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論電影來講,這也不是一部製作上乘的日本電影。故事並不飽滿,敘事手法是一貫的平淡,安靜的九洲長崎,高高低低依山而立的老式房屋,狹小的街道,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人在房屋、超市、辦公室場景中穿梭,影片毫無波瀾的慢慢道出人們之間的交集。儘管如此,可是看得出導演野心很大,他想探討的首先是愛情,當愛情不可能的時候該如何堅守。這份堅守也許不再是為著特定的人,也許只是自己的內心。其次如果你沒有嫁給愛情,你選擇獨自生活,如何來面對生活,面對孤獨。這便是女主角美奈子的故事。
女主角美奈子是50歲的中年婦女,獨居。做兩份工,清晨送牛奶也兼職超市收銀員。足以養活自己。男主角槐多50歲的中年男人,政府公務員,有一個病重的妻子,臥床多年,不離不棄。美奈子的朋友敏子夫婦,敏子是個作家,丈夫患老年痴呆,已記不住過往,敏子陪在身邊最吃緊的時候悠悠的說這個男人也是從別的女人身邊搶來的,怎麼也要好好待他。這個奶奶也是有故事的人啊。兩個無人看管的小屁孩,結尾處直接導致槐多的離去。其他如美奈子超市的店長,同事啊,不過是充場景的。
故事一:美奈子每天清晨給槐多家送牛奶,放下當天的新鮮牛奶取走瓶子然後離開,好多年好多天都是如此吧。有一天槐多病危的妻子聽到一個故事,讓她終於印證了自己多年的疑問。這個對自己無限溫柔的男人卻總似心有所屬。
故事二:美奈子與槐多是高中同學,美好的少年時代,兩個人的感情從書店開始,電影輕描淡寫,但是書店的設置喻意出兩個人在精神上的契合。可是意外出現了,美奈子的母親與槐多的父親婚外戀,二人在一起車禍中死亡,流言蜚語,家庭壓力之下兩個人分開了。槐多跟另外一女人結婚,美奈子獨身一人。兩個人還是在一個不大的城鎮生活,唯一的交集是美奈子每天在槐多家門口放置牛奶。我估摸美奈子選擇送牛奶是故意的,這樣可以每天離他近一點。槐多一大早起床站在窗前也是故意的,他知道她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一個默默的站著,一個來了即離開,日式的隱忍與克制,哀傷的美感。
故事三:槐多妻子去世,美奈子與槐多放下多年壓抑在心中的情感,在50歲這個尷尬的年齡相擁在一起。但是導演卻在這時製造了一個討厭的意外,又一次將二人永遠的分開了。也許這也是導演故意的,就是給美奈子的人生諸多意外,總是在離幸福最近的地方又殘忍的撕離。然後將人生的難題拋給她。又一次失去槐多的美奈子將如何面臨這巨大的悲痛。她爬上城市裡最高的山頂,向著遠方露出溫柔目光仍然善意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接下來美奈子的生活一定是照舊,她的生活依舊是送奶,超市,回家,然後再平靜的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黑夜獨自入眠,儘管悲傷與孤獨遍布每一個細胞,她用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它們撫平。
故事四:這才是重點。電影中開始不久有一幕,回到家中的的美奈子推開一扇門,現出來的是一間書屋,書架一直延伸到屋頂,環繞著整整三面牆,整整齊齊的碼著一本本的書。深夜,美奈子側躺在床,手捧卡拉瑪佐夫兄弟,然後緩緩入睡。這個場景的出現將我深深震住,超越了作為敘事主線的愛情故事本身。美奈子的20,30,40,50,是一個個日子的累積,她看著他結婚,看著他走向世俗意義的婚姻,她選擇獨生。會有不甘嗎,會有報怨嗎,會有憤恨嗎,最重要的是會有寂寞孤獨嗎。到了50歲的美奈子已經與這個世界相處的異常平和,沒有不甘沒有報怨沒有憤恨,只是何以遣孤獨?這間書屋道出了答案。是那一排排的書給足了她全部的生活勇氣和底氣,支撐著她內心對情感的堅守。捧起書本的美奈子找到了世間最強大的盔甲,抵擋一切世事無常。拋開被浪漫愛情迷了眼的想法,我們總是妄想尋找到另一半,然後與自己的一半拼接起來完美契合的像一個人一樣,這怎麼可能呢?無論在什麼樣的親密關係下,孤獨反而更永恆,何以遣孤獨呢,我們終究要回答自己。
電影的最後:——美奈子,今後你打算怎麼辦? ——先看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