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將進酒》
上周末小六哥去姑媽家蹭飯
剛好聽到侄子在背詩
李白的傳世名篇《將進酒》
聽到「將進酒,杯莫停」
小六哥趕緊喊停——
「等等,什麼進酒?」
侄子說,「jiāng進酒啊」
小六哥懷疑人生了
當年我的語文老師可不是這麼教的啊
我們這一代都讀「qiāng進酒」
神奇的是,我那60餘歲
受過大專教育的姑媽也說
將進酒的「將」應該讀「jiāng」
到底是小六哥錯了
還是這個世界錯了?
壹
想弄清楚「將」的讀音孰是孰非
首先得捋一捋
這倆讀音都是怎麼出現的
很多人以為「qiāng」
是「將」的古音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漢語大辭典》卷7中
記載有「將進酒」之詞條
注此字讀為「將」的第三個注音「qiāng」
小六哥的語文老師
所依據的正是這部
非常權威的《漢語大辭典》
辭典中「將進酒」被釋為
「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
宋代郭茂倩曾在《樂府詩集》中解題
「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
但郭茂倩引用的古樂府
只說明了將進酒的語境
依然沒有確定它的讀音
「大略」的說法
也透露出一股連蒙帶猜
不太確定的氣息
而在另一部更加古老
且同樣十分權威的《辭源》中
則反其道而行
認為古樂府題「將進酒」
應該讀「jiāng」
兩種讀音的爭論
自此成型
一般而言
「將」都是讀jiāng的
讀qiāng時只有一種情況
就是作「請、願」之用
如果古樂府題《將進酒》讀qiāng
那麼「將進酒,乘大白」的意思
就是「請喝酒,用大碗」
好像也說得過去
但是「將」讀qiāng時
有其固定搭配的用法
都是「將+賓語+無+謂語」
比如: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衛風·氓》
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穆天子傳》
而「將進酒,杯莫停」
顯然不符合這樣的語法規則
但詩歌嘛
本來就是打破語法的文體
李白飛揚的情思
更是循規蹈矩不起來
所以縱觀五版最權威的李白詩文集注本:
《李太白文集》(清王琦注)
《李白集校注》(瞿蛻園、朱金城注)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安旗主編)
《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詹鍈主編)
《李太白全集校注》(鬱賢皓注)
其中王本和瞿、朱本
都沒有註明讀音
安本、詹本和鬱本則主張
「將」讀為qiāng
他們的依據也來源於
「將」有「請、願」之意
既然各方權威大佬
都打成了一鍋粥
各有各的堅持和道理
這個字還能有辨清讀音的一天嗎?
小六哥告訴你
當然能!
貳
其實我們現在讀到的《將進酒》
並非此詩的原始版本
這首詩乃宴席上即興之作
後來肯定又經過了李白的反覆修改
(是的,天才如李白也是需要改稿的)
所以世間流傳著《將進酒》的不同版本
其中最接近李詩原貌的
是敦煌殘卷B2544、S2049、B2567
和殷璠的《河嶽英靈集》
而語文教科書上的《將進酒》是明清通行本
與上述更原始的版本相比
那就是iphone6和iphone11pro的區別
在三本敦煌殘卷中,B2567最為珍貴
它是《將進酒》的1.0版本
現抄錄如下:
惜罇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盃。岑夫子,丹丘生,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此版的即興色彩更為濃厚,如「古來聖賢皆死盡」句
發現了嗎?
這首詩中並沒有「將進酒,杯莫停」一句
詩題也根本不叫《將進酒》啊
李詩和這個古樂府題目半毛錢關係都莫得
《惜樽空》才是最開始的題目
顧名思義,感慨無酒可飲
和詩歌的內容
以及李白在宴席上的心態
都十分契合
《惜樽空》大有來歷
出自樂府古體《前有一樽酒行》
李白恰巧也寫過
敦煌殘卷P2567中有兩首
抄錄如下:
前有樽酒行(其一)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尊綠酒生微波。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慾醉朱顏酡。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當年意氣不肯傾,白髮如絲嘆何益。
這首詩和《將進酒》都表達了
惜時嘆老的情緒
藝術風格也更為相似
李白完全有可能將《前有一樽酒行》
即興改編成《惜空樽》
與之相比,古樂府《將進酒》
雖然是寫燕樂賓客
但重在勸誡
意境相去甚遠
而李白牛逼就牛逼在
《將進酒》雖然是後加的題目
卻直接開闢了這個詩題的新傳統
自李白以降
《將進酒》的思想內容紛紛倒向——
懷才不遇發發牢騷,逍遙忘憂酗酗酒
至於古樂府的《將進酒》在講啥?
對不起,忘了
所以
我們在探討「將」的讀音時
不必糾結該字古音是什麼
古樂府的《將進酒》又是什麼意思
因為此「將」非彼「將」
我們更應該從詩句本身的含義
以及詩歌修辭的慣例
來分析「將進酒」的正確讀音
叄
李白可以將《前有一樽酒行》
改編成《惜空樽》
但最基本的詩歌對仗和修辭傳統
仍然是需要遵守的
否則詩不成詩
在中國詩歌史中
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並非孤例
它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用法
如下所示:
「鴨綠滿缸將進酒,花光凝椀正歌茶」
(明·區越)
「河橋將進酒,津樹遠含情」
(明·張萱)
「青春將進酒,白日倩揮戈」
(明末清初·陳子升)
我們可以看出
「將進酒」無論是與
「正歌茶」還是「遠含情」對仗
「將」都是一個副詞
表達「將要」的狀態
而非「請、願」這樣的動詞
當它與「倩揮戈」對仗時
倩雖是動詞
但其含義恰好就是「願、請」
古詩詞通常不會以同義詞作對
所以這裡的「將」依然是「將要」
既然歷代詩人都把「將進酒」
解作「將要」之意
那麼它的讀音自然應該是「jiāng」
此乃依據之一
那麼「將進酒,杯莫停」
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將要喝酒,別停」?
不通順啊!
這就要先解釋一下
何為「進酒」
「進」有兩種含義
一為進食
二為進奉
在古典文獻中最早出現的
是「進奉」之意的「進酒」
而且是最標準的用法
古人講究禮儀
主人宴請賓客時
都會親自奉酒勸飲
所以「將進酒」的「進酒」
並不是喝酒
反而與現代常用的「敬酒」很相似
所以「將進酒,杯莫停」
約等於飯局上的這種情況——
「我這就親自給您倒杯酒,不喝不給我面子啊!」
所以「將」字
依然是一個表示「將要」的副詞
應該讀jiāng
此乃依據之二
翻資料翻到這裡
小六哥才發現葉嘉瑩先生曾經曰過:
「硬說《將進酒》的『將』不讀「jiāng」,讀『qiāng』,這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妄人。」
侄子清脆的讀書聲還縈繞在耳畔
小六哥羞愧地低下頭——
早知道有這麼權威的結論
哥還查個毛線資料啊摔!
咬文嚼字,終身學習
不恥下問,尋根究底
這是漢字
帶給我的財富
圖片|網絡
編輯|小六
排版|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