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2021-02-19 丁中廣祥

【往期回讀】

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

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

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

本文素材綜合整理於網絡。圖文分享僅供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及出處所有,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更多精品資源,可聯繫我微信jddzzgx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她,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溫和親切,從容平和,知性優雅。

從2007年開始,她五上《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雲》等內容;先後擔任《漢字拼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點評嘉賓。

她引用詩歌時信手拈來,敘述歷史時引人入勝,講解人文時,隨口串聯的小故事更是風趣幽默,讓人慾罷不能。

比如她說:元稹雖然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卻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深情但不專情的人」。這些趣味小知識,常常讓人聽得意猶未盡,希望她能再多講一些。

作為點評嘉賓,她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在她的講述之下,這些的歷史文化知識,仿佛自帶好玩有趣的屬性,讓人無限嚮往。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

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五律《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唐詩裡頭寫音樂的名篇很多,最著名的,比方說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李頎的《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等等,那李白這首詩有什麼特色呢?

先看題目《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濬,自然是來自蜀地的名叫濬的和尚;那「彈琴」也就是彈奏古琴。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跟白居易聽長安娼女彈琵琶、李賀聽梨園弟子李憑彈箜篌沒有什麼區別,其實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琴是雅樂,而琵琶也罷、箜篌也吧、觱篥也罷,是俗樂。琴雅到什麼程度呢?按照《禮記》的說法是「士無故不撤琴瑟」。古琴音色中正平和、意境悠遠,符合中國文化的精神和中國人的審美情趣,所以不僅僅是文人「四藝」之首,也是歷代高僧、隱士身邊的標配。那蜀僧濬是僧人,李白是文人,這兩個人一個彈琴,一個聽琴,應該有怎樣的境界呢?先看首聯: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這一聯兒啊,寫得真漂亮,而且憑空生出仙氣來。漂亮在哪兒呢?一個「綠」字,翠色滿眼,一個「峨眉」,秀絕天下。有這兩個詞在裡頭,這一聯詩已經漂亮得不得了了。那為什麼又有仙氣呢?因為「綠綺」是天下名琴,蛾眉山則是佛教名山。當年西漢才子司馬相如,為梁王寫《如玉賦》,梁王回贈綠綺琴,從此綠綺自身的名氣和司馬相如的風流倜儻相得益彰,綠綺也成了名琴的代稱。而峨眉山呢,不僅號稱「峨眉天下秀」,更是所謂普賢菩薩的道場,算是一座仙山。想想看,一位寬袍大袖的高僧懷抱綠綺琴,從峨眉峰飄然而下,這是何等的仙風道骨啊!讓人不由得心生傾慕之想。

那這一聯詩是實寫還是虛寫呢?很難說。要知道李白就是蜀人,此刻得遇故鄉僧人,巴山蜀水也罷、巴蜀人物也罷,一時全都湧上心頭,所以自然而然,詩人就把眼前事和心中情融為一體了。既然僧人從蜀地來,那麼他彈的一定是綠綺琴,因為那是司馬相如的琴,而司馬相如是蜀中名士。同樣,因為僧人從蜀地來,那麼他必然出自峨眉山,因為「峨眉山月半輪秋」,那是詩人夢縈魂牽的故鄉景色。有這樣的情節,才有了這一聯「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寫一個蜀僧,背後卻用名士、名山做襯託,寫得風度瀟灑、氣勢不凡。那首聯讓彈琴人出場,頷聯該具體寫彈琴了,怎麼談呢?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如果說首聯寫得有仙氣,那麼這個頷聯寫得有神氣,神氣在哪?首先是文字的瀟灑呀,一般來講五言律詩的頷聯是要對仗了,比如我們上一期講的《山居秋暝》,頷聯不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嗎?對的多工整啊。那李白這一聯呢,除了「一」可以對「萬」,剩下沒有一個字能對得上,可是雖然對不上,卻又瀟灑大方、神採飛揚。蜀僧的手一揮,馬上人就被吞沒在萬壑松濤之中,這是何等偉大的音樂力量啊!

其實不僅是音樂偉大呀,更重要的是李白偉大。但是偉大歸偉大,卻不可學。為什麼不可學呢?因為李白是「謫仙人」,自有一種俯視萬物的氣概,他駕馭得了,一般人沒有這個氣象,盲目學他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就流於草率了。李白率性而寫,卻又揮灑自如,這是第一個神氣。那麼第二個神氣在哪啊?第二個神氣在大寫的「我」字。李白既然是「謫仙人」,每每顧盼自雄,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這首詩也是一樣啊,別人寫聽音樂,往往重在奏樂者,比方說白居易寫《琵琶行》,雖然以詩人自己的活動開篇,但是一旦到了「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之後,馬上就進入琵琶女的世界了,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那詩人呢,詩人隱在背後了呀。可是李白不一樣,他寫完「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之後,大喇喇地就來了一句「為我一揮手」,馬上自己就成了主體了,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哪!

當年,嵇康在《琴賦》裡講「伯牙揮手,子期聽音」,俞伯牙一揮手,鍾子期馬上聽出了高山流水,現在蜀僧濬揮手,李白聽出了什麼呢?「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古琴曲中有一支就叫《風入松》嘛。蜀僧濬為我揮手一彈,我仿佛真的聽到了萬壑松風、四壁震響。那為什麼不彈別的曲子,單彈《風入松》呢?因為彈琴的人是僧人哪,紅塵之外了,不做桃李之響,但是呢,挺立的青松,呼嘯的長風卻正和僧人的身份吻合,其實也和詩人的身份吻合呀。這是君子之交,所以才有松風之曲。

那這一句「如聽萬壑松」寫得怎麼樣?寫得真洗鍊吧,也真不同尋常。不同尋常在哪?其他詩人寫音樂都要反覆描摹,細緻入微。還拿《琵琶行》舉例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真是輕重緩急,如聞其聲,可是李白呢?只有五個字, 「如聽萬壑松」而已。為什麼李白這樣寫?除了詩體限制之外,還是那個問題,如果以奏樂者為主體,當然要極力表現彈奏的技巧和效果,但是李白是以自己為主體的,只要寫出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高山深谷之間,松濤陣陣,這穿林而過的風聲是那麼清冽,卻又有著排山倒海的氣勢。一句「如聽萬壑松」,讓人如臨其境,而且升騰起一種莊嚴堂皇的感情,這正是古琴作為雅樂的神韻哪。那既然已經得其神韻,蜀僧濬究竟怎麼彈的其實就不重要了,這不才是原始意義上的得意忘形嗎?首聯起,寫彈琴人,頷聯承,寫琴聲,頸聯呢,頸聯轉,轉到自己的感受了。什麼感受呢?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因為剛剛從莽莽松林中穿越而來,我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樣純淨,而且琴曲終了,語音還嫋嫋不絕,融入了薄暮時分寺院的晚鐘聲裡。這個意思不難理解,李白之前齊國人聽韓娥唱歌,是「語音繞梁,三日不絕」,李白之後,蘇軾在黃岡赤壁聽人吹洞簫,也是「語音嫋嫋,不絕如縷」。可見好的音樂會縈繞心頭,迴旋不去,是古往今來人們的通感,我們今天仍然能體會到。

可是只體會到這一步還不夠,因為李白要表達的意思比這複雜,為什麼呢?因為他其實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流水,一個是霜鍾。所謂「流水」,和「揮手」一樣都是講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當年伯牙彈琴,志在流水,鍾子期馬上回應說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那這樣一來,所謂「客心洗流水」,不僅僅是說「我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他更確切的意思是說,「我聽出了你琴聲中的流水之意,而我的心也真的如同被流水洗過」,這才是心心相印哪!那什麼又是「霜鍾」呢?霜鍾出自《山海經?中山經》,是說豐山有九鍾,霜降則鐘鳴。換句話說,這個鐘和霜是有感應的。這樣一來,所謂「餘響入霜鍾」,也就不僅僅是說琴聲融入了晚鐘,也不僅僅是點出了秋天的季節感,它還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意思在裡頭,還是表達了詩人和蜀僧之間的會心之感。

那可能有人會說這麼複雜呀,如果不知道這些典故怎麼辦?其實啊,古人雖然講究用典,但是用典的最高境界絕不是讓你看不懂,而是讓你即使不知道典故也能看懂,但是知道了典故會懂得更深更透。就拿這首詩來講,「綠綺」、「揮手」、「流水」、「霜鍾」都是用典,可是就算你不知道這些典故,仍然能夠把詩流暢地讀下來,而且仍然覺得它很美,用典渾然無跡,這才是高手。頸聯已經寫到了「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琴已經彈完了,那尾聯怎麼結呢?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這個銜接何等自然哪!「餘響入霜鍾」,是說琴的餘音和寺院的晚鐘聲繚繞在一起,而鐘聲一響,自然也就敲醒了沉醉於音樂中的詩人。他回過神來,默然四望,才發現不知不覺間,蒼翠的群山已經暗淡下來,灰色的秋雲層層疊疊布滿了天空。一首曲子過去了,一天過去了,一年的光景也到了秋天,美好的東西總是消失得那麼快。讀到這兒,一種既甜蜜又惆悵的感覺油然而生,但是卻再也說不出來,其實也不必再說,這也是語音嫋嫋啊,或者說這就是陶淵明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們講了王維空山新雨的秋山,講了李白萬壑松風的秋山,下一期跟大家分享杜甫眼中的秋山,講《秋興八首》中的第一首《玉露凋傷楓樹林》。

參閱:登金陵鳳凰臺   蔣勳談李白的詩詞之美    唐之韻

相關焦點

  • 古詩詞賞析 |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像。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裡。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
  • 一周一詩:《聽蜀僧彈琴》
    先白話直譯這首詩: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哪裡的僧?都峨眉峰了,所謂蜀中峨眉天下秀,峨眉可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呢,自然是蜀僧了。蜀僧抱的是什麼古琴?綠綺,非綠綺不可。我不知道李白在聽蜀僧彈琴的時候,看到的是不是真的綠綺,但我想,他也和我一樣,就願意是綠綺的。一廂情願,意化,是創作的必須。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十二載(753年)遊歷到安徽宣城時所作。
  • 李白聽人彈琴,寫了一首詩,渾然天成,讀完醉在其中,可謂經典
    大詩人李白也有一首聽音樂的詩歌,寫的是別具一格,不同尋常,頗具詩仙風範。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李太白的這首《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題《聽蜀僧濬彈琴》,就是聽一位來自蜀地的、叫浚的僧人彈琴。
  • 李白聽和尚彈琴寫首妙詩,如行雲流水,流傳1000多年
    王維在竹林裡彈琴,寫下「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顯出內心的清靈澄澈;孟浩然深切思念老友,發出了「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的感嘆;嶽飛有滿腹心事無從訴說,只好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透出多少失意與無奈啊。琴聲悠揚,音樂能尋訪到知己,令彼此心靈相通,也能給人以足夠的享受。
  • 《聽蜀僧浚彈琴》(唐)李白——有一種朋友
    有這短暫的歡愉撫慰,也該滿足的吧,再見,蜀僧,再見,琴音,再見,霜鍾,再見,碧山,再見,暮雲……可能是百無聊賴,可能是突發奇想,可能是對知音想念的衝動,也可能是總有一些情緒得不到釋懷,坐臥不安中,我來到峨眉峰下,然後還突然有了賞琴的興致,琴僧故友欣欣然滿足了我的願望,相約在這山腳下,寺廟旁,流水深處。
  • 與有關李白的名言警句
    ——李白《古朗月行》2、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李白《古朗月行》3、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李白《春思》4、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李白《妾薄命》5、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7、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8、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李白《渡荊門送別》9、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李白筆下的處世與自處
    李白無疑是屬於後一種的。從李白留下來的作品看,他創作的題材是寬廣的。他既寫個人的志向、抱負、遊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也寫國家的動亂,人民的悲苦;既把筆觸伸向社會現實,也描繪祖國壯麗的山川;既探索歷史的過去,褒貶古人,也面對當世,評說同時代的一些人物;既寫了上層人物,也涉及市井小民……在他筆下,呈現的是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的圖景。李白能做到這一步,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組成的。
  • 詩詞大會出道搞笑題,蒙曼調侃李白和孟郊等詩人:都不肯好好上班
    二:題很有趣,嘉賓蒙曼的點評更有趣不得不說,這道題出得確實是挺有趣,但嘉賓蒙曼老師的點評更是有意思,她說:你讓詩人上班可以,但讓詩人打卡,這和他們的性格是不合的。她在點評中,講了3位大詩人的上班趣事,調侃了李白和孟郊都不好好上班,卻點名表揚了杜甫。
  • 蒙曼詩詞 | 002.李白《長幹行》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青梅竹馬,語出唐代詩人出自李白《長幹行》之一:「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 ,兩小無嫌猜。」後以「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從小相識,一起玩耍,感情純潔,親密無間,沒有猜疑。 「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
  • 懂得不用看了,從李白王維韋應物的三首詩,說說五古與五律的區別
    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夕,傍晚,次:停泊之意。夕次盱眙縣,就是詩人傍晚停泊在盱眙縣之意。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題目,會想起美味的盱眙小龍蝦。小龍蝦最早進入青島市的餐飲市場時,都會看到盱眙這兩個字。盱眙是江蘇省淮安市的下轄縣。
  • 15.蒙曼講解丨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清平調詞三首【唐】李白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創作背景】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 尋找李白|詩仙並不浪漫,因為身世,一生漂泊潦倒
    194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深受李白的影響,在其作品裡多次出現李白詩句。近代以來,李白的詩歌更是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不同的國家流傳。 《聽蜀僧浚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李白是在青蓮鎮出生的嗎?事實上,關於他的出生地,至今仍無定論,反而爭議不斷。除了江油青蓮之外,還有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市)、焉耆碎葉城(今新疆焉耆)、中亞條支都督府(今阿富汗)、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之說等等。
  • 為君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白居易《聽幽蘭》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古琴大師吳釗伯牙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因琴相知因人絕弦的千古美談,謳歌了超越現實存在的心靈溝通,在被後世傳誦數千年的歲月中,每每會激起「天下誰人能識君」的深深感嘆古琴的歷史可謂久矣,其肇始可上溯至傳說時代的伏羲氏時期
  • 《唐詩三百首》中的李白作品,共34首
    世人喜歡李白,因為他的真是世人心中不敢為的真,世人心外皆有一層保護膜,李白卻沒有。借李白之嘴喝酒,借李白之眼看月,借李白之耳聽風,借李白之腳遊玩山水,這樣的酒是真酒,月是真月,風是真風,山水是真山水。多謝李白。《唐詩三百首》中李白的作品僅次於杜甫,而且基本上包含了李白的代表作。且讀且收藏。
  • 佳文欣賞 | 禪僧琴事
    中土所見擅琴僧伽淵源頗早,唐詩中多有述及琴僧篇什,其著名者莫過於李白《聽蜀僧浚彈琴》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文詞簡淡而意韻幽遠。北宋時期,琴史中有著名的「琴僧系統」,蔚為大觀。元明以降,各類文人筆記、小說中,屢見僧人鼓琴之蹤跡。近世以來,琴學流派勃興,沙門習琴者更是層出不窮,綿延至今。
  •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作者(編者):蒙曼 著出版單位: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4定價:45ISBN:9787533951665作者(編者)簡介:蒙曼,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 蒙曼: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隨便說起來,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這些盛唐詩人;再想呢,就是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隱、杜牧;再想,大概會想到一些類型詩人,比方說高適、岑參等等,反正想到前十名,應該還想不到韋應物。但其實啊,韋應物在唐朝詩人裡絕對算是非常有特點的一個。
  • 蒙曼談女性精神:不太願意輕易地跟任何人湊合在一起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11月15日,身著紫緞小襖的國學才女蒙曼,在成都紙鳶書院和現場觀眾們分享了她對蜀中文化、古代女性精神以及現下的「國潮」文化現象等的看法。蒙曼以西漢奇女子卓文君為例,鼓勵當代具有獨立思想的女性,她表示一個注重精神生活的女性往往也很有決斷力,「現在非常多的青年女性具備這樣的素質:我有實力,我有理想,我不太願意輕易地跟任何人湊合在一起。」談到國學的傳承,蒙曼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沒有熱情,而是熱情「大得超出我們的想像,關鍵是我們得接住它」。蒙曼表示國學傳統必須和當下結合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