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1-20 澎湃新聞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0-24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嶽麓書院時勉勵青年學子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聰明才智。昨天,全國首部大屏幕4K文學紀錄片電影《掬水月在手》分享交流會走進嶽麓書院。這部小眾罕見的文學紀錄片,講述了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一生。當古典詩詞遇見千年學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晚,我們走進這部影片,一同感受中華古典詩詞之美。

詩詞之美 展現傳統文化與家國情懷

《掬水月在手》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葉嘉瑩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劇組在歷時一年間的拍攝中輾轉亞洲、北美洲,足跡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澳門、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期間,對葉嘉瑩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採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如今,葉嘉瑩已經96歲高齡,不能親臨現場,但在長沙特映會開始前,仍通過一段視頻與星城觀眾打招呼,「《掬水月在手》的片名很好。你捧起水來,裡面就有一個月亮的倒影,但那月亮並不是真的我。」

葉嘉瑩先生一生堅守對古典詩詞的熱愛,用畢生精力向世界傳播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掬水月在手》就是通過葉嘉瑩的詩詞和生命,回溯中國詩詞源頭。這次長沙分享交流會特意選在嶽麓書院,當古典詩詞遇見千年學府,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精神遙相呼應。當影片播發時,眾人被葉嘉瑩用詩詞點亮生命的「鏗鏘人生」感動,亦受鼓舞。

長沙市文聯副主席唐櫻表示,「這部紀錄片的播放應該會影響到我們一些做文化的專家、作者,分享會是對我們長沙的一種激勵,也許我們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讓長沙的文化走得更遠,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我們長沙的傳統文化。」

院線4K 讓文藝片不再小眾

《掬水月在手》自10月16日上映後獲得年輕觀眾的熱烈歡迎,截至目前網絡評分高達8.1分,票房突破300萬元。這也是目前第一部搬上全國大屏幕的4K文學紀錄片電影和國內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可以說,這部作品不僅是葉嘉瑩個人的傳記,也是一部從側面書寫中國20世紀文化史的影像資料。目前,該作品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反響強烈,去年還入圍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終評。

廣州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海燕告訴記者,「高畫質、高音質的電影是電影工業發展的趨勢,所以這部片子在視覺上會給我們觀眾帶來完全不同的觀影效果。」

雖然只是一部小眾的文學紀錄片,但影片沒有以葉嘉瑩的人生艱困用以煽情,而是真正把葉嘉瑩的豐富人生表述得平靜、平和,反而給人以柔韌、堅強、優雅的姿態。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表示,《掬水月在手》上映之後口碑超出預期,網絡上大篇幅的感言分享,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觀眾對《掬水月在手》的熱情很高,很多人自發在豆瓣、微博等平臺寫影評,而且寫的不是有字數限制的短影評。票房方面,依託超高口碑和穩定排片,《掬水月在手》的成績也穩步向前。她表示,「《掬水月在手》這部紀錄片是目前我們國家比較少見的文學傳記紀錄片,我們整個的文化市場當中有這樣的一部電影,它既傳承中華文化,也為電影觀眾帶來新的賞心悅目的紀錄片,把中國最美的文化傳承給大家,在影院裡面能夠欣賞到中華文化的這種美。」

電影為媒 推動粵湘兩地文化交流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影片片名《掬水月在手》出自唐代於良史的《春山夜月》,從電影名字就表達了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美,也蘊含了古典詩詞的美感。影片出品人毛繼鴻是湖南人,曾在嶽麓山下求學。他告訴記者,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寶藏。與商業片不同的是,該片要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未來也有意向在長沙延續這類文學紀錄片創作。他認為,「湖南人身上還有很多人可以拍,就像黃永玉、譚盾,我們去發掘在湖南人身上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我們未來可能會與長沙市、湖南省都會有更多的合作。是為能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文化留下可以讓我們傳承的精神食糧。」

目前,全市共有營業影院117家,2019年票房超過8億。《掬水月在手》長沙分享交流會將推動優秀紀錄片電影在長沙廣泛放映,豐富長沙電影市場文化供給,高質量培育長沙電影文化。同時,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在即,廣州誠摯邀請長沙參加,持續擴大深化兩地在文化、藝術、影視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雙城聯動,共同助力文化發展「比翼雙飛」。

長沙市電影業協會秘書長焦先覺表示,「《掬水月在手》為我們整個行業帶來一個多元化的單元,第二會為我們培育一批忠實的觀眾,也是一批高素質的觀眾,所以說這個影片在長沙的推廣將會為我們後期的觀影熱潮奠定了基礎,我相信這會對我們長沙電影的創作帶來一定的思路。」

(編輯:芹菜)

推薦閱讀

「湖南米粉街」長沙亮相,能否撬動整個湖南的米粉產業?

深度觀察丨當千年嶽麓遇見開源新時代

聚合世界聲音 講述長沙故事

原標題:《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今天(10月23日),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舉行推介交流活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參加長沙觀影會。《掬水月在手》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
  • 講述96歲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催...
    「掬水月在手唐代詩人於良史的句子,化用成了21世紀一部紀錄片的名字。10月16日起,這部名為《掬水月在手》的影片登陸全國院線,用120分鐘娓娓道出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選題製作可謂小而美,真誠的表達正感動著無數人。儘管院線排片量極少,該片卻以8.2分高居豆瓣正在公映的新片榜首,超越《奪冠》《信條》《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眾熱門。
  • 融合詩詞之美與影像之美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放映
    (電影放映現場。通訊員供圖) 新湖南客戶端10月27日訊(通訊員 舒蕊婷 記者 廖慧文)昨晚,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放映,引起影迷關注。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
  • 《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 葉嘉瑩傳奇人生將登銀幕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將登上銀幕陳傳興導演的紀錄片「詩的三部曲」最終章《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5分。該片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並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掬水月在手》邀你鑑賞最美詩詞紀錄片,感受文化的力量
    《掬水月在手》是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電影。該片記錄了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是第一部搬上全國大屏幕的4K文學紀錄片電影,也是中國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這部作品不僅是葉嘉瑩個人的傳記,也是一部從側面書寫中國20世紀文化史的影像資料。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該片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紀錄片,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一再加場仍一票難求;而今,影片公映以來,仍收穫觀眾一致好評。
  • 一片詩心、百年孤獨: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海放映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孫麗萍)「每依北鬥望京華」,「獨立蒼茫自詠詩」。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點映。該片已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預計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1924年生於北京的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知名漢學家。她幼年學詩,師從顧隨先生,一生對中國古典詩詞吟誦、研究和傳播不輟。
  • 《掬水月在手》榮獲金雞獎 主演:葉嘉瑩
    頒獎典禮舉行,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金雞獎評委會這樣評價《掬水月在手》:「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將其個人生命與千年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導演將敘事、述志與寫意融為一體,以詩境表現葉嘉瑩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特授予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聽薦|《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去年10月16日,臺灣導演陳傳興所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該片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並在正式上映前的上海電影節和北京電影節展映時收穫了一定好評,一票難求。陳傳興是攝影家、藝術評論學者、作家與電影創作者,作為導演拍攝了《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紀錄片,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並於2012年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勳位(軍官勳章)。
  • 記錄葉嘉瑩近百年的詩詞人生,其實《掬水月在手》並不高冷
    熱愛中國古詩詞的人,肯定都聽過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名字。16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了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這部紀錄片記錄了葉嘉瑩坎坷又傳奇的人生。記者看到,像大部分紀錄片的遭遇那樣,在電影節搶手,在院線卻遭冷,豆瓣分高達8.2,但票房才150萬。
  •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藝聯上映,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新京報訊 9月10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10月16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是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全程4K拍攝,曾入圍2020年上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並在北影節進行展映。 據淘票票數據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下展映開票5秒後即全部售罄,成為本屆北影節最快售罄影片。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葉嘉瑩的個人魅力遠遠高於紀錄片本身。葉嘉瑩傳記紀錄片、陳傳興「詩人三部曲」終章,帶著這樣的鮮明標籤,《掬水月在手》一出世就吸引了眾多影迷關注。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終於登陸全國藝術院線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卻從8.4降到8.2。觀眾在感受葉嘉瑩個人魅力之餘,也有了更多冷靜後的思考:紀錄片本身有那麼好嗎?
  •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電影與圖書同步亮相
    本報訊(記者 肖揚 張知依)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為陳導演「詩的三部曲」完成之作,探討「詩與存在」。紀錄片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的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為了創作《掬水月在手》,主創團隊到訪北京、香港、澳門、天津、山西、西安、洛陽、臺灣等地,並橫越美國波士頓、加拿大溫哥華,歷時三年拍攝與製作。
  •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 陳粒動情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 今日,影片曝光主題曲《短歌》MV,《短歌》由知名音樂人暨作詞人姚謙填詞、陳粒作曲及演唱,以音樂創作向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致敬。
  •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陳粒動情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今日,影片曝光主題曲《短歌》MV,《短歌》由知名音樂人暨作詞人姚謙填詞、陳粒作曲及演唱,以音樂創作向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致敬。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廣州首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記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人生經歷及思想理念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公映,10月12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10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葉嘉瑩先生詩歌及思想分享交流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碩賢,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葉嘉瑩先生的助手、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掬水月在手》出品人、例外與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院長蔡紅等嘉賓出席對談。
  • 《掬水月在手》摘得最佳紀錄片獎
    本報訊(記者 張鋼)日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舉辦頒獎典禮。經過評委會的觀摩、討論和投票,本屆金雞獎的19個獎項在頒獎典禮上逐一揭曉。其中,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