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最熱大片《八佰》即將上映,讓塵封的歷史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414名戰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經歷,讓當時國人振奮,也讓後人緬懷,但是我們現在現在看這部電影,也要了解他發生的時代,那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才能更好理解那個時代?
八佰劇照
1931年九一八事變,國民黨綏靖妥協,東北不斷淪陷。1932年《何梅協定》國民黨軍隊撤退,日本開始像華北侵蝕。在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下,國民黨政府忙著剿共,據《中華民國大事記》記載:「1933年4月6日,蔣介石在南昌電令『剿匪』各將領「侈言抗日,不知廉恥者,立斬無赦。」在這個時候抗日是罪,連說都不能說。
1936年雙十二西安事變,張學良與楊虎城逼宮,蔣介石被迫抗日。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雖然國民黨開始集結重兵,但是依舊沒有對日宣戰。中日矛盾不斷升級,抗日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也是當時最大的矛盾。日軍咄咄逼人,國內群情激奮,戰爭是不可避免地到來。為了緩和國內的指責,蔣介石只能與日本開戰緩和國內矛盾。戰鬥是無法避免,只能接受的。
蔣介石視察
蔣介石沒有選擇在華北與日軍對戰,而是準備開闢第二戰場,這個戰場就是了上海。最核心原因只有一個:蔣介石對列強抱有強烈的幻想。上海有大量的租界,通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殲滅日軍,獲得列強支持,通過列強來幹涉日軍侵華步驟。算盤很精明,但是列強不傻,在臨近攻擊前一天的8月12日下午,英美過來調停,要求24小時之內中國軍隊不得進攻,箭在弦上但是蔣介石選擇了不發。列強都是穿一條褲子的,不會因為你弱小而來幫助你。最終戰爭在延時30個小時之後在上海這個缺乏戰略要地的地方打響了。雖然時間、地點都是國民黨政府制定的,前期也取到了一定優勢,但是在戰役進行過程之中,最終由相持走向了潰敗。
四行倉庫位於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的聯合倉庫。因為要儲備大量物資,所以建設成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可以說是天然的防禦工事。四行倉庫東面就是英租界的生產生活使用的大型煤氣貯存罐,南邊就是英租界,當時英美與日本之間並未開戰,加上最初英美還拉一把日本將戰鬥推後了30個小時,所以日軍無法動用重武器,只能以輕武器和步兵進攻,讓四行倉庫在戰鬥當中保持一定的優勢。四行倉庫在淞滬會戰期間也一直是德式師88師的師部駐地,加固了大量工事以及儲備大量糧食和藥品等,如果正常抵抗可以堅持半年以上,但是88師的師長就是著名的逃跑「飛將軍」孫元良,在會戰期間,孫元良還在四行倉庫舉行了多次舞會,邀請富商名媛前來,通過歌舞昇平顯示自己必勝的信心。
斷壁殘垣的四行倉庫
之前提到蔣介石因為幻想得到列強支持,所以選擇上海這個缺乏戰略縱深,沒有天險屏障的地方與日軍開戰。10月26日的時候,蔣介石在戰略目標未達成而且傷亡慘重之後,突然終於決定撤退。突然而無計劃地撤退讓中國軍隊的防線一下如水衝砂一樣崩散了,這也是為什麼淞滬會戰中,雖然戰士英勇浴血奮戰,但是最後損失慘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將無能,害死三軍。雖然決定撤退,但是蔣介石還對列強抱有幻想,希望在列強面前好好表現一番,期待後面得到列強同情和支持,決定讓擁有地利的88師繼續堅守,同時為其他部隊撤退爭取時間。
蔣介石通過副總司令顧希同傳達這個命令,「飛將軍」怎麼能讓老蔣如願,他對顧希同說:既然是因為政治目的需要,我們也不需要讓整個88師犧牲啊,我們還要保留實力,以待抗日。只要堅決地打出國軍的風貌,打出氣勢,多少人都一樣,這樣留守的人少一點,我們的犧牲也能少一點。軟耳朵的顧希同同意了孫元良留下一個團抵抗的計劃,到最後撤退之時,留下了一個加強營即88師524團第一營。守四行倉庫的最後由一個師變成了一個團,到最後一個營414人,謝晉元作為524團的副團長與第一營營長楊瑞符,明知道可能是全軍犧牲,也接受了堅守7天的命令,「大敵當前,男兒自應以死報國」這是營長楊瑞符留下的原因,也是謝晉元和全部展示的心聲。不知道2007年才去世的孫元良,還記不得蘇州河畔的謝晉元和那413名戰士。
守四行倉庫戰鬥模擬場景
當時愛國人士童子軍初二女學生楊慧敏身裹國旗,深夜泅渡蘇州河,在10月29日上午四行倉庫終於升起了民國的國旗,5年後楊慧敏被戴笠等陷害成為日本間諜在重慶渣滓洞關到了1946年。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後,國民黨政府終於在1941年12月9日正式宣布對日作戰,「不料強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打淞滬會戰是希望獲得英美支持,最後和日本正式宣戰是因為英美被日本突襲了。這樣一個政府幸好被我們用腳投票送走了,真是中華民族之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