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的故事太多,寥寥幾千字甚至幾萬字都說不完。
在她90歲生日的時候,溫家寶發來賀詞,稱讚她:心靈純淨,志向高尚,詩作給人力量,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
——這算是對她美麗人生的高度概括。
在《朗讀者》上,董卿這樣介紹過她:
她是白髮的先生,她是詩詞的女兒,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詩詞國度的路標和燈塔。她站在那,就宛如一首古典雋永的詩詞,並用這詩心,感染著無數渴求美好的靈魂。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平西城察院胡同一所老四合院裡。她是滿族後裔,與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同宗。葉家是詩禮之家,少年時,葉嘉瑩便表現出了兼具悲憫與智慧的詩心。她的伯父葉廷乂國學修養尤為深厚,膝下無女,對好詩詞又冰雪聰明的侄女甚為鍾愛,閒居無事時,常教她吟誦和寫詩。
葉嘉瑩的人生有三大艱難的時刻。
一是少年喪母
1924年,動亂的年代,讓葉嘉瑩很小時就和南下的父親離別,此後再無聯繫。
葉嘉瑩的童年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7歲時,葉嘉瑩母親又被確診為腹部腫瘤,手術後不久,在火車上敗血症發作,不幸病逝。
作為長女,她親自檢點母親的遺物,為母親更衣入殮。棺木釘上釘子的聲音,她永生難忘。
「悽絕臨棺無一語」、「喚母千回總不還」,她把萬千悲痛寫在了一首又一首《哭母詩》中。
其二是中年喪女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一世逼人來。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哭女詩》)
52歲時,生活終於安定下來,27歲的女兒和女婿卻因車禍遇難。
其三是婚姻的不幸
丈夫因牢獄之災,性情暴戾,工作也難以盡如人意,迫使葉嘉瑩不得不一人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但卻絲毫感受不到家的溫暖。
生活的艱辛,命運的無常,讓她流淚,讓她痛苦,但卻從未將她打倒。寫詩、讀詩、講詩,腦海中湧現出的句子都是人間苦痛最好的安慰。
葉嘉瑩:坎坷中走出來的詩詞女神
人生的生離死別,變化無常,嘗夠了,也就悟開了。中國古典詩詞成為她唯一的寄託。多少次絕望的邊緣,都是詩詞給了她力量。詩詞讓人心不死。所以她常常說,我多想讓你們知道詩詞是多麼好的東西,多好啊,丟了太可惜。
葉老的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傳播,她認為古詩詞是中國人的寶山,而現代人守寶山而不自知。
2018年,94歲的葉嘉瑩變賣祖上兩套房產,捐款1857萬元成立「迦陵基金」2019年,95歲的她又把畢生積蓄1711萬元全數捐出,支持古典文化研究
她被譽為最後一位先生,一生致力於研究詩詞,對中國詩詞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她說:
「我小時候一方面背《唐詩三百首》,一方面聽他們吟誦。沒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聽得多了,自然也吟誦,吟誦慣了,便掌握了詩的韻律 。」
從小就開始吟誦詩詞是最好的。
看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武亦姝就知道了,脫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直接將對手打懵。學詩詞的底蘊也能夠使一個人在其他方面有著不俗的成就:
2016年被復旦附中提前直接錄取,2019年更是以613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而她的偶像是陸遊、蘇軾和李白。
當自己的小孩在春天說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說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秋天說出「無邊落木蕭蕭下」,冬天說出「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時候,你該多自豪!
但是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詩詞譯文又顯得枯燥乏味,小朋友讀不懂什麼意思。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正版《中國詩詞大會》詩集,共八冊詩詞集歌賦。
其中不僅有葉先生推薦的詩詞,還有多達1000首經典詩詞,並且配上了古代詩歌創作的背景趣圖,詩詞理解記憶等不同於市面上大多數詩詞的特點,小朋友易於接受,家長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小朋友理解。
而且這不僅僅是一部適合小朋友的書,它也適合成年人:從《詩經》到唐詩宋詞明清佳句,中華幾千年的詩詞歷史也能讓成年人一窺文化奧秘。這樣即使小朋友不理解,家長也能過輕鬆給小朋友講解。
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圖片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