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智服裝技術上萬G服裝教程:服裝微信公眾號czzx128微信975851096
曲裾是華夏衣冠體系中深衣的一種。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後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再繞至前襟,然後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衽」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應該是形容繞襟的樣式。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兩種曲裾漢服圖紙的設計方法以及裁剪注意。第一種方法是比較符合古制的裁剪方式,就是上衣與繞曲分開裁剪的分體裁剪方式。此種裁剪方式要求面料幅寬夠寬。倘若受幅寬限制,並且不在乎多縫合幾道縫的話,可以採用拼接式裁剪。此種裁剪方式基本不受幅寬影響,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面料幅寬都可以使用此方法裁剪,包括最窄的緞子面料。缺點是需要縫合的部分較多,對於手工縫合的人來說很麻煩。此方法裁剪,雖然不符合古制,但其成衣效果是一樣的,不過可能很多追求完美復古的朋友不喜歡罷了...拼接式裁剪方式,在此就此種裁剪方式做詳細說明。這種方式裁剪,最好先裁剪主體的三大片,1#、2#、3#。裁剪2、3#時,可以將兩塊同尺寸的面料對放後一起裁剪,方法是兩塊料子面對面或者裡對裡疊放鋪平,先裁剪出一樣的兩塊形狀,再分別修改,2#左片去掉打點的部分,3#右片去掉畫斜線的部分。如果希望做出的曲裾下擺呈人字形,則先統一將兩片的斜線部分裁掉,再修改2#左片,去掉打點的部分。這樣裁剪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裁錯左右,分別修改前,可以將料子披在身上比畫好左右再下剪刀,絕對不會弄反了。之後,再裁剪4#和5#片,分別為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裁剪時注意標明了a和b的兩條邊,長度一定要一樣才行。縫合起來之後,再緣上衣緣,就大功告成了,衣緣的寬度最好不小於兩寸,太窄了會不夠美觀。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圖中註明「半腰圍」的三條線,一定要尺寸相似,3#、4#、5#的裙子部分,是基於同一個尺寸的梯形分別剪掉一部分之後的產物,否則曲裾穿好以後,會出現不平整的現象,感覺怪異。任何一種裁剪方式,都可以根據面料情況以及個人愛好進行調整。比如遇窄幅寬面料時,還可以繼續分割裁剪,比如袖子單獨裁剪後與主體拼接。關於曲裾到底如何纏繞的問題。在此提供曲裾穿著以後的視覺效果圖,以及纏繞方式分解圖,如果感覺仍然不夠明白,可以將後面所貼的裁剪圖畫在紙張上,剪下來粘貼成一件成衣的樣子,按照纏繞順序演練,就能理解了。(以下描述中,有任何令你感覺迷惑處均可使用剪紙樣的方式來協助理解)曲裾基本無須系帶固定,因為曲裾外面都要扎腰帶,腰帶系的略微緊一點,就可很好的固定曲裾。但是,有些面料軟滑的很,隨著身體的運動,會出現衣服走樣的情況,特別是繞曲部分會鬆散。這個時候,可以在穿好曲裾未系腰帶前,以小別針固定繞曲部分的尖頭位置,再扎腰帶以遮擋別針,就可以保證穿多久怎麼動都不會散了。其次是排料問題。(圖中的紅色線條為輔助定位線,黑色線條為裁剪線)製作曲裾一般會根據面料幅寬情況調整裁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