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圖書同步上市

2020-10-16 生活大資訊


10月16日,由陳傳興導演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編著的同名圖書《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全國出版發行。電影和圖書聯手,以跨媒體的方式將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曲折跌宕的一生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藉由葉嘉瑩先生的解讀,中國最美古詩詞煥發全新的光彩。

《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是陳傳興導演為葉嘉瑩先生拍攝的同名傳記電影的衍生圖書,由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共同策劃編著。影片僅有120分鐘,但拍攝過程中卻積累了百萬字的訪談素材,以及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是了解一代詩詞大家,乃至百年中國、千年文脈難得的口述史料。本書在這些素材基礎上進行系統整編,多角度再現葉嘉瑩先生滄桑多艱但秉持「弱德之美」的人生,凸顯中國詩詞不朽的傳統和靈魂。

紀錄片鏡頭中的葉嘉瑩,亦是他人為鏡所映射出的葉嘉瑩

全書對應葉先生在不同時期執教過的四所大學——臺灣大學、哈佛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南開大學,分別成章,每章都由「葉先生自述」與「眾說葉嘉瑩」組成。葉先生如今的狀態,以及在古典詩詞方面的成就猶如朗月當空,清輝萬裡,堪為「似月停空」;而每位受訪者仿佛江河湖海,大家各有視角,分別映照出一代大師鮮為人知的靈動與鮮活,是謂「月映千川」。

葉先生的自述內容提煉自紀錄片拍攝時的17次深度訪談及多次演講,並結合《要見天孫織錦成——我來南開任教的前後因緣》《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等文補充而成。行文採用第一人稱視角,通過葉先生對個人詩詞作品的解讀,勾勒出她輾轉臺灣、波士頓、溫哥華等地,而最後選擇葉落歸根,留在南開大學教書的豐厚人生。

三四十位被訪者包括葉先生的朋友、同事、學生、鄰居、醫生等,都與她交往甚篤。葉先生的生平經歷和學術脈絡,能從相關被訪者的敘述中看到呼應,從而在文字空間中形成一種交流與互動。他們多元的視角,全方位展示了葉先生在人格、學養、精神世界高度統一的大師風採,以及葉先生在各個方面給他們帶來的深遠影響。

這些文字詳盡呈現了葉嘉瑩先生的人生細節,彌補了影片篇幅有限的缺憾,是完整了解這位「古詩詞的女兒」傳奇一生的精彩讀本。

以詩述往,洞見百年中國,接續千年文脈

全書的四個部分各以一句葉先生的詩為題,分別是:植本出蓬瀛;入世已拼愁似海;變海為田夙願休;要見天孫織錦成。所選詩句或潛藏著她的自我認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態度,或預示著她的命運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縮影。

葉嘉瑩一生與古典詩詞綿密交會,是研究者,更是傳播者和創作者。她不僅以研究教授古典詩詞為業,也把平生境遇與真摯情感融入一首首詩詞記錄下來。她的作品是個人經歷的寫照,還反映了20世紀以來家國的興衰、文化的變遷,是一部處於新舊時代衝突下女性不斷成長與反思的生命史。

在詩詞感發力量的支撐下,生於戰爭年代的葉嘉瑩度過了種種憂患與磨難,卻「歷盡風霜便未死」,始終從詩詞中汲取精神力量,並把這種力量不斷傳遞給下一代。如今,接近百歲的她仿佛化鵬之鯤,精神遨遊於天地之間,亦達到了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可以說,詩詞拯救她於亂世,她亦背負起復興詩詞的使命,延續著中華千年的文脈。

全媒體多角度呈現,當代人領略傳統之美的窗口

基於電影拍攝時豐富的影像素材和原本掌握的資料檔案,本書中展示了百餘張圖片,作為文字敘述的視覺補充。其中包括手稿、信札、舊照、書影、劇照等,有不少是來自被訪者的首次披露。

書中專門設置兩個二維碼,掃碼後可觀看到影片中的精彩片段,還可仔細聆聽玩味在電影中作為另一條隱晦敘述線的音樂《秋興八首》。

本書由電影衍生而來,更進一步豐富了影片的內容。相比其他傳記,本書最大的特點是調動一切可用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將葉先生的自述、詩作與他人的回憶、感發熔於一爐,力求以多元視角呈現出一位立體、豐盈、臻於至境的葉嘉瑩先生。葉先生的存在,讓古典詩詞的感發力量和文化價值得以發揚光大,從而使中國文化的種子紮根於更多人心中。

10月14日,《掬水月在手》電影首映禮、新書發布會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辦,學者許知遠和導演陳傳興對談。

內容簡介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傳記電影大量採訪素材為基礎,將百萬字錄音稿系統整編,輔以百餘張高清劇照、手稿信札,補充了因影片時長所限無法展現的更多內容,立體展現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生命長河。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每部分對應葉先生在不同時期執教過的四所大學——臺灣大學、哈佛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南開大學,各部分由「自述」與「眾說」(朋友、學生、同事、鄰居、醫生等)兩大板塊組成。多元不同的視角,全方位呈現葉先生在人格、學養、精神世界高度統一的大師風採。

四部分皆以葉先生的一句詩為題目。所選詩句或潛藏著她的自我認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態度,或預示著她的命運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縮影。

葉嘉瑩一生與古典詩詞綿密交會,她不僅以古典詩詞為業,更在古典詩詞中所蘊涵的感發生命與人生智慧的支撐下渡過了種種憂患與挫折。《掬水月在手》將葉先生的自述、詩作與他人的回憶、感發熔於一爐,以期讓古典詩詞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因葉先生的存在而紮根於更多人心中。

編輯推薦

★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同名圖書

百萬字錄音稿提煉十萬餘字精華,輔以高清劇照、手稿信札作為視覺補充,詳盡展現一位古典詩詞大家的生命歷程與學術成就,是葉嘉瑩先生言傳身教的實錄。

★古典詩詞大師&文學紀錄電影大師兩位大師的深度對話與靈感碰撞

「我拍了一部女性版的《百年孤獨》,呈現的是一個女人的百年史。」

「我希望回溯到詩詞更為本質的層面,通過葉先生來討論『詩和存在』的問題。」

——導演 陳傳興

★《掬水月在手》中呈現的葉嘉瑩,是紀錄片鏡頭中的葉嘉瑩,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他人為鏡映射出的一個多面的葉嘉瑩。

葉嘉瑩先生在古典詩詞方面的成就猶如朗月當空,清輝萬裡,堪為似月停空;而每位受訪者仿佛江河湖海,大家各有視角,分別映照出一代大師鮮為人知的靈動與鮮活,是謂月映千川。

★張伯禮、北島、戴錦華、白巖松、歐陽江河感動推薦,白先勇、席慕蓉、瘂弦、鄭培凱、田曉菲、陳洪、張靜等三十餘位摯友學生傾情回憶

《掬水月在手》既有葉嘉瑩先生的自述,更有前所未有的「眾說葉嘉瑩」,多元視全方位展示一代大師在人格、學養、理想,乃至舉手投足、言談舉止間的風採。

★特別收錄《〈掬水月在手〉電影註解》,還原導演創作始末,提供觀影指南

★獨家放送日本知名音樂人佐藤聰明傾力打造的電影音樂《秋興八首》

★獨家收入電影精彩片段節選,掃描書中二維碼可聆聽欣賞

相關焦點

  •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電影與圖書同步亮相
    本報訊(記者 肖揚 張知依)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為陳導演「詩的三部曲」完成之作,探討「詩與存在」。紀錄片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的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為了創作《掬水月在手》,主創團隊到訪北京、香港、澳門、天津、山西、西安、洛陽、臺灣等地,並橫越美國波士頓、加拿大溫哥華,歷時三年拍攝與製作。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該片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紀錄片,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一再加場仍一票難求;而今,影片公映以來,仍收穫觀眾一致好評。
  • 葉嘉瑩先生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10月14日,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北京首映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隆重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導演陳傳興、影片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首映禮並致辭。
  • 《掬水月在手》榮獲金雞獎 主演:葉嘉瑩
    頒獎典禮舉行,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金雞獎評委會這樣評價《掬水月在手》:「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將其個人生命與千年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導演將敘事、述志與寫意融為一體,以詩境表現葉嘉瑩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特授予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葉嘉瑩的個人魅力遠遠高於紀錄片本身。葉嘉瑩傳記紀錄片、陳傳興「詩人三部曲」終章,帶著這樣的鮮明標籤,《掬水月在手》一出世就吸引了眾多影迷關注。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終於登陸全國藝術院線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卻從8.4降到8.2。觀眾在感受葉嘉瑩個人魅力之餘,也有了更多冷靜後的思考:紀錄片本身有那麼好嗎?
  • 《掬水月在手》:感動萬千人的葉嘉瑩
    陳傳興導演為葉嘉瑩先生拍攝的《掬水月在手》傳記電影,影片僅有120分鐘,但拍攝過程中卻積累了百萬字的訪談素材以及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是了解一代詩詞大家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公映
    國際在線消息:10月14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首映式,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嶽麓書院時勉勵青年學子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聰明才智。昨天,全國首部大屏幕4K文學紀錄片電影《掬水月在手》分享交流會走進嶽麓書院。這部小眾罕見的文學紀錄片,講述了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一生。當古典詩詞遇見千年學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晚,我們走進這部影片,一同感受中華古典詩詞之美。
  • 葉嘉瑩張伯禮白巖松等贊《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全國公映
    白巖松(後)和葉嘉瑩先生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黃岸) 前日,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南開大學進行了教師節特別放映暨研討會。當天,《掬水月在手》宣布影片定檔10月16日。活動現場,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葉嘉瑩先生緩緩入場,如同一對「師徒」。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葉嘉瑩,號迦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現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在公映之前,影片進行了一系列點映活動,有影迷感喟於紀錄片將葉嘉瑩豐富複雜的一生融於雲淡風清的講述;也有評論認為這是影片的不足之處,線索太多而缺乏聚焦。但對於這樣一部文學紀錄片來說,它無疑在公映前已經吸引了諸多關注與討論。實際上,《掬水月在手》是導演陳傳興《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系列紀錄片的一部最新作品。而文學紀錄片這一獨特的形式,為何能吸引人?
  • 講述96歲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催...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起,這部名為《掬水月在手》的影片登陸全國院線,用120分鐘娓娓道出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選題製作可謂小而美,真誠的表達正感動著無數人。儘管院線排片量極少,該片卻以8.2分高居豆瓣正在公映的新片榜首,超越《奪冠》《信條》《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眾熱門。
  • 聚焦 | 感受從詩詞中走出的例外之美,《掬水月在手》詩詞誦讀暨電影鑑賞會在京舉辦
    》正式於全國公映。《掬水月在手》是被尊為「詩詞的女兒、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的葉嘉瑩先生唯一一部傳記電影,也是第一部搬上全國大銀幕的4K文學紀錄片電影,更是中國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影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監製陳傳興執導,在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
  • 金爵獎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一生傳遞中國詩詞美
    多年前,導演陳傳興記錄了13位華人作家的文學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為觀眾帶來了無限詩意。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陳傳興的新作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又入圍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單。昨天,《掬水月在手》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影片映後見面會,向媒體講述了銀幕前後的經歷。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廣州首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記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人生經歷及思想理念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公映,10月12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10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葉嘉瑩先生詩歌及思想分享交流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碩賢,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葉嘉瑩先生的助手、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掬水月在手》出品人、例外與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院長蔡紅等嘉賓出席對談。
  •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 陳粒動情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詩句中的「尋」字所蘊含的情感絕不僅限於尋找美景,更是葉嘉瑩先生漂泊卅載渴望回國,渴望落葉歸根的真摯情感體現。 陳粒飄渺的嗓音與主題曲開頭葉先生的吟誦互為唱和相得益彰,並通過陳傳興導演極具美學和詩意的電影畫面,將葉先生漂泊、多艱卻又如詩如歌的傳奇一生娓娓道來。葉先生漂泊半生的異鄉情,濃縮成曲中「最近的天涯和最遠的牽絆」。
  •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陳粒動情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今日,影片曝光主題曲《短歌》MV,《短歌》由知名音樂人暨作詞人姚謙填詞、陳粒作曲及演唱,以音樂創作向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致敬。
  • 影訊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藝聯專線上映
    >《掬水月在手》終極海報預告雙發,定檔10月16日10月15日,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曝光終極海報和終極預告。影片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預售現已全面開啟。《掬水月在手》由陳傳興執導。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受訪人包括葉嘉瑩本人和她的學生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名家。
  • ...詩境人生」,就在《掬水月在手》這部她唯一授權的文學紀錄片中
    《掬水月在手》研討會」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 《掬水月在手》是現年96歲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文學紀錄片,記錄了葉嘉瑩多艱又堅韌的一生,她經歷了戰亂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