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葉嘉瑩吟誦

2021-02-19 中華書局1912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②。 

            岑夫子,丹邱生③,將進酒④,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⑤,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⑥,鬥酒十千恣歡謔⑦。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⑧。 

            五花馬⑨,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①青絲:黑髮。

②會須:應該。

③岑(cén)夫子:名勳,南陽人,李白的朋友。丹邱生:即元丹邱,也是李白的好友。

④將(qiāng):勸。

⑤鐘鼓饌玉:此處代稱富貴利祿。鐘鼓,古時富貴人家設有鐘鼓樂器,吃飯時,鳴鐘列鼎。饌(zhuàn)玉,形容飲食精美,享受豪奢。

⑥陳王:三國時詩人曹植,曾封為陳王。平樂:觀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

⑦鬥酒十千:一鬥酒值十千錢,極言酒美價昂。恣(zì)歡謔(xuè):盡情地歡娛戲謔。

⑧徑須:直須、只管。沽:買。

⑨五花馬:毛色呈五色花紋的名馬。一說鬃毛剪成五瓣的馬。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城)。早年在蜀地讀書,後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湖北安陸及山東等地生活。天寶元年(742),應詔入長安,擔任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被放還,離開長安,漫遊於祖國各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入永王李璘幕,李璘兵敗,李白被流放夜郎。後遇赦,逝於安徽當塗。有《李太白集》傳世。存詩近千首,風格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被譽為「詩仙」。

這首詩是李白長安放還後所作,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卻又極度自信的複雜情感。全詩起句雄健壯闊,言自然「大象」;次句喟嘆深長,言人生「小境」,二句可謂「飛流直下」,由「理」即「情」,感慨時光流逝,人生苦短。由之引發出下面的「及時行樂」:人生得意時當縱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明月,以豪情消解悲哀,是李白一貫的人生態度。「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爽自信,「烹羊宰牛且為樂」的曠放,「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爽,是李白每每標舉的人生信念和狂放精神。然而,詩人真的是「樂以忘憂」了麼?詩人的「與君歌一曲」,便透露了李白狂放的深層底蘊:「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是因為「古來聖賢皆寂寞」,透露了詩人的「長醉」,實是逃避現實的無奈之舉,「惟有飲者留其名」,是詩人的自我寬慰自我解嘲之辭。詩人以悲劇性人生的曹植「宴平樂」為例,正是詩人心底深處人生悲劇意識的透露。所以全詩最後的結句是「與爾同銷萬古愁」,可見纏繞詩人心底而消解不掉的是「愁」。李白將「萬古」志士的「愁」擔於一身,還有比這更深廣、更沉重的「愁」麼?李白,何嘗有一日真的「醉」過?他只是「但願長醉不復醒」,儘管他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作為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心理動力,其實他清醒地意識到:以「醉」又何能真正銷去「萬古愁」!因此,李白《將進酒》是一首心理複雜的「復調」詩歌,展現的是一個掙扎在痛苦與放達、希望與絕望之中無法解脫的志士形象。李白詩歌所以成為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座高峰,首先在其率真、豪放、自信、坦誠的人格魅力,李白無可比擬的獨特詩歌風格,可謂其獨特人格的一種顯現方式,《將進酒》淋漓盡致展現的豪放的悲劇和悲劇的豪放,實是千古失意文人志士「樂」與「悲」糾結心態的縮影。

葉嘉瑩  號迦陵。1924 年生於北京。師從顧隨先生。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臺灣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本文選自中華書局出版《中華吟誦讀本——大學生古代詩詞曲素養100篇》)

閱讀連結:

長按並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查看圖書詳情及快速購買


精彩誦讀回顧:

朱自清:背影|父親節

梁曉聲:慈母情深|朗讀

【朗讀者】倪萍含淚朗讀《姥姥語錄》

【吟誦】陋室銘|〔唐〕劉禹錫

《詩經•衛風•木瓜》|誦讀

杜甫:春望 | 誦讀

劉一達:根兒是哪兒,話就是哪兒 | 朗讀

連麗如:董卓大鬧鳳儀亭|聽書

梅蘭芳演唱崑曲《牡丹亭》(選段)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王兆鵬吟誦

(統籌:啟正;編輯:麵包)


相關焦點

  • 齊芳朗誦 | 李白《將進酒》
    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
  • 《將進酒》李白的豪情與落寞
    對於李白的《將進酒》,也是中學的一篇課文,雖然是一首好詩,但是,因為他的不規則和超長,對於學生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別的五絕或者七絕,都是四句就搞定,李白為了繼續喝酒,不得不多編織一些詞句來,倒是與別人不一樣,有點現代白話詩歌的影子在裡面。
  • 朗誦:李白《將進酒》
    將進酒作者:李白誦讀:閃亮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前言】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本詩為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寫下原文的李白,才是那個真實的李白
    《將進酒》是李白經典的古風代表作,其中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盡顯詩人狂傲本色。因為當中蘊含的「正能量」,歷來為人傳誦稱道。但是,隨著這首詩的「敦煌古本」在網絡走紅,網友們發現:這一句充滿「正能量」的詩,有可能並不是李白所寫,並且取代它的還是一句令人灰心喪氣的「天生吾徒有俊才」。新、舊兩人版《將進酒》,不但詩句不盡相同,連詩的標題都不一樣。
  • 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
    要知道這首《將進酒》可是李白晚年的作品,他已經經歷過大半個人生了,當年「御手調羹」、「龍巾拭吐」的時候,他是得意過,可是旋即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了。皇帝需要的,只是一個會寫詩的弄臣,可是呢他偏要當帝王師,偏要「為君談笑靜胡沙」,所以最後只落得一個「賜金還山」的命運。這真的是得意嗎?他並不真的得意。
  • 李白很忙,一首《將進酒》成現代勸酒歌
    聯想到唐朝詩人李白那首《將進酒》中描寫的朋友喝酒境況,來了靈感將《將進酒》譜上流行曲,作為現代人聚餐時的勸酒歌。這樣,即能輕鬆背誦古詩詞,又能欣賞古風,自覺是一個好想法。根據李白的豪放、浪漫、大俠性格,和他可能操的地方方言推測,李白在創作《將進酒》時的吟詩節奏應該是比較快的,這樣才符合李白的「酒仙」性格和生活習慣,因此,《將進酒杯莫停,乾杯》的譜曲節奏也比較快。
  • 經典誦讀:《將進酒》李白
    將進酒作者:李白誦讀:閃亮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前言】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成就。《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 唐詩78《將進酒》 (李白)
    《唐詩三百首》【第四卷:七言樂府】9.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講解】  在李白的《將進酒》中,詩人先言悲,將悲融進奔流到海的河水與「朝如青絲暮成雪」的白髮之中,這種悲源於「志士惜日短」。
  • 李白《將進酒》賞析
    李白《將進酒》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注釋⑴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請。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首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
  • 這一曲《將進酒》,唱得盪氣迴腸!
    一首《將進酒》被鳳凰傳奇改編演繹,曲調朗朗上口。這是穿越千年的「盛世」對歌,千年之前李白舉杯,豪情吟誦《將進酒》的情形已無人知。而千年之後鳳凰傳奇「調動每一個細胞」的演唱,讓人熱血沸騰!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最經典的歌行體《將進酒》,你還記得哪句?
    歌行體在盛唐時期發展至最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都創作有大量的歌行體。如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等;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李白著名的《將進酒》這一歌行體詩歌。將進酒唐代·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 夜溫《將進酒》:詩中神曲、酒中仙歌——卻是人間李白
    「詩仙」李白的飲酒詩眾多,《將進酒》便是其中才氣千古無雙的一首,這首「神作」背後,李白所展現出來的豪情和頹廢並存、積極與消極相交的矛盾,導致其意義和形象一直以來為千古讀者所爭議。在《將進酒》這一腔豪情中,又夾雜大寂寞、大愁苦、大悲傷,無疑讓我們觸摸到哪個更真實、更多維的李白,也讓我們每當美酒在杯中,就能望見生活那夾雜豪放和悲傷的複雜真相。
  • 李白名詩「將進酒」中的「高堂」指的是什麼?
    李白名詩《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有人認為其中的「高堂」是指父母。小編以為,這是不對的。這個「高堂」,是「高敞的廳堂」、「高大的殿堂」的意思。唐詩中,「高堂」是有借指父母的用法。例如: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
  • 李白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勸酒歌。您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李白,中國唐朝偉大的詩人。全世界對詩人都有一個非常統一的分類方式:一個就是著名的詩人一個就是偉大的詩人,而剛好李白就是在偉大的詩人之列。李白詩寫的好是眾所周知的,李白喜歡喝酒也是眾所周知的。而這首詩剛好把李白的詩寫的好和喜歡喝酒的愛好結合在了一起,這首詩是什麼呢?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李白原文不僅不狂,反而有些心灰意冷
    《將進酒》是李白經典的古風代表作,其中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盡顯詩人狂傲本色。因為當中蘊含的「正能量」,歷來為人傳誦稱道。    一、敦煌古本「《將進酒》」——《惜罇空》  《惜罇空》/《將進酒》——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床頭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  雲  (絲)暮成雪。
  • 《將進酒》到底該怎麼讀?據說90後都讀錯啦!
    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將進酒》上周末小六哥去姑媽家蹭飯剛好聽到侄子在背詩李白的傳世名篇《將進酒》聽到「將進酒,杯莫停」小六哥趕緊喊停——「等等,什麼進酒?貳其實我們現在讀到的《將進酒》並非此詩的原始版本這首詩乃宴席上即興之作後來肯定又經過了李白的反覆修改(是的,天才如李白也是需要改稿的)所以世間流傳著《將進酒》的不同版本其中最接近李詩原貌的是敦煌殘卷B2544、S2049、B2567和殷璠的《河嶽英靈集》
  • 李白的《將進酒》唐版曝光,原文更是狂上了天,看後才知道背錯了
    在李白眾多的代表作中,《將進酒》可謂是千古的佳作,開頭那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就好像是銀河乍瀉,席捲著滔滔洪流向我們奔來,那氣勢磅礴的文字,深深地將我們吸引。李白的《將進酒》,寫作年份一直飽受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創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後,也有的學者認為是作於天寶十一載,而此時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的第八年。
  • 17歲喪母,52歲喪女,葉嘉瑩:坎坷中走出來的詩詞女神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平西城察院胡同一所老四合院裡。她是滿族後裔,與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同宗。葉家是詩禮之家,少年時,葉嘉瑩便表現出了兼具悲憫與智慧的詩心。她的伯父葉廷乂國學修養尤為深厚,膝下無女,對好詩詞又冰雪聰明的侄女甚為鍾愛,閒居無事時,常教她吟誦和寫詩。
  • 西安國際音樂節開幕 「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震撼亮相
    然而,伴隨著開幕演出「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奏響自信的樂章,這一西安歷史最悠久、規格最高的高雅藝術盛會如約而至、華麗綻放。本屆音樂節別開生面地以西安交響樂團原創項目——「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作為開幕演出。該音樂作品先後入選陝西省委宣傳部「2020年度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2020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
  • 詩琳電影版粵語講誦古詩詞之《將進酒》
    唐玄宗天寶初年(公園742年),李白由當時的極其賞識其才華的資道士(元丹丘或吳筠)推薦到唐玄宗身邊任職,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於天寶三年(公園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又重新踏上了遊山歷水、飲酒寫詩遊的漫漫旅途。    這一天,李白遊到了好友岑勳(岑夫子)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