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嶽麓書院時勉勵青年學子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聰明才智。昨天,全國首部大屏幕4K文學紀錄片電影《掬水月在手》分享交流會走進嶽麓書院。這部小眾罕見的文學紀錄片,講述了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一生。當古典詩詞遇見千年學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晚,我們走進這部影片,一同感受中華古典詩詞之美。
詩詞之美 展現傳統文化與家國情懷
《掬水月在手》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葉嘉瑩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劇組在歷時一年間的拍攝中輾轉亞洲、北美洲,足跡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澳門、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期間,對葉嘉瑩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採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如今,葉嘉瑩已經96歲高齡,不能親臨現場,但在長沙特映會開始前,仍通過一段視頻與星城觀眾打招呼,「《掬水月在手》的片名很好。你捧起水來,裡面就有一個月亮的倒影,但那月亮並不是真的我。」
葉嘉瑩先生一生堅守對古典詩詞的熱愛,用畢生精力向世界傳播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掬水月在手》就是通過葉嘉瑩的詩詞和生命,回溯中國詩詞源頭。這次長沙分享交流會特意選在嶽麓書院,當古典詩詞遇見千年學府,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精神遙相呼應。當影片播發時,眾人被葉嘉瑩用詩詞點亮生命的「鏗鏘人生」感動,亦受鼓舞。
長沙市文聯副主席唐櫻表示,「這部紀錄片的播放應該會影響到我們一些做文化的專家、作者,分享會是對我們長沙的一種激勵,也許我們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讓長沙的文化走得更遠,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我們長沙的傳統文化。」
院線4K 讓文藝片不再小眾
《掬水月在手》自10月16日上映後獲得年輕觀眾的熱烈歡迎,截至目前網絡評分高達8.1分,票房突破300萬元。這也是目前第一部搬上全國大屏幕的4K文學紀錄片電影和國內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可以說,這部作品不僅是葉嘉瑩個人的傳記,也是一部從側面書寫中國20世紀文化史的影像資料。目前,該作品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反響強烈,去年還入圍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終評。
廣州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海燕告訴記者,「高畫質、高音質的電影是電影工業發展的趨勢,所以這部片子在視覺上會給我們觀眾帶來完全不同的觀影效果。」
雖然只是一部小眾的文學紀錄片,但影片沒有以葉嘉瑩的人生艱困用以煽情,而是真正把葉嘉瑩的豐富人生表述得平靜、平和,反而給人以柔韌、堅強、優雅的姿態。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表示,《掬水月在手》上映之後口碑超出預期,網絡上大篇幅的感言分享,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觀眾對《掬水月在手》的熱情很高,很多人自發在豆瓣、微博等平臺寫影評,而且寫的不是有字數限制的短影評。票房方面,依託超高口碑和穩定排片,《掬水月在手》的成績也穩步向前。她表示,「《掬水月在手》這部紀錄片是目前我們國家比較少見的文學傳記紀錄片,我們整個的文化市場當中有這樣的一部電影,它既傳承中華文化,也為電影觀眾帶來新的賞心悅目的紀錄片,把中國最美的文化傳承給大家,在影院裡面能夠欣賞到中華文化的這種美。」
電影為媒 推動粵湘兩地文化交流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影片片名《掬水月在手》出自唐代於良史的《春山夜月》,從電影名字就表達了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美,也蘊含了古典詩詞的美感。影片出品人毛繼鴻是湖南人,曾在嶽麓山下求學。他告訴記者,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寶藏。與商業片不同的是,該片要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未來也有意向在長沙延續這類文學紀錄片創作。他認為,「湖南人身上還有很多人可以拍,就像黃永玉、譚盾,我們去發掘在湖南人身上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我們未來可能會與長沙市、湖南省都會有更多的合作。是為能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文化留下可以讓我們傳承的精神食糧。」
目前,全市共有營業影院117家,2019年票房超過8億。《掬水月在手》長沙分享交流會將推動優秀紀錄片電影在長沙廣泛放映,豐富長沙電影市場文化供給,高質量培育長沙電影文化。同時,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在即,廣州誠摯邀請長沙參加,持續擴大深化兩地在文化、藝術、影視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雙城聯動,共同助力文化發展「比翼雙飛」。
長沙市電影業協會秘書長焦先覺表示,「《掬水月在手》為我們整個行業帶來一個多元化的單元,第二會為我們培育一批忠實的觀眾,也是一批高素質的觀眾,所以說這個影片在長沙的推廣將會為我們後期的觀影熱潮奠定了基礎,我相信這會對我們長沙電影的創作帶來一定的思路。」
(編輯:芹菜)
推薦閱讀
「湖南米粉街」長沙亮相,能否撬動整個湖南的米粉產業?
深度觀察丨當千年嶽麓遇見開源新時代
聚合世界聲音 講述長沙故事
原標題:《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