有可能引起。

2、 慢性勞損

長期軟組織的側面牽拉、慢性積累性外力造成損傷。比較常見的是經常右腳踩剎車的長途司機和不良坐姿的久坐人群,比如愛蹺「二郎腿」的我們。

3、 孕產

骶髂關節紊亂在孕產婦中更為常見。為了能順利分娩,女性在懷孕過程中,體內增加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會使得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破壞骶髂關節的穩定性。懷孕過程中,腹部重量增加,骨盆前傾,分娩過程中胎兒的擠壓以及骨盆的旋轉外力都會對骶髂關節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4、 年齡

中老年人群骶髂關節紊亂的原因一般都是多元的,既有長年累月的慢性勞損,又有機體老化,骶髂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等原因。

骶髂關節紊亂有哪些保守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目前國內臨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法治療,一般包括推拿松解和整復手法。先全面松解局部緊張的肌肉組織,再運用整復手法將錯位的關節恢復到正常解剖位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不錯的現代外傳手法整復,如日式骨盆按旋法、美式整脊床衝擊手法等。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可以促進局部微循環的改善,加速炎症吸收,有助於症狀的消除,對於骶髂關節紊亂有不錯的療效。

其他方法

比較常見的有骶髂關節束帶(注意佩戴的位置和時間);熱敷、超短波、頻譜等物理治療;目前較流行的無創治療方法體外衝擊波療法等。另外,盆底周圍肌肉組織可以穩定骶髂關節,減少復發率,所以不能忽視對骨盆周圍肌力的訓練。常見的方法有:

臀橋

動作要領:動作要領:屈膝仰臥,兩臂自然伸於體側,兩腳分開約10cm,收腹斂臀,髖關節伸直,保持軀幹和大腿在同一平面上。

蚌式開合

動作要領:側臥,軀幹保持一條直線,雙膝微屈,腳跟併攏,進行髖外展動作,保持骨盆中立,頭部可以用自己的手或枕頭支持。進行 3 組,每組重複 15 次。如需更大阻力可加彈力帶。

內收肌訓練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腿屈髖屈膝踩在床上或瑜伽墊上,雙膝內放入瑜伽球,練習時用力夾緊瑜伽球,動作緩慢。

凱格爾訓練

(最好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1、指導產婦對要進行訓練的盆底肌群進行正確的認識,讓患者把食指和中指放在陰道內,在收縮肛門的時候,促使手指感覺有壓力包圍,在收縮盆底肌群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縮。

2、 患者取平臥位,保持雙腿膝關節屈曲狀態,在吸氣的時候盡力收縮肛門,維持時間為6~8s,在練習結束的時候快速收縮3~5 s。反覆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方法。每天練習2次,每次練習30 min,療程為2個月。在訓練的過程中督促患者儘量保持更長的收縮時間。

看似微不足道的關節,卻會在不經意間惹出最常見的麻煩,你還知道哪些比較容易會忽略的腰痛原因?快快告訴大家,讓大家一起避雷呀!

【本文參考文獻】

張少群, 任茹霞,陳奕歷,馮梓譽,李義凱.骶髂關節周圍各韌帶對骶髂關節穩定性的影響[J].醫用生物力學,2019,34(5):501

黃俊能,何育風 ,劉昊,何梓桐,吳冰潔,趙霞雲.骶髂關節錯位的診斷、治療及研究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0):3202-3203

江軍.骶髂關節紊亂的發病機制與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2,28(19):2407

師寧寧,沈國權,何水勇,郭汝寶.骶髂關節紊亂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相關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與生物力學分析[J].中國骨傷,2014,27(7):563

編輯:申衛紅

相關焦點

  • 骶髂關節 MRI 如何診斷早期強直性脊柱炎
    No.1 骶髂關節解剖特點 骶髂關節(SIJ)是身體最穩定的關節之一,支持軀幹的重量,屬於微動滑膜關節,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狀面構成,關節面凹凸不平,彼此結合十分緊密
  • 醫院的影像學不能判斷,我們該怎樣鑑別骶髂關節疼痛錯位,再教你...
    骶髂關節,該關節有兩個耳狀面,分別位於骶骨和髂骨上,這個結構可以使兩個髖骨和骶骨同時運動,有兩種運動模式為迴轉運動和反轉運動,這樣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啊,什麼是迴轉運動,如果說骨盆前傾你可能就懂了,沒錯骨盆前傾的姿勢就是骶髂關節的迴轉運動,只是一個是骨盆運動的稱謂,一個是骶髂關節的運動稱謂,反轉運動對應的就是骨盆的後傾。
  • 腰椎的小關節紊亂造成坐骨神經痛你知道多少?如何治療解除痛苦
    都會造成你的坐骨神經疼痛,那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腰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坐骨神經疼痛。我會從相關生理結構和造成的原因,治療的方式和鑑別診斷來說一下這個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小關節紊亂的病因及局部生理特點引起坐骨神經疼痛的病因除坐骨神經炎、風溼病,腰椎間盤突出、脊椎關節炎、椎管內疾病等,腰椎小關節炎也可致此神經疼痛。
  • 反覆扭傷腰 關節都紊亂
    經X光檢查發現,她的這些症狀都是腰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腰椎小關節紊亂,是指因外傷、退行性改變及先天發育等因素造成腰椎小關節的解剖位置改變,從而導致腰椎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通俗來講,就是由於腰部扭傷所導致的關節錯位,因此,腰椎急性扭傷或者慢性勞損是其主要成因。臨床上腰椎小關節紊亂的患者並不少見,而王女士這種情況可能和半個月前她在健身房「擼鐵」有關。
  •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是咋回事?
    近日,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安軍明主任醫師門診來了一位五十歲左右女性患者,張口困難,右側耳前顳頜關節處疼痛,嚴重影響進食及語言交流,甚是苦惱。安軍明主任醫師仔細詢問診患者病史、並行CT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病變。該患者最後診斷為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症。
  • 左側腰椎和骶髂關節關節疼痛的康復案例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在培訓中發生的康復案例:1 第一個案例是患者是彎腰時,以及彎下去起來時左側骶髂關節疼痛厲害,現在疼了有半年了,很是困擾。他本身是一位教練,自己一直有在練臀,腰,腹,但就是不見效,我給他評估完確定了主要是兩個問題導致:(1)彎腰時骨盆沒有前傾聯動,練了骨盆運動模式,就一個動作,在躺著,跪姿,站姿分別做了一分鐘,再彎腰就沒有痛。
  • 張嘴關節有異響?警惕顳頜關節紊亂!
    如果你在平時張嘴、咀嚼、打哈欠時聽到「嘎嗒」的異響聲,甚至感到疼痛,就要警惕你的顳頜關節開始紊亂了。解放軍第八一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劉向輝指出,下巴掉下來是種病,叫顳下頜關節脫位,按性質可分為急性脫位、復發性脫位和陳舊性脫位;按部位可分單側脫位和雙側脫位。一般多是顳下頜關節紊亂引起的,例如咀嚼肌紊亂、關節結構紊亂等。
  • 你的血壓高了,可能就是頸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
    前面的文章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小關節紊亂根據不同的位置變化就會造成不同的症狀,上一篇文章講到了頸椎小關節紊亂會造成頸椎和前臂的疼痛,今天我們講頸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血壓高。好多人在頸椎不舒服之後會出現頭暈頭疼的症狀,第一時間大夫會給你測量一個血壓,一測血壓高了,為什麼會出現血壓高呢我們就來具體的說一說。
  • 張口咔嚓響,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發出聲音的部位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做顳下頜關節。而之所以會發出咔嚓聲,很可能是因為你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專家提醒,顳下頜關節紊亂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多數關節功能失調紊亂的預後是良好的。但是久而久之會影響面部輪廓,導致臉部變形。病因有哪些?
  • 腰「閃」了,可能是腰椎小關節紊亂惹的禍
    而當這種負荷超過了小關節承受的極限(如急性扭傷、重體力勞動、不良坐姿或長時間久坐、肥胖等),或者小關節本身出現問題(如小關節發育不良、小關節內滑膜嵌頓),就會出現小關節的病理變化,形成炎症,刺激神經末梢,形成腰背痛,在醫學上稱為「腰椎小關節源性腰痛」或「腰椎小關節紊亂」。
  • 腰椎疼痛難忍原來是腰椎的骨骼肌肉出現了問題,如何治療
    並有前縱韌帶、棘上、棘間等韌帯連結,右側有後關節,而強有力的後縱韌帶甚為堅強。因腰部經常處於負重下的運動狀態,腰骶部的活動範圍又較大,所以腰部損傷的機會甚多。腰椎小關節紊亂多發生在腰4一腰5及腰骶關節處。因為腰部小關節處於矢狀位排列,兩側對稱,便於腰部前屈,背伸的協調運動。
  • 或是胸椎小關節紊亂!
    2年前,蘇先生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胸痛,胸痛常常是一過性,且隨著吸氣動作而加重。一開始,蘇先生擔心是自己的心肺方面出了問題,為此去做了心功能、肺功能等相關檢查,均無異常表現。雖然症狀不影響講話和工作,但是時不時出現的疼痛,卻像一塊巨石,壓在蘇先生的心頭,令他非常憂慮。
  • 骨關節系統——放射學診斷報告書寫規範
    4.3  關節結核(滑膜型)左側膝關節關節囊腫脹積液,關節間隙增寬,脛骨內髁見骨破壞,密度不均,有小死骨,邊緣模糊,骨骺較大。關節周圍骨骨小梁稀疏,皮質變薄。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4.4  骶髂關節結核骶髂關節兩側關節面見骨破壞,骶骨緣毛糙,右側骶骨密度不均,髂骨耳狀面有凹陷性缺損區,周圍有硬化現象,部分關節面狹窄。
  • 開口下頜就疼,小心顳頜關節紊亂,3招來判斷,4大手段避免惡化
    你聽過顳頜關節紊亂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3的人曾有顳頜關節疼痛,其中有1/4人出現彈響聲或肌肉疼痛,但真正尋求治療的民眾卻僅佔10%。顳頜關節紊亂常伴隨其他細微症狀,如頭痛、耳鳴或睡眠品質變差,很多人很容易看錯科別,導致病情加重,發生咀嚼功能異常、下頜歪斜、臉部變形等狀況。那麼什麼是顳頜關節紊亂?哪些人是好發族群?該怎麼治療才能避免惡化,影響生活?
  • 「體態矯正」顳下頜關節紊亂怎麼辦,緩解顳下頜關節疼痛訓練方法
    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我們平時可能很少注意到顳下頜關節,但其實我們會經常用到它。這是連接下頜骨和顱骨的關節。每次我們說話、咀嚼或者吞咽的時候它都在運動。當我們的下頜關節和下頜肌肉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通常是由於頜骨受傷、關節炎引起的炎症或過度使用而造成的。
  • 「問答合集」顳下頜關節紊亂,可以箍牙嗎?
    【問答合集】顳下頜關節紊亂,可以箍牙嗎?圖片來自網絡Q2:顳下頜關節紊亂對下巴左右高低不齊的影響,下巴會越來越偏嗎?存在這種可能。如果不治療幹預,最多也只是保持現狀。下巴偏斜一方面有遺傳、關節炎症等原因,還可能有單側咀嚼習慣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沒有單側咀嚼的習慣,有的話及時糾正。Q3:右側顳下頜紊亂有響聲不痛,笑起來門牙左邊露三顆,右邊露四顆,笑起來嘴巴有點歪,可以通過矯正改善嗎?要結合更多的檢查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