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具影響力的漢服形制,為什麼朱子深衣會越來越「冷門」呢?

2020-12-26 騰訊網

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漢服復興運動的進行,大家對於漢服的認識也在不斷的增多。相信大家也還記得,在幾年之前的漢服,大眾對其的熱愛程度,是和當今無法作比的。

在漢服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一類歷史悠久的服飾,那便是深衣。在深衣的這一類別中,又有著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的分類。以及,還有朱熹所研究出來的朱子深衣。那麼,大家可能就要疑問了,朱子深衣和直裾的區別究竟在哪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朱子深衣,也是漢服深衣中的一種,常用於各種祭祀的禮儀場合,是一種禮服。之所以叫朱子深衣,是因為其實指根據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所著《朱子家禮》記載考證的深衣,是朱熹對《禮記》深衣篇所記載的的深衣的自我認識和研究的產物。

而直裾,又被稱為襜褕,這個說法來自《說文解字》。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曲裾。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漢代以後,由於內衣的改進,盛行於先秦及西漢前期的繞襟曲裾已屬多餘,本著經濟勝過美觀的歷史發展原則,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為深衣的主要模式。此後在歷朝歷代都有直裾和其衍生服裝的出現。

從出土文物當中來看,這種服飾早在戰國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繫於腰間。

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到了東漢,由於內衣的改良,直裾逐步普及,也就成為了深衣的主要模式,一直作為禮服存在於各個時代直至明末。

至於深衣名稱的由來,是《禮記·深衣》中孔氏正義曰:「所以稱深衣者,以餘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

直到東漢末年,直裾深衣基本的款式特徵確立下來,逐漸退出女裝的服飾舞臺,隨著儒學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深衣作為儒學思想的載體開始成為儒生的專有服飾。

著名理學學者朱熹撰著的《儀禮經傳通解》中《朱子家禮深衣制度》對儒服深衣作了專門註解,後世稱為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作為華夏服飾款式的一個重要代表,每一細節都融入了儒學中禮儀教化的理念。這種服裝輻射面非常廣,連韓國越南等國直到近代均有穿服。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對於朱子深衣和直裾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呢?一起留言討論吧!

相關焦點

  • 漢服形制文化知識(男裝篇)
    可愛の小編今天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漢服形制的知識啦!上次說了女裝。今天就輪到男裝啦!!短褐:用獸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平民的衣著。短褐——上衣深衣:屬於漢服,是起源於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
  • 在眾多漢服形制中,哪種形制最能代表漢服文化?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給大家講過了許多和漢服相關的內容了。但是呢,漢服的類別實在是太多了,還有許多漢服相關的類別,都還來不及和大家說到。比如在漢服的眾多形制裡面,還有深衣這樣的一類形制。但是呢,關於深衣的知識,許多人都是不太清楚的。
  •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漢服命名方式是怎樣的
    漢服的形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 2、「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 3、「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 [漢 · 服]最完整的漢服介紹大全,沒有之二!了解下華夏漢服風採吧!
    漢服是一件衣服?一件民族服裝?一個文化符號?……問題一:為什麼我們經常在路上會看到穿漢服的人?他們在演戲嗎?答曰:不是!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因一些原因,在歷史中曾消失過,但有部分元素被保留下來。
  • 漢服的正確形制有哪些?帶你走進漢服的世界!
    現如今,漢服文化發展的是越來越好了。但是呢,大家在感嘆漢服的美麗的同時,是不是偶爾也會覺得對漢服的形制和種類感到有些不熟悉呢?如果不了解漢服的形制區別,在穿著漢服的時候可是可能會鬧笑話的呀! 那麼,正確的漢服形制有哪些呢?
  • 漢服越來越流行,它的形制有多少你知道嗎?敲黑板劃重點了
    近些年來,漢服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服飾,可也有些人因為不清楚形制而不敢隨便穿著。漢服的復興不應該只停留在穿漂亮衣服的淺層面上,而應該要更深的挖掘了解漢服的形制和文化。那麼中華上下五千年都出過多少種形制的漢服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漢服的幾種基本形制和搭配吧!
  • 淺談漢服深衣
    深衣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代表,《禮記》中還有專門描寫深衣的深衣篇,可見深衣的重要性,宋朝儒學大賢朱子(熹)在《朱子家禮》中有專門考證並且切實實行過,明朝的王陽明還是身穿深衣,明末清初的黃宗羲有《深衣考》,即使到了清朝,還有江永的《深衣考誤》。深衣作為一種服飾,卻可以至少追溯到商朝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有確切證據的是商朝,歷代相傳的是黃帝時代。
  • 漢服——曲裾深衣製作圖解
    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韓國、越南、琉球。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曲裾是華夏衣冠體系中深衣的一種。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
  • 男生入手漢服,需要注意什麼?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給大家講過了許多和漢服有關的知識了。但是呢,講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女生該怎麼選購漢服的。關於男生該如何挑選漢服的問題,還沒有給大家講過呢! 那麼,男生入手漢服,需要注意什麼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男生如何搭配漢服才顯得高級?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給大家講過了許多和漢服有關的知識啦!但是呢,這些知識往往是和女子漢服有關的內容,關於男子漢服的這些內容,大家可能就不太知道了吧! 那麼,男子的漢服服飾都有哪些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漢服這麼美,為什麼不能作為校服在學校裡流行開來?
    漢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了。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真正的漢服,在黃帝時期就開始流行了。之後經過不斷的發展,漢服的式樣和種類也越來越多。漢服的形制主要分為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等。
  • 形制到底是什麼?剛入坑的漢服萌新要知道的小知識
    導讀:曾幾何時,時醬還是剛入圈的小萌新的時候,每天泡在貼吧,補習各種有關漢服的小知識。記得剛開始看著滿屏的「形制」,一臉懵!「形制」到底是什麼呢?往下看吧。我們都知道漢服是中國古代的服飾。因此,許多有關漢服的名詞其實源自於古漢語。
  • 那些你沒見過的漢服!——【現代漢服最全形製圖文展示】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皆是日常生活所穿,等同於現代人所穿的服裝。一般來講,漢服需袖長過指尖,裙長(衣長)過腳踝,以微露鞋面不拖地為宜。尺寸以寬大合身為宜,不宜過於收束侷促。漢服剪裁需有前後中縫,一般也要求有接袖。本文就現代漢服復興下的形制進行分類總結,讓各位喜歡漢服的同袍們看看現今漢服展現的千古風流。喜歡的朋友不妨仔細閱讀,點擊收藏。
  • 評「漢服熱」與漢服復興:莫把漢服小眾化、符號化、飯圈化!
    從功能上來講,有禮服、常服、戎裝等;從形制上講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糯裙"制等,又因其形制多種多樣,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款式,所以種類多樣。今天的漢服熱活動中,愛好者們主要穿的是直禍、曲禍深衣、橘裙等,在祭的場合也穿玄端,取消、淡化等級制度和朝代的印記,強調漢服形制的基本特點,注重漢服作為傳統的文化符號的含義。
  • 漢服-曲裾深衣(1)
    漢服-曲裾深衣,拋開各種學者對曲裾深衣的解讀,今天先把女子曲裾深衣出土的照片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 漢服入門科普系列二,3分鐘快速了解漢服形制體系
    記得剛入漢服坑的時候,真的是頭痛。因為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演變,漢服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把一些比較常見的漢服的名字和特徵對應起來。所以經過一年多的深入學習,在逛過無數論壇看過無數帖子之後。我決定根據自己的理解,參考百度漢服吧發布的當代漢服定義及體系框架2.0版,整理了一個現代常見漢服形制分類表。希望能幫助那些才開始接觸漢服或者剛入漢服坑的萌新同袍,讓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對現代漢服的形制分類有一個框架性的認識,以便於之後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
  • 漢服製作教程,漢服製作圖紙
    漢服文化是和漢服有關的傳統文化,也是中國禮儀之邦的代表性文化。那麼,這麼一件件漢服是怎麼製成的呢?不妨隨小編一起到漢服文化去看看吧。  曲裾出現,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併合禮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從出土的戰國、漢代壁畫和俑人來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擺都呈現出「喇叭花」的樣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來越少,曲裾作為女子衣裝保留的時間相對長一些。
  • 電視劇《大漢天子》裡的服飾——深衣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在秦漢進行完善,形成一套冠服體系,並在史書中記錄於輿服志。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論語》中有一句「吾其被髮左衽矣」,左衽是少數民族的習俗,中原服飾為右衽。漢代服裝基本形制: 上衣下裳、深衣、袍、襦裙、襦袴。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隆重正式的禮服,深衣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 漢服入門科普|20種漢服形制介紹(上)
    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襖裙」。襴衫(lán shān)為漢服體系,出現在唐代,流行於宋明。襴衫領子多用圓領,後來的襴衫,大致也遵循了這一點,只不過領邊變寬,並且接衽了。在古代,襴衫為職官公服,學子亦多穿著。齊胸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
  • 漢服秀驚豔巴黎時裝周!這些流行漢服裡,有哪些才是「漢」元素
    漢服是一個統稱,從一開始的「另類」到如今走上t臺,這幾年發展不可謂不快。不同朝代服飾的都可以歸類為漢服。那麼,有哪些是真正的「漢代」元素呢?我自己漢服的啟蒙來自於《大漢天子》。這是少年時期看的電視劇,當時覺得劇情好看,服裝和演員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