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 我 行 走 山 西 許 你 萬 裡 榮 耀
鑑古 | 知非 | 旅途 | 視野 | 生活
眾多的作家,雖有才情,但由於創作題材單一,因而成就終究有限。與此相反,歷史上偉大的作家,不僅才情過人,而且創作題材寬廣,從多方面反映了他那個時代,因而成就卓著。李白無疑是屬於後一種的。
從李白留下來的作品看,他創作的題材是寬廣的。他既寫個人的志向、抱負、遊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也寫國家的動亂,人民的悲苦;既把筆觸伸向社會現實,也描繪祖國壯麗的山川;既探索歷史的過去,褒貶古人,也面對當世,評說同時代的一些人物;既寫了上層人物,也涉及市井小民……在他筆下,呈現的是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的圖景。
李白能做到這一步,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組成的。
歷來題材單一的作家,究其原因,往往解決不好處世與自處的關係。他們生長在舊時代,境遇不同,有的春風得意,仕途順利,有的窮愁潦倒,困頓一生。不善於自處的人,胸襟狹窄,識見不廣,目光容易專注於自己的鼻子尖,看不到三山五嶽,億萬生民,因而常常是以個人的悲喜為悲喜。自己青雲直上,則筆下多半產生頌歌,對封建帝王歌功頌德。自己遇到挫折,筆下便多是怨詩與哀歌,訴說個人的怨苦不可休止。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沒有把眼光投向整個社會,或自我陶醉而淡忘了人民,或悲悲切切而憂己多於憂民,聰明才智在狹小的範圍內被扼殺。在很大的程度上,李白是有別於這種情況的。他雖然也曾以接近皇帝、權貴為榮,對榮華富貴表示過羨慕與留戀,說過「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的話,想依託權門的推薦而一展抱負,還寫過「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這樣的詩歌,但他一生並不得意,除在長安做了不到兩年「翰林供奉」外,其餘幾十年都是浪跡天涯。
在長期的逆境中,他一方面寫了許多抒發個人悲憤的詩篇,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白日不照我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梁父吟》);「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等。也寫了許多昏飲逃世、仰慕仙道,消極地感嘆人生的詩篇,給後世以消極影響。這是他作品中的糟粕。
但另一方面,他又沒有隻把意念局限於個人的處境。他胸懷曠達,不忘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不忘生民的痛苦。他寫了不少樂觀向上、希求大有作為的詩作。如「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淡蕩人,拂衣可同調。」(《古風》五十九首之一)「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梁父吟》)他不僅嚮往著有朝一日能像魯仲連、姜子牙這樣為國家建功立業,而且還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後,贈詩給率兵出徵的將領,說「獨坐清天下,專徵出海隅……風高初選將,月滿欲平胡。殺氣橫千裡,軍起動九區。白猿慚劍術,黃石借兵符。戎虜行當翦,鯨鯢立可誅。自憐非劇孟,何以佐良圖。」(《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這首詩鮮明地表達了他的報國之志。
在這之前,他就寫了不少充滿愛國激情的詩篇:「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表達了要掃平叛亂,恢復故都的壯志。即使因永王李璘起兵的事受牽連而流放夜郎,他的愛國之心也沒有泯滅。在《贈張相鎬》一詩裡他寫道:「石勒窺神州,劉聰劫天子。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裡。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在為流放夜郎而作的長詩中,他仍然說:「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這有力地說明,他沒有戚戚於個人的不幸遭遇,而能以天下之心為心憂國憂民。這是李白善於自處的力證。
他關心民瘼,寫了一些反映人民痛苦的詩歌。楊國忠派兵遠徵南詔,喪師20萬,他寫了《書懷贈南陵常贊府》《古風》第三十四等詩加以揭露,後一首說:「渡瀘當五月,將赴雲南徵。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如何舞幹戚,一使有苗平。」
看到船工炎夏挽船的辛勞,他寫了《丁都護歌》:「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看到農民的艱辛,他寫了《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這類詩說明,他雖然一生飄流南北,懷才不遇,但卻不象李賀、孟郊那樣,過多地去吟詠個人的哀怨與窮愁,而是能夠自處,視野頗寬,寫出題材廣泛的詩篇。這不能不說是李白胸襟過人之處。
題材單一的作家,除了不善於自處,個人憂戚纏於胸際、視野偏狹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生活圈子窄小。他們踏入社會之後,或局限於官場、宮廷,或只與少數騷人墨客為友。廣大底層人民他們並未怎麼接觸,無所體察,廣大地域他們並未涉足,名山大川的風光無從領略。這樣,他們寫作時必然局限於某個不大的範圍,題材必然單一,因為對其餘世界他們並不熟悉。因此,儘管他們的某些篇章雖然也堪稱上乘之作,但終歸造成不了廣博宏大的氣象,他們本人才智雖高,但不能成為時代的驕子。
李白足跡遍南北,一生如浮萍浪梗,到處漂移,從求仕宦的角度說他是倒運的,從詩人的角度說他則是幸運的。他遊歷了天下無數壯觀的景色,寫下了許多氣象萬千的山水詩篇,使後世詩人瞠目結舌,望而卻步。《蜀道難》是人所共知的,我們且看《夢遊天姥吟留別》:「遊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方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雲顛。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像這類山水詩,李白寫了許多,他的創作題材因此得以擴展,也使他的作品更加瑰麗雄奇,流傳廣遠。
李白長期「混遊漁商」,接觸各種人士,熟悉他們的生活、情感、語言,增廣見聞,使他的寫作題材大為開拓,在諸多方面都給後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有描寫戰爭的,如《戰城南》:「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裡長徵戰,三軍盡衰老……野戰格鬥死,敗馬嘶鳴向天悲。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有描寫邊塞生活的,如《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有描寫民間俠客的,如《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有憑弔古蹟緬懷先賢的,如《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遊下邳,豈曰非智勇。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有描寫冶煉工人夜間冶爐場面的,如《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有記述與僧、道交往的,如《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遺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這些門類廣泛的詩作,說明李白生活領域之寬,興趣之廣。這使他手中的彩筆,上下古今,天地人神,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寫。
這些都是他的成就超越常人的重大因素。
來源:大道知行、中華讀書報
原標題:李白筆下的處世與自處
公眾號:行走山西
如若侵權,請隨時告知。不敬之處請海涵。 郵箱:xdn01@126.com
「行走山西」所發文稿除特別標註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為「行走山西」原創稿,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出處。
你若喜歡,可點在看分享行走山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