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漢服復興運動的進行,大家對於漢服的認識也在不斷的增多。相信大家也還記得,在幾年之前的漢服,大眾對其的熱愛程度,是和當今無法作比的。
在漢服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一類歷史悠久的服飾,那便是深衣。在深衣的這一類別中,又有著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的分類。以及,還有朱熹所研究出來的朱子深衣。那麼,大家可能就要疑問了,朱子深衣和直裾的區別究竟在哪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朱子深衣,也是漢服深衣中的一種,常用於各種祭祀的禮儀場合,是一種禮服。之所以叫朱子深衣,是因為其實指根據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所著《朱子家禮》記載考證的深衣,是朱熹對《禮記》深衣篇所記載的的深衣的自我認識和研究的產物。
而直裾,又被稱為襜褕,這個說法來自《說文解字》。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曲裾。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漢代以後,由於內衣的改進,盛行於先秦及西漢前期的繞襟曲裾已屬多餘,本著經濟勝過美觀的歷史發展原則,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為深衣的主要模式。此後在歷朝歷代都有直裾和其衍生服裝的出現。
從出土文物當中來看,這種服飾早在戰國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繫於腰間。
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到了東漢,由於內衣的改良,直裾逐步普及,也就成為了深衣的主要模式,一直作為禮服存在於各個時代直至明末。
至於深衣名稱的由來,是《禮記·深衣》中孔氏正義曰:「所以稱深衣者,以餘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
直到東漢末年,直裾深衣基本的款式特徵確立下來,逐漸退出女裝的服飾舞臺,隨著儒學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深衣作為儒學思想的載體開始成為儒生的專有服飾。
著名理學學者朱熹撰著的《儀禮經傳通解》中《朱子家禮深衣制度》對儒服深衣作了專門註解,後世稱為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作為華夏服飾款式的一個重要代表,每一細節都融入了儒學中禮儀教化的理念。這種服裝輻射面非常廣,連韓國越南等國直到近代均有穿服。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對於朱子深衣和直裾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呢?一起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