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鍾仕鋒】
德國《明鏡》周刊近日援引德國聯邦情報局消息,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領導人曾於1月21日與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通話,要求其幫助隱瞞病毒能夠『人傳人』的信息,並延遲發布關於疫情的全球預警。據估計,中國隱瞞信息的行為導致全球應對疫情錯失4至6周的時間。」
在這短短的一則新聞中,竟出現了三處硬傷:
一是「無中生有」,1月21日中國領導人和譚德塞之間從未進行過通話,這一點中方和世衛組織均已作出澄清。該事件純屬無中生有。
二是「時序混亂」,中方1月20日便已對外通報病毒可以「人傳人」的信息,又怎會在21日要求世衛組織「隱瞞」?
三是「誹謗中傷」,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對外發布信息,為世界抗疫贏得時間。中國從未隱瞞疫情,更不可能為此向世衛組織施壓。
我們不免對此感到疑惑:這則徹頭徹尾的「假新聞」如何堂而皇之登上《明鏡》周刊這家頗具聲望的主流媒體?
職業精神褪色
《明鏡》周刊出現假新聞已非首次。該刊曾於2018年底爆出「新聞造假門」,其「明星」記者雷洛蒂斯被查實在14篇報導中通過捏造人物、虛構事件來編造假新聞,在傳媒界引發軒然大波,《明鏡》聲譽亦受重創。
作為一家創刊70餘載的媒體,《明鏡》傳統上曾非常重視報導的真實客觀。其創刊人奧格斯坦曾提出:「《明鏡》報導務必準確,對每一個細節都必須精確核實。」如今老掌門的勸慰言猶在耳,「造假門」舊案殷鑑不遠,《明鏡》又一次重蹈虛假報導覆轍,不免讓人懷疑其招牌還能打多久?
對華偏見使然
《明鏡》周刊內部有強大的「事實核查」機制,德國情報部門消息的真偽也不難辨別,但《明鏡》卻選擇不假思索、「照單全收」,其深層原因在於相關消息完美契合了《明鏡》的對華偏見。今年2月,《明鏡》周刊曾以「新冠病毒,中國製造」為題發布報導並配以駭人的封面,其對華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令人遺憾的是,抱有對華偏見的西方媒體並非《明鏡》一家。在疫情期間,這些媒體虛假報導頻出,嚴重毒化輿論,損害中國形象,破壞國際抗疫合作。近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視頻會議上呼籲國際媒體秉持職業操守,堅持科學理性,堅持客觀真實,堅持公正平衡,為戰勝疫情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
在《明鏡》周刊辦公大樓入口處的牆上,鐫刻著該社的格言:「說出真相」(Sagen, was ist)。不知那些初心泯然、罔顧事實真相炮製假新聞的記者和編輯們面對這句話時,心中又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