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李白:既然有過李白,九州神採奕奕

2020-12-24 經典誦讀人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每每吟誦李白、杜甫那些光焰四射的詩章,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那被詩歌氣息包圍的大唐氣象。

代表唐代的最高文學成就是唐詩,大唐是詩的盛世,李白則是唐詩的旗幟。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對於所有中國人而言,哪怕他不了解古典文學,哪怕他半點都不喜歡詩歌,他也會開口遇到李白,落筆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我們走遍神州大地,會在千山萬水、日月星辰中,偶遇李白的背影……

臺灣詩人余光中這樣形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的確,在中國這樣一個詩的國度,如果沒有李白,就像滿天只有群星璀璨、而獨獨缺了一輪明月一般,會多麼黯然無光!

無論是大唐還是後世歷代,直到今天,他也是粉絲千千萬萬,就連歌裡都會唱:「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李白,這個名字太響亮了,據說小時候,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太過謹慎,以至於一拖七年,還沒想好。

有一天父親帶他到庭院散步,看到春日院落中樹木蔥鬱,繁花似錦,想:正好考考這孩子作詩的能力,就開口吟道:

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

他母親也不差,在一旁接著說:

火燒葉林紅霞落——

小李白跑到正在開花的李樹前,不假思索地說:

李花怒放一樹白。

哇!這個7歲稚童的金句一出手,爸爸媽媽就驚呆了,一個好名字也誕生了——就用這句詩中的頭尾兩字,取名「李白」。

我們來看看他的一生經歷吧!

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確,少年時代的李白便初露鋒芒,他文武雙全,志存高遠。

當朝禮部尚書慧眼識中了他,說:「你的文章不凡,雄健奔放,名言警句層出不窮,文辭流利華美而思想通達,每一句都能打動我的心,真是欽佩啊!如果努力學習,他將來可以和漢賦大家揚雄和司馬相如相媲美。」

這位蘇尚書希望李白能留在他這裡當一個小官,李白說:「父親告訴我,大丈夫一定要胸懷天下,嚮往四海,現在我的閱歷還很淺,所以很想花幾年時間帶著我的寶劍走遍祖國各地,積累一些閱歷。到那時,再為朝廷和老百姓做點事情吧!」

就這樣,多年苦讀後,25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他立志遊歷神州大地,看盡天下名山名水,嘗遍天下美酒佳釀。

秀麗的巴山蜀水,賦予了李白的靈性。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

他的大筆一揮,洞庭煙波、赤壁風雲、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他的詩,浪漫靈動,縱橫千裡,像天上的雲氣;他的詩,神遊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奔馳的駿馬;他筆下的山峰高聳峻拔,崢嶸奇峭: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他入蜀中、出三峽,南至江浙,東至齊魯,北遊長安、洛陽、太原, 遍覽了無數名勝古蹟、名山大川。

李白且行且歌,留下了無數響亮的詩篇。

唐玄宗欣賞他的才華辭章,召他入京,降輦步迎,御手調羹,賜他名馬玉鞭,也經常與他討論國家大事。他曾為玄宗起草過《出師詔》、《和蕃書》等,本以為可以像管仲、張良、諸葛孔明那樣為國效力,結果卻屢屢失意。

面對政治的黑暗,44歲的李白決定離開長安。玄宗並未挽留,而是順水推舟,賜金放還。未能建功立業而離開,他憤然寫下了三首《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畢竟是李白,他超然,他狂傲,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巨浪,鼓滿雲帆,飄洋過海。

離開長安後,李白又開始了以詩酒為伴的雲遊生活:

花間獨酌,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客中對飲,但見那「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故人相逢,他傾訴憤懣「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懷才不遇,一首《將進酒》長歌當哭,借酒放歌,抒發自己滿腔不平之氣。

這時的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常常與好友岑勳一起到元丹丘家裡做客。三人登高飲宴,藉助酒興和詩意,李白以奔放的激情吟出了這首千古名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沒有詩的人生是寂寞的,沒有酒的詩歌是乾澀的。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就在這杯杯豪邁裡,李白縱酒狂歌,如醉如痴。

安史之亂爆發了,當時李白和妻子正在廬山,在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思想中掙扎。永王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站到了永王這一邊。

他的妻子宗氏是武則天時候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她深深地知道政治的複雜性,太了解自己這位可愛的丈夫了,知道他充滿了正義感和自信心,卻嚴重地缺少判斷力和執行力,於是阻止他前去。但是李白還是下山了。

果然不出妻子所料,李白所追隨的永王在與太子(即後來的新皇帝唐肅宗)的鬥爭中失敗,站錯隊的李白被判流放到夜郎,今天的貴州。幸好一年多以後,朝廷發布了大赦令,李白終於回來了,他在江船上寫了那首所有的中國人都會朗誦的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理想是「待我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他期望擔當輔佐君王的大唐宰相,上報君,下濟民,並為此追求了一生。

61歲時,他的理想徹底破滅,他一生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現在,這隻大鵬已經不能再飛了,他要為大鵬唱一支悲壯的《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不久李白辭別人世,留給世界的是燦爛的詩歌文化。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李白因詩而生,詩因李白而輝煌。李白是不朽的。他是豪氣雲天的俠士,是無拘無束的隱士,是狂放不羈的詩仙。

如果沒有李白,千年前的大唐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如果沒有李白,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

正如餘秋雨說:既然有過盛唐,中國與不離;既然有過李白,九州神採奕奕。

相關焦點

  • 李白×吳亦凡︱王者榮耀李白主打歌冬日即將發布!
    如今,有一位同樣和李白瀟灑倜儻的少年將要用自己的聲音來詮釋演繹李白的灑脫真性情各位召喚師有沒有hin期待呢?在昨天的跨年晚會上,李白英雄主打歌正式官宣,由吳亦凡創作並演唱,並且將於2020年1月份與大家見面啦!李白主打歌歌詞搶先看,英雄試劍天下!
  • 抖音笨李白是什麼歌 抖音笨李白歌曲歌詞介紹
    抖音上的神曲是越來越多,這不最近抖音上的一首笨李白被很多人模仿歌唱,在這之後也有很多的用戶在網上搜索笨李白的完整歌詞,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抖音笨李白歌曲介紹:  其實這首歌就叫做《Believer (Kaskade Remix)》,想聽的用戶可以直接在各大音樂平臺中搜索即可。
  • 李白稱謂知多少?
    唐代大詩人李白「仙風道骨」,除了被尊稱為「詩仙」外,還有不少有趣的稱謂。根據有關史料輯錄,考究其來歷,以壯思飛。    太白——相傳李白出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即太白金星),故取名為「白」,字「太白」。後人因之稱李白為太白金星之精。如:宋人歐陽修在《太白戲聖俞》詩中說:「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
  •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不限行 子夜吳歌·夏歌 唐代:李白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餘裡,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荷花。
  •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這句話怎麼理解?
    @星辰大海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余光中《獨白》三十年已往了,月光還是和少年時的月光一樣;本身卻已不再是烏頭的少年。素月高空懸掛,燦爛遍灑,九州(故國大陸)一色,大地萬物宛如被披上了一層銀紗。千年之後還是李太白腳下的流霜,我也和他一樣緬懷對岸的故裡!
  • 《將進酒》李白的豪情與落寞
    自己真正對這首詞有音樂感,也是有天晚上看電視,看到那個著名的廣場舞大神組合演繹了這首《將進酒》,聽完以後覺得真的是糟蹋了這首偉大的詩,要是李白聽見了估計要從河裡上來了,說我不撈月了,你們倆去撈吧。現實是李白沒有上岸,我捲起褲腿下河了。既然別人唱的那麼難聽,那我就來編一個版本吧。
  • 王開東:杜甫深愛李白,但李白……
    李白是江湖盟主,寶刀屠龍。一介布衣,卻被皇帝徵召,何等恩寵!但朝廷兩年,縱然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李隆基譜曲,但每天粉飾太平,歌頌美女,「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實際上過得並不愉快。玄宗想來也是,本來召李白進宮,無非點綴文採,但李白常喝得酩酊大醉,口無遮攔,這就有可能洩露禁中秘密。
  • 李白嗜酒有原因
    他認為「壺中別有日月天」(《下途歸石門舊居》),「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擬古十二首》之三),「人間無此樂,此樂世中稀」(《贈歷陽褚司馬》)。他認為飲酒取樂比個人名聲更重要:「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之三),「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笑歌行》)。
  • 大唐李白
    國內所有作家,包括海外華文作家——比如張大春的友朋們——能駕馭此題材的,我想不出第二人。       《大唐李白》為四部曲,各卷分別名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捉月歌。每卷25萬字左右,共煌煌百萬言。       說它不是小說,是因為作者太較真!作歷史小說,態度很重要,以魯迅《故事新編》最為可佩,看似荒誕無稽,實則一字一句皆有來歷,都能找到出處。
  • 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
    看看李白的解決方式吧。「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人生短促,那就及時行樂吧,一定不要讓金樽空對著明月呀!這一句詩可是李白的經典表達,他不是還說過,「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出自李白《梁園吟》)嘛。所謂得意,其實和達命差不多。李白真的得意嗎?
  • 《贈李白》
    所以這首詩是一闕積極浪漫主義的生活方式的頌歌,是大詩人李白的生平寫照——當然是在推崇的意義上!他好像以他的天才贖盡了現代世界裡渺小的我們如果去過這種生活的可能的罪過,至少是麻煩,但是作為大寫的「我」們,他樹立了這種狂浪恣肆的生活的權利!然而如果細讀蕭滌非、張忠綱二先生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的本詩注釋,或許會有迥然不同的看法。除了第一句之外的每一句,都將顛覆我們不學無術的想當然耳。
  • 大唐李白丨「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旅遊達人李白
    李白的一生就是「萬重山間過旅人」的一生。如此壯舉,我覺得也只有司馬遷和李時珍二位能與之媲美呀。但是司馬遷是為了寫《史記》,要走遍萬水千山搜集歷史資料,李時珍為了治病救災修繕藥典,也是踏遍了深山老林。甚至酈道元寫《水經注》,玄奘印度取經,鄭和下西洋,也都是帶有使命的。如李白這樣走到哪裡算哪裡的,古今第一人。一般來說,文學史上都將李白的一生概括為五個階段。
  • 李白襄陽求仕不遂,憤而作了一首「醉歌」,詩韻堪比《將進酒》
    其實,李白在寫《將進酒》之前,也曾寫過一篇「醉歌」,在詩裡,李白以一位醉漢的心理和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而實際上,他是以帶有詩意的眼光來看待一切,思索一切,這首「醉歌」便是——《襄陽歌》。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東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兩年後,27歲的李白在湖北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許氏結婚,並安家於安陸。
  • 李白的一首歌行可媲美《大風歌》,悲壯激昂,真有情懷
    《臨江王節士歌》唐 李白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吳雲寒,燕鴻苦。李白一直有佐君報國的大理想。他在文章《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裡說, 自己想用管子、晏子所講論的道理,為帝王出謀劃策,使天下恢復為一統的局面,然後功成身退。他42歲那年得到了一些好朋友在唐玄宗面前美言和推薦,玄宗下詔令李白赴長安覲見。李白興奮不已,在南陵家中激動地寫下了向妻子兒女告別的詩篇。
  • 李白:我本楚狂人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孔子下車欲與言。接輿直接不理,掉頭而走。在男子蓄髮而束的時代,接輿卻理個板寸,愛到處發表不當言論,狂放不羈。所幸當局沒封他的號。李白詩中的楚狂人便是他。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 趣讀丨詩仙李白到底有多少錢
    再退一步講,即便李白的這兩位親兄弟真的從事航運商業活動,又有什麼證據證明他們的商業活動就一定與李白的漫遊有直接關係呢?要弄清楚李白的經濟收入還真不大容易。既然這幾種推測都不合理,那麼合理的推測究竟是什麼呢?李白這位赤手空拳走天下的浪漫詩人,他的日常經濟生活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李白「存摺」上的存款吧。02李白有多少財富?
  • 與有關李白的名言警句
    ——李白《渡荊門送別》32、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其二》3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34、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李白《長相思·其一》35、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 造夢者李白
    還是「一生好入名山遊」的花錢機器,黃金白璧買歌笑,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尋仙訪道磕藥的謫仙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還是「十謁朱門九不開」的求職失意者,唯獨詩文不值錢。眾多title中,有一個最讓人心馳神往、心嚮往之:造夢者!
  • 唐詩鑑賞:李白 · 笑歌行
    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二頃田,全唐詩本作一頃田。誤。笑矣乎,笑矣乎。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見滄浪老人歌一曲,還道滄浪濯吾足。君不見滄浪老人唱一曲嗎,「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滄浪」二句:《楚辭·漁父》:「漁夫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