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葉嘉瑩近百年的詩詞人生,其實《掬水月在手》並不高冷

2020-10-19 揚眼

熱愛中國古詩詞的人,肯定都聽過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名字。16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了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這部紀錄片記錄了葉嘉瑩坎坷又傳奇的人生。記者看到,像大部分紀錄片的遭遇那樣,在電影節搶手,在院線卻遭冷,豆瓣分高達8.2,但票房才150萬。

電影節火爆而院線遇冷

據悉,《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繼《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如霧起時》《化城再來人》後的第三部文學紀錄片,也是他的「詩的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記者了解到,該片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影片開票5秒售罄,反響熱烈。然而上周五,登陸影院市場後,因為小眾文藝、院線選擇等因素,目前排片僅0.7%。

記者看完該片的感受跟不少影迷一樣:這是一部既有觀影門檻也沒有門檻的電影,一旦進入,沉浸其中,就會感覺回味無窮。

片中不少葉嘉瑩先生的吟誦和訪談

《掬水月在手》通過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葉嘉瑩坎坷堅韌、追尋初心的一生。看得出來,其攝製組去到了亞洲、北美洲,足跡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澳門、溫哥華、波士頓等10多座城市。

紀錄片中,也有對葉嘉瑩先生本人的深度訪談,從資料顯示,攝製組進行了17次的訪談拍攝。令人驚喜的是,片中還有多段葉嘉瑩先生的吟誦。另外,攝製組還採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以鏡頭語言來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

空鏡頭與配樂結合更顯肅穆

《掬水月在手》的配樂也非常有質感。據資料顯示,將笙、篳篥、古琴與西式女高音、男中音等的結合,配樂更顯沉重、肅穆、悲愴。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掬水月在手》除了葉嘉瑩的講述以及旁人的採訪外,還有很多篇幅是空鏡頭與配樂的結合,這些空鏡頭聚焦的對象是佛雕、器具、石碑、壁畫、古建築、山河湖泊等。

記者看到,影片這樣處理招來了一些爭議,但其實導演是想通過這些歷經千年的物象,傳遞出中國古典詩詞裡所包含的人生況味。導演說,「山川不會變、風月不會變、河流不會變。冬天在洛河龍門飄過的雪還是當年的雪,我們聽到風吹過樹梢的聲音、風拂過水麵的聲音,還是一樣的自然吟唱的聲音……電影裡出現大量當時的器物和景物,所謂空鏡,基本上是藉由這個引起比興,由此生出一種詩意的想像。」

「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葉嘉瑩在《掬水月在手》中多次提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的一句話:「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句話其實也是她的人生寫照。

葉嘉瑩一生經歷了與親人的生離死別,走過了動蕩飄零的年代,是詩詞支持她走過苦難,她將感悟總結為「弱德之美」,即在逆境之中仍然堅守的定力。

她出生於1924年的北京,那是軍閥割據的混亂年代,七七事變暴發,她剛上初中二年級,親眼看見從各地逃難來京的百姓,連上學路上都能目睹「餓殍滿道」的慘狀。

從小學到大學,葉嘉瑩的父親因投入抗戰沒有陪伴在她身邊。17歲那年,她的母親也突然去世,帶著沉重的悲痛,她一連寫下了八首《哭母詩》。1948年,她與丈夫在戰亂中一同撤退到臺灣。「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到了臺灣不久,葉嘉瑩遭遇「白色恐怖」,先生被捕入獄,三年杳無音訊,留她獨自一人帶著吃奶的孩子。

葉嘉瑩的先生出獄後,無法工作,她到臺灣大學等多所學校教書,以一己之力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小家庭。歷經憂患的她,對杜甫詩感同身受,她開始在教學期間研究杜詩,講解杜詩。而學界對杜甫的《秋興八首》存在不同看法,對杜甫七言律詩的文法也存有一些爭議。葉嘉瑩利用暑期時間,跑遍臺灣各大圖書館,把各個善本書中的相關地方,一字一句抄寫下來,重新編輯、註解,形成她日後的研究代表作《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展現了杜甫詩歌之集大成的成就,全面詳解了杜甫七言律詩的演進和對中國語言詩歌的重要性,此書對新詩創作和學術研究有極大助益。

詩人席慕蓉直言「她就是詩魂」,瘂弦稱讚葉嘉瑩是「穿裙子的士」,她的學生、作家白先勇說:「葉先生是引導我進入中國古典詩詞殿堂的人。」

葉嘉瑩不僅在臺灣桃李滿天下,她也輾轉到美國哈佛大學等高校授課,後來到加拿大定居,到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正式任教。她不得不在國外用英文講中國詩詞,也因此汲取了許多西方文學理論,西學中用,融入闡釋中國詩論。

直到70年代,中國與加拿大正式建交,葉嘉瑩才終於可以申請回到祖國大陸探親,她當時激動寫下《祖國行》,開頭就寫道:「卅年離家幾萬裡,思鄉情在無時已。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而不久,她卻迎來了大女兒和女婿車禍去世的悲慟。葉嘉瑩年幼喪母,又在中年經歷喪女之痛,她日日流淚,陸續寫下了十首《哭女詩》。回國後,葉嘉瑩在南開大學任教,中國剛剛恢復高考,百廢待興,學生求知若渴。她的課程也熱門到學生把教室都擠得水洩不通,窗臺上、窗外邊都是人,學校不得不做聽課證。

晚年的葉嘉瑩沒有退休,持續工作,她將畢生餘力全部奉獻給中國詩教事業。

葉嘉瑩歷經近百年的時代動蕩,歷經海外飄零、親人離世的顛沛流離,她更能理解古代詩人的離亂與苦難。「一世多艱,寸心如水」,她也把自己的生命苦痛都溶解在詩詞裡,以輕揚的聲調吟誦而出,柔軟、有力,恰恰也是她所推崇「弱德之美」的精神所在。

在片尾,記者看到,大銀幕上打出的字幕顯示,2016年至2019年,葉嘉瑩將歷年稿酬及出售北京、天津房產的收入約3600萬元,慨然捐贈予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推動詩詞教育,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傳承。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一片詩心、百年孤獨: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海放映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孫麗萍)「每依北鬥望京華」,「獨立蒼茫自詠詩」。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點映。該片已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預計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1924年生於北京的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知名漢學家。她幼年學詩,師從顧隨先生,一生對中國古典詩詞吟誦、研究和傳播不輟。
  • 聽薦|《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去年10月16日,臺灣導演陳傳興所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該片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並在正式上映前的上海電影節和北京電影節展映時收穫了一定好評,一票難求。陳傳興是攝影家、藝術評論學者、作家與電影創作者,作為導演拍攝了《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紀錄片,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並於2012年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勳位(軍官勳章)。
  •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藝聯上映,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新京報訊 9月10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10月16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是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全程4K拍攝,曾入圍2020年上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並在北影節進行展映。 據淘票票數據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下展映開票5秒後即全部售罄,成為本屆北影節最快售罄影片。
  • 記錄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期上映,它以獨特的詩性話語和美學形態記錄了葉嘉瑩的詩詞人生《掬水月在手》將四合院作為空間背景,分成六個篇章,串聯起葉嘉瑩不同的人生階段。影片真實準確地記述了葉嘉瑩曲折的人生際遇與高渺深摯的精神境界。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一位知識女性以堅韌的生命應對動蕩的20世紀,以頑強的意志守護離散的家園,以古典詩詞修復創傷的心靈。前塵往事,如煙若夢。
  • 《掬水月在手》榮獲金雞獎 主演:葉嘉瑩
    《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金雞獎評委會這樣評價《掬水月在手》:「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將其個人生命與千年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導演將敘事、述志與寫意融為一體,以詩境表現葉嘉瑩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特授予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0-24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影片於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時一票難求,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更是創下最快售罄記錄。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終於登陸全國藝術院線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卻從8.4降到8.2。觀眾在感受葉嘉瑩個人魅力之餘,也有了更多冷靜後的思考:紀錄片本身有那麼好嗎?
  • 講述96歲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催...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起,這部名為《掬水月在手》的影片登陸全國院線,用120分鐘娓娓道出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選題製作可謂小而美,真誠的表達正感動著無數人。儘管院線排片量極少,該片卻以8.2分高居豆瓣正在公映的新片榜首,超越《奪冠》《信條》《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眾熱門。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金爵獎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一生傳遞中國詩詞美
    多年前,導演陳傳興記錄了13位華人作家的文學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為觀眾帶來了無限詩意。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陳傳興的新作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又入圍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單。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曾說過,「只要我還活著,就會把中國詩詞的美傳遞給每一個人」 ,而這部記錄了葉嘉瑩傳奇人生的紀錄片,將為觀眾帶來更具古典韻味的美好詩意>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廣州首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記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人生經歷及思想理念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公映,10月12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10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葉嘉瑩先生詩歌及思想分享交流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碩賢,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葉嘉瑩先生的助手、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掬水月在手》出品人、例外與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院長蔡紅等嘉賓出席對談。
  • 《掬水月在手》來南京路演,導演陳傳興與朱贏椿致敬葉嘉瑩「弱德之...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24日晚,《掬水月在手》在南京舉行映後見面會,陳傳興導演與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贏椿映後暢談電影、藝術以及葉先生的傳奇一生,本片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活動。
  •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電影與圖書同步亮相
    本報訊(記者 肖揚 張知依)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為陳導演「詩的三部曲」完成之作,探討「詩與存在」。紀錄片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的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為了創作《掬水月在手》,主創團隊到訪北京、香港、澳門、天津、山西、西安、洛陽、臺灣等地,並橫越美國波士頓、加拿大溫哥華,歷時三年拍攝與製作。
  • 《掬水月在手》來南京路演,導演陳傳興與朱贏椿致敬葉嘉瑩「弱德之美」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24日晚,《掬水月在手》在南京舉行映後見面會,陳傳興導演與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贏椿映後暢談電影、藝術以及葉先生的傳奇一生,本片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活動。
  • 金爵官方入選片 │《掬水月在手》-葉嘉瑩一生傳遞詩詞之美
    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今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見面會當她們介紹葉嘉瑩先生在拍攝時說的「只要我還活著,就會把中國詩詞的美傳遞給每一個人」這句話時,在場的記者們無不為之感動。《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歲高齡的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以記錄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坎坷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作為中華古典詩詞的耕耘者和傳播者人,葉嘉瑩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河中,扮演著承先啟後、貫通中西的重要角色。
  • 葉嘉瑩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圖書同步上市
    電影和圖書聯手,以跨媒體的方式將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曲折跌宕的一生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藉由葉嘉瑩先生的解讀,中國最美古詩詞煥發全新的光彩。《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是陳傳興導演為葉嘉瑩先生拍攝的同名傳記電影的衍生圖書,由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共同策劃編著。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該片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紀錄片,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一再加場仍一票難求;而今,影片公映以來,仍收穫觀眾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