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舉頭三尺有神明」,這5件損「陰德」的事,別再做了!

2020-12-22 明月天心

何謂「陰德」?指一個人暗地裡做好事,而不為人所知,別人不知道,這種善的行為被上天記功,功德利益無邊。陰德大的人,善良敦厚,自有上天庇佑,福報無量。人這一生缺什麼,都不可缺福報,沒有福報,會過得很苦。常言說得好「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沒有福報的人,一生窮困潦倒、奔波勞累,最是心酸。雖然人一出生的命我們已無法更改,但是我們靠此生的行善積德為自己修福。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都是人自己修來的,萬事皆有因果。要想得到和別人一樣的福報,就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羨慕別人沒有用。如《太上感應篇》裡所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真正能夠保佑和加持自己的,不是外在的神靈,而是我們自身的德行善業。

有句話叫「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積德、福報長久。「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以下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

一、不孝父母

佛是出世間最大的福田,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佛說,若人恭敬孝順父母,其功德如同供養佛,孝順父母的功德和供養佛的功德一樣大。佛家常說一句話:堂上雙親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父母就是我們最親最近的佛菩薩,不孝父母的人,你就是佛前再燒香供養,也毫無功德。

對父母不孝,就是折磨自己,自損陰德。世上最大的善莫過於孝,最大的惡也莫過於不孝。若人恭敬孝順父母,必有無量深厚福報。一個不孝父母的人,上天必不會以福德加持,凡事若有不順,多因不孝。

二、愛嗔恨抱怨,斤斤計較

《寒山詩》裡寫道: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脾氣越大的人,往往福報越薄。動不動就愛發脾氣,這樣的人,內心沒有智慧,心量太小,愛計較、愛抱怨,不是有福之相。這嗔恨心是很多人都易犯的惡習,卻不知很多時候,人的好運福報就是從你的負能量裡偷偷溜走了。

人心中的能量不好,感召來的多少不好的事情,多是障礙和不順。「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就是這個道理。人的心不順,則萬事萬物皆是障礙;心順了,一切皆是順遂如意。「一切唯心造」,心正了,人生才會越來越順。

三、殺生造惡業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申;捨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我們與那些動物一樣都在六道裡輪迴,不過我們今生福報大,得此人身,而他們墮入了畜生道,但一切隨業流轉,若我們今生為了一己私慾而殘殺它們,種下墮入惡道之因,冤冤相報何時了,終有一日要惡因惡果償還。

經曰: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善護生命,即可遠離災厄,獲得長壽福報;反之,殺害眾生,結下惡緣,則多病短命不壽,奇禍接踵而至。護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殺生,就是自損陰德。

四、生邪淫,動邪念

邪淫是人內心貪愛的無度,邪淫越重的人,陰德損耗越快。若是世界上的六道眾生心中沒有淫念,就不會再有生死輪迴。我們專志於修習三昧,就是為了解脫生死,若不斷除淫心,就不可能脫離輪迴。即使入於禪定、智慧過人,若不斷除淫念,還是會墮入魔道。淫慾為生死根本,不斷邪淫,就永遠無法覺悟,無法獲得清淨自性,在六道苦海輪迴,實為大苦。

五、造口業,說人是非

愛說是非者,即為是非人 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遠離。人一定要學會閉嘴,人花了三年時間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一個人越是愛扯非、說閒話、刻薄惡毒,這樣的人越是沒有福氣,不信你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嘴是福禍之門,管不住自己的嘴,難免禍從口出。「口是傷人斧,言是割心刀;出言要有尺,戲謔要有度」,言語吉祥,利益他人,更是莊嚴自己。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希望大家廣修善業、福慧增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你了!
    提到「陰德」,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在佛教裡,「陰德」是與「陽善」同時出現的。如果一個人做好事,想要受到世人的稱讚,帶有一絲功利的念頭,這種善業叫做「陽善」。相反,如果一個人是暗地裡偷偷做了很多好事而不求回報,不計名利得失,這種善業我們稱之為「陰德」。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後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勸善規過的意思。你知道有哪些神明嗎?這句話的出處?上半句或下半句有哪些?在道教對神明的認為舉頭三尺的神明是三臺北鬥神,《太上感性篇》有云:「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三臺星名北鬥神君,主人間善惡、生死、壽夭、富貴貧賤之事。」
  • 佛教:這八件事,易損陰德,不要再做了!
    陰德,在民間有更通俗的名稱,即為「陰騭」。所謂陰德,就是不被人知道,也不圖名利回報的善行。陰德厚重的人,自然能承載他周遭的一切,然而「德不配位」,將受其殃。佛家常常勸世人行善積德,許多學佛人,平日也很注意做善事,積功德。可是,很多時候,儘管我們善事做了不少,但自身的境遇卻沒有改觀,甚至越來越糟,這又是為何呢?
  • 舉頭三尺有神明,神仙為什麼要監察人間的善惡功過?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人們的行善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道教承負理論認為,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會分毫不差地把這份報應呈現出來,近報在己、遠報兒孫,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會「欺天」,正所謂「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人活著,別缺德,別作惡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不管天賦多高,能力多強,如果偽善、缺德,就算再努力也沒有用。眾生看到這一幕,都嘲笑他。人活著,千萬不要做缺德之事。如果想玷汙或是陷害善良的人,最終一定會傷害了自己。做人,缺什麼別缺德。做人太精明,早晚會無路可走;為人太惡毒,註定會自斷福祿。
  •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善惡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兩句話都是一個意思,「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自很多版本,這說明此話很有哲理的,也很現實的,被不少有名望之人所採用。《增廣賢文》中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勸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隱瞞真實情況,你頭頂上就有神靈在看著你。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而且時至今日依然被人們使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俗語的魅力。在古裝影視劇中,「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一句經常被提起的臺詞。如果從其表面意思去分析,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天上的「神明」都會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約束個人行為,並且多行善事才能利人利己。
  • 古人忠告:「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越早明白越好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整句俗語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後半句出自清代葉存仁的詩歌:「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古代社會由於人們的思想比較落後,或者說對自然界的了解比較有限。
  •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平安每天
    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利益決擇時,在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時,如何面對自己的選擇,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2 但是無論怎樣,無論你是小孩還是老人,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做人做事,都必須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做人,都應該有敬畏之心,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底線。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下面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沒有做過,如果做過,也要趕緊懺悔改過。一、不孝父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撫養我們成人,這是天大的恩德。古人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對我們這麼大的恩德,又何以為報?所以孝養父母,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這是做人的本分。如果我們不肯孝養父母,甚至忤逆父母,傷害父母,這就是違背人倫,連畜生都不如了。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管,怎麼還會關心在乎社會上的其他人?所以這種人的德行基礎就喪失了,這是世間最損陰德的事情。
  • 舉頭三尺有神明:看看邪淫的人頭頂會有什麼光?
    相信很多朋友的師長都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  說到神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敬天敬神的傳統,這不僅是因為祖師修行濟世的風範事跡值得我們尊崇學習,更是因為神明是人類行為對錯的考較者與記錄者,我們通過敬神來約束自己,才不至於行差踏錯,一墮冥途。道教著名的勸善經典《太上感應篇》指出:「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要感恩和恭敬萬物。若你與因果為敵,就是自找苦吃、自損福德。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佛教:最消耗「陰德」的5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陰德」,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福報,一個人行善積德才會有福報,有了福報,人生才會少些苦難、多些順遂。「命由己造,福自我求」,人生的福禍掌握在自己手中,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是自找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善利人是為自己積陰德,作惡造業自然是消耗自己的福報。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但這基本上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的判斷,如果說有一個具體的劃分準則,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但這基本上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的判斷,如果說有一個具體的劃分準則,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人因為信仰神靈,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到相應的祭廟中叩拜。這裡舉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擺放香火的供桌。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本期和大家說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說,一個人不要做壞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距離頭頂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的存在,而這些神明會把我們做的好事壞事記錄下來。其實這是一句勸人向善的老話,很多家庭教育中,長輩們也經常拿這句話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