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襄陽求仕不遂,憤而作了一首「醉歌」,詩韻堪比《將進酒》

2021-01-10 史家之韻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喜愛交友,並在一起飲酒作詩,我們熟悉的千古名篇《將進酒》便是他詩與酒的巔峰代表作。

其實,李白在寫《將進酒》之前,也曾寫過一篇「醉歌」,在詩裡,李白以一位醉漢的心理和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而實際上,他是以帶有詩意的眼光來看待一切,思索一切,這首「醉歌」便是——《襄陽歌》。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東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兩年後,27歲的李白在湖北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許氏結婚,並安家於安陸。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韓朝宗在襄陽任荊州長史兼東道採訪史。因安陸距離襄陽不遠,李白往謁求官不遂,氣憤之下,乃作了這首《襄陽歌》,以詩抒情。

下面,先請閱讀全詩:

《襄陽歌》 李白

落日欲沒峴[xiàn]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dī]。

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翁醉似泥。

鸕鷀杓[sháo],鸚鵡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pō pēi]。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臺。

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

鹹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léi,酒器]?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chēng],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在這首「醉歌」中,李白一開始便用了晉朝山簡的典故。當年山簡鎮守襄陽時,喜歡去習家花園喝酒,常常大醉騎馬而回。如今李白也如同山公一樣在花下飲得醉態可掬。

襄陽的小兒笑著拍手在街上攔住我高唱,路人問他們所笑何事?原來是笑我像山公一樣喝得爛醉如泥。

狂放不羈的李白絲毫不在意,在詩中說人生百年,不過是三萬六千天,每天都應該往肚裡倒上三百杯酒。

酒意正濃的李白,醉眼朦朧地朝四方看去,只見遠方襄陽城外碧綠的漢水,就好像是剛釀出的葡萄酒一樣。

李白也想學著歷史上的曹彰,來一個千金駿馬換小妾的風流之舉,醉騎在駿馬雕鞍上,唱著《梅花落》的曲調,後面跟著的車上掛著酒壺,在一派鳳笙龍管中出遊行樂。

他洋洋自得,忽然覺得自己的縱酒生活,連歷史上的那些王侯將相也不能和我相比!想那在鹹陽市中行將腰斬徒嘆黃犬的大秦丞相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飲酒行樂?

李斯被秦二世所殺,臨刑時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你)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鄉)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君不是見過在峴山上晉朝羊公的那塊墮淚碑瑪?馱碑的石龜,頭部已剝落,長滿了青苔。我看到後既不會為之流淚,也不會為之悲哀。

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名將羊祜坐鎮襄陽。羊祜鎮守襄陽時常遊峴山,曾對人說:「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羊祜死後,襄陽人在峴山立碑紀念。見到此碑的人往往流淚,故名為「墮淚碑」。

李白有感而發出感慨:在這山間的清風朗月,不用花錢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他個大醉,如玉山自己傾倒而不是被人推倒。

端起那舒州杓(舒州產的一種酒器),擎起那力士鐺(一種溫酒的器具),我要與你們喝他個同死生。

在詩的最後,李白再次宣揚縱酒行樂,他強調即使尊貴到能與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為子虛烏有,不及與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鐺同生共死更有樂趣。

李白在這首「醉酒」歌中,勾勒出一個天真爛漫的醉漢形象,寫的那是一個神採飛揚和無拘無束,我們從詩中能充分領受到一種精神的舒展和解放的樂趣,通過李白所展現的這種生動活躍的喜劇生活場面,也能啟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

李白的這首《襄陽歌》雖然沒有《將進酒》著名,但是,全詩活波奔放,風格韻味也不輸《將進酒》多少吧?

相關焦點

  • 襄陽歌
    襄陽,成了我心中一個謎。所以一聽到這首《襄陽歌》,就入了迷,這麼多年始終鍾愛不已。 《襄陽歌》是李白的一首「醉歌」,最是灑脫飄逸,頗有借著酒勁一吐為快的感覺。樂曲據說是作曲家參考流傳到韓國的古曲編排,聽起來回味無窮。 先來聽一下吧。隨著音樂,往下看,你會找到它其中的意思。
  • 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
    這真是一種足以讓人咋舌(以前都讀成[zǎ]舌了,應讀作[zé shé],意思是咬舌,形容吃驚、害怕,說不出話或不敢說話。咬住舌頭。謂因害怕而不敢說話。出處:1.《後漢書·馬援傳》:「豈有知其無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從族乎?」 唐 劉禹錫 《劉君遺愛碑》:「訴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
  • 李白很忙,一首《將進酒》成現代勸酒歌
    聯想到唐朝詩人李白那首《將進酒》中描寫的朋友喝酒境況,來了靈感將《將進酒》譜上流行曲,作為現代人聚餐時的勸酒歌。這樣,即能輕鬆背誦古詩詞,又能欣賞古風,自覺是一個好想法。根據李白的豪放、浪漫、大俠性格,和他可能操的地方方言推測,李白在創作《將進酒》時的吟詩節奏應該是比較快的,這樣才符合李白的「酒仙」性格和生活習慣,因此,《將進酒杯莫停,乾杯》的譜曲節奏也比較快。
  • 唐詩78《將進酒》 (李白)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將進酒|葉嘉瑩吟誦
    岑夫子,丹邱生③,將進酒④,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⑤,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⑥,鬥酒十千恣歡謔⑦。
  • 朗誦:李白《將進酒》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我為你唱一首歌, 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前言】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本詩為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
  • 李白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勸酒歌。您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李白,中國唐朝偉大的詩人。全世界對詩人都有一個非常統一的分類方式:一個就是著名的詩人一個就是偉大的詩人,而剛好李白就是在偉大的詩人之列。李白詩寫的好是眾所周知的,李白喜歡喝酒也是眾所周知的。而這首詩剛好把李白的詩寫的好和喜歡喝酒的愛好結合在了一起,這首詩是什麼呢?
  • 經典誦讀:《將進酒》李白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我為你唱一首歌, 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成就。《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 李白《將進酒》賞析
    賞析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裡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
  • 李白名詩「將進酒」中的「高堂」指的是什麼?
    李白名詩《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有人認為其中的「高堂」是指父母。小編以為,這是不對的。這個「高堂」,是「高敞的廳堂」、「高大的殿堂」的意思。唐詩中,「高堂」是有借指父母的用法。例如: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寫下原文的李白,才是那個真實的李白
    《將進酒》是李白經典的古風代表作,其中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盡顯詩人狂傲本色。因為當中蘊含的「正能量」,歷來為人傳誦稱道。但是,隨著這首詩的「敦煌古本」在網絡走紅,網友們發現:這一句充滿「正能量」的詩,有可能並不是李白所寫,並且取代它的還是一句令人灰心喪氣的「天生吾徒有俊才」。新、舊兩人版《將進酒》,不但詩句不盡相同,連詩的標題都不一樣。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的詩中有這樣的一首名篇:《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這個人,跟其他的才子還不太一樣,歷史上大多數的才子,基本都是後來才出名的,但是李白,在25歲的時候開始週遊天下,他的名聲就開始慢慢大震天下了。不然,為何皇家的人都會親自去邀請李白為愛妃題詩呢,要說李白的這麼多的詩中,拿一首詩是最狂放的,那就是《將進酒》了。
  • 《將進酒》李白的豪情與落寞
    對於李白的《將進酒》,也是中學的一篇課文,雖然是一首好詩,但是,因為他的不規則和超長,對於學生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別的五絕或者七絕,都是四句就搞定,李白為了繼續喝酒,不得不多編織一些詞句來,倒是與別人不一樣,有點現代白話詩歌的影子在裡面。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李白原文不僅不狂,反而有些心灰意冷
    新、舊兩人版《將進酒》,不但詩句不盡相同,連詩的標題都不一樣。  古本《將進酒》名為《惜罇空》。  這一首被網友們評為「狂炸天」的古本《將進酒》,究竟和現行版有哪些不同呢?(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  玉帛  (饌玉)豈(不)足貴,但願長醉不  用  (復)醒。  古來賢聖皆  死盡  (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唐代李白《將進酒》書法作品《020》
    唐代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這一曲《將進酒》,唱得盪氣迴腸!
    一首《將進酒》被鳳凰傳奇改編演繹,曲調朗朗上口。這是穿越千年的「盛世」對歌,千年之前李白舉杯,豪情吟誦《將進酒》的情形已無人知。而千年之後鳳凰傳奇「調動每一個細胞」的演唱,讓人熱血沸騰!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齊芳朗誦 | 李白《將進酒》
    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
  • 張晶:李白樂府詩的繼承與創新
    如《天馬歌》屬「郊廟歌辭」,《將進酒》《戰城南》《上之回》《君馬黃》《稚子斑》《幽州胡馬客歌》《白鼻[~符號~]》屬「鼓吹曲辭」,《關山月》屬「橫吹曲辭」,《烏夜啼》屬「清商曲辭」,《蜀道難》《胡無人行》《白頭吟》《玉階怨》《短歌行》《來日大難》《門有車馬客行》屬「相和歌辭」,《丁都護歌》《子夜四時歌》《估客樂》《採蓮曲》屬「清商曲辭」,《秦女休行》《淥水曲》屬「琴曲歌辭」,《行路難》《襄陽歌》《襄陽曲
  • 將進酒鑑賞
    書法  王學俊  李白《將進酒》  將進酒是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李白的將進酒,「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 夜溫《將進酒》:詩中神曲、酒中仙歌——卻是人間李白
    「詩仙」李白的飲酒詩眾多,《將進酒》便是其中才氣千古無雙的一首,這首「神作」背後,李白所展現出來的豪情和頹廢並存、積極與消極相交的矛盾,導致其意義和形象一直以來為千古讀者所爭議。在《將進酒》這一腔豪情中,又夾雜大寂寞、大愁苦、大悲傷,無疑讓我們觸摸到哪個更真實、更多維的李白,也讓我們每當美酒在杯中,就能望見生活那夾雜豪放和悲傷的複雜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