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給你好看!
賀鵬飛畫作《山海經》
The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山 海 經
鹿 蜀
天 狼
「杻陽山,高入雲。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一陣悠揚的歌聲,穿過林海,飄落到獵人阿郎的耳朵裡。他的妻子阿朵也聽得出了神。
二人躡足潛蹤,悄悄向歌聲的方向走去,卻沒有見一個人,也沒有神仙。只看見一匹英姿勃發的駿馬,頭是白的,尾是赤的,身上花紋如虎,腳下四蹄如漆。這是匹神馬嗎?
可是,是誰在唱歌呢?
阿郎不管其他,彎弓搭箭,想射向這匹不知名的馬。忽然歌聲又起了:
「鹿蜀鹿蜀,勿要啼哭。此山寂寂,可有爾屋?鹿蜀鹿蜀,汝焉識吾?吾唱吾歌,汝行汝路。」
原來是這匹神馬在唱歌嗎?阿朵激動地去拉阿郎的手,「不要傷害它!」
晚了,阿郎手一松,箭已離弦,被阿朵這麼一扯,射偏了,擦著神馬的尾巴飛過去了。
那匹神馬還是楚楚可憐地叫了一聲,那聲音還像是在唱歌:
「鹿蜀何罪,孰傷我尾?痛哉痛哉,疾退疾退。」
阿朵忙走過去,「對不起,是我們誤傷了你,讓我為你治傷上藥吧。」
那匹神馬看著她純淨的眼神,似乎嘆了口氣,站著一動不動,任憑她為它的尾巴上藥止血。
阿朵邊上藥邊和它聊天:「鹿蜀是你的名字嗎?」那神馬應道:「是。」
阿朵又說:「剛才是你在唱歌嗎?真好聽。」鹿蜀委屈地:「好聽你們還用箭射我?」
阿朵再次道歉:「對不起啊,剛才不知道是你在唱歌。」
鹿蜀更委屈了,「不會唱歌就該死嗎?」說得阿郎也不好意思了。
阿朵為鹿蜀包紮好傷口,在它的腦門上親了一下。這下鹿蜀盡棄前嫌,用它的腦袋和阿朵耳鬢廝磨,又用鼻子嗅了嗅阿郎,似乎也認可他是朋友了。
鹿蜀主動說:「你們喜歡聽我唱歌嗎?那我再唱一首給你們聽。」
「鹿蜀鹿蜀,好夢伴汝。情人如火,恩愛如荼。
鹿蜀鹿蜀,汝焉識吾?吾唱吾歌,汝行汝路。」
阿朵依偎在阿郎懷裡,陶醉地聽著,心裡充滿了愛意。
以色列的學校非常鼓勵孩子在上課時提問,甚至還專門開設了一門「提問課」。他們認為,如果用一個符號代表猶太人的科學精神和思維傳統的話,那就是大大的「問號」。因為在猶太人的教育理念中,問號代表一切。
在教育孩子從小尊重知識的同時,猶太人更注重教育孩子重視創新才能,對於那些只有知識而沒有創新才能的人,他們將其稱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猶太人從小就教育孩子,一般的學習僅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主,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思考是學習的基礎。他們教育孩子,學習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懂得越多,產生的懷疑就越多,問題就隨之增加,所以提問使人進步,提問和獲得答案一樣重要。
一位猶太教師如此告訴他的學生:一份數學試卷,學生全部答對,不一定能得一百分。如果都是照課上所學的解題,他最高只能得九十分;從其他書本找數據來解題,最高也只能得九十五分;只有自己想出來解題的方法,才能得滿分。能在這位老師手下得到滿分的學生沒有幾個,但他們後來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猶太人之所以能培養出那麼多諾貝爾獎得主,和他們的父母與老師培養孩子從小學會提問和質疑的傳統是分不開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任何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的略勝一籌的地方。」
194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伊西多·艾薩克·拉比獲獎後,有人向他請教說:「你是怎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呢?」他回答:「我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全靠我媽媽。」「那麼,你媽媽是怎樣培養你的呢?」艾薩克回答說:「我媽媽沒有怎麼培養我,每天回家以後就問我一句話,『孩子,今天你在學校提問了嗎?你問了一個什麼樣的好問題?』從此以後,我就養成了提問的習慣,自然而然地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源自猶太聖典《塔木德》的智慧精華
孕育天才後代的秘籍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教育的目的必須是培養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但這些人卻把為社會服務看作他們人生的最高成就。
——愛因斯坦 《思想和見解》
我反對考試—它們只能損害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中,考試不應該超過兩次。我願意主持討論班,如果年輕人有興趣,願意聽,我就發給他們畢業文憑。
猶太人靠「一本書」維繫了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所以又被稱為「聖書之民」,這本書就是《塔木德》。
《塔木德》是猶太智慧的羊皮卷,是猶太人的「思維聖經」和「智慧DNA」,是揭開猶太人超凡智慧之謎的金鑰匙。
猶太教育「崇尚個性,鼓勵創造」,要求每個孩子從小便學會提問與表達,追求智慧而非書本知識,擅長逆向思維,並願意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和培養延後享受生活的理念。
「特別狠心特別愛」的猶太家教法,是藏起一半愛,而不是丟失一半愛,它是愛得更理性、更科學、更藝術,強調愛與教的結合,愛和教都要適度。
作者簡介
賀雄飛,塔木德創新教育體系創始人,「智慧啟學」和「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創始人,HET教育模式創始人,「五感立體式教學法」創始人,「雁過拔毛讀書法」創始人,當代著名出版家(曾主編「草原部落黑馬文叢」系列圖書),猶太智慧—以色列教育研究實踐專家,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研猶私人圖書館。中國猶太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第12屆委員會理事,CECU-50人獨立經濟學家之一,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出版過《智慧的國度:以色列崛起之謎》《塔木德》《塔木德啟蒙書》《猶太智慧典藏書系》(10本)《求異》等40多部專著。
內容簡介
猶太人在教育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方法實用,受眾廣泛。本書結合猶太經典《塔木德》,講述猶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方法,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通過提問、想像力、語言訓練、讀書法、創造性思維等多個方面,系統地解讀猶太教育智慧的精髓,以及他們取得成功的秘訣。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如有版權相關問題可聯繫後臺處理|
★ 鳳凰壹力|極致閱讀體驗創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