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邀你鑑賞最美詩詞紀錄片,感受文化的力量

2020-11-17 澎湃新聞

《掬水月在手》邀你鑑賞最美詩詞紀錄片,感受文化的力量

2020-10-24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昨天,《掬水月在手》長沙推介交流活動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舉行。《掬水月在手》是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電影。該片記錄了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是第一部搬上全國大屏幕的4K文學紀錄片電影,也是中國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這部作品不僅是葉嘉瑩個人的傳記,也是一部從側面書寫中國20世紀文化史的影像資料。該片已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1分。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剛,廣州市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出席有關活動。

陳剛在分享交流會上表示,歡迎紀錄片電影《掬水月在手》來長沙進行推介交流,對紀錄片製作團隊的文化傳承與擔當表示敬意。他希望廣大觀影愛好者可以從優秀紀錄片電影中汲取傳統文化的力量,也希望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廣州和長沙兩城在文化領域深度合作、融合發展。

下午,《掬水月在手》在湖南大學大禮堂舉行長沙特映會。

「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

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掬水月在手》預告片

由陳傳興執導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10月16日全國公映,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詩意的一生。

類型: 紀錄片

中國大陸/120分鐘

導演:陳傳興

主演:葉嘉瑩

2020年10月16日中國大陸上映

掬水月在手的劇情簡介 · · · · · ·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1924-)傳奇的人生。她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文革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影片交織了葉嘉瑩個人生命和千年中國古典詩詞,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為葉嘉瑩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興〉八首描繪中國盛唐興衰,本片藉此隱喻葉先生經歷的動蕩歲月,並邀請音樂家佐藤聰明以〈秋興〉八首為本,結合雅樂及現代樂,創作電影音樂,為杜甫詩歌帶來新的生命。

現年96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一生坎坷多艱,曾歷經戰亂,在海外飄零數十載,在許多次人生的至暗絕望時刻,是詩詞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而她也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古典詩詞之美。改革開放後,葉嘉瑩得以回到她魂牽夢繞的祖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教育事業。葉先生著述豐富,桃李滿天下,為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將自己畢生財產三千六百多萬全部捐贈給了南開大學,設立了「迦陵基金」,繼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該片由拍攝過「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陳傳興執導。從初識葉嘉瑩先生起,他帶領拍攝團隊輾轉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地,對這位古典詩詞大師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採訪了葉嘉瑩親友學生數十位,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瘂弦、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儘可能呈現葉先生樸實的生活樣貌、豐富的創作內涵,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這部電影可以說從葉先生的個人史,延伸到了整個中國古典詩詞的歷史」。主創團隊介紹,電影的結構分為七章八段,以葉先生的居所來命名每個篇章,建構成葉先生個人的歷史,同時呼應古典詩詞的整體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為葉先生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之一。日本音樂家佐藤聰明以杜甫《秋興八首》為靈感,結合雅樂及現代樂,創作了電影音樂,令人回味無窮。

葉嘉瑩先生追求「弱德之美」,影片風格也遵循了《楚辭》的「要眇宜修」,從形式、內容到配樂,都有精彩之處,呈現出葉先生看來平靜,其實波瀾壯闊的人生樂章。

「葉先生說過『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裡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這種美是一種『弱德之美』。」電影導演陳傳興表示,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突發的疫情影響了人類的生活但卻無法暫停時間,轉眼2020已經過去了一半,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希望觀眾能感同身受,了解影片背後的用心。

不同於普通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採用了別具一格的視聽語言,將吟詩、空鏡頭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現出古典詩歌一般的意境感。

《掬水月在手》全程採用4K攝影,專為大銀幕而生,從開機到殺青再到完成後期,歷時三年。

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貓眼評分9.4,豆瓣評分8.1,被認為是「今年最美的紀錄片」。影片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去年曾入圍2019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終評。

目前,《掬水月在手》在嶽麓區各大影院熱映。

趁周末,一起去看電影吧!!!

來 源| 智慧長沙

採 編 | 何 丹

編 輯 | 謝 汀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李 丹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邀你鑑賞最美詩詞紀錄片,感受文化的力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
  • 聚焦 | 感受從詩詞中走出的例外之美,《掬水月在手》詩詞誦讀暨電影鑑賞會在京舉辦
    ,近日,方所文化首次聯合行人文化出品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式於全國公映。《掬水月在手》是被尊為「詩詞的女兒、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的葉嘉瑩先生唯一一部傳記電影,也是第一部搬上全國大銀幕的4K文學紀錄片電影,更是中國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影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監製陳傳興執導,在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嶽麓書院時勉勵青年學子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聰明才智。昨天,全國首部大屏幕4K文學紀錄片電影《掬水月在手》分享交流會走進嶽麓書院。這部小眾罕見的文學紀錄片,講述了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的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一生。當古典詩詞遇見千年學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晚,我們走進這部影片,一同感受中華古典詩詞之美。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該片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紀錄片,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一再加場仍一票難求;而今,影片公映以來,仍收穫觀眾一致好評。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掬水月在手》:被詩詞拯救的一生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極小眾的紀錄片,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一生。在影片中,白先勇說「她是引導我進入中國古典詩詞殿堂的人」,席慕容是她的「鐵桿粉絲」,漢學泰鬥宇文所安也坦言深受她的影響。如果不是詩詞愛好者,你或許沒聽說過她的名字,但你不該錯過這部紀錄片。
  • 融合詩詞之美與影像之美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放映
    通訊員供圖) 新湖南客戶端10月27日訊(通訊員 舒蕊婷 記者 廖慧文)昨晚,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放映,引起影迷關注。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
  • 年輕觀眾如何欣賞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近日,一部由廣東本土出品、臺灣導演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未映先火,吸引了電影界和文學界不少人的目光。在當下,中華詩詞與人們的關係究竟為何?而這部以中國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為主角的《掬水月在手》,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又應該以怎樣的角度去欣賞?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廣州首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記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人生經歷及思想理念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公映,10月12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廣州曾是葉嘉瑩歸國第一站作為一部粵產紀錄電影佳作,《掬水月在手》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在去年入圍了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終評,並且作為金紅棉影展閉幕影片首次與廣州的紀錄片愛好者們見面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公映
    國際在線消息:10月14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首映式,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掬水月在手》還於今日曝光了終極海報和預告,海報中,葉嘉瑩先生形象若隱若現,飄浮於畫面上方,如同她一生的淡泊,「弱德之美」盡顯。而在本輪發布的終極預告中,王國維的那句「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與葉先生的「人生如夢」形成鮮明對照,再多的苦難在葉先生看來也只不過是浮生一夢。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給你答案
    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先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海報 我看過兩部關於詩人的紀錄片一部是拍黃燦然的
  • 「詩詞電影」成文創「潮牌」 《掬水月在手》獲好評
    原標題:「詩詞電影」成文創「潮牌」 《掬水月在手》獲好評 昨日,「首映在廣州」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部分主創與觀眾見面。這部粵產電影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
  • 「詩歌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舉行分享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近日,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華夏星光國際影城南山書城店舉行了展映及映後主創分享會。導演陳傳興、出品人廖美立、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尹昌龍及文化學者胡野秋與現場影迷和書迷分享、交流電影與詩詞。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來源:今晚報日前,記者與友人相約觀看了反映葉嘉瑩先生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雖然影片已上映兩周,雖然場次被安排在非節假日的非黃金時段,但記者發現影廳的上座率依然超過30%。觀眾既有對對青年情侶,也有身著校服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既有結伴而來的同好,也有獨自觀影的影迷……觀影全程無人離席,且放映結束時大多數觀眾都耐心看完了全部字幕。
  • 《掬水月在手》被贊是今年最美紀錄片
    上周,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獨特的美學風格和對葉嘉瑩先生將近百年人生歷程的詩意描繪,受到了觀眾的好評。該片目前在網絡上的評分高達8.2分,被認為是「今年最美的紀錄片」。本片是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終章,拍攝歷時一年,足跡遍及北京、天津、香港、臺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 時間:2020.11.03 來源:光明網 作者:趙軒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葉嘉瑩的個人魅力遠遠高於紀錄片本身。葉嘉瑩傳記紀錄片、陳傳興「詩人三部曲」終章,帶著這樣的鮮明標籤,《掬水月在手》一出世就吸引了眾多影迷關注。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終於登陸全國藝術院線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卻從8.4降到8.2。觀眾在感受葉嘉瑩個人魅力之餘,也有了更多冷靜後的思考:紀錄片本身有那麼好嗎?
  • ...詩境人生」,就在《掬水月在手》這部她唯一授權的文學紀錄片中
    《掬水月在手》研討會」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 《掬水月在手》是現年96歲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文學紀錄片,記錄了葉嘉瑩多艱又堅韌的一生,她經歷了戰亂