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過去、現在、將來·····

2020-10-31 青花椒之味

單純論電影來講,這也不是一部製作上乘的日本電影。故事並不飽滿,敘事手法是一貫的平淡,安靜的九洲長崎,高高低低依山而立的老式房屋,狹小的街道,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人在房屋、超市、辦公室場景中穿梭,影片毫無波瀾的慢慢道出人們之間的交集。儘管如此,可是看得出導演野心很大,他想探討的首先是愛情,當愛情不可能的時候該如何堅守。這份堅守也許不再是為著特定的人,也許只是自己的內心。其次如果你沒有嫁給愛情,你選擇獨自生活,如何來面對生活,面對孤獨。這便是女主角美奈子的故事。

女主角美奈子是50歲的中年婦女,獨居。做兩份工,清晨送牛奶也兼職超市收銀員。足以養活自己。男主角槐多50歲的中年男人,政府公務員,有一個病重的妻子,臥床多年,不離不棄。美奈子的朋友敏子夫婦,敏子是個作家,丈夫患老年痴呆,已記不住過往,敏子陪在身邊最吃緊的時候悠悠的說這個男人也是從別的女人身邊搶來的,怎麼也要好好待他。這個奶奶也是有故事的人啊。兩個無人看管的小屁孩,結尾處直接導致槐多的離去。其他如美奈子超市的店長,同事啊,不過是充場景的。

故事一:美奈子每天清晨給槐多家送牛奶,放下當天的新鮮牛奶取走瓶子然後離開,好多年好多天都是如此吧。有一天槐多病危的妻子聽到一個故事,讓她終於印證了自己多年的疑問。這個對自己無限溫柔的男人卻總似心有所屬。

故事二:美奈子與槐多是高中同學,美好的少年時代,兩個人的感情從書店開始,電影輕描淡寫,但是書店的設置喻意出兩個人在精神上的契合。可是意外出現了,美奈子的母親與槐多的父親婚外戀,二人在一起車禍中死亡,流言蜚語,家庭壓力之下兩個人分開了。槐多跟另外一女人結婚,美奈子獨身一人。兩個人還是在一個不大的城鎮生活,唯一的交集是美奈子每天在槐多家門口放置牛奶。我估摸美奈子選擇送牛奶是故意的,這樣可以每天離他近一點。槐多一大早起床站在窗前也是故意的,他知道她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一個默默的站著,一個來了即離開,日式的隱忍與克制,哀傷的美感。

故事三:槐多妻子去世,美奈子與槐多放下多年壓抑在心中的情感,在50歲這個尷尬的年齡相擁在一起。但是導演卻在這時製造了一個討厭的意外,又一次將二人永遠的分開了。也許這也是導演故意的,就是給美奈子的人生諸多意外,總是在離幸福最近的地方又殘忍的撕離。然後將人生的難題拋給她。又一次失去槐多的美奈子將如何面臨這巨大的悲痛。她爬上城市裡最高的山頂,向著遠方露出溫柔目光仍然善意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接下來美奈子的生活一定是照舊,她的生活依舊是送奶,超市,回家,然後再平靜的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黑夜獨自入眠,儘管悲傷與孤獨遍布每一個細胞,她用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它們撫平。

故事四:這才是重點。電影中開始不久有一幕,回到家中的的美奈子推開一扇門,現出來的是一間書屋,書架一直延伸到屋頂,環繞著整整三面牆,整整齊齊的碼著一本本的書。深夜,美奈子側躺在床,手捧卡拉瑪佐夫兄弟,然後緩緩入睡。這個場景的出現將我深深震住,超越了作為敘事主線的愛情故事本身。美奈子的20,30,40,50,是一個個日子的累積,她看著他結婚,看著他走向世俗意義的婚姻,她選擇獨生。會有不甘嗎,會有報怨嗎,會有憤恨嗎,最重要的是會有寂寞孤獨嗎。到了50歲的美奈子已經與這個世界相處的異常平和,沒有不甘沒有報怨沒有憤恨,只是何以遣孤獨?這間書屋道出了答案。是那一排排的書給足了她全部的生活勇氣和底氣,支撐著她內心對情感的堅守。捧起書本的美奈子找到了世間最強大的盔甲,抵擋一切世事無常。拋開被浪漫愛情迷了眼的想法,我們總是妄想尋找到另一半,然後與自己的一半拼接起來完美契合的像一個人一樣,這怎麼可能呢?無論在什麼樣的親密關係下,孤獨反而更永恆,何以遣孤獨呢,我們終究要回答自己。

電影的最後:——美奈子,今後你打算怎麼辦? ——先看看書吧。

相關焦點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
    男主按部就班的結婚,工作;女主孑然一身,工作,讀書。中年人的隱忍與壓抑表露無遺。這不是部適合夜晚看的片子,會讓人情緒低落。最後短暫擁有隨即痛失所愛的女主被問到以後怎麼辦時,她說,回家讀書。重回一人陋室,再次面對一牆書籍,然而屋外的街道再無那人走過。「何時是讀書天」,雨天,深夜,一個人時。p.s.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
    《何時是讀書天》展現了一個小鎮牛奶女工平凡的前半生,以及可以預見的平凡的後半生。故事開始於一個奇怪的志向:15歲的大場美奈子立志要在自己出生的小鎮度過一生,儘管這裡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但外面的世界似乎對美奈子沒有太大吸引力。她想留在這個小地方,跟有數的人們產生深刻的聯結。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才是讀書天
    我現在大部分時間讀的都是課本,以至於我真的挺後悔選擇文學作為我的專業的。「我愛文學」是一句空泛又十分令人不適的話,因為我們都說不清什麼是「文學」,也說不清究竟要喜歡到什麼程度才能被稱作「愛」。世界上有很多「愛」文學的人,但我希望我不是他們中的一個,因為我非常確定我能感受到他們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 周三觀影 ​何時是讀書天
    :《何時是讀書天》時間:2016年8月31日 周三 19:30說明:來店消費即可參加你喜歡讀書嗎最近一次翻開一本書是什麼時候你為什麼讀書通常在什麼時候讀書今天想說一部關於書的電影《何時讀書天》2005上映。十一年了。我想想如何概括這部電影比較好。它不是一部單純講閱讀的電影,沒有在肆意宣揚閱讀之樂。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其實是一個發生在日本的純愛故事。
  • 一個人的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非典型影評
    這是一部愛情片,而我在感動之餘,更欣賞美奈子一個人讀書、生活、做事的日子。很喜歡的一個場景,美奈子鼓足勁兒一路小跑上去的樓梯在婦女節的半天假期裡,把《何時是讀書天他說欣賞不了文藝片,我開玩笑掩飾「大概是我口味獨特吧」就混過去了。對於觸及我心靈深處的部分,我是輕易不敢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即使是我最好的朋友們。(上周看了《四個春天》以後情緒起伏很大,很想找人聊聊,思來想去點開了離得不遠卻三年多沒見面的小z的微信頭像,果然他已經看過了。)最初吸引我看這部電影的其實不是什麼愛情故事。
  • 《何時是讀書天》短評
    我不禁問自己,我是在感到空虛時讀書,還是在感到充實時讀書呢?我的回答是,我讀書是因為我感受到不足。語言的貧瘠、大腦的空洞,每當想法呼之欲出卻又斷在嘴邊時,我都想讀書。這樣一來,讀書似乎還是為了填補一部分空白。 但是我對美奈子的理解是,她真的不盡然是為了填補空虛而讀書。她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幾十年如一日。
  • 《何時是讀書天》閱讀是最好的療愈
    這是日本電影《何時是讀書天》的開頭,我是被名字吸引著,看了這部電影。然而從頭到尾除了高大的書架,厚重的藏書,以及書店裡的回憶,影片幾乎沒有過多刻畫讀書的場景。這部電影歸根結底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17歲時,美奈子和槐多正在熱戀。美奈子的媽媽卻與槐多的爸爸有了婚外情,並在一場車禍中雙雙喪生。這場事故給兩個年輕人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
  • 《何時是讀書天》要貫穿一生的讀書天啊
    出演這部《何時是讀書天》的時候,她剛好50歲。歲月微痕,而清麗仍在,眼神清澈,待人誠懇。這是一個簡單、堅定的單身者的面相。她撫書而眠的時候,那些文字和情感都墜入了她的靈魂裡,變成了與她同在本質。電影裡高梨對孩子的愛貫穿始終,從不能忍受冷漠、虐待的男孩母親,那樣一個平穩內斂的人,把那女人拉起來質問,一種真實情感的失態。到在車裡失聲痛哭的時候,他也一定想到孩提時代某些痛苦的記憶了吧。
  • 《何時是讀書天》我們能負責的——只有自己
    每一個少女的初戀,都是這樣酸酸甜甜,有點粉紅,又有些青澀,過了那樣的年齡,一切也就過去了。再後來,奉父母之命去相親,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兩年之後結婚,生活平靜而幸福。記得和他認識沒多久,一次在散步時,和他說起了我的暗戀往事,他非常安靜地傾聽,如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友,那一刻,我已決定,這將是我人生的伴侶。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是人生的開始
    出生在一個小鎮,讀書,就業,養老也都在同一個小鎮,青春期的初戀男友也在鎮上當公務員,在公交車和超市時不時會遇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來說,所在的城市普遍都經歷了改造和擴建,已經和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出生在縣城和較小城市的人,也往往會去大一點的城市讀書和就業,所以我們這一代人,真正經歷這種生活的人是很少的。所以這種生活才特別讓人感到唏噓感吧。
  • 《何時是讀書天》萬事自有答案 | 先看看書吧!
    打開電腦,一個人在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間裡看了《何時讀書天》,和以往看過的日本電影一樣慢節奏,太平靜,太緩慢,卻步步緊逼至呼吸困難,似乎用鈍器戳著你的痛處,告訴你這不是夢。大廠美奈子,寡淡的長相,素色的穿著,不起眼的工作,平凡得幾乎隱形。每天天不亮就開始為小鎮上的人家送牛奶,送牛奶是她超市收銀員工作之外的兼職。在未甦醒的小鎮,層層疊疊的石階間只有她粗重的呼吸聲。
  • 《何時是讀書天》在我還沒長大的時候,我是如此愛你
    電影《一天》中的情節比《何時是讀書天》曲折得多,差不多的結局,卻不如後者在心上留下的印象深刻。前者是氣喘籲籲的一輩子,後者是十五歲就開始嘆的一口氣。美好的東西被毀滅,最讓人唏噓。沒有什麼人生道理可講,平靜的小鎮裡不起眼的小事而已,對他們卻是唯一的大事。槐多問妻子,男女關係就是所有嗎?妻子說,是的,所有。
  • 《何時是讀書天》lost is lost
    美奈子送完牛奶,看到圍觀的人群,跑過去時看到救生員從河流下遊將高梨打撈上來,高梨面帶微笑。敏子問:聽說高梨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你以後怎麼辦?美奈子:回去讀書。
  • 《拉普拉斯的魔女》| 原創書評:車南星| 讀書天
    有了這種能力,他們能夠預測天氣變化:知道何時颳風,何時下雨,甚至於知道風的確切走向等。謙人運用了這種能力去復仇殺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他的人生中出現了沒辦法調和的惡。他的父親是一個喪失人性的電影導演,為了讓自己更完美,殺死了自己覺得並不完美的家人,並描繪了一個虛偽的真相。謙人在了解真相後,運用自己預測未來的能力開始了復仇之路,開啟了「拉普拉斯的惡魔」。
  • 《何時是讀書天》念念不忘不是為了迴響
    現在人類已經跨入了百歲時代,人人都活一百歲的時候,四十歲,五十歲,就顯得年輕了。總有人說自己在愛情中是被動型人格,如果沒有別人的主動追求,自己是絕對無法踏出第一步的,只會日復一日的沉浸在初戀的感情中,但此時,你的感情與初戀的人已經沒有關係了,你只是因為沒有走出去的勇氣,所以讓自己的愛情活在安全的、已知的過去。美奈醬的生活真是嗎?真實。
  • 多讀書的人,提升眼界和格局,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
    人,為什麼要多讀書?人之一生,各有不同,但我覺得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還是言之有理的,而讀書則可以改變命運。讀書,可以提升自己眼界和人生的格局,而一個人的格局往往決定著自己未來的高度。一位先哲說過:「不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輩子;多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所以,多讀書對於我們來說是大有益處的,比如:一、讀書可以讓人豐富知識「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
  • 《何時是讀書天》先看看書吧
    看她獨自一人在簡單的居室內吃飯,讀書,看報。。。也看男主如何盡心的照顧病重的妻子,上班下班。男主妻子過世,病中得知男女主曾經的戀情,曾請求女主和男主在一起,女主不知該如何回應,給小鎮的電臺寄去匿名信件,寫到:我有對我而言極其重要的人,但絕不可以讓他知道我的心思。她點的歌是:Paul Williams的Rainy days and Mondays。
  • 《何時是讀書天》閱讀,成了我們抵抗不堪時光的利器 方漢君
    我永遠記得,1978年那個冬日,我接連十來天,流連於新華書店擺有《外國優秀短篇小說選》等外國小說家圖書的玻璃櫃前,這種對書籍的渴望,難以言表。幸而我有一個溫和又遷就我的爸爸,他總是能滿足我小小的閱讀貪慾。那是一個剛脫離桎梏的時代,到處充滿勃勃的生機,猶如嫩綠吐芽。「文革」荒廢了中國10年。對於這些我從未看過的名著,每天如饑似渴地閱讀。
  • 《何時是讀書天》任意門
  • 《何時是讀書天》平凡普通的人生也是可以拍成電影,寫成書的
    知識快餐的年代讀書還有意義嗎?我想這個看人,讀書的意義在於啟發思考。如果你可以靠Google 知乎或者某款 apps 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不讀書也無妨。我是個比較落伍的人,還是堅信「行萬裡路度萬卷書」。多讀讀書,思考,久而久之,人的氣質就不同,人會強大。旅行也一樣,只是假期有限,深度遊很是奢侈。回到影評,本片真和讀書沒啥關係呀。明明就是一個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